1、从“化剪成蝶”说开来近年来,许多商家为吸引眼球,扩大广告影响力,掀起了一股成语篡改热。利用谐音,对一些成语随意篡改。大街上, “化剪成蝶”在某知名理发店上高高悬挂;“闲妻良母”是某洗衣机广告语;“默默无蚊”亦成为某蚊香的响亮招牌。诸如此类文字游戏的还有“与食俱进” , “一戴天娇” , “钱途无量” , “脱影而出”等。其中,网络的影响不可小觑。在许多网站贴吧,论坛上,此类谐音成语俯拾皆是。如“脱影而出”就被某电视台用于明星的闪亮登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篡改成语是创意及发散性思维的体现,是文化自由发展者的呼声。但其不良影响更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这些所谓的创意成语牵强附会,毫
2、无深层内涵,严重违背了汉字的规范性原则。单从谐音角度,对成语进行随意更改,这不仅是对语言文字建设不负责任的体现,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渎。辞海中对“成语”的定义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次序,增减。可见,成语的确立是长期,严谨的过程,成语是有其原始丰富内涵的。汉字的使用是及其严肃的,决不能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对其任意篡改。对此,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公共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目前,海南省已规定,不能用谐音篡改成语。况且,对于广告商来说,篡改成语并不是其唯一创意举措。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挖掘文字的丰富内涵,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创新是一
3、个民族的魂,广告业只有发散思维,深入研究,才能健康快速发展。随意篡改成语,更会对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广告、招牌、网络等传媒行业不能但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广告效应,更应承担起传递信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使命。“孟母三迁”是因为认识到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对于正处于接触社会,学习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判断能力低,环境对其影响十分重大。他们受网络贴吧论坛,广告等的影响很大。现今,中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趋严重。在小学生六年级作业本上,赫然显现“一剑双雕” 、 “拔山涉水”等字。设想,当我们的周围环境充斥着篡改广告、谐音广告,无数青少年以此作为标准成语、规范成语加以广泛使用,难道我们还能说这些只是芝麻之重?难道广告的创意比青少年的汉语学习更重要?难道国家的文化建设那么轻如鸿毛?因此,各广告界,网络等媒体应端正态度,严格规范汉字使用,杜绝篡改成语现象。同时,国家语言文字建设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平时一定要“咬文嚼字” ,不再“化剪成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