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油桐栽培技术油桐又名桐子树、光桐、罂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我国 l5 个省区近 200 个县市,中心栽培区为川东、鄂西、鄂东北、湘西等。近几年来,国内油桐生产出现大滑坡,年桐油产量由原来的 l0 万吨左右下降为 5 万吨左右,而目前国内外对桐油的年需求量为 l5 万吨,市场缺口比较大。1、建园整地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1)梯级整地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
2、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 30 厘米、深 l5 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2)带状整地坡度 25 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 35 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半壁栽树。沟深 3040 厘米、宽 4050 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3)块状整地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
3、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 1 米、宽 50 厘米、深 25 厘米,在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2、植苗造林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2(1)培育壮苗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l:l,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
4、 5060温水浸泡 l2 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 2 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 12 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 l 米,深 l520 厘米。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 25 克),不重叠,冉覆土 l0-l5 厘米,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苗床四周开沟排水,以防积水。第 2 年 3 月或 4 月上旬,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巾,57 天后再挖第 2 批弓形苗,连取 3次,第 3 批后弃之。(2)起苗移栽
5、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义能带宿土,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3)栽植密度“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株距 5-6 米,每亩 l0l5 株。“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 5-6 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 ) x (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
6、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 5-7 株。(4)定植要求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 80 x80 x70 厘米,定植前 20-30 天在穴中施人土杂肥 10-11 千克、腐熟饼肥 1 千克、磷肥 1 千克。(5)造林时间3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 2 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 3 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 2 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 2-3 厘米,并保湿。3.抚育管理桐林要丰产,必须要有良好的树体结构供挂果。幼林管理的任务是中耕除草、间种和施肥,目的是促进幼树生长、培养优良的树形。所以,幼林管理是丰产的主要前提,抚育一定要细心。在幼树期(4
7、年生前),每年 4-6 月和 7-9 月各进行 1 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 15-20 厘米,除净杂草并铺放在幼树周围。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每株施尿素 100 克,如缺窝少苗要及时补植;7 月进行第 2 次施肥,每株施尿素 150 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护分枝。还有,桐农间作是幼林抚育最好的方法。可与其间作的作物很多,如黄豆、豌豆、蚕豆、花生、芝麻、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西瓜、油菜、小麦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间种农作物每年轮换,二是农作物一定要离开油桐树干 10-15 厘米,不能紧贴树干,以免有碍桐林生长。在油桐成林管理阶段,关键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和冬挖。冬挖主要是大块翻土,在 12
8、月至第 2 年 1 月进行,每两年 1 次,挖翻深度为20-25 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状,还可以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如油桐尺镬等。夏铲的目的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每年 6-8 月进行,深度 10-15 厘米。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结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杂肥或农家肥 20-25 千克,或腐熟饼肥 1-1.5 千克,或专项复合肥 0.5-1 千克。4月中下旬至 5 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铵 200-300 克、过磷酸钙(腐熟)300-400 克。7 月至 8 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过磷酸钙 300-400 克、氯化钾 300 克。施肥方法是沿树冠开环状沟施放4、病虫害防
9、治油桐的病虫害很多,主要有烟煤病、尺蜡、六斑始叶螨。(1)油桐烟煤病防治方法。烟煤病发生地区,要及时防冶蚜虫和介壳虫。发现这类害虫时,可用40%乐果乳剂 1000-2000 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500-1000 倍掖、或松脂合剂 20 倍液喷杀防治;烟煤病可用石硫合剂,夏季用 0.3 波美度、冬季用 3 波美度、春秋季用 1 波美度喷洒,兼有杀虫治病的作用。(2)油桐尺蟆4人工防治。垦复灭蛹,越冬及第 1 代蛹期结合桐林垦复,挖检虫蛹。人工挖蛹,越冬蛹期及第 1 代蛹期,当蛹密度较大时,可组织群众挖蛹。拍蛾刮卵,清晨拍杀成虫是最好的时机。产卵盛期结合拍蛾,刮除树干裂缝中刺蛾茧壳中的卵块
10、。化学防治。5-6 龄幼虫抗药力很强,因此必须抓紧在 4 龄以前防治。药剂有 90%敌百虫 800-1000 倍液、80%敌敌畏乳油 1000-1500 倍液、20%速灭杀丁 4000-6000 倍液。(3)六斑始叶螨保护天敌。保护好塔六点蓟马、食螨瓢虫及尼氏钝绥螨等天敌。摘掉虫叶。桐树花谢着果后,新发桐叶出现锈褐色斑点时,可用;竹杆剔除,以减少虫源。打孔注药。在虫害发生盛期,用防虫凿或其它工具,根据树龄大小,在主干分叉处的不同方位,倾斜 45 度,深达木质部,每树 3-9 洞,每洞注人 40%乐果原液 2-4毫升,用粘土封口。、喷洒农药。用 40%乐果乳剂 3000 倍液,50%乙硫磷乳剂
11、4000 倍液、20%可湿性螨卵酯或 20%可湿性三氯杀螨矾 800 倍液,0.3-0.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效果均好。.5、油桐采收油桐果采收的时期,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采收是否适时,会影响到油质和油的产量。因此,适时采收是丰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是在霜降以后采摘,最好是当油桐果完全成熟,自然脱落时收集。采收过早,桐果尚未完全成熟,含油率低,质量也差。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开始形成的是饱和脂肪酸,其后逐渐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由这些脂肪酸和;甘油形成脂肪,在初期固体的脂肪较多,到了种子完全成熟时则为油状。种子没有成熟时,含游离脂肪酸多,油质容易酸败。据中南林学院测定,10 月 30日的含油(脂肪)量由 5 月 30 日的 0.36%增加到至 54%。在这一时期,粗蛋白质含量由1.8%增加到 21.8%,而还原糖含量 7 月 30 日达 2.99%,8 月 15 日的最高,为 4.13%。所以,采收过早,则会影响油的产量。油桐果采收后,堆放在荫处,切勿曝晒。如果没有油桐果剥皮机,要用人工剥壳。取出种子后,堆放在室内即可,但要注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