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 疫 系 统,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能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扁桃体,淋巴组织:,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等非淋巴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多种细胞因子等,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1)免疫保护,(2)免疫监视,(3)免疫自稳,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淋巴细胞,一、淋巴细胞根据其来源、功能及表面标志分为: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形成,参与细胞免疫。,(1)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2)辅助性T细胞(Th细胞) (3)抑制性T
2、细胞(Ts细胞),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内分裂分化,受抗原刺激转化成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3、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NK细胞不需抗原刺激,不依赖抗体,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的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二、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一)弥散淋巴组织:分散片状,无明显边界,抗原刺激下可扩大。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二)淋巴小结: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以B细胞为主,受抗原刺激后增大,中央染色浅,分裂相多,为生发中心明区:淋巴小结中心暗区:生发中心内侧份小结帽:明区顶部及小结周围。,明区,暗区,小结帽,淋巴小结,淋巴小结不是固定不变的,无抗原刺激
3、,淋巴小结减少,消失;有抗原刺激,淋巴小结增多,增大。,三、淋巴器官以淋巴组织为主要成分1.中枢淋巴器官:发生早(出生前),淋巴造血干细胞在激素和局部微环境诱导下分裂分化,不需抗原刺激,培育初始淋巴细胞,向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输送。,胸腺、骨髓,2.周围淋巴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发生晚(出生后数月),迁入的初始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裂分化,形成两种:,淋巴结、脾、扁桃体,(1)效应细胞,清除抗原能力强,寿命短,一周; (2)记忆细胞,小,寿命长,数年,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增值转化为效应细胞,以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一)胸腺1.结构:左右两叶被膜 薄层CT,深入、不完全分隔实质小
4、叶间隔,实质:皮质小叶周围,淋巴细胞密集,染色深髓质小叶中央,淋巴细胞稀疏,染色浅,胸 腺 光 镜 图,被 膜,髓质,皮质,胸 腺 小 叶 HE,小叶间隔,皮质,髓 质,胸腺实质的组成: 胸腺基质细胞提供独特的微环境大量胸腺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胸 腺 内 细 胞 分 布 示 意 图,(1)皮质: 胸腺上皮细胞 胸腺细胞 巨噬细胞1)胸腺上皮细胞:星形,有突起,细胞间有桥粒,构成网状支架。分泌胸腺素,胸腺细胞生成素,细胞因子,构成胸腺细胞发育的微环境。,胸 腺 内 细 胞 分 布 示 意 图,哺育细胞:浅层皮质上皮细胞,大,筐篮状,胞质内有多个胸腺细胞,提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的微环境。,
5、2)胸腺细胞 是早期T细胞占皮质细胞总数8590来源:骨髓淋巴干细胞,迁移至被膜下,因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激素及哺育细胞的诱导,反复分裂形成。,胸腺细胞 95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5分化,出现特异性表面标志,进入髓质,发育为成熟胸腺细胞(初始T细胞),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血循环。,3)巨噬细胞广泛分布皮、髓 质,吞噬凋亡的淋巴 细胞和大分子抗原,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调控胸腺细胞成熟, 组成胸腺微环境。,(2)髓质 组成: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少量初始T细胞 巨噬细胞,1)胸腺上皮细胞:髓质上皮细胞 分泌胸腺激素胸腺小体上皮细胞 构成胸腺小体,胸 腺 小 体,胸腺小体:大小不等
6、,几层至几十层扁平上皮细胞同心环绕。外层细胞幼稚,核大,向中央渐趋成熟,中央细胞角化,胞质强嗜酸性,核碎裂。功能不明。,2、胸腺的血供特点及血胸腺屏障,皮髓交界处汇合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初始淋巴细胞进入 血流的通道,小静脉,出胸腺,皮质内毛细血管,皮质和髓质,皮髓交界处 微动脉,小动脉进入胸腺,分支,供应,血胸腺屏障 胸腺皮质毛细血管周围的结构: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2)完整的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4)胸腺上皮细胞基膜5)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1),2),3),4),5),血胸腺屏障的功能:阻止血液中的抗原和药物进入,维持胸腺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正常发育。,3.胸腺的功能 (1)
7、分泌多种肽类激素诱导胸腺细胞分化;胸腺激素:胸腺素 胸腺生成素 胸腺体液因子 胸腺肽神经肽类激素:催产素、血管加压素等参与构成胸腺局部微环境,诱导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2)培育、形成初始T细胞经皮、髓交界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入血,至各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的胸腺依赖区。,4.年龄变化新生儿、婴幼儿较大(左)青春期时最大,青春期后开始退化,皮质变薄、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功能下降。(右)老年时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淋 巴 结 纵 切 面,(二)淋巴结豆形, 大小不等,位于淋巴循环通路上。,淋 巴 结 模 式 图,淋巴结纵切(整体观)HE,被膜,门部,髓质,皮质,1.结构 被膜 致密CT 输
8、入淋巴管一侧凹陷 门部 CT、血管、N、输出淋巴管实质:皮质浅层,近被膜髓质深层皮、髓质无明显界限,淋 巴 结 被 膜,输入淋巴管,淋 巴 结 门 部,输出淋巴管,(1)皮质 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皮质淋巴窦,淋巴小结,小结间区,副皮质区,1)浅层皮质: 淋巴小结,B细胞为主,受抗原刺激后,有生发中心小结间区,最先接受抗原刺激,诱导产生新的淋巴小结,淋 巴 结 皮 质,淋巴小结,小结间区,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2)副皮质区 皮质深层,弥散淋巴组织T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柱状,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通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淋 巴 结 皮 质 HE,皮质
9、淋巴窦,淋巴小结,小结间区,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3)皮质淋巴窦输入淋巴管进入被膜后,进入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窦壁为扁平内皮细胞,外侧紧贴被膜,内壁为淋巴组织,窦腔内淋巴液缓慢流动,有利巨噬细胞清除抗原。,淋 巴 结 模 式 图,(2)髓质 淋巴结深部髓索 索状弥散淋巴组织,相连成网,与副皮质区通连,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髓窦 连通成网,与皮质淋巴窦相通,结构相似,腔大,淋巴流速慢,过滤作用强。,髓 索,髓 窦,淋 巴 结 髓 质,髓 索,髓 窦,2.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输入淋巴管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淋巴组织输出淋巴管 髓窦抗原物质越多,流速越慢。,渗入,淋巴结纵切(整体观)HE,被膜,门
10、部,髓质,皮质,3.淋巴细胞再循环定义:淋巴细胞从一处迁移至另一处,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意义:增加了淋巴细胞接触抗原的机会,有利于监视识别抗原及肿瘤细胞,扩大提高了免疫效能。使散布于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相互联系,形成功能上的整体。,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是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器官是脾,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淋巴组织周围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输出淋巴管其他组织 胸导管右淋巴管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血循环,4.淋巴结的功能:(1)过滤淋巴液 淋巴窦内的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对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清除率差,肿瘤细胞可在淋巴结内生长,并由此转移。,(2)参与免疫应答体液免疫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
11、增多。细胞免疫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致敏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多。二者常同时发生,以一种为主。,(三)脾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胚胎期的造血器官。,脾光镜观察 HE,1.结构被膜较厚,含弹性纤维,少量平滑肌,表面间皮。被膜深入实质,小梁,构成粗支架;小梁A、V网状组织构成细支架。脾实质:红髓、白髓,小梁,白髓,红髓,被膜,(1)白髓:淋巴细胞 新鲜切面上呈灰白色小点。 组成:1)动脉周围淋巴鞘弥散淋巴组织包绕中央A 主要成分: T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及交错突细胞胸腺依赖区,2)淋巴小结 (脾小结)健康人少,免疫应答时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小结帽朝向红髓 主要成分:B细胞,淋巴小
12、结,中央动脉,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3)边缘区 白髓与红髓交界处 组成:淋巴组织边缘窦 T、B细胞及巨噬细胞 边缘窦:中央A分支末端在此膨大,形成小血窦,经窦壁内皮细胞的间隙,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脾脏。 淋巴细胞首先接触抗原的场所 巨噬细胞处理抗原清除异物的场所,(2)红髓 被膜下,小梁周围及边缘区外侧。含大量红细胞,新鲜时暗红色。,脾索,1)脾索:索状,连接成网。主要有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各种血细胞。,2)脾窦:脾内血窦,内皮细胞长杆状,与血窦长轴平行,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环绕,成多孔隙栅栏状结构,有利血细胞通过。,脾 窦,脾索及脾血窦结构模式图,2.脾的血液循环通路脾A小
13、梁A 中央A 边缘窦脾V 笔毛A开口于边缘区、脾索 小梁V 髓微V脾窦,脾脏血供模式图,3.脾的功能(1)滤血: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巨噬细胞多,清除异物及衰老红细胞。脾亢 ,贫血脾切除后,异形、衰老RBC增多,(2)免疫:体液免疫时,淋巴小结增大细胞免疫时,A周围淋巴鞘增厚再循环的淋巴细胞50来自脾,(3)造血: 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髓外造血,(4)储血:储存高浓缩血约40ml,调节循环血量。,思考题:1.简述血胸腺屏障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3.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4.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