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质学全本.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79256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全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地质学全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地质学全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地质学全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地质学全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录绪 论 1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 4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表面特征 .42.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内部构 .63 促进地壳演变的地质作用 10第二章 矿 物 111. 元素 .112矿物的概念 12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31 概 念 13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133.侵入作用及侵入岩 .164 岩浆的起源 175 岩浆岩的特征及类型 .18第四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91.外动力地质作用 .192 沉积岩的特征 21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2.变质作用概述 .222.变质岩的特征 .253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26第六章 地质年代 27.相对年代的确定 .272.同位素

2、年龄(绝对年龄)的确定 .293.地质年代表 .29第七章 地震地质作用 301. 基本概念 .302. 地震分布 .313. 地震的表现和预报 .32第八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331 概 念 332.褶皱和断裂 .343.地层接触关系 .384.构造运动 .39第九章 板块构造理论 421. 大陆漂移 .432. 海底扩张 .463. 板块构造 .50第十章 风化作用 53风化作用的类型 53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553.风化作用的产物 .57第十一章 河流的地质作用 571.概述 .5722河流的侵蚀作用 583 河流的搬运作用 604.河流的沉积作用 .615.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

3、作用的影响 .63第十二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641.概念 .642.冰川的剥蚀作用 .65.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 .67.冰川的研究 .68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691.地下水的概念及其特征 .69. 地下水的类型 .71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72第十四章 海洋地质作用 762.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772. 滨海的地质作用 .793浅海带的地质作用 80 4. 半深海带的地质作用 815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816 . 海水的进退 82第十五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821概述 822湖泊的地质作用 85. 沼泽的地质作用 .89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91概述 91风的剥蚀作用

4、 923 风的搬运作用 93.风的沉积作用 .945 荒漠概况 97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负荷地质作用) 97概述 97崩落、潜移和滑动作用(固体运动) 983流动作用 100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1011.太阳系及地球起源 .1012. 地球圈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1021绪 论 地质学概念:Geology研究地球的科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地 质学的产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步了解和认识的结果。最早的地质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但地质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只有 200 多

5、年的历史。地质学的发展分可 为:1 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公元前我国山海经(前 374-287 年)记载了 73 种矿物,古希腊石头志记载了 13 种,这个阶段对自然界地质现象的认识是朴素、直 观、零散的,分析问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2 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十八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人们开始将地球上孤立的自然现象纳入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即地质科学。 这时期地质学诞生、发展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质学家,确立了地 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质年代表,使这一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成熟。史密斯、菜伊尔、赫屯3 现代地质学时期(二十世纪初现代)随着科技手段的更新,发 展,同 时人类自身探索资

6、源的需要,收集到了更广泛的地质资料(洋底)建立了以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为标志的系统的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同时这一时期,地质应用学科得到了很大 发展。 (勘探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地质量学理论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完善。 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分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地质学在自身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手段,近些年来学科 间相互渗透产生了交叉学科:2地质学自身的分地支学科(椐研究方向划分):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结晶学、矿 物学、岩石学 。研究地壳运动及变形的: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 地震地质学。

7、研究地壳演化历史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相古地理学。研究地表特征的:冰川地质学、海洋地 质学。地质应用学科: 与开发资源相关的: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冶金地质学、矿床学、水文地质学。 与环境科学相关的: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城市地质学、旅游地质学 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一)特点1时间漫长:地球年龄亿年,自地球形成起无时无刻不发生地质作用,地质学问题涉及时间长。最老的岩石年龄 亿年。一些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长,如海陆变迁,山脉隆起,矿物、岩石的形成、煤、石油资源的形成等。地质年代的记时单位是百万年(MY)。3. 现象复杂性质上:包括物理的(崩塌、泥石流)、化学的(钟乳、滴石)、生物的(煤、石油

8、形成)等各种变化。规模上:小到原子、分子的微观过 程(矿物形成、化石形成 ),大到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形成的宏观现象。范围上:从无机到有机界、有机界与无相界的相互转化。环境上: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 ,地表 环境、地下深处环境。地 学数学(数学地质学)物理(地球物理学)化学(地球化学)生物学(古生物学)天文学(行星地质)2空间广阔横向:遍布全球每个角落(南极、北极、赤道、山地、平原、陆地、海洋)。纵向:大气圈上地幔(整个岩石圈)。34.无法再现:众多地质现象对人类来说是无法再现阶段,生物演化,海陆变迁、煤、石油形成过程(非再生资源)。针对以上地质学特点有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践

9、相结合:地质 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1)到自然界去观察,取得最基 础的资料。(2)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一些地质现象(火山爆发、海底 扩张、 风化现象)只有在野外直接 观察(可借助仪器,但必须到实地)否则无法全面了解。 同时,有些现象,我们需要模拟实验,在实验室重复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辟如,河流沉积作用中,砂是在流动的水中 沉积下来的,我 们可以在室内水槽中透明的水体里观察,砂的沉积过程,沉积的层时的类型、沉积颗粒的大小与水流速的关系等 。利用分析的结果,结合地层中河流沉积的地层来推测古河流(地史中)的状况。2室内与野外相结合(从 1 可理解此)不应过度偏重某一方面。3局

10、部与整体相结合有些地质现象,涉及空间大,人们无法得到全部的空间资料,这时,对整体的现象了解必须与局部相结合,如地质勘探探明地下 矿藏的分布:点线面体。4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如,火山喷发是极其宏观的现 象,但熔 浆冷凝过程中矿物的形成又是 结晶的微观过程。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 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 结合在当今先进的技术条件下, “地质三大件”(锤子、 罗盘、放大镜)仍不能放弃7 “将今论古”是地质研究的指导方法“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四、 地质学基础的学习 学习目的及内容本课程是与地学有关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 质学原理,分析

11、 问题的方法,内容上包括了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核心内容( 动 力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4总计 90 学时,分两学期讲授,教材仅为参考书,章节安排:(二)学习方法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基本上属于 阐述性、叙述性 讲授,内容也不是中学、数理化一类有严格的数学推导,许多问题是定性讲叙。方法上,学生应调节自己,适应课程特点阅读。大量阅读,认真理解、总结归纳、要求:课堂作笔记,课后阅读参考 书,消化当天内容。因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专业课,同时课程特点与中学差别较大,应在学习 中注意培养自己专业课学习 的良好的习惯和方法。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表面特征一、大气圈

12、、水圈、生物圈 (Atmosphere、Hydrosphere、Biosphere)(一)大气圈和大气环流影响的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靠近地表 对流层中的空气。对流层空气的温度湿度,是气候的主要标志,不同气候条件一,外 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不同。同时空气的流动风是直接的外动力。成分:N、O 2、CO2、H2O2 . 大气环流对流层空气温度受地面辐射的影响: 地面 T 高空 T赤道 T 两极 T大气环流: 赤道 高温、低密度的气体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两极 低温、高密度、气体沿地面向赤道运动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各伟 度上线速度不同,赤道最大(1600 公里/小时)两极为零,此差异造成运动物体

13、受偏向效应(偏向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物体的力。结果是沿前进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大气环流非正南正北。 100KM(臭氧层)55KM(平流层)10-16KM(对流层)01. 范围: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外部5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南半球,左岸侵蚀。(二) 水圈和水的循环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咸水、淡水)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蕴育了生命,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陆地、海洋中的水由太阳蒸发 至空中,再 经降水回地表。从这个意义上水的循环,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褐”。(三) 生物圈包括水圈及地表生存的生物,甚至地下几

14、百,仍有微生物。生物的出现在水、气圈形成之后(地球年龄 亿年,大量动物亿年)。生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中比较活跃的因素。一方面自身作为动力参于,另一方面 间接改变环境 2、CO2 含量,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二、地表特征形态: 赤道半径 a 6378.245KM两极半径 b 6356.863KM面积: 5.1108 KM最高点: 8848.13m 珠峰最低点: 11033m 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 海 71% 陆 29%(二)、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 、 大洋盆地、 洋中脊1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 边缘地带, 为海水覆盖。包括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tie)、大陆坡(contine

15、ntal shone)大陆基、海沟( trench)及岛弧(island arc)。大陆架:近陆浅水海底平原,地 势平坦,坡度 200 米的水域,宽度:我国为 100-500KM;日本为 4-8KM平均半径 6371.11KM(一)、大陆地形高原:500 600 米,表面平坦或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近期上升地区,如青藏高原平原:200 米,表面平坦,高差 500 米,高差g 理论 密度大 如 :Fe、u、b 等金属矿床负异常:g 实测65%富含挥发份: 2O、物理性质:高( )大(几千大气压)粘稠流体基性 T 高、小、稀酸性 T 小、P 大、 稠二.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喷出作

16、用侵入作用浅成侵入作用深成侵入作用15三、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岩浆活动与火山构造 喷出活动(火山活动、火山爆 发)岩浆形成,向上运移并喷出地表,在地表冷凝的全部过程。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喷发前征擦兆明显,有一定的地形标志,一般不会给人类 生命带来大危害。 现代火山活 动,内陆不多,常见一些岛国、沿海地区。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活火山 active volcano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美(圣海伦斯)意(维苏威、埃特纳)休眠火山 dormant volcano 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止。(五大莲池)死火山 extinct v

17、olcano 人类史前喷发过,史后从未喷发的火山。(江宁方山) 火山喷发类型裂隙式喷发岩浆沉地表狭长的裂隙溢出。地史早期多。通常地球形成初期,地壳薄,此方式较多。现代洋脊附近,冰岛是洋脊在陆地上延伸通过的地方,有较多的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火山通道上移从火山口喷出。1. 猛烈式:突然喷发(酸性粘度大易发生)喷发开始时,火山突然爆炸,大量的气体、围岩、岩浆一齐喷出,危害大。年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喷发,高米,山角下圣佩尔城倾刻间被摧毁,死亡达人。2. 宁静式(夏威夷式):基性岩浆容易发生。3. 递进式:猛烈宁静 火山构造火山锥:熔岩锥、集块锥、复合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及火山颈火山喷出物及喷出岩

18、喷出岩侵入岩16 喷出物:气体、液体、固体1 气体 :在岩浆向上运移的过程中,遭受到上伏岩层的压力越来越小,这时,在深处高压下,溶于岩浆的挥发份,首先成为 气体并沿岩层的孔隙、裂隙、逸出地表,且量浓度越来越大。成分主要为 H2O60%、 CO2 、 H2S、 SO2 、 NH3。喷发前,大量气体;喷发中,仍有大量气体随岩 浆喷出;喷发后期,当岩浆停止喷发后,气体仍徐徐逸出。2 . 固体(火山碎屑)火山弹 50m m砾 250mm灰 2mm(凝灰岩)火山渣 大小不一、多孔、渣状3. 液体(熔岩)火山喷发的主体。喷出地表后失去一些 挥发份的岩浆称熔 浆,熔 浆冷凝后成岩称为熔岩。熔岩是熔浆流动过程

19、中冷凝的,具各种形 态(熔岩被、 舌状 熔岩流,绳索状溶岩,枕状熔岩,熔岩瀑布,均反映出流动痕迹。地表熔岩可组成大面积高原,如印度的德高原,由玄武岩组成, 厚 3000 米,面积 100 平方公里。( 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出物形成的岩石。三、世界火山分布 现代世界上活火山 500 多座,主要分布:1. 先冷凝或半冷凝在火山通过的物质2. 岩浆液滴,喷到空中,在空中冷凝后落下3. 围岩来源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熔岩次火山岩岩浆在火山通道内冷凝而成岩石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板块边界上环太平洋火山带 中、酸性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基、酸性洋脊火山带 基性脊火山带基17我国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带上,有火山十六座

20、活火山;黑龙江德都五大莲池,二百多年仍有 喷发休眠火山;南京江宁方山、六合桂子山、燕山期火山死火山。3.侵入作用及侵入岩 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而而在地下占居一定空间并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侵入体产状:描述侵入体在地下的空间位置,按形 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等 划分成: 岩墙(岩脉):狭长板状侵入体。切割 围岩层理, 规模可大可小,是岩浆沿围岩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可根据切割地层判断形成的大致 时代。 岩床:板状侵入体。延展方向与 围岩层理平行, 顺层侵入,岩浆沿围岩的层间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常为基性岩浆。煤层中常见有岩床侵入。 岩盆与岩盖:侵入体似盆状,中凹 边凸延展方向与水平

21、 层理一致围岩为水平层理岩盆。侵入体似盖状、蘑菇状、中凸边凹岩盖。常见中、酸性岩浆岩。4、 岩基与岩株:三、岩浆的演化从岩浆侵入活动开始,即形成向上运移,直最后冷凝成岩结束,是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岩浆挤入围岩向上运移,同时将热量传给围岩,本身温度降低,引起矿物的结晶。 同化及混染作用同化作用岩浆侵入过程中,以本身的高温,溶化了围岩,将围岩改造成岩浆的一部分。故围岩被同化了。只有构造运动使侵入体暴露于地表侵入体侵入冷冷凝的岩浆。围 岩被岩浆侵入的岩层。侵入部位不同 深成侵入 3km浅成侵入 0-3km18同化作用在岩浆侵入中普遍存在,同化作用的强弱与侵入体的 规模

22、有关,与岩 浆温度有关,时与围岩性质有关。侵入体与围岩接触,接触带附近常 见有捕虏体,捕虏体 尚未完全同化的围岩。混染作用 由于围岩熔入岩浆中,使岩浆成分发生了改变。故岩浆被混染了。因此侵入不同岩性的岩层使得岩浆成分发生不同的改变。同化与混染作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出现是相伴相随的,发生同化作用的同时也就发生了混染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高温熔融的岩浆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多种矿物成分,在其温度降低、冷凝的过程中,按矿物熔点高低、比重大小、先后结晶析出不同的矿物当岩浆冷凝的速度缓慢,也就是 说温度逐渐降低, 结晶分异作用最 彻底(矿物结晶程度好)。通常,是一些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首先结晶

23、,随着岩浆冷却到适当温度的时候,又有相应的矿物折出。美国岩石学家. .Bowen.用实验证实了上述的结晶分过程实验表明:在万分复杂的玄武岩浆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不同阶 段结晶出的矿物分别是这样 的:图 略由于鲍温本人证实了这个反应系列,因此他 认为, 虽然岩浆 岩 可根据成分不同分为四大类,但原始岩浆只有一种,玄武岩浆,各种不同的岩浆岩是同一种 岩浆结晶分异中不同阶段形成的。例如:超基性、基性、中性。但目前认为, 结晶分异作用是 存在的,玄武岩浆可以结晶分异出不同类岩浆碉,但并不是所有中性,酸性岩浆岩都是以这种 方式形成的。原始的岩浆应有四大种超基、中、酸,相应的岩浆可形成成分相应的岩浆岩。

24、4 岩浆的起源岩浆是熔融的液体(火山喷发)。岩 浆是地下深处的向上运移的。源于深处,那么是不是说地下深侵入体规模大岩浆温度高同化作用强围岩熔点低围岩裂隙发育充同化作用强19处就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甚至于环绕整个地球的液体的岩浆层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岩浆冷凝能形成岩 浆岩, 显然岩浆岩熔化后就是岩 浆,实事上,岩浆就是地壳深处及上地幔顶部岩石熔化后形成的。下面我们先看看岩石熔融需要哪些条件:温度高 (地表压力下800 岩石开始熔化)压力低 ( 熔点低)最好有水加入 降低熔点,利于岩石熔化只有符合了上述一定条件,才能发生熔化,形成岩 浆。同时,我们讲过,岩浆在冷凝时有结晶分异作用,岩石受热熔

25、化过程中也有分熔现象。 (受热后首先是熔点低的矿物先熔化,然后依次到熔点最高的矿物)。受热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基性岩浆。因此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岩浆类型。 这就是为什么岩浆有四大类。显然,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熔成了不同类型的岩浆,因此在地球上,什么地方能保证这种条件,就有岩浆活动。5 岩浆岩的特征及类型 结构、构造特征(一)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形态、大小及 颗粒之间相互关地 表: 低压、低温、有水地下深入: 高压、高温、无水深入断裂的地下:高温、低压、有水板块边界:(洋壳、陆界)高温、低压、有水显晶质结构隐璃质结构玻璃质结构不易形成岩浆易发生岩浆活动2

26、0系)(二)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的分布与排列的特点。某一部分 颗粒与其它部分颗粒之间的关系。二、成分特征化学成分以硅酸盐为主,按 SiO2 含量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与岩浆分类一致)三 、岩石类型: 不同的化学成分岩石类型不同,且同种化学成分形成 环境不同则岩石类型不同。成分形成环境 超基性 基性 中性 酸性喷出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浅成岩 苦橄玢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深成岩 橄榄岩 辉长石 闪长岩 花岗岩实验课: 常见岩浆岩的观察与鉴定第四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外动力地质作用 定义: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 辐射下能、重力能和明引力能

27、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对地表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结果:减小地表起伏、夷平高差。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粗晶 5mm中晶 5-1 mm细晶 1-0.1mm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各颗粒分布均匀。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喷出岩特有主要矿物 浅色矿物: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21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二) 剥蚀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 (侵蚀、刨蚀、潜蚀.)(三) 搬运作用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 。(机械搬运、化学搬运、

28、生物搬运)(四)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 时,流速减小时, 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CaCO3+CO2+H2O CaHCO32(五)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沉积物是松散的, 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 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从沉积物 沉 积岩经历以不几个阶段:1. 压固作用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2. 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 结物质充真

29、到孔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 (iO2); 铁质 (Fe2O3.nH2O); 钙质 (CaCO3); (粘土矿物) 不同的化学成分的胶结物坚硬程度不同:硅质铁质 钙质泥质。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 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3. 重结晶作用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沉 积物埋藏后,在新的 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T75%; 中 50-75%; 差2mm砂状结构 2-0.05mm粉砂状结构 1 米 ; 中厚层 0.5-0.1 米 ;厚层 1-0.5 米 ; 薄层 0.1-0.01 米; 纹层

30、3mm中粒变晶结构 1-3mm 等粒变晶结构 细粒变晶结构 0.1-1mm显微变晶结构 0.1mm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粒状变晶结构 石英鳞片变晶结构 云母、 绿泥石纤维状变晶结构 阳起石、硅灰石27(二) 变 余结构:变质程度浅,保留了部分原岩的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质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原岩构造消失,形成新的构造。斑点构造: 炭质、硅质、铁质、红柱石等呈斑点状。板状构造: 岩石具平行、密集、平坦的破裂面,沿此面岩石易分裂成薄板状。片理构造: 片、柱、长条状矿物平行定向排列。片麻状构造: 片柱状矿物(常为深色)与粒状矿物(常为浅色)相间排列。块状构造: 矿物均匀分布。 变余构

31、造:变质岩中残留了原岩的构造,变余气孔构造、 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等。3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根据引起变质作用的地质条件和主导因素不同,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 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引起变质的主导因素: 温度(300-800)、 挥发性物质(岩浆分泌) () 接触热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是温度28岩石受热后有重结晶,重组合现象,但化学成分无显著改变。代表性岩石,斑点板岩、角岩、石英岩、大理岩。接触变质晕围绕侵入体,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呈环带状分布,由内向外变质程度加深(二)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除温度外,岩浆分泌的

32、挥发性物质很重要。原岩岩石的化学成分显著变化,大量新生矿物产生。代表岩石:矽卡岩。矽卡岩成分复杂:暗色矽卡岩常含铁镁质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绿帘石)浅色矽卡岩常含硅灰石,透闪石等矽卡岩中常伴随有金属元素的富集,形成金属矿床。蚀变 地壳内热液(含某些化学元素)在岩石裂隙和孔隙中进行渗透扩散,与围岩 发生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化学活 动 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影响范围几千几万平方公里区域变质作用与大构造运动有关:对岩石施加强大定向压力;下降到地下深处,上升到地表;裂隙为岩浆活动及化学活动性流体提供有利条件。代表性岩石: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原岩可以变质为不同的变质岩(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在区域变质岩中,经常有同一类原岩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变质岩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