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拍摄日食照片(本文摘编自天文爱好者杂志增刊日食大观, 作者詹想) 日食照相和摄像的基本方法,只需要把普通天文摄影和摄像的基本方法,和日食观测中的目视观测太阳法结合起来就可以了。在这里先谈谈天文摄影的基本方法。由于数码摄影时代已经到来,因此我们下文所述,如无特别说明,均以数码器材为准。用相机直接拍摄天文摄影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相机直接拍摄!对于太阳而言,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我们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即可。至于全食阶段,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如图)。2用相机直
2、接拍摄还可以实现许多创意摄影。最经典的是拍摄日全食的糖葫芦串像。下图就是2005年10月3日西班牙马德里上空发生日环食时的情景。照片上的太阳从左往右表现出了这次日食的全过程。这是通过可以多次曝光的相机实现的。能实现多次曝光的照相机一般是胶片单反,也有一些中高端的数码单反有此功能,在这里以胶片单反为例。多次曝光就是拍完一张照片后,先不过卷,还用同一张底片,进行再次曝光,这样可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拍摄效果。具体到这张日食照片,摄影师首先选好拍摄地,然后提前在该地踩点,实地看在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大体位置,确定如何取景。由于太阳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视运动,而日全食和日环食全过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因此日食开
3、始和结束时太阳的位置会差异很大,取景时就要保证日食开始时太阳位于画面左侧,日食结束时太阳位于画面右侧,并且日食全程都能在画面上,且尽量不要被建筑物遮挡。等到日食当天,摄影师就按照踩点时确定的方式取景,在日食开始时,相机前方加上滤光片,拍摄第一张太阳像。然后不过卷,过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在同一张底片上重复曝光再拍摄一张太阳像,如此持续。由于使用了滤光镜,而地面景物的亮度和太阳相比太暗了,因此根本拍不下来。到了全食或者环食发生时,再摘掉滤光镜,直接拍摄太阳,这时才能同时拍下地面景物。接下来的复圆过程,再次使用滤光镜,一张张拍,直到最后。这样,就最终在一张底片上拍下了日食全过程的一串像。用普通
4、数码相机不能拍摄这样的串像,但可以通过后期合成多张照片的方法实现。通过望远镜拍摄 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摄影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焦点法(简称直焦法)和放大摄影法(简称放大法),这时候的望远镜最好安装在具有电动跟踪功能的赤道仪和稳重的三脚架上。1)、放大摄影法比较简单,直接用相机对着目镜里的像拍照即可。由于太阳像较亮,因此这种方法用于拍摄太阳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只需要先目视将太阳的像清晰,然后手持数码相机,将镜头贴住目镜,此时数码相机本身的光学变焦要放在最广角端。注意微调镜头的角度和方向,以确保镜头和目镜同轴(左手可以同时捏住相机镜头和目镜以帮助它们同轴,如图1所示),这时你会看到数码相机的液晶屏中央
5、出现一个圆形的亮斑,这3是目镜的视场,周围黑暗的部分是光学系统的暗角。然后我们用光学变焦将焦距略微拉长,让视场扩大,减少暗角。当日面均匀的出现在液晶屏上之时,半按快门,相机一般会自动对焦(有时需要把对焦模式设置成微距模式才能实现自动对焦)。如果因为日面缺乏特征,或者有风导致成像抖动等,有可能导致对焦失败。这时,我们就只能使用相机的手动对焦功能(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此功能就没有办法了)。至于其他的拍摄参数,白平衡建议设置成“日光”,曝光参数可以尝试用相机的自动档(一定要关闭闪光灯),如果不满足要求,再用M档手动设置。如果望远镜没有电动跟踪装置,那么曝光时间必须短才能保证太阳在照片上不拖线(比如短于
6、1/250秒)。但太阳的总亮度又是有限的,因此这时就只能使用较低的放大率(但放大率太低会损失很多细节),或者设置较高的ISO(即感光度,但感光度越高画面噪点越多),如何在这些参数中寻求一个平衡要根据当时的太阳亮度、你手里的器材情况和你对画面的要求来灵活掌握。另外现在还有一种通用摄影平台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这样的拍摄,详情请见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10月号的“观测攻略”。在目镜后进行放大摄影2)、直焦法相对来说麻烦一些。要用这种方法必须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这种相机的镜头可以拆卸,将其拆掉后,再把望远镜的目镜拿掉,然后将数码单反的机身和望远镜的主镜通过转接环接到一起,这就相当于用望远镜直接当相机的
7、镜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经过的光学系统最少最简单,因此能保证质量最好的成像虽然这样得到的图像不如放大法的大。直焦法最关键的装置就是连接相机和望远镜的接环。这种接环在天文器材专营店可以买到,不过要注意相机的品牌,不同品牌的数码单反其接口型号是不一样的;也要注意望远镜目镜端口多大,一般而言目前常见的目镜端接口的大小是1.25英寸,也有一些好点的望远镜使用2英寸的大接口,而比较老型号的小望远镜其接口可能是1英寸的小接口。当将相机连接到望远镜后面后,要做的就是把相机的取景器当作目镜,找到太阳并用望远镜的调焦装置将其调节清晰,然后将相机的曝光模式拨到M档,手动设置感光度和快门的数值。由于太阳很亮,因此感光
8、度一般设置到最低都可以,快门速度则可以通过实拍-4回放找出最合适的数值。如果有条件,最好使用快门线或者遥控器进行拍摄,因为手按快门可能会引起震动造成画面模糊。 日全食的拍摄内容 由于直焦法是拍摄日食最常用的方法,因此以此法为例来具体谈谈在日食不同阶段我们应该拍什么及如何拍。1)、在全食前的偏食阶段,由于持续时间很长,且和普通的偏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焦。一定要反复、耐心的将焦距调到最好,以免到全食的时候留下遗憾。调焦纯粹就是一个经验活儿,没什么捷径可走。太阳上有黑子还好,要是没有黑子,就只能靠日轮边缘了。由于阳光太强,在回放时液晶屏可能看不清,因此应提前准备宽大且不透光
9、的外套将自己的头和相机都罩在下面,这样才能比较舒服的查看图像。5偏食阶段2)、在食既时,主要的拍摄目标是贝利珠。贝利珠是因为月轮边缘凹凸不平,凹下去的地方透过来耀眼的阳光形成的视觉现象。拍摄贝利珠意味着全食阶段拍摄的开始,因此要提前摘掉滤光片。如果你有精确的预报时间和现场时间,那么在食既前15秒到1分钟摘掉滤光片是合适的,因为这时日面只剩下很小的一点点,短暂的直射不会对你的相机造成损害。如果你没有精确的时间,那么在取景器里通过滤光片看到太阳只剩下隐隐约约的一小点的时候就摘掉滤光片吧!贝利珠的过程非常短暂,而且充满变化,因此这时最好使用相机的普通连拍功能(高速连拍则大可不必,贝利珠变化还没那么快
10、,而且此模式会很快将相机内存充满)。至于曝光参数的调整,由于从你摘掉滤光片到贝利珠发生的时间间隔只有不到一分钟,这时再来调整相机参数可能会感到手忙脚乱,因此建议你先调好相机参数,再摘掉滤光片。具体参数请参考图16“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里针对日珥的参数。附带一提,拍摄贝利珠时,就已经可以同时拍下色球层和日珥了。3)、全食阶段的主要拍摄目标有三个,一是日珥,二是日冕的内冕,三是日冕的外冕。其中内冕亮如满月,外冕则要暗上将近100倍,而日珥比内冕还要亮一些。本节后面的图16“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出了不同情况下针对这三种目标的曝光参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过实际拍摄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这个曝光表,曝光
11、值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天上的云雾、太阳高度等对光强的影响。另外,由于外冕延伸的范围可能大大超过一个太阳直径,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全日冕,应尽量保证太阳在画面的正中央,并且及时调整相机的角度令日冕的长轴位于画面的对角线上。 6贝利珠、色球和日珥内冕7外冕全食时还有一个好玩项目就是拍摄月面的地球照。全食时在月球的暗面看地球就好像一轮满月,非常明亮,因此月球的暗面其实会被地球照亮,只不过由于其亮度比之日冕差得太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比较大的延长曝光时间,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细节。根据经验,在f/8的器材下,ISO 1600,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
12、,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曝光参数。 地球照4)、生光和复圆过程的拍摄目标,类似食既和前半程偏食,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8拍摄注意事项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在拍摄日全食时,由于全食阶段一般只有宝贵的几分钟。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比如用什么相机,镜头或望远镜,用什么拍摄方式,要拍到什么效果,拍到的照片后期除了欣赏外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应用,等等。而对于一些创意摄影就更需要特别的考虑,比如刚才提到的拍糖葫芦串像,就要先选好地点,计算好每个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2)、提前进行实际演练。如果有条件,提前几天来到实际观测地,在日食发生的同样时间将观测流程从头到尾走
13、一遍,包括组装望远镜、找太阳、连接相机、拍照、摘掉滤光片拍照(此时不可对着太阳)、再盖上滤光片拍照、换存储卡、换电池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比如这套器材指向某些位置时会卡住。如果没条件到观测现场也没关系,在任何一个地方演练都可以,只要找恰当的时间让当时太阳高度和日食时差不多即可。93)、实际观测时,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因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而人在这个时候紧张而忙碌,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全食或环食就结束了。而当有人专门报时,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观测。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在面对最壮观的日全食时,全食阶段一定不要忘记摘掉滤光片!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错误很可笑,但实际情况是,当全食阶段即将到来时,你的心情可能也会越来越紧张,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镜头,于是只顾一通狂拍,等到发现什么都没拍下来而意识到忘了摘滤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