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时时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或者说使用的手段所作出的划分。这两类研究也被称之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范式” 。定量研究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经验的可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的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美国学者博格丹和比科林举了定性研究的五个特征,并借此区别定量研究。(1) 定性研究是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研究者关心的是事情发生的情境,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通常深入到特定的情境中。(2)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收集的数据,通常采用
2、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而不是采用数据的形式。在对细节作出解释的时候,描述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有效的。(3) 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而不是只关心结果和产品。(4) 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只有把已经收集到的数据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抽象概括。(5) 定性研究方法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事物的理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这些差异,使他们在研究中各有其所长,也各有其所短,而且一者所长正式另一者所短,反之亦然。如定量研究的长处是消除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倾向、偏见,使研究者保持客观、精确,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一些缄默的,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行之有效的“信条”存在)加以检验。定量研
3、究隐含着不可克服的缺陷。一时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二是定量研究不仅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受到伦理上的限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二者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补的,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而定量研究又为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条件。在学校研究活动中,他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首先,两种方法所依赖的哲学体系(philosophy of reality)有所不同。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而作为定性研究,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被研究者赋予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定量研究者认为,其研究对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样被分成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
4、的观察可以获得整体的认识。而定性研究者则认为,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而他们检视的是全部和整个过程。第二,两种研究方法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量化研究者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研究者则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认为很难将人类简单地划归为几个类别。第三,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与此相反,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换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深度。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1、研究者的角色定位(ro
5、le of the research) 。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观,脱离资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则是资料分析的一部分。对后者而言,没有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资料就不存在。2、研究设计(design) 。定量研究中的设计在研究开始前就已确定。定性研究中的计划则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并可加以调整和修改。3、研究环境(setting) 。定量研究运用实验方法,尽可能地控制变数。定性研究则在实地和自然环境中进行,力求了解事物在常态下的发展变化,并不控制外在变数。4、测量工具(measurement) 。定量研究中,测量工具相对独立于研究者之外,事实上研究者不一定亲自从事资料筹集工作。而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测量工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5、理论建构(theory building) 。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最终结果是支持或者反对假设。定性研究的理论则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结果” (data dri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