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技术方案1.1 项目背景襄阳市是鄂豫陕毗邻地区的经济中心,湖北大三角经济结构的西北部支撑点,也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自古即为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襄渝、汉丹、焦柳铁路在此交汇,福银和二广高速公路在此互通,更有汉江水运之利,故素有“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东津新区位于襄阳市区东部,西至汉江,东至规划中的东外环线,南至鹿门山,北至唐白河,规划面积 218 平方公里、167 万人口规模,全域构建“一核两 轴五廊两园九区 ”的空间布局;起步区按照 34.6 平方公里、40 万人口规模规划设计,构建“一核三区三 轴五带”的空间结构。实施生态引领策略,构建城市新型生态基础设施系统;实
2、施交通支撑策略,构建快慢并举的道路交通体系和公共交通系统,打造捷运机动城市;实施产城融合策略,打造中央商务区和东津古镇片区,培育汉水滨江现代服务业和东环线产业带,构建传媒会展、旅游商贸、科技总部三条走廊,建设创意传媒、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城市会展、文化、奥体休闲等六大中心;实施文化提升策略,传承历史,整合提升,创新拓展,打造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形成兼具地方性与国际性的特色休闲区域和都市文化旅游区。1.2 项目概况襄阳市东津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包括东津新区起步区,用地面积 34.6 平方公里;深圳工业园一期,用地面积 8.5 平方千米;同时兼顾起步区以外,中环高速铁路以西、外环南路
3、以北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范围和深圳工业园而其范围。远景服务范围包括东津新区和深圳工业园全部范围 265.5 平方千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座近期处理规模为 10 万 m3/d 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提升泵站及长约 15.99千米的污水主干管。鱼梁洲污水处理厂分流工程主要建设约 1900 米的过江管道及2000 米的场内场外连接管,投资估算为 5470 万元。1.3 评价内容本次防洪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区河道演变情况、防洪综合评价、工程影响防治措施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1.4 评价依据1.4.1 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名共和国水法(2002 年 8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4、29 次会议通过,10 月 1 日发布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年 8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通过,1998 年 1 月 1 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6 月 10 日国务院令第 3 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修订)(1991 年 7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86 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4.2 地方性法规、规章(1)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修订)(2006 年 7 月21 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
5、6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修订)(1998 年 11月 27 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6 次会议通过);(3)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1994 年 7 月 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 58 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4)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1992 年 8 月 12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自 发布之日起施行)。1.4.3 规范性文件(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 年 4 月 3日水利部、国家纪委水政 1992 7 号文);(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
6、公厅办建管 2004109 号,2004 年 8 月 5 日发布)。1.4.4 技术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5 年 5 月 1 日施行);(2)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2013 年 5 月 1 日施行);(3)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J/T232-98)。1.4.5 其他相关规划文件(1)长江流域防洪规划(2008 年 7 月 21 日国务院批复),水利部长江委员会;(2)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国务院以国函 2012220 号文批复)
7、,水利部长江委员会;(3)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2006 年),水利部长江委员会;(4)唐白河干流防洪规划报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 年;(5)湖北省襄樊市城市防洪规划(19982010 年);(6)湖北省江汉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 年);(7)汉江夹河一下干流综合利用规划报告(1993 年 10 月),水利部长江委员会。1.5 防洪评 价工作内容、工作量 规划(1)收集拟建工程段上、下游水文、泥沙基本资料和本河段相关工程设计、防洪规划等方面资料,分析工程河段洪水特性及相应的评价洪水;(2)收集拟建工程河段历年实测水下地形图并进行套绘,从历史演变及近期演变等方面进行
8、合适演变分析;(3)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拟建工程引起的河势、水位、流场、河床局部冲刷等变化情况,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4)采用有限元和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工程跨越堤防位置的堤坡和岸坡的渗流及抗滑稳定情况;(5)根据防洪评价计算成果,分析工程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与现有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对现有防洪工程的影响;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对襄阳水文站的影响、对通航的影响);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的影响;施工期防洪影响。1.6 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配合及协调相互关系的措施对于控制工程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的勘测设计
9、成果的主要技术指导以不同勘测实验手段或不同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然后作为最终的设计确认。 .1.7 服务工作标准与要求根据本院质量手册规定的“管理科学、过程规范、持 续改进、顾客满意”质量方 针及设计 合同。本项目的质 量目标是:“ 严格按照设计合同规定,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在 质量和工期上保证为顾客提供合格的设计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并在不降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对评价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技术设计应计算准确,表述详细,安全可靠。我院对产品的服务标准与要求如下:1)功能性:满足本项目目
10、标和合同规定的用途或目的、规模、能力及相应的各种指标;2)安全性:根据水文、地形、地勘资料,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论证工程的影响;3)可信性: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应符合设计阶段的规定;设计确定的技术、设备 、设施满 足生产和建设规模的需要;4)可实施性:设计应考虑制造、施工、安装等作业技术条件的能力;5)适应性:设计应考虑本工程合理的发展和改扩建的要求;6)时间性: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请按设计计划要求时限完成工作,在设计 文件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进度满足业主要求。2 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服务承诺及质量保证方案2.1 防洪影响评价服务期我院郑重承诺,一旦中标,我院将完全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
11、行。以收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算,保质保量按时完成,45 日内准时提交防洪影响评价成果(文本、图纸),并且争取提前完成任务。2.2 项目勘测设计进度保证措施根据本项目设计历时较短的特点,我院将组织充足、精干的人员,调集先进精良的设备投入到本项目的勘测设计之中。(1)项目组提出设计总进度计划,并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是否能够提前等问题,提交院部及项目专家组进行认真研究审查。(2)在设计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坚持逐日编制出具体的工程勘测设计和工作安排。(3)对生产要素认真进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灵活机动地对人员、 设备、物质进 行调 度安排,保 证连续作 业。2.3 设计工作质
12、量保证体系2.3.1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制度(1)项目组坚决执行 1.4 章节所述依据及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并加强对新规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2)在设计工作中,坚持科学、合法、 实事求是,充分认识设计工作的重要性。(3)项目组在设计成果提交后,认真参与后期服务。(4)加大奖惩力度。2.3.2 设计组人员岗位职责1、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项目负责人在分管院长及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该项目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责任如下:(l)贯彻执行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对该设计项目产品质量全面负责。(2)按院室下达的生产计划,会同有关专业人员编制本工程的总体计划,报 院室审查后实行。(3)组织本工程设计
13、组人员编写各部分的工作大纲,编制设计说明书(组织各部分先写出各部分的说明)、委托书、协议书和工程技术总结等文件,做好图纸资料的归档工作。(4)负责本工程总体方案布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确定设计标准、计 算条件及安全系数,提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5)负责组织各专业人员向建设、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做好与建设、 监理、施工等 单位的 联系配合工作。(6)及时向院汇报设计中的问题,并与业主沟通,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2、勘察设计人员岗位责任勘察设计入员在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下,服从工作安排,承担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完成自己的勘察设计任务,其主要 职责如下:(1)勘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全局观点,在控制本工序产品质量时要随时考虑到工程设计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2)认真收集和鉴定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节省财力物力。(4)树立“百年大 计, 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5)与校审人员主动配合,首先应对自己的产品认真自校,对校核人员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释,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及时纠正差错和改进设计, 对意见分歧的问题,可请设计负责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