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方法概论.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77966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方法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方法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方法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方法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方法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方法概论1 1教育方法概论复习提要2010-3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6 个时期人物1、 孔子学思结合、启发诱导2、 学记“善喻” 、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教失、藏息相辅3、 颜之推“勤、博、眼、实” 、 颜氏家训4、 韩愈勤学深思、博学求精、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说 、 进学解5、 朱熹“朱熹读书法”六条。6、 王夫之“知行并进、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积渐不息”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6 个代表人物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2、 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3、 李吉林“情境教学”4、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5、 邱学华“尝试

2、教学”6、 顾泠沅“尝试知道效果回授”教学第三节 西方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3 个代表人物1、 苏格拉底“产婆术”2、 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3、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第四节 西方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12 个代表人物1、 杜威“从做中学”2、 凯洛夫“知识教育”3、 克拉夫基“范例教学”4、 赞科夫“一般发展”5、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6、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7、 布鲁纳“发现式教育”8、 加涅“学习条件”9、 布卢姆“掌握教学”10、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11、斯滕博格“三元智力理论”1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第一章 教师第一节 专业的概念与教师专业1、 职业特点:

3、更具“专业性” ,发展空间是无限的2、 概念:1986 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 明确概念3、 职业素养 7 点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参与精神、科研意识教育方法概论2 2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结构的变化-3 个方面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第三节 教师类型及其特征3 个类型“基本课程+案例教育+实践反思”1、职初教师(3-5 年)基本课程2、有经验教师案例教学3、专家型教师实践反思第四节 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5 个步骤1、 开展微格教学2、 从事课堂观察3、 反思教学实践4、 形成教学案例5、 开展行动研究第二章 学生发展第

4、一节 学生发展的含义-全面发展, 6 个方面 P80-891、 身体素质的发展2、 道德素养的发展3、 认知能力的发展4、 情感的发展5、 个性的发展6、 文化科学素养的发展第二节 学生众生相3 类:优秀学生、有争议学生、退学生第三节 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2 个渠道: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第三章 学习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3 部分、3 要素、3 个系统、3 个特点1、 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 SOR(刺激变化反应)学习活动三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2、 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加涅三个系统: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系统3、 学习的特点:主体身上产生变化、变化相对持久、后天习得第二节 知识与学习1

5、、 定义:反映的内容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反映的活动形式感性知识感性知觉或表象;理性知识概念或规律2、 习得 3 阶段理解、记忆巩固、运用3、 类型2 对 4 种 P122-12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第三节 学习与学生成长1、 学习与认识发展教育方法概论3 32、 学习与情感发展第四节 学习风格1、 概念:学生喜欢用的学习方式2、 4 个方面:积极主动型/深思熟虑型、感觉型 /直觉型、视觉型 /语言表达型、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第四章 课堂教学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1、 概念是科学也是艺术2、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 5 个不同:对象、范畴、方法、侧重点、来源第二节 构

6、成教学的要素4 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第三节 教学的若干原理3 个原理1、 师生互动: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2、 合作教学:另一面是强迫性教学3、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第四节 教学水平的分类及其作用3 个 P1641、 记忆水平的教学:识别或记住2、 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应用3、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用原理解决新问题第五节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4 种1、 教学模式概念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2、 结构 7 要素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师生角色、教学策略、教学评价。3、 4 个功能构造、解释、启发、推断4、 4 个经典模式I、 着眼于

7、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塔巴)概念形成模式、 (布鲁纳)概念获得模式、 (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模式、 (萨奇曼)探究训练模式II、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F。谢夫特和 G 谢夫特)角色扮演模式、 (马夏拉斯和考克斯)社会探究模式。III、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人本主义IV、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最为典型:(斯金纳)直线型程序、 (凯)凯程序第五章 课堂交往、第一节 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4 个过程1、 交往是认知、情感沟通的过程2、 交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3、 交往是符号交流的过程4、 交往是多维度的教育方法概论4 4第二节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模型2 种模型1、传统课堂

8、交往研究模型:I、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II、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III、 (罗)提问策略分析模型2、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实地笔记、录音、访谈、录像、调查问卷、社会人际关系图解、其他方法第三节 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3 点:生理、心理、环境第四节 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2 种1、 情感领域的策略I、 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II、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III、 加强非语言交流IV、 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2、 教学领域的策略I、 准备与指导II、 进行有效提问III、 提供即时反馈IV、 加强课堂语言修养第六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6 个“即”1、 教学科目2、 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

9、预期的学习结果4、 学习经验5、 社会文化的在生产6、 社会改造第二节 课程的本质与功能3 种本质、2 种功能1、 本质:知识、经验、活动2、 功能:本体功能培养人;基本功能传递和选择文化第三节 课程设计原理3 种模式1、 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科目设计、学科设计、大范围设计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活动经验”设计I、 课程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II、 重在问题的解决3、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生活领域设计、核心设计第四节 课程类型5 组类型1、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教育方法概论5 52、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3、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4、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5、 研究

10、型课程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评价3 对评价、5 种模式1、 实施: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2、 课程优化配置:改编、决策3、 影响因素:课程变革的特征、学区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4、 课程评价:教育过程(校内)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决策) 、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I、 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II、 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III、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4、 课程评价模式I、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II、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III、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IPP) (斯塔弗尔比姆)IV、 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V、 差距评价模式(普罗斯)VI、第七章 评价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

11、概念及其功能1、 概念泰勒提出2、 功能 4 个、特点 4 个 P265I、 现代教育评价特点:评价目的的转变、评价对象的扩展、评价结果形式的革新、强调评价对象的参与.II、 功能:教育、导向、管理、激励第二节 传统评价的实质与弊端3 个弊端 P2741、实质:脱离目前教育发展实践、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2、弊端: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第三节 评价理念及类型2 类1、 评价理念=教育评价原则2、 类型:I、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II、 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第四节 另类评价1、另类评价即“真实性评价”2、2 个类型 P286实作评价、卷宗评价第八章 信息素养教育方法概论6 6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挑战3 个挑战 P3051、 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新主题2、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的革命3、 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第二节 信息素养及其培养1、 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文化常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技能2、 信息素养的培养:2010 年期 5-10 年,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第三节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1、 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2、 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3、 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信息、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