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概述】 亚健康是介于有病与健康之间、数量庞大的一群特殊群体,对这一部分人群,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缺少良好的方案,而中医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俗的讲就是有“认识”、有“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疲乏、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适的感觉,但到医院后,却无法诊断为何种疾病,现在人们对这种状况逐渐重视起来了,这种“自觉不适,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程度)叫亚健康,又称为第三状态,也叫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 亚健康状态虽然不在疾病范畴中,却在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
2、种表现,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 21 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发现,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经医师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为 20%,约 75%的人处于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人们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状态之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也就是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要预防,消除亚健康,就需要“主动养生”。 一、调治的基本原则 (一)“阴平阳秘”为中医养生的根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乃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
3、医理论的根本立足点,中医养生学当然也不例外。“阴平阳秘”就是正常体质,也就是健康的,一旦失衡,既再现病理体质,这种失衡不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失调都可引起。 (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学一贯强调养心守神对于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心神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在外表现,包括生理、病理等反映于体表的象征;其二是指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中医养生学,也首先强调守神,故不论气功也好,太极拳也好,其关键在于收心,守神而能入静。 (三)固护肾精为养生防老之关键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来源于先天,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精入藏于肾中。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三宝,而以精为最
4、根本的物质基础。故类经中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在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于精也。” (四)辨体质,调饮食 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张仲景曾指出人体“勿妄服药”,因“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另千金食治说:“食?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释情谴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由此可见养生以食疗为先。 (五)勤锻炼持之以恒 古语有“动则生,静则死”的理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说明体育锻炼对整个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亚健康的养生方法 (一)生活要有
5、节律 由于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人们应当要学会休息,不要等自觉累了才休息,而是要主动休息。因为休息是使人体从疲劳中得到恢复的最有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一项自我保健术,也就是为健康充电,平时还要学会多观察面色、舌象,因为它们常常可以使我们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 (二)要均衡适量的营养 主要是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膳食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但也要防止过量;2)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膳食结构,增加禽类、水产类、乳类的摄入量,限制过多甜食及脂肪; 3)提高大豆制品的摄入量; 4)稳定粮食的摄入量,保持“五谷为养”的良好传统; 5)保证蔬菜的摄入
6、量,每人每天 500 克,确保纤维素及矿物质;6)食用菌要纳入膳食结构;7)饮食清淡。 (三)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宜活动,是预防,消除疲劳,防止亚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饿一个重要因素,具体选择哪一种项目并不重要,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五)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近数 10 年来的研究表明:有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喜食油腻和甜食,缺少运动,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喜食咸食品,可导致高血压;吸烟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等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防止亚健康的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晨间饮一杯淡盐水;每天三次刷牙,每次刷三分钟;
7、冷水洗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不吸烟、少饮酒及咖啡,多喝茶;午后小睡;经常浴足;保持和谐的性生活等。 (六)保持心理健康 现代医学证实:精神、心理状态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是显著的,精神情绪对人体健康和衰老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树立“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种种现实,采取有效方法,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如到公园散步,听音乐,作操,或与别人交谈,甚至到无人的地方发泄一下等都可以,对于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仍不能自控者,应该找心理医师来治疗。 (七)中药调理、药膳和食疗 1. 阴虚型者 (1) 兔肝菠菜汤:兔肝一具,菠菜 1
8、00 克,共煮作汤,汤作成后放麻油适量。功效:滋补肝肾,滋阴润燥,养血止血,清肝明目。 (2) 调息补益香蜜:核桃仁 50 克,五味子 2 克洗净加蜂蜜适量捣烂成糊,温水冲饮。 功效:补肾固精。 (3) 左归丸:6 克,每天 3 次。 功效:滋肾补阴。 2. 气阴两虚型者 (1) 冰糖五果养料羹:红枣 5 枚,龙眼肉 15 克,枸杞子 10 克,共煮 10 分钟,稍凉后,把带皮生梨及去皮香蕉切碎,放入温牛乳中,再加入冰糖适量。 功效:补虚滋阴润燥,壮腰健肾。 (2) 生脉饮:1 支,每天 3 次。 3. 气血两虚者 (1)龙眼枣泥:龙眼肉 300 克,大枣 250 克去核,入锅煮沸至 7 成熟
9、,倒入姜汁,蜂蜜及谷麦芽粉,搅匀,略煮成泥状,每天 12 次,每次 15 克。 功效:健脾益肾、滋补心血 (2)黄芪乌骨盅:乌骨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加浸泡 30 分钟的黄芪共入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 4 小时即可。 功效:补脾益气、养阴生血。 (3)归脾丸 6 克,每天 3 次。 功效:补气摄血。 4. 阴虚型者 (1) 五香羊肉:肥羊肉 500 克,煮熟切片,加盐,生姜,大蒜,五香粉及黄酒适量拌匀 功效:温中补虚,开胃健力,温肾填精。 (2) 韭菜炒虾仁:韭菜 250 克,油炒后放入 100 克鲜虾仁,再炒片刻,加少许胡椒粉。 功效:壮肾阳,温中散寒,健胃提神 (3) 右归丸或金贵肾气丸 6
10、 克,每天 3 次。 5、肝郁性型者 (1)决明子海带汤:决明子 10 克,浸泡后加入海带 35 克,入锅加水两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饮汤。 功效:清肝明目化痰。 (2)菊花茶:菊花 5 克,佛手 5 克,山楂 15 克,和锅加水两碗,小火煎熬至一碗,去渣饮汤。 功效:解郁去火,清头目 (3)逍遥丸:逍遥丸 6 克,每天 3 次。 功效:疏肝理气。 6、痰湿型者 (1)萝卜丝饼:白萝卜 250 克,连皮切丝,加入陈皮丝、生姜丝适量及白扁头50 克煮熟后研成泥,加盐少许,拌成馅做成饼,入油锅烙饼。 功效:健胃消食化痰湿。 (2)二陈丸或正气片:二陈丸 6 克,正气片 3 片,每天 3 次。 功效:健脾理气化浊。 7、血瘀型者 (1)甜醋补养猪蹄:猪蹄一只,洗净,去毛切块,加切片生姜和甜醋入锅,小火煮到猪蹄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