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一 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性检验A. 莫氏试验一 、 目 的掌 握 莫 氏 ( Molisch) 试 验 鉴 定 糖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二 、 原 理糖 经 浓 无 机 酸 ( 浓 硫 酸 、 浓 盐 酸 ) 脱 水 产 生 糠 醛 或 糠 醛 衍 生 物 , 后 者 在 浓 无 机 酸 作 用下 , 能 与 -萘 酚 生 成 紫 红 色 缩 合 物 。 利 用 这 一 性 质 可 以 鉴 定 糖 。三 、 实 验 器 材棉 花 或 滤 纸 ; 吸 管 1.0ml( 5) 、 2ml( 1) ; 试 管 1.5cm15cm( 5) ; 容 量 瓶
2、50ml( 5) ; 烧 杯 50ml( 5) ; 棕 色 瓶 50ml( 5) ; 玻 璃 棒 多 根 、 电 炉 ( 配 石 棉 网 ) 多个 。四 、 实 验 试 剂莫 氏 试 剂 : 称 取 -萘 酚 2.5g, 溶 于 95 乙 醇 并 稀 释 至 50ml。 此 试 剂 需 新 鲜 配 制 ,并 贮 于 棕 色 试 剂 瓶 中 。1 蔗 糖 溶 液 : 称 取 蔗 糖 0.5g, 溶 于 蒸 馏 水 并 定 容 至 50ml。1 葡 萄 糖 溶 液 : 称 取 葡 萄 糖 0.5g, 溶 于 蒸 馏 水 并 定 容 至 50ml。1 果 糖 溶 液 : 称 取 果 糖 0.5g,
3、溶 于 蒸 馏 水 并 定 容 至 50ml。1 淀 粉 溶 液 : 将 0.5g 可 溶 性 淀 粉 与 少 量 冷 蒸 馏 水 混 和 成 薄 浆 状 物 , 然 后 缓 缓 倾 入 沸蒸 馏 水 中 , 边 加 边 搅 , 最 后 以 沸 蒸 馏 水 稀 释 至 50ml。五 、 操 作于 5 支 试 管 中 , 分 别 加 入 1 葡 萄 糖 溶 液 、 1 蔗 糖 溶 液 、 1 果 糖 溶 液 与 1 淀 粉 溶液 1 mL 和 少 许 纤 维 素 ( 棉 花 或 滤 纸 少 量 浸 在 1ml 水 中 ) , 然 后 各 加 莫 氏 试 剂 2 3 滴 ,摇 匀 , 将 试 管
4、倾 斜 , 沿 管 壁 慢 慢 加 入 浓 硫 酸 1.5ml( 切 勿 振 摇 ! ! ! ) , 硫 酸 层 沉 于 试 管底 部 与 糖 溶 液 分 成 两 层 , 观 察 液 面 交 界 处 有 无 紫 红 色 环 出 现 。注 意 : 一些非糖物质(如糠醛、糖醛酸等)亦呈阳性反应。此外,样液中如含高浓度有机化合物,将因浓硫酸的焦化作用,而出现红色,故试样浓度不宜过高。亦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苯酚化合物代替 -萘酚,麝香草酚的优点是溶液比较稳定,且灵敏度与萘酚一样。B. 塞氏试验一 、 目 的掌 握 塞 氏 ( Seliwanoff) 试 验 鉴 定 酮 糖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二
5、、 原 理酮 糖 在 浓 酸 的 作 用 下 , 脱 水 生 成 5-羟 甲 基 糠 醛 , 后 者 与 间 苯 二 酚 作 用 , 呈 红 色 反 应 ;有 时 亦 同 时 产 生 棕 色 沉 淀 , 此 沉 淀 溶 于 乙 醇 , 成 鲜 红 色 溶 液 。三 、 实 验 器 材1 吸管 0.5ml(3) 、5.0ml(1) 。2 试管 1.5cm15cm(3)3 水浴锅。四 、 实 验 试 剂1 塞氏试剂:溶 50mg 间苯二酚于 100ml 盐酸中VH 2O:V(HCl)=2:1 ,临用时配制。2 1蔗糖溶液:同试验 A。3 1葡萄糖溶液:同试验 A。4 1果糖溶液:同试验 A。五 、
6、 操 作于 3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各 0.5ml,各加塞氏试剂 2.5ml,摇匀,同时置沸水浴中,比较各管颜色变化及红色出现的先后次序。六 、 问 答 题1、分别写出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1葡萄糖溶液 1蔗糖溶液 1果糖溶液 1淀粉溶液 纤维素莫氏试剂浓硫酸塞氏试剂C糖的还原性检验一 、 目 的 和 要 求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二 、 原 理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斐林试剂和班乃德试剂均为含 Cu 的碱性溶液,还原糖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 Cu2O。此法常用作还原糖的定性
7、或定量测定。三 、 材 料 与 仪 器吸管 1ml(5) ,2ml(1) ;试管 1.515cm;水浴锅四 、 试 剂斐林试剂(液):称取 15g 硫酸铜(CuSO45H2O)及 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1000ml。斐林试剂(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 50g 酒石酸钾钠及 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 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班乃德试剂:取无水硫酸铜 1.74g 溶于 100ml 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 150ml;取柠檬酸钠 173g,无水 Na2CO3 100g 和 600ml 水共热,溶解后冷却并加水至 85
8、0ml,然后将150mlCuSO4 溶液倒入混合即成。此试剂可长期使用。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五 、 操 作1、于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和液ml,混匀,分别加入 %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溶液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冷却,观察各试管的变化.2、另取支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 蔗糖和%淀粉溶液ml,然后每管加入班乃德试剂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和上面结果比较 .六 .思 考 题斐林反应与班乃德反应都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实验二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及其鉴定方法。二、原理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卵磷脂易溶于乙醇、
9、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此溶剂提取。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而成黄褐色,卵磷脂中的胆碱基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成三甲胺,具有特殊的鱼腥味,可鉴别。三、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鸡蛋卵黄2.95% 乙醇3.10%NaOH 溶液(二)器材1.烧杯 2.漏斗3. 蒸发皿 4.水浴锅 5.试管 6.量筒四、操作步骤1.提取:于小烧杯内置蛋黄 2g,加入热 95%乙醇 15mL,边加边搅,冷却,过滤,如滤液混浊,需重滤直到完全透明。将滤液置蒸发皿内,蒸气浴上蒸干,残留物即卵磷脂。2.鉴定:取提取的卵磷脂少许,置试管内加 10%NaOH 溶液 2mL,水浴加热,是否产生鱼腥味
10、。另取一些卵磷脂溶于 1mL 乙醇中,添加 12mL 丙酮,观察变化。五、思考题1.卵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2.工业用大豆卵磷脂是如何制备的?3.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有哪些?实验三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 、 实 验 目 的1、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2、掌握几种常用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 、 实 验 内 容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乙醛酸反应、偶氮反应、醋酸铅反应等颜色及沉淀反应进行定性确定。三 、 实 验 操 作(一)双缩脲反应1、 实 验 原 理当尿素加热到 180左右时,两个分子的尿素缩合可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形成双缩脲,双缩脲
11、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红色配合物,此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故能呈此反应,而形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配合物。此反应常用作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2、 试 剂(1)尿素(2)10%NaOH 溶液(3)1%CuSO4 溶液(4)蛋白质溶液:将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 1020 倍,3 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3、 操 作(1)取少许结晶尿素放在干燥试管,微火加热,则尿素开始熔化,并形成双缩脲,释放的氨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定。待熔融的尿素开始硬化,试管内有白色固体出现,停止加热,让试管缓慢冷却。然后加 10% NaOH 溶液 1 ml 和
12、1% CuSO4 23 滴,混匀后观察颜色的变化。(2)另取一试管,加蛋白质溶液 1ml、10% NaOH 溶液 2ml 及 1% CuSO4 23 滴,振荡后将出现的紫红色与双缩脲反应所产生的颜色相对比。(二)茚三酮反应1、 实 验 原 理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作用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 -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最终形成蓝紫色化合物。11500000 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发生反应而显色。反应的适宜 pH 为 57。此反应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2、 试 剂蛋白质溶液 (同前) ;0.5% 甘氨酸;0.5% 茚三酮水溶液3、 操 作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
13、甘氨酸溶液各 1 ml,再各加 0.5 ml 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加热 23 分钟,观察颜色变化。(三)蛋白黄色反应1、 实 验 原 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这类蛋白质可被浓硝酸硝化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在碱性环境中转变为橙黄色的硝醌酸钠。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都有黄色反应。皮肤、毛发、指甲等遇浓 HNO3 变黄即发生此类黄色反应结果。2、 试 剂(1)蛋白质溶液(同前) ;(2) 头发;(3) 指甲屑;(4)0.5% 苯酚溶液;(5)0.3% 酪氨酸溶液;(6)10%NaOH 溶液;(7)
14、 浓硝酸( =1.42 克/ 毫升)3、 操 作取 5 支试管编号后分别按下表-1 所示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若有反应慢者可放置微火(或水浴中)加热,待各管均先后出现黄色后,于室温逐滴加入 10%NaOH 溶液直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表 1 试验编号管 号 1 2 3 4 5材料加入 蛋白质溶液(4 滴)指甲屑(少许)头发(少许)苯酚( 4 滴)酪氨酸( 4 滴)浓硝酸 2 滴 2 ml 2 ml 4 滴 2 滴现 象注意: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浓硝酸时,所出现的白色沉淀是强酸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致。(六) 、醋酸铅反应1、 实 验 原 理多数蛋白质分子中常有含硫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
15、含硫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可分解产生硫化钠。硫化钠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则有硫化氢气体产生。2、 试 剂(1)未稀释的鸡蛋清。(2)10%的 NaOH 溶液(3)1.5%Pb(Ac)2 溶液(醋酸铅溶液)(4)浓盐酸(5)醋酸铅试纸(将滤纸条浸入醋酸铅溶液中,湿透后取出,100烘干即可)3、 操 作 :向试管中先加入 1.5% Pb(Ac)2 溶液约 1 毫升,再慢慢滴加 10%的 NaOH 溶液,边加边振摇,直到产生的沉淀溶解为止。此时再向试管内加蛋白质溶液 56 滴,混匀。置酒精灯上加热1 分钟,溶液变黑,小心加入浓盐酸约 2 毫升,黑色褪去,嗅其味,将湿润醋酸铅试纸置
16、于管口,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实验四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一 、 目 的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2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二 、 原 理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三 、 实 验 器 材1试管 1.5cm15cm(7) 。 2吸管 5.0ml(2)、2.0ml(2)、1.0ml(1)。3吸滤瓶 500ml(1)。 4布氏漏斗。四 、 实 验 试 剂1蛋白质试液:见实验二十三卵清蛋白液。2硫酸铵晶体:如果晶体太大,最好研碎。3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 100ml 加硫酸铵至饱和。495%乙醇。5结晶氯化钠。61%醋酸铅:1g 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
17、释至 100ml。75%鞣酸溶液:5g 鞣酸溶于水并稀释至 100ml。81%硫酸铜溶液:见实验二十三。9饱和苦味酸溶液。101%醋酸溶液:冰醋酸 1ml 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五 、 操 作A、蛋白质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至一定浓度,蛋白质即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操作方法:1取蛋白质溶液 5ml,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此时硫酸铵的浓度为 50%饱和) ,微微摇动试管,使溶液混合静置数分钟,球蛋白即析出(如无沉淀可再加少许饱和硫酸铵) 。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滤液中加硫酸铵粉末,至不再溶解,析出的即为清蛋白。再加水稀释,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注意(1)应该先加蛋白质溶液,然后
18、加饱和硫酸铵溶液。(2)固体硫酸铵若加到过饱和则有结晶析出,勿与蛋白质沉淀混淆。B、乙醇沉淀蛋白质乙醇为脱水剂,能破坏蛋白质胶体的水化层而使其沉淀析出。操作方法取蛋白质溶液 1ml,加晶体 NaCl 少许(加速沉淀并使沉淀完全) ,待溶解后再加入 95%乙醇 2ml 混匀。观察有无沉淀析出。C、重金属盐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如 Cu2+、Ag +、Hg 2+等)结合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操作方法取试管 2 支各加蛋白质溶液 2ml,一管内滴加 1%醋酸铅溶液,另一管内加 1%CuSO4溶液,至有沉淀生成。D、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植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称为生物碱(或植物
19、碱) 。能沉淀生物碱或与其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如鞣酸、苦味酸、磷钨酸等。生物碱试剂能和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可能因蛋白质和生物碱含有相似的含氮基团之故。操作方法取试管 2 支各加 2ml 蛋白质溶液及 1%醋酸溶液 45 滴,向一管中加 5%鞣酸溶液数滴,另一管内加苦味酸溶液数滴,观察结果。实验五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一、实验目的 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 pH 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 pH 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
20、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 pH 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血清中含有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由表可知,血清中 5 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 pH 值 7.0,所以在 pH8.6 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燃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 0.4mol/L NaOH 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
21、、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肾病时 1、2 、 球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肝硬化时 2、- 球蛋白降低,而 1、-球蛋白升高。 三、实验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 120m)2、人血清; 3、烧杯及培养皿 数只; 4、点样器; 5、竹镊子; 6、玻璃棒; 7、电吹风; 8、试管 六只; 9、恒温水浴锅; 10、电泳槽; 11、直流稳压电泳仪; 12、7220 型分光光度计; 13、剪刀 四、实验试剂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取两个大烧杯,分别称取巴比妥钠 12.76g 和巴比妥1.66g 溶解于 500ml 蒸馏水
22、中,混匀; 2、染色液:氨基黑 10B 0.5g、甲醇(A.R.) 、冰乙酸(A.R.)10ml、加蒸馏水 40ml,混匀即可,可反复使用; 3、漂洗液:取乙醇 45ml,冰醋酸 5ml,加蒸馏水 50ml,混匀; 4、浸出液:0.4mol/L NaOH 溶液; 5、透明液:取冰醋酸 25ml、无水乙醇 75ml,混匀。 五、实验操作 1、准备和点样 取一条醋酸纤维薄膜,浸入缓冲液中,完全浸透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取多余的缓冲液; 用玻棒蘸取少量血清,涂在点样器上,然后轻轻于距纤维薄膜一端 1.5cm 处接触,样品即呈一条状突于纤维膜上
23、。待血清透入膜内,将薄膜平贴于已放在电泳槽上、并已浸透缓冲液的纱布上,点样端为阴极; 2、电泳 接通电源,设定电泳电压为 100V,通电 50 分钟; 3、染色.完毕,将薄膜浸于染色液中 510 分钟,取出,用漂洗液漂至背景无色(约 45 次) ,再浸于蒸馏水中。实验六 酵母 RNA 的提取与鉴定一 、 目 的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 RNA 的原理和方法二 、 原 理酵母核酸中 RNA 含量较多,DNA 则少于 2。RNA 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粗 RNA 制品。用碱液提取的 RNA 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三 、 实 验 器 材1、干酵母粉(市售) 。 2、鲜酵母
24、(市售) 。 3、pH 试纸(pH114) 。4、电子天平。 5、烧杯 100mL(1)。 6、量筒 50mL(1) 、10mL(1) 。7、抽滤瓶 500mL(1)。 8、布氏漏斗 10cm(1)。9、吸管 0.50mL(1) 、1.0mL(2) 、2.0mL( 2)、5.0mL(1)。 10、离心机4000r/min。四 、 实 验 试 剂1、0.2氢氧化钠溶液:2gNaOH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1000mL。2、乙酸(A .R) 3、95乙醇4、无水乙醚(A. R)5、氨水(A. R)6、10硫酸溶液:浓硫酸(比重 1.84)10mL,缓缓倾于水中,稀释至 100mL。7、5硝酸银溶液:
25、5g AgNO 3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 100mL,存于棕色瓶中.8、苔黑酚-三氯化铁试剂: 将 100mg 苔黑酚溶于 100mL 浓盐酸中 ,再加入 100mg FeCl36H2O,临用时配制。五 、 操 作1、RNA 的提取称取 8g 干酵母粉于 100mL 烧杯中, 加入 0.2%NaOH 溶液 40mL,沸水浴加热 30min, 经常搅拌. 冷却,加入乙酸数滴 ,使提取液呈酸性(pH56,用石蕊试纸试之), 离心1015min(4000r/min). 取上清液, 加入 2 倍体积的 95%乙醇 , 边加边搅. 加毕, 静置, 待完全沉淀, 过滤 . 滤渣先用 95%乙醇洗 2 次(
26、每次约 10mL), 继而用无水乙醚洗 2 次(每次 10mL),洗涤时可用细玻璃棒小心搅动沉淀。 乙醚滤干后, 滤渣即为粗 RNA, 可作鉴定和测定含量用。2、鉴定取上述 RNA 约 0.5g, 加 10%硫酸液 5mL, 于三角瓶中,沸水浴上加热水解 20min 左右,将 RNA 水解.(1) 取水解液 0.5 mL, 加苔黑酚-三氯化铁试剂 1mL, 加热至沸 1min, 观察颜色变化.(2) 水解液 2 mL, 加氨水 2 mL 及 5%硝酸银溶液 1 mL, 观察是否产生絮状的嘌呤银化合物.(3) 磷的鉴定 取水解液 2ml,加入 5 滴浓硝酸和 1ml 钼酸铵溶液,沸水浴加热23m
27、in,可见黄色的磷钼铵沉淀生成。实验七 发酵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的氧化作用。2.掌握检测代谢中间物存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酵母菌中,葡萄糖经一系列反应首先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后者接受 NADH2 中的 2H 而还原为乙醇,即生醇发酵。在正常情况下,代谢中间物丙酮酸、乙醛存在的量是不多的,为了证明它们作为反应途径的中间代谢物存在着,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些酶的抑制剂,在研究的条件下,抑制催化某一化合物转变的酶。或者改变生理条件,使酶的活性降低;或者加入一种“诱获剂” ,使它与中间代谢物反应后形成一种不能进一步代谢的物质等。
28、在弱碱条件下,丙酮酸脱羧酸活性丧失。因此丙酮酸不能进一步代谢而累积下来,它的存在可以通过与硝普酸钠或 2,4-二硝基苯肼反应来证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亚硫酸钠,它可以“诱捕”乙醛,加入硝普酸钠或哌啶后,蓝色物质的形成说明有乙醛的存在。三、试剂1)0.5mol/L 的磷酸氢二钠 7)5%的硝普酸钠(使用前制备)2)磷酸二氢钾溶液(0.5mol/L) 8)浓氨水3)酵母悬浮液:把 1g 鲜酵母块溶于 9)硫酸铵10ml 磷酸氢二钠中(4冰箱保存) 10)亚硫酸钠4)酵母悬浮液:把 1g 鲜酵母块溶于 11)10%的氢氧化钠10ml 磷酸二氢钾溶液中(4冰箱保存) 12)2 ,4- 二硝基苯肼盐酸饱
29、和溶液(以5)酵母悬浮液:把 1g 鲜酵母块溶于 10ml 2mol/L 的盐酸配制)水中(4冰箱保存) 13)三氯乙酸(5%)6)10%的葡萄糖(4冰箱保存)四、实验器材1)37水浴 4)离心机2)吸量管(5ml、2ml、1ml、0.5ml) 5)试管及试管架3)离心管五、实验操作1.酵母菌的发酵作用1) 取 2 支干净试管,编号为 1 和 2。注意,试管口应平整。把二支试管放于冰浴中冷却。2)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3ml 预冷的葡萄糖溶液。3) 向试管 1 加入 3ml 以磷酸氢二钠制备的酵母悬浮液,迅速混合后于试管口上放一个载玻片。4) 向试管 2 中加入 3ml 以磷酸二氢钾配制的酵母悬
30、浮液,迅速混合后于试管口上放一个载玻片。5) 把两支试管放于 37水浴中精确保温 1h,然后向每管中加入 2ml 三氯乙酸,充分混合后,在 3000r/min 下离心 10min。6) 吸出上清液,监测丙酮酸的生成2. 丙酮酸的检测1)硝普酸钠试验(1)取一支干净试管,加入大约 1g 硫酸铵,然后加入 2ml 煮沸过的上清液。(2)向试管中加入 25 滴新鲜配制的硝普酸钠溶液,充分混合,沿管壁慢慢加入浓氨水使形成两层。(3)如果有丙酮酸存在,在两液面交界处将产生绿色的或蓝色的环。由于巯基的存在,蓝色的或绿色的环出现之前,往往有桃红色的环出现,但存在的时间很短。2)2,4-二硝基苯肼实验取一支试
31、管,加入 2ml 上清液,然后再加入 1ml 饱和的 2,4-二硝基苯肼,充分混合。另取一支试管,加入 25 滴上述混合液,再加入 1ml 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水到大约5ml,如果有丙酮酸存在,将出现红色。3. 中间产物乙醛的鉴定1) 取三支干净试管,编号为,1、2 和 3。把三支管放入冰浴中冷却。2) 向管 1 中加入 3ml 水,向管 2 和管 3 中分别加入 3ml 葡萄糖溶液,然后再加入以水配制的酵母悬浮液 3ml。3) 向管 2 中加入 0.5g 亚硫酸钠,充分混合。4) 把三支试管放于 37水浴中保温 1h。5) 将试管内容物在 3000r/min 下离心 10min,取各管上清液检测乙醛的存在。6) 另取三支干净的试管,编号后分别加入管 1、管 2 和管 3 的上清液 2ml,再分别加入 0.5ml 新鲜配制的硝普酸钠及 2ml 哌啶,混合,若有乙醛存在,将有蓝色化合物产生。.思考题:1. 试管为什么要放于冰浴中冷却?2.硝普酸钠试验为什么要加硫酸铵?3.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