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成果简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7303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成果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成果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成果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成果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成果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 果 名 称建设国内外融通的教育资源增强教与学的效能成果完成人 刘志军刘蕴红姜文风刘文宇姜文周成果完成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申 请 等 级 一等奖申 报 时 间 2008 年 12 月 10 日成 果 科 类 其他 代 码 1201232 学校网址 http:/辽 宁 省 教 育 厅 制成果简介成果曾获奖励获奖时间 获奖种类 获奖等级 奖金数额 (元) 授奖部门12008 年 12月 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3000 大连理工大学情 况成果起止时间 起始:2005 年 1 月 完成:2008 年 12 月主题词 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方法;教学效能成果内容概述本成果通过

2、不断深化与美国 MIT、美国 USU、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 OCWC、中国 CORE 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建设了国内外融通的 E 化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对大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 资源,借 鉴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成果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1)共建共享 iLab 远程融通的实验室资源;(2)开发 OSW 教学与管理软件;(3)共享共建 OCW 开放课程资源;(4)共享共建 CCDL 资源;(5)自行建设了 DUT-OCW 资源。本成果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1)教师通过 E 化的国

3、内外 优质教学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 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2)建立了“资源为 学而建,融通为学而设,教师为学而教,学生为学而行”的教学改革模式;(3)为学生构建了多维、立体、在 线、实时、全天候的学习场景;(4)实现了异文化体验的课堂化和日常化;(5)拓宽了双语教学的渠道。一、成果内容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信息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文明互补、文化互容、跨国合作、资源融通、远程交流等合作日益密切。因此,高等学校在师生交流、课程 设置、 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国际化,对 培养具有世界公民素 质的大学生而言至

4、关重要。本成果是在 3 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和 5 项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撑下取得的。省级教学改革 课题 分别是:(1)辽宁省“ 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的融通与共享研究;( 2)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研究与建 设;(3)CORE、OCW 项目计划。本成果通过不断深化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开放式课程联盟(OCWC)、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等国际著名大学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建设了国内外融通的 E 化优质 教学资源平台,对大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能。

5、本成果为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通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成果包含的 5 项内容:iLab 远程融通的实验室资源、 OSW 开放性教学与管理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放式 课程资源(OpenCourseWare )、CCDL 资源、DUT-OCW 资 源,充分体 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特点,便于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传输 型”模式向 现代的“ 教之于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 转变;从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和教材” 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 现代的“ 教学互融、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场所多维、方式多样”的以 “学生为本、教师为

6、主体” 的教学方法 进行转变。1基本内容(1)iLab 远程互通的实验室资源 国内外 iLab 资源的建设与融通iLab 远 程实验 融合了网络 技术、控制技 术和数据库 技术,实现了多个用户可以共享真实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器件、 电路以及其它方面的教学实验,基于网络的 iLab 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远程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国外著名大学的网络实验室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例如,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将计算机控制的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了学生远 程学 习和操作;美国加州大学的远程实验资源、德国的汉诺威大学的网络

7、自动化实验室、西班牙大学的电子仪器网络工作平台、意大利帕瓦多大学的远程网络教育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远程网络示波器实验和压力容器实验等,均被引入到课程学习 中,极大地丰富了教 师和学生教学 资源,使教 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生动鲜 活、灵活方便,是 E 化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能的重要手3段之一。iLab 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优质实验资 源的融通与共享,远程实验是未来实验发展方向之一。此外,iLab 实验 系统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处 理是真实的实验数据,不需要使用对象具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学生利用网络终端使用此系统,可获得与在实验室中直接操作实验仪器与实验电 路相同的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学

8、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不受空间 和 时间的影响,大大地提高了 实验的效率。近年来,随着虚拟仪器技术向网络化方向不断 发展,基于虚 拟仪器技术的网络实验室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机构的研究和认可。同时,它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就是仪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接入 MIT 的 iLab 实验室的高校。2005 年 6 月,MIT师生到大连理工大学协助接入 iLab。2005 年 8 月, MIT 项目负责人到学校协商合作事宜。目前我校引入了 MIT 的微 电子器件远程实验、动态 信号分析实验、微 电

9、子器件仿真实验以及原型电路板实验 。其中微 电子器件远程实验是远程真实实验,微电子器件实验是远程仿真实验,真 实实验 和仿真实验的人机界面基本相同,学生可以通过真实和虚拟实验的对比,了解真实器件和虚拟器件的共同点和区别。2007 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外高校开放性程序的基础上,采用的是 B/S/D/A 结构(Browser/Server/Database Application) 结构,即客 户端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结构,利用了 MIT 的 Interactive ilab 平台技 术,将 Interactive Service Broker 和 Lab Server 联成一个整体,建成了自己的

10、 iLab 实验 室。通过把开放性程序移植到本地计算机上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访问速度,学生可以在本地服 务器上进行实验。 (链接网址 http:/)大连理工大学 iLab 网络实验 室系统通过网络服务将在线实验室分离成三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实验室服务器( Lab Server)、实验室客 户 端(Lab Client)、服务代理端(Service Broker)。学生可以利用 Service Broker 服务器的任何电脑终端通过网络访问校内服务器上 MIT 和我校 iLab 实验室的实验资源,在 电脑终端上进行参数设置并发出操作指令,通过服务器远 程控制 MIT 和我校 iLab 实验

11、 室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再通过服务器返回到学生所在的 终端完成实验的过程。目前,大连理工大学 iLab 实验分两个部分:一部分 为远程虚拟实验,另一部分为远程真实实验。已建成了电 机特性分析、 单相交流电 、三相交流电等实验内容。大连理工大学 iLab 实验系 统平台具有用户管理、消息公布、权限设置、用户登陆、实验预约、实验记录等功能。学生只需使用网页浏览 器即可通过 Internet 登陆访问网络虚拟实验室并进行实验。虚拟实验部分利用 LabVIEW 编程,构建了各种实验,然后以 LabVIEW 本身内置的 Web 发布功能为基础,将其嵌入 Interactive Lab Serv

12、er。4真实实验部分又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系统是利用 NI ELVIS 搭建的各种电工电子实验以及电子仪器实验,以电子技术部分为例,我 们开发了二极管、三极管、运放、滤波、555 以及非线性电路等实验,学生不 仅能够实现仪器设备的远程控制, 还有视频反馈供学生观察远程实验的运行过程。此外,我们利用 NI ELVIS 原型电路板构建实验,可以随时更换实验元器件。另一个系统为楼宇有关实验,我 们利用 NI 的 OPC 与 PLC 通信,开 发完成了中央空 调实验和给水控制实验等,学生可根据交互式界面进行实验参数的设置,实验数据的采集及控制。 教学效能iLab 资源的融通和共享,有利于实施研究性教学

13、模式。MIT 的 iLab 实验主要是电子器件和电路方面的实验,其 iLab 器件实验操作比 较简单,易于实现网络化和远程化,但实验室条件、设备要求及造价都比较高,目前,国内大学很难建成大规模的真实实验。通过国内外资源的融通和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均有机会亲身感受国外著名大学先进实验室的实验资源,并把这些资源引入教学和课程,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以电子技术为 例,在教学 过程中,针对 器件特性国内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给学生一个基本概念,学生 脑海中往往是一些理想化的东西;而国外教学所涉及的器件模型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MIT 的课程更注重实际的模型以及个性的差异。例如,介绍 二极管时,

14、我 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介 绍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画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脑 海中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国外的做法是,老师根本不讲二极管的特性,学生在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先去做器件实验,老师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器件就让学生自己给出这个器件的特性。MIT 创建 iLab 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登陆网站,利用真 实的设备和真实的实验数据,自己得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果在课堂上介绍,既花费时间又比较抽象而且如果没有亲自通过测量,只靠老师的简单讲解,学生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引入国 iLab 资源可以更好地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iLab 实验资源的利用提升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能。老师在授课过

15、程中部分采用了 MIT 相关 课程生动的课堂演示、借鉴了问题讨论式、场景实验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电工学教学中,利用简明易用的远程实验系统和傻瓜式的虚拟实验系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分类,有些用实验演示,有些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例如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器件的特性就不在课堂上讲,学生可以自己到 远程实验室,通 过一个实验 ,对器件的特性就有了深入的了解,节 省了课内时间。在课上通过对几个与实际联 系比较密切的实验演示介绍, 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很感兴趣。此外, iLabs 实验提供了在线练习和富有挑战性的设计型和故障排

16、除型的实验,引导学生产生电工电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信心,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iLab 实验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前,教 师让学生登陆iLab 网站通 过远 程实验了解各种元器件的特性,学生掌握了特性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可以介绍器件的建模;课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远程真实实验以及远程仿真实验进一步了解真实器件和仿真器件的区别。iLab 实验资源有利于学生构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登陆系统自学和预习,通过远程实验和虚拟实验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分层次组织教学,便于实施双语 授课,使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 创造性地运用了远程实验和真实实

17、验的方法,并在学习过 程中强化了外语的学习。很多同学通过“ 实验-学习-再实验”的学习模式,自己设计出适用的电路,并制出印刷电路板,这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 模式激发了学生 创造性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兴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 稍差的学生,在授 课过程中采用了 MIT 和其他高校的实验演示,部分实验要求学生采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们可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并参加到设计讨论组,给这些同学提供了充分拓展的学习空间。目前,我校电气、电子、 计算机技术、物理等相关的 215 门课程均利用 iLab 实验室资源,已建成省部级精品 课 程 7 门,国家

18、 级精品课 程 1 门。(2)OSW 开放性教学与管理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 年 11 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派人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作了开放和共享是高校 发展的关键的报告,并就教学管理软件以及相互合作的内容进行了讨论。目前,大 连理工大学已 经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以及犹他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麻省理工大学免费为我校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授课和实验仿真软件。犹他州立大学向我校提供了教学网络管理的平台软件,可供教师和学校方便地将自己的网络资源共享和开放。 课程教学类 OSW 软件(Multisim 软件和 JSim 软件的开发利用)Multisim 软

19、件是一种 专门 用于电路仿真和设计的 EDA 系统工具的典型软件之一,是介于电子线路理论设计及实际运作之间的有效的虚拟工作平台。它不但具备电路设计的功能,还能对整个 电 路信号及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可以 设计、 测试和演示各种电子电路,包括电工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射 频电 路及部分微机接口电路等。该软件可以对被仿真的电路中的元器件 设置各种故障,如开路、短路和不同程度的漏电等,从而观察不同故障情况下的 电路工作状况。它有丰富的元件库,虚拟测试仪器仪表,操作方法与实际仪器十分相似。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面,国内多数高校主要采用实物元器件进行硬件连线测试,大多数采用面板或者各种 现成的

20、实验箱。 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由于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在给学生开设一些扩展型、 设计 型以及综合型实验时将会遇到困6难,特别是新器件,新设备价格昂贵,一般院校的 电 子学实验室更是无法承受。我们利用电路仿真软件 Multisi 强大的分析和仿真功能,开发出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实验以及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不仅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鼠标和键盘调用元件和仪器搭接电路,并进行在线测试,即刻得出电路测试结果,具有即时性、直 观性、形象化、交互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利用 Multisim 软件设计了 200 多个仿真实验

21、,将电工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均用 Multisim 进行仿真, 课堂能进行场景实验,课外作业也要求实验,将 “学生为学而行” 的理念 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 程中。JSim 软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JSim 虚拟实验软件则以它简洁明了的界面、简单易学的傻瓜式操作方式给非电类学生进行电工学学习提供了方便条件,尤其在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上具有其它软件所没有的优势。目前,我们借助于 JSim 虚拟实验,用 JSim 软件做了大量的例程,基本覆盖了数字电路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等部分的教学内容,解决了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课 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抽象难懂的

22、问题,弥补了大多数教材只介绍如何由真值表导 出逻辑关系而未配合实验加以验证的弊端。 课程管理类 OSW 软件(Moodle 软件和 Sakai 软件的开发利用)管理类、资源平台类软件以及开源教学软件,如 Moodle 软件和 Sakai 软件等,是功能强大、完全免费且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可用于建 设基于 Internet 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 2004 年,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Hewlet 基金会的支持下,启动 了 Sakai 计划,将各自学校原来自己开发的 CMS 代码都贡献出来,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网上教学系统软件 Sakai。Moodle 是英文Mo

23、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缩写,即面向对象的动态模块化学习环境,是澳大利 亚 Martin Dougiamas 博士在汲取了 WebCT 和 Blackboard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发的 课 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完全免费,可用于建设基于 Internet 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我们利用 OSW 软件建设了 iLab 学习和管理的资源平台,针对大连理工大学Interactive 远程实验、麻省理工学院 Banched 远程实验、国外其他高校 Banched 远程实验、麻省理工学院 JSi

24、m 虚拟实验 、NI 公司 Multisim 虚拟实验等资源的具体使用和操作,实现了实验录像、实验测试、资源链接、教 师交流和学生交流的网 络化。 教学效能大连理工大学每年招收近 4000 名工科学生,电工学课程是工科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以前,受 课时数和实验环节等因素的制约,其授课形式大多缺乏相关的实验论证,学生只能靠想象理解摸不到的抽象概念,缺少感性认识。而利用 JSim 软件,学7生只需掌握最基本的语句输入,单击仿真按键后,便可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各处波形。JSim 虚拟实验可为学生提供边学习、 边实验的机会,以理论知识引导实验操作,依实验结果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本成

25、果利用 OSW 开放性教学与管理软件资源,建设了 E 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在线管理, 实现了教学 资源的多维化、立体化和 实用化;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此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仿真 实验操作,并通 过网络远程利用其他声频和视频资料。作为课 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此平台的构建为师生的交流和课程教学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3)国外开放式课程资源的融通和共享 资源建设OCW 是 MIT 自 2001 年始推出的开放式课程资源(OpenCourseWare, 简称OCW)。迄今为止,已有超 过 30 多个领域的 1300 多门课程的免费课程资源上网,是难得的国外优秀教学资源。 2006

26、 年, MIT 开放式课 件大连理工大学镜像网站正式开通(链接网址:http:/)。校内校外随 时 随地都可以免费访问并下载, 访问速度大大提升,我校也是全国 5 所首批建立镜像网站的试点大学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广大教师而言, 购买国外原版教材已非难事,教 师的教学研究只能局限于教材,而通过教材只能知道别人在讲些什么内容,至于别人怎么讲不是很清楚。通过 OCW 的网上课程,不 仅让我 们了解别人在讲些什么, 还可以让我们对别人怎么讲有一个了解,即对教学的全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了解,对我们的教学研究很有帮助。以 MIT 的开放课程为例,其开放课程均提供详细的课程资料,包括教学

27、大纲、教学日程、课堂讲稿、参考书目、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作业、考试、讲 座录像以及相关资 料等, 课程网上资料详实 ;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教学进程非常明确;作业、习题课和实验课配合;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明确,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所需作的事情一目了然。学生对课程的要求也有充分的了解,可以主动、合理地安排上课和相应实验,便于学生自学和预习。 OCW 课 程基础理论扎实、 专业口径比较宽,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有很多内容我们没有,但学时并不很多,有些内容学生需要自学,课 上主要采用讨论方式,更重视的是教学方法。2005 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通过与美国开放式课程联盟(OCWC)、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

28、等国际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把 58 门 OCW 英文课程的全部资源翻译成中文,并把 8 门中国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翻译成英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国际化融通。3 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和 CORE 共同 为全校师生提供了 62250 美元课程翻译费,支持了近百名教师和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和学习了国外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的翻译也提升了部分教师双语授课的水平和能力。 教学效能8OCW 资 源的利用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国外优秀网络教育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堂讲稿、参考 书目、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作业、考试、讲座录像等相关资料。在课程资源的互译过程中,部分教师与 MIT 相关课程的教师取得

29、了联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就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对 MIT 相关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课程翻译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部分教师写出了相关课程的比较研究报告(详见附件),结合国内教学改革实践,开展了 对 比教学研究,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教师利用国际优秀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学生“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我校教师把 MIT 或其他国外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已建成的 1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 33 门省部级精

30、品课程均从中受益。(4)跨文化远程教学资源(CCDL) CCDL 资源建设跨文化远程教育(CCDL:Cross Culture Distance Learning)是大连理工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共同开设的跨文化远程教育课程,各自负担所需课程建设费用,由两校分别委派专业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和组织者,共同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是英语为第一外语的本科生,采用英语为交流工具,在相同的时间内利用互联网作为交流平台,使用摄像头 和耳麦话筒等工具, 对关于文化差异、价值观、社会热点问题的课堂主题进行面对面的即时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异国青年的深入交流和理解。同时,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31、和英语 使用频率,更深地体会到英 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增加学习经验,增强 与外国人之间的交流能力。2007 年,大连理工大学建设了 CCDL 课程资源平台,面向全校理工科 专业的学生推出相应的选修课程。先后有两批 100 多名学生选修了此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 互联网与早稻田大学 师生同步进行课程学习,并开展在线讨论。随着 课程的不断深入,双方学生还将实现 日语、 汉语等多种语言的 远程交流,交流的 层面也将会拓展到专业课程、科技、社会与文化等更多领域。 (链 接地址:http:/cnavi.waseda.jp/index.html)大连理

32、工大学的 CCDL 课程建设平台的开课范围也将逐步扩展到日本的其他大学以及新加坡、泰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大学。 教学效能9通过本资源平台的学习,学生置身于“地球村”内,通过网络“面对面” 地用英语讨论地球家园的共同话题,使学生对异文化的体验日常化。CCDL 资源的建设降低了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成本,学生围绕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社会热点等课堂主题进 行“面对面”的在线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异国青年的深入交流和理解。在 CCDL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 课前需要对所讨论的主 题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课堂中与国外青年用英语口头交流,此教学方式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使用频率,更深刻地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

33、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并籍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经验,增 强与外国人的交流能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5)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资源(DUT-OCW)1999 年,基于 Linux 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网上教学支撑系统, 实现了网上教学、在线讨论与答疑、作业发布与回收及在线统计 等功能,与之配套的 还有相应的选课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功能。此平台承 载 了 45 门公共类课程,其中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 语 言、 组织行为学、运筹学、大学物理、数据 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C 语言程序 设计、Windows Server 2003 等,先后共

34、有 25653 名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并收到了良好学习效果。 (链接地址:http:/ 年,在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软件的基础之上,对源代码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参照大连理工大学的教学管理规则进行了调整和改动,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通用的平台资源。 (链接地址:http:/ 为分类的教学课件存储的公共平台,提供了 稳定的课程资源存储和管理服务。网上学习中心平台具有详细的课程分类,每门课 程具有独立主页,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 课件、训练指导、参考 资料、视频资料、在 线讨论等相关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 查找课程,与校内 LDAP 系统结合, 实现统一的教师身份认证,

35、进一步与教务处教学信息数据库共享后,实现统一快捷的网上课程建立。学校要求所有教师的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此平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 预习和复习所学课程,也利于学生选择不同教师的网上学习资源、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专业的网上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多维、立体、在线、 实时 、全天候的学 习环境。此外,我们还建设了大连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平台。用户可自行输入信息,按照模板自动生成网站,具有操作方便,查询快捷等特点。精品课平台资源的结构相对完整,与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定结构相对应,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网 络评审等操作,平台资源网站的建设比较灵活,能 满足不同课程的不同需求。 DUT-OC

36、W 平台 资 源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实现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师生建设和10维护资源平台简单快捷,方便维护。 (链接地址:http:/ E 化的国内外 优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2)建立了“ 资源为学而建,融通为学而设,教师为学而教,学生 为学而行 ”的教学改革模式;(3)远程、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验资源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了多维、立体、在 线、实时、全天候的学习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4)实现了异文化体验的课堂化和日常化,创设了学生放眼世界、认知全球、拓宽视野、加强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具有未来世界公民

37、的素质;(5)拓宽了双语教学的渠道,通过 E 化的国内外融通的资源平台,教 师和学生均能直接与国外师生交流并获得部分讲稿、录像、实验、作 业和考试等资料,践行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升了双语教学的水平。112创新点(1) 改革并创新了大学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践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 传输型”模式向现 代的“ 教之于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转变;(3) 探索并 实践了“资源为学而建,融通为学而设,教师为学而教,学生 为学而行”, “教学互融、师生互动、 资源共享、 场所多维、方式多样”的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的教学 资源建设 的新模式;(3) 探索并实践了大学教学方法国际化的途

38、径, 实现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和校园化,为提升双 语教学的效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降低了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成本。123应用情况本成果从 2004 年建设实施以来,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了很好的应用:(1) 与 MIT 合作建设的 iLab 远程互通的实验室资源,学校每年近 4000 名学生在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学习中得以成功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学校效能。此外, 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多名教师通过 iLab 实验室资源,成功推出并实践了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链接网址:http:/ )通过 iLab 实验 室的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与 MIT 开展了学生校 际交流活动。两校互派学生共 1

39、5 人进行校际交流,每次 4-6 周。交流的学生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的内容包括文化交流、师生教学交流等。我校教 师先后在北京 OCW 国际论坛、上海 OCW 国际论坛、西安 OCW 国际论坛,第一届 亚洲 MIT iCampus 大会、京都 2006 开放教育国际会议、北京 iLab 国际会议 、上海昆明 电工学会议、东三省电工学会议、大 连 2008 开放教育国际会议、 NI 教师交流会议、首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等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或主题演讲。(2)运用 OSW 开放性教学与管理软件资源自行开发 的大连理工大学 iLab 实验室,不但承担着全校学生远程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管理和 维护工作,教

40、师通过此平台为学生开发了 200 多个研究型、 设计型和障碍型的 实验和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与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合作开发的 66 门开放课程资源(OpenCourseWare)已全部提交,并挂在 CORE 的相关网站上。国内外师生通过点击开放式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学 资源的国际化融通和共享。(4)最早建成了国内 5 家 OCW 课程镜像网站(链接网址:http:/),提高了开发课程资源的访问 速度。 鉴于我校在建设国内外融通的优质资源,强化教与学的效能方面取得的突出 业绩,2008 年,大 连理工大学、CORE 和 OCWC 合作成功地 举办了 OCW 联盟会议和中国

41、开放教育国际会议,这也是 OCWC 联盟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有 200 多名国内外代表参会(其中国外代表近 100 人)。 (链接网址:http:/ IET 教育基金会授予“2006 年度教育资源共享贡献奖” ,刘蕴红老师获中国开放教育优秀教师奖,袁风老师获中国开放教育组织管理奖。(5)每年投入 10 万多元,开通并维护了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 CCDL 优质教学资源,已先后使 100 多名学生受益,随着开课规模和范 围的继续扩大,每年会有更多的学生通过 CCDL 资源体验国际异文化。 (链接地址:http:/cnavi.waseda.jp/index.html)(6)大连理工大学的 DUT-OC

42、W 资源,已经陆续有数百门课程上传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全校 18000 多名本科生从中受益。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 33 门,国家 级精品课程 12 门,也为国内其他院校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参考。(链接地址:http:/ 、http:/ )本成果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E 化的资源平台,实现国内外资源的13融通,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 创新大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能,实现大学生低成本的国际交流及异文化的日常化和课堂化教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全国同类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得到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鉴定专家组的高度认可,被认为“ 在教学资

43、源建设与共享,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标志性成果:(1( 国内外融通的教育资源网站 7 个;(2(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题书 2 项;(3(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16 篇;(4( MIT-OCW 课程和中国精品课程的互译和融通 66 门;(5( MIT 和 DUT 部分课 程的对比研究报告 3 份(6(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2 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33 门;(7( 每年 18000 多名学生能有效利用所建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215 门;(8( 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3 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11 人。 附件清单:(1(高等教育教

44、学成果总结报告(2(教学成果鉴定书(3)佐证材料资源建设立项、结题及材料汇编(附件 1)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书、结题书(9 份); CCDL 资源建设材料汇编(1 份); DUT-OCW 资源材料汇编 (1 份)。教与学的效能(附件 2)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汇编(16 篇); MIT-OCW 课程和中国精品课程的互译和融通(66 门); MIT 和 DUT 部分课程的 对比研究报告汇编(3 份); 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1 份) 教学效果交流和总结选编(1 份)。教学成果推广及应用(附件 3) 媒体宣传报道资料汇编(1 份); 2008 开放教育国际会议论文集(1 份)。14二、主要完成人情

45、况第(1)完成人姓名 刘志军 性 别 男出生年月 1969 年 10 月 最 后 学 历 博士后参加工作时间 1993 年 7 月 高 校 教 龄 15 年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博导 现任党政职务 教务处副处长/党 支部书记工作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联 系 电 话 0411-84708098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育管理/教学研究 电 子 信 箱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 2 号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邮 政 编 码 116012何时何地受何奖励 2003 年,教育部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教学类)2007 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 师主要贡献1.作为课题组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

46、的组织、 规划和管理工作;2.作为总协调人,负责大连理工大学与 OCWC 联盟和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的合作工作,组织并实施了 MIT-OCW 课程资源的翻译工作;3.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成功举办了 2008 开放教育国际会议和 OCWC 中国联盟会议,编审了会议论文集;4.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并完成了 CCDL 的资源建 设工作,负责课程内容规划、开课和选课方式确定等工作;5.作为负责人,负责 DUT-OCW 网上学习中心的规划、立 项、建设、验收等工作,带领课题组老师建成了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和精品课建设平台资源;6.负责“资源建 设与教学效能 ”课题的教学研究工作;7.负责工科学科相关的

47、各门课程 E 化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利用工作;8.构建了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师生的教与学观念;9.负责项目的结题、验收等工作。本 人 签 名:课题组负责人签名:15年月日二、主要完成人情况第(2)完成人姓名 刘蕴红 性 别 女出生年月 1967 年 3 月 最 后 学 历 硕士参加工作时间 1992 年 7 月 高 校 教 龄 16 年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电工教研室支部 书记工作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联 系 电 话 0411-84691138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电 子

48、 信 箱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 2 号大连理工大学电气系邮 政 编 码 116023何时何地受何奖励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年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国开放教育优秀教师奖;2004、2005、2006 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主16要贡献1.负责 MIT 和我校 iLab 实验室资源建设;2.负责 OSW 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工作;3.参与 MIT 开放式课程的翻译整理工作;4.负责 iLab 实验 室的软件 资源建设和硬件的安装维护;5.进行相关课程的比较研究工作;6.负责 iLab 远 程实验的测试 和运行管理;7.负责与 MIT 师生的交流工作;8.负责电工学辽宁省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共享和管理工作;9.组织电工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师生利用优质资源,探索并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升教与学的效能。本 人 签 名:课题组负责人签名:年月日二、主要完成人情况第(3)完成人姓名 姜文风 性 别 女出生年月 1963 年 1 月 最 后 学 历 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 1988 年 7 月 高 校 教 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