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 11 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陈连蜀 审题:刘松柏全卷分为试卷(选择题)和试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试卷的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试卷的答案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答卷上相应位置。试卷(选择题,48 分)一、单选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共 48 分)1.下列重要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八七会议 井冈山会师三湾改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ABC D2.20 世纪 30 年代农村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成就是( )A.指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B.颁布了宪法大纲 C.实行“三三制”D.颁布“共同纲领”3.下列抗日武装,活动地点主要
2、在华北的是(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马占山领导的抗日义勇军C国民党十九路军 D抗日联军4.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哪条河流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A湘江 B乌江 C金沙江 D大渡河5.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主战派隐瞒事变真相,封锁全国电台新闻,企图军事进攻西安。他们这样做( )A代表了全国民众基本要求 B侵犯了国民党内亲日派利益C代表了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利益 D易引发新的内战,不利于抗日救亡61935 年 6 月,国民政府发布外交文告说:“调整中日邦交,最正当之办法,应自东北问题谈起,使中国完全恢复领土完整。第一步最低限度,亦须先设法消除妨碍冀察内蒙行政完整之状态。 ”这说明( )
3、A在华北事变问题上,南京 国民政府继续对日妥协。B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C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D由于主权遭受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720 世纪 30 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材料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B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C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五日 D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五日8.中共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采取的措施有( )召开
4、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发表庐山谈话,确立了“准备抗战的方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交国共合作宣言A. B. C. D.9.1937 年 9 月 25 日晚上,东京广播电台播放一条爆炸性新闻:“皇军最老的王牌第 5 师团在山西北部山岳地带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一名高级军官阵亡” 。该新闻报道的事件的发生地应是右图中的( )ABCD10.抗日战争时期,为掠夺中国资源,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推行“统制事业” ,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11.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 1942 年 7 月
5、7 日发行的一枚邮票。下列对该图片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发行该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 B美国一贯支持中国抗日战争C中美两国已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盟国 D邮票作者认为图中人物有相近的奋斗目标12右图中叶挺被囚是因为(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政变C华北事变 D皖南事变13“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这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的誓词。他为国捐躯是在( )A枣宜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豫湘桂战役14.近代中国以治外法权为核心的不平等条约基本废除是在( )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右边这张历史老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国共两党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进行的一次谈
6、判。这次谈判( )A是在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才开始举行的B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达成了协议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 民 民生 权 族C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16我国现有八大民主党派,其中有三个成立于 1945 年 12 月1946 年 5 月之间,他们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该时期政党纷纷成立的主要背景是( )A抗战胜利初期和平民主成为时代潮流 B国共两党的矛盾已下降为次要矛盾C国民党提出并真正实施和平建国方针 D美国放弃控制中国,民族矛盾已基本解
7、决17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议内容(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C确定新中国的国旗、国歌、首都 D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19新中国成立不久,即对秘密统治中国的地下社会予以雷霆一击。至此,延续数百年的帮会在中国大陆被彻底消除。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20.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最主要是通过( )A.统一财经 B.稳定物价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D.合理调整工商业21下图为 19501956
8、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这种变化情况反映了( ) 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一五计划”已提前完成 到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ABC D2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 B.开展反右倾运动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拨乱反正,平凡冤假错案23.“一五”期间,我国西部交通建设的成就有( )宝成铁路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鹰厦铁路A.B.C. D.24.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阐述的是(
9、 )“一边倒”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三个世界的理论A. B.C. D.25对下图中 1959 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B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风调雨顺,农业喜获丰收 D该信息因浮夸而不真实26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这一文件(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D使两岸迅速实现了通商、通邮、通航27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 172 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
10、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到:“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文革”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B“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C“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D“文革”对外交事业的冲击2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不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是A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B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C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D 田中角荣访华29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对此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建国二十年来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亚非拉等新兴独立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D
11、中美建交推动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30关于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 年) 1985 1990 1995 1999 2000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 7 213 3 014 5189 021 717A四种媒体中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 B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C改革开放以来信
12、息通道更快捷多样 D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31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 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32“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13、期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 B C D试卷(非选择题,52 分)二、非选择题33. (19 分)正确认识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重要特点。材料一瞿秋白和城市领导人一直认为革命高潮正在兴起,他 们继续 在江苏的宜兴和无锡、湖北的武汉、河北的南口和天津等地 发动起义, 结果都遭到惨败 。接着在 1927 年 12 月 11 日出现了广州公社。这次起义的背景是斯大林 通过共产国际 表达想用中国的胜利来证明他在那里的政策是正确的。广州起义失败后,攻占主要城市的企图被搁置起来。剑桥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瞿秋白等选择的革命道路及其原因。 (2 分)材料二在南京
14、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 还存在一种“ 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然而, 对于当时的中国农村,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 “埃(我)政府”。这也是在国民党 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这种政府依然能够立得住的原因之一。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 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2)材料二表明中共选择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道路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 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的中国化”过程(3 分) 。并分析
15、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1 分) 。材料四 1984 年 10 月,邓小平 强调指出:“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年来,中国农村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 分) 。分析六年前中共做出在农村“走自己的路”的决策背景(2 分) 。材料五 填写下表横线部分(4 分) ,并回答后面问题(3 分)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国情认识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处于 A 阶段理论写入党章中共七大 B道路主要内容C 改革
16、开放地位 指导 D 革命取得胜利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ABCD(5)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什么(1 分)?谈谈你的认识(2 分)。34(9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陕甘宁边区的“豆豆” 诗金豆豆, 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 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材料二 1941 年,陕甘宁边区进 行“ 三三制”政策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 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 ”比例,选出了 乡、 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梁柱插图中国共产党史材料三北京选民在投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材料四吉林省梨树县开“海选”之先河,从 1983 年开始,梨树县每次
17、在选举程序上都有比较大的完善,实现了“ 五统一”和“五坚持”。五统一是:统一时间、统一选举程序、 统一选举文书样式、统一颁发当选证书、统一立卷归档。五坚持是:坚持先选村民代表,后选村委会成员,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坚持竞选演讲;坚持“海选”办法;坚持设立秘密划票室,实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坚持候选 人条件、 选举程序、选举办法和选举结果公开、透明。逐渐完善的“海选”选出了真正代表村民意志的“ 带头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原来的“负债村”“ 空壳村”变为“小康村” ,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盛儒“草根民主” 的足迹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
18、知识分析其影响(1 分)。(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普选的目的及结果(2 分)。(3)据材料四,概括“海选”的特点(2 分)。(4)据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海选”与 40 年代陕甘宁边区的“豆选”有何相同之处(2 分)?35(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1)上图 揭示了西藏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它发生在哪一年,它标志着着 祖国统一大业的什么成就(2 分)?(2)揭开 西藏历史新篇章的第二次巨变 是废除农奴制,百万农奴得到解放。其途径是什么(1 分)?(3)为保障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我国对西藏实行什么制度(2 分)?材料二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各产业的产值(
19、亿元)年份 人均生产总值 (元)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78 375 3.37 1.84 1.441992 1 468 16.59 4.46 12.241999 4 166 34.19 24.00 47.422007 12 109 55.33 96.57 190.29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 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4)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经济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7 分)3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1949 年 6 月,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
20、到 胜 利和巩固胜利,必 须一边倒。 ”材料二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北朝鲜当局控制下的地区实行禁运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原子弹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质。摘自 1951 年 2 月 1 日第五届联合国大会第 1771 号决议材料三 1970 年 9 月,尼克松接 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时明确表示: “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摘自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材料四 1971 年 4 月,周恩来根据毛 泽东的决策, 发出指示,正式邀请在日本参加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问
21、中国。周恩来在会 见 美国客人时指出: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小球推动大球”。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五 1972 年 2 月 28 日中美上海公报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双方同意,不论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摘自 1972 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 分)(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实行什么政策?目的是什么
22、?(3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双方为什么会在 70 年代调整外交关系?(4 分)(4)依据材料三、四、五分析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意义。 (2 分)成都市 11 校联考历史试题评分细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A C D D B C D D B D A C C A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A D B C B C A C D A C A D B A B33、 (1)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企图通过城市革命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1 分) 。原
23、因:中共受共产国际和苏联影响,照搬俄国革命道路(1 分) 。 (2)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1 分)主要原因:农民的支持(1 分)(3)过程:秋收起义后期向井冈山转移,揭开了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等(3 分)。特点:“这种趋向的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过程(1 分)。(4)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或具体答: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2 分) 。决策背景:过去人民公社体制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24、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起步(2 分) 。(5)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中共十五大 C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D 新民主主义 (4 分)共同点: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 分)认识:(2 分,言之有理有据给满分)34、 (9 分) (1)特点:适合普通群众、方式简便;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2 分)。影响: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分)。(2)选举一届人大代表,参加一届全国人大(1 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 分)。(3)每位选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民主原则的彻底性,
25、选举过程的公正、严密、透明、完善性和选民参与的广泛性(2 分)。(4)直接选举,具有乡土特色,老百姓喜闻乐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 分)35、(12 分)(1)1951 年;祖国大陆完全解放。 (2 分) (2)民主改革(1 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分) (4)变化状况:1978-2007 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最快(2 分);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 分)。原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
26、化升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3 分)。36、 (12 分) (1)影响:有利于打破美国对我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局面,争取苏联支持,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 分) (2)实行经济上封锁禁运、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的敌视政策(2 分) 。目的是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 分) 。(3)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为对抗苏联,需要和中国改善关系;同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政策破产。中国政府考虑既要抵御苏联的威胁,又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所以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美国改善关系,对外交政策作出了调整。 (4 分,从中美两方面分析,不必拘泥参考答案,每方答出两点即给满分;若能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等角度分析,可酌情加分,但不可超过本题最高分 4 分) (4)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以来的敌对局面,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促进台湾回归的统一大业,也有利于中美间的友好交流(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