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场面调度,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放在场景中” 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 演员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走到前台边缘,是站着表演,还是坐着表演,等等 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艺术中场面调度,什么是“场面调度”,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 常见的如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 作用: 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 核心还是是人物调度,是通过镜头
2、调度来体现的,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主题。,电影艺术中的场面调度,与舞台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有共性有区别 不能“有意摆布” 电视场面调度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电视场面调度核心是“镜头的调度”,电视场面调度,调度后可能出现的后期剪辑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 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同侧面去拍摄它,剪辑后出现运动方向相反的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电视画面的框架结构,使得被摄主体与画面的边框产生的参照关系,轴线规则,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3、 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轴线规则,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时,用以指导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的连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1、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2与3两机位称为内反角机位。,内反角机位,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外反角机,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 面对观众的讲话者占画面的2/3; 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尖不超出面颊轮廓线之外为限; 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外反角机,内外结合角机位,对话双方不同高度,平均高度拍总镜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俯拍、仰拍表主观感觉,视平线规则,2、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