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 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 统计学原理 试卷( A 卷)教学点: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本试卷共五大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2 小时)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 1 分,本题共 20 分。 )1、 “统计 ”一词的涵义是( )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2、统计的基本方法是( )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C、相对数法、
2、平均数法、指数法 D、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3、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体是(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统计的数量标志和指标C、可变的质量指标 D、可变的数量指标5、统计调查的方式包括( ) 。A、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B、分组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调查表C、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填报单位D、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6、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 。A、调查单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 2B、调查方法、填报单位、调查项目C、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内容和
3、调查表D、调查目的、填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内容7、计算组中值的公式是( ) 。A、组中值= 上限+ 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C、组中值 =上限/2+下限 D、组中值=上限+下限/28、当原始数据量很大、组距很小而且组数很多时,所绘制的折线图会越来越光滑,近似于曲线,这就是( ) 。A、次数分布曲线 B、钟型分布曲线C、J 型分布曲线 D、U 型分布曲线9、众数是( ) 。A、一个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少的数B、几个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C、几个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少的数D、一个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0、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 ) 。A、平均差 B、极差 C、标
4、准差 D、标准差系数11、是非标志的方差为( ) 。A、PQ B、PQ C、PQ/2 D、P 2Q212、选取一个单位后,记录其数据,然后把该单位放回总体,再进行下一次抽样的抽样方法是( ) 。A、不重置抽样 B、重置抽样 C、局部抽样 D、全面抽样13、按相关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 ) 。A、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B、单相关和复相关C、偏相关和正相关 D、正相关和负相关314、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可比性原则 B、随意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随机原则15、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 ) 。A、计算误差 B、登记误差 C、抽样误差 D、系统性误差16、相关系数 r
5、的变动范围在( ) 。A、-1,1 B、 (-1, 1) C、 (-,1 D、-1,+ )17、以下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的计算关系正确的是( )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 1 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C、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2 D、发展速度=增长速度/218、从 19962000 年某农产品收购价格与上年收购价格的综合比较数值资料如下: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比较数值 102% 96% 92% 94% 98%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 。A、92.1% B、96.3% C、98.6% D、95.4%19、已知一时间数列有 30 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期
6、趋势,若采用 5 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30 年 B、28 年 C、25 年 D、26 年20、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二、多项选择题(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职务 C、民族 D、工种2、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连续变量 B、确定性变量 C、随机性变量 D、离散变量43、下列分组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A、按职业分组 B、按工资分组 C、按产业分组
7、D、按地区分组4、普查一般属于( ) 。A、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5、时点指标的特征是指标的数值( ) 。A、只能间断计量 B、不能直接相加 C、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D、可以连续计量6、相对指标可以采用的形式有( ) 。A、系数或倍数 B、成数 C、有名数 D、百分数或千分数7、抽样调查的特点是( ) 。A、按随意原则抽取样本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C、由部分推断总体 D、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8、相关系数 r=0.9,这表明现象之间存在着( ) 。A、高度相关关系 B、低度相关关系C、低度正相关关系 D、高度正相关关系9、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
8、 ) 。A、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回归系数也有正负号;10、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职工人数指数 B、价格指数 C、商品销售量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5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认为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 )1、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2、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 )3、取得指标数据,绝
9、不能采用估算和推断的方法。 ( )4、统计资料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 ( )5、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6、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样本标准差。 ( )7、当回归系数大于零,则正相关;当回归系数小于零,则负相关。 ( )8、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越好。 ( )9、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开 n 次方根。 ( )10、总指数可以分为质量指数和数量指数,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 )四、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普查是一种( )的( )调查。2、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 ) ,与全距的大小成( ) 。3、统计表是
10、表现( )最常用的一种形式。4、标志是说明( )特征的,指标是说明( )特征的。5、几何平均数是 n 个变量值( ) 。6、表明标志变异的指标主要有( ) 、平均差和( )及( ) 。7、把简单相关表资料适当分组后而变成的相关表,叫( ) 。8、相关系数 r 只表示两个变量的( )的密切程度。9、进行回归分析时,要求自变量是( ) ,而因变量是( ) 。6五、计算题(共 35 分)1、根据下表资料:工人按完成生产定额百分比分组(%) 工人数(人)80-90 390-100 15100-110 36110-120 20120-130 6合计 80要求:(1)绘制直方图。 (4 分)(2)绘制次数
11、分布曲线图。 (4 分)2、根据以下资料计算该地区 2000 年的平均人口数。 (3 分)时间2000 年 1月 1 日2000 年 4月 1 日2000 年 7月 1 日2000 年 10月 1 日2001 年 1月 1 日7人数 475 468 472 470 4733、甲、乙两组工人的产量资料如下:产量(件)工人编号甲组 乙组1 20 402 30 403 30 504 40 555 40 556 50 60要求:(1)分别计算两组工人的平均产量。 (4 分)(2)分别计算两组工人的极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8 分)(3)说明哪一组工人的平均产量代表性大。 (2 分)84、某电子元件厂
12、,对一批某型号的电子元件进行耐用性检验,按随机重置抽样方法选取 100 件进行耐用测试,所得结果的分组资料如下:耐用时间(h) 组中值 x 元件数 f900 以下 875 1900-950 925 2950-1000 975 61000-1050 1025 351050-1100 1075 431100-1150 1125 91150-1200 1175 31200 以上 1225 1合计 100要求:试在 95%的可靠程度下,对该批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做出区间估计。 (10分)资料:概率保证程度为 95%,查概率表知对应的 t 值为 1.96。9附统计学原理试卷 A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13、:ADBBD 6-10:CBADB 11-15:ABDDC 16-20:AABDB二、多项选择题1. ABCD 2. AD 3. ACD 4. AB 5. ABC 6. ABCD 7. BC 8. AD 9. BD 10. AC三、判断题1-5:X X X X 6-10:XXX四、填空题1. 专门组织进行 一次性全面2. 反比 正比3. 统计数据4. 总体单位 总体5. 连乘积的 n 次方根6. 极差 标准差 离散系数7. 分组相关表8. 相关关系9. 非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五、计算题1、 (1)绘制直方图。10010203040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
14、130生 产 定 额 百 分 比 ( %)工人数(人)(2)绘制次数分布折线图010203040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生 产 定 额 百 分 比 ( %)工人数(人)2、2000 年平均人口数=(475+468 )/2+(468+472)/2+(472+470)/2+(470+473)/2/(5-1)=471.0(万人)3、 (1)甲组平均产量=(20+30+30+40+40+50)/6=35(件)乙组平均产量=(40+40+50+55+55+60)/6=50(件)(2)甲组极差=50-20=30(件) 乙组极差=60-40=20(件)甲组标准
15、差=(550/6) 1/2=9.57 乙组标准差 =(350/6) 1/2=7.64甲组离散系数=9.57/35=27.3% 乙组离散系数=7.64/50=15.3%(3)乙组离散系数更小,即变异程度更小,所以平均产量代表性大些。4、样本平均数=1055.5h 样本标准差计算=51.91h抽样误差=5.191h概率保证程度为 95%,查概率表知对应的 t 值为 1.96抽样极限误差=1.96X5.191=10.17h估计区间下限=1055.5-10.17=1045.33h估计区间上限=1055.5+10.17=1065.67h1该批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在 1045.33-1065.67h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