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本文主要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实践,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和根据新课程标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关键词:教师,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呢?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评价标准,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观点。一、 转变教学方式,正确认识新标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是否高效,因此,转变观念是首要问
2、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一) 被动性向主动性的转变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大多数教师认识不到自主学习的真正价值,每节课都是“满堂灌”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一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是关键,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 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在我们的办公室常常听到很多的老师都在抱怨语文练习册不讲了再批改真是乱七八糟的,
3、所以很多的老师都是先讲了再来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成了依赖性,想到老师反正要讲,就直接等老师讲的时候直接写答案吧。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学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是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留给孩子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三) 虚拟性向体验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总是讲的多,学生实践的很少,很多东西自己讲完了,学生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而且学生总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吧,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很头疼,无从下笔,如果老师能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去体验真实的事物,也许能够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4、感。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自己在黑洞里进行盲目的探索。二、 认真备课是前提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备好课是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部分老师总是在上课前十分钟翻翻教参,甚至连课文都没有去读一遍,请问这样子真的能较好学生吗?真的能让学生投入到你的课堂中去吗?甚至还有很多老师直接成“放羊式”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意义何在?如何能成为高效的课堂,如何能真正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核?因此,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写好教案,能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了如指掌。其次,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使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不至于让学
5、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一无所知,这同时也是使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最后,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怎样使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接近学生的知识能力,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都是老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三、面向全体学生,同等对待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农村的小学里面,很多老师都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那些差生往往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学习上从来都是不管不问的,还常常责备他们,把一切差的原因归咎到他们“笨、懒” ,可是作为老
6、师的我们从来都没有扪心自问一下,难道所有的原因都是学生的问题吗?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呢?当你恶狠狠的训斥他们的时候;当你用言语打击他们的时候;当你在课堂上从来都不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有兴趣学习吗?他们还有自信学习吗?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要有一种花苞心态,静待花开时,其实他们都是优秀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只有有爱的老师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四、 创造学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有趣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良好的课
7、堂氛围是关键,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一次契机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看过语文教学大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视频,总能从中收获到很多的东西,她的课堂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并且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确实有很多要改变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从来都是只顾自己,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知识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喜欢你,那么她才会对你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五、 加强读说写的训练,提高课堂实效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
8、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常常看到很多语文老师都是长篇大论的讲,讲课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讲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完就让学生记笔记,学生不停的记,从来都不花一点时间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这种现象可能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甚至还有很多老师上课用的是四川话,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班上有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你怎么教他都是四川话,经了解原因才知道他们以前的语文老师都是用四川话教学,数学也是四川话教学。请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如何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如何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落实。一是“读”中落实。
9、二是“说”中落实。三是“写”中落实。首先, “读”中落实。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阅读方式有默读、有感情的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齐读,分角色读。那么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把握好阅读,让学生能把文章读好,读懂。采用什么方式读是关键,课堂上通过读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品尝读书的快乐,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新的课程标准也落到了实处。其次, “说”中落实。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说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好让学生说什么、怎么说。给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去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学
10、习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文本的理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说、会说、大胆的说,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最后, “写”中落实,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将写字和写作当作重点来讲解。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里,写作是每个年级学生的难点,学生在面对写作时无所适从。为什么农村小学里面对写作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语文老师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写作,每个单元的写作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也不认真的批改。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也越来越没有兴趣。那么老师在讲写作时一定要认真,用心的备课,帮学生梳理好写文章的结构,并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认真的讲评,指出不好的地方,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足,帮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打心底里喜欢写作,并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语文教学里面的另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学生的书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小就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总之,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让我们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高效、优质的课堂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 小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