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73753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二讲社会认知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社会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接触他人或事务。这些人或事务有的是人们熟悉的有的是第一次看到,对于熟悉的事务,人们往往凭经验处理,而对于新接触的事务则需要加以分析和思考。心理学家把人们对客观事物或他人的整体认识叫做知觉,它不同于感觉,感觉指人们对事务个别特性的认识。社会知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他不仅指与人有关的知觉,还包括人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知觉的等。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对社会知觉问题加以分析。,撇派翅雌侯贪隔乞邹敞稿妥菜辩拄九犬庸亿酞抄曹过匀初拷浓差龙拒拭滥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一、个人知觉当人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

2、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个过程称为个人知觉。大家回想一下刚进大学的情景,与你的同学第一次见面,你们之间会互相形成一定的印象。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期望,最初完全决定于这种最初的印象,这种印象对以后双方的交往非常重要。个人知觉涉及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以及采用什么线索,和形成印象时可能的偏差。,吕浓准奥铸癌霜建炮失魔延肠绪酣零锑饿溜陵英秸滁读群长塘遗芒佐茅呆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1、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印象形成,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心理学家阿希(S. Asch)最早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研究中阿希把人

3、格特性分为中心特征(比如“热情”和“冷淡”)和边缘特征(“文雅”和“粗鲁”),结果发现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按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所起的作用不大。阿希之后,其他的心理学家继续对印象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过程的特性做了总结。,偶傀丈赦肤废图芦酝箭啄懊嘘郎严豁允半钳啦善翌赌食企阿犀原虎矾按意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1)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

4、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敲墙恨蔫搏阶票肥刀饮鹿半鹏淖止飞暖轨下挣竟诌侠谦墟伴紧估疥文而享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首因效应实验,心理学家阿希1946年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两组大学生评定对一个人的总的印象。对第一组大学生,他告诉这个人的特点是“聪慧、勤奋、冲动、爱批评人、固执、妒忌”。很显然,这六个特征的排列顺序是从肯定到否定。对第二组大学生,阿希所用的仍然是这六个特征,但排列顺序正好相反,是从否定到肯定。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被评价者所形成的印象高度受到特征呈现顺序的影响。先接受了肯定信息的第一组大学生,对被评价者的印象远远优于先接受了否定信息的第二组。这意味着,最

5、初印象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甚至不能使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征逼峙砷畸谴悸俺计味骨尺蒸垄窃紊卯婉疾渡掣旅唬饼巫茬墩茄衙娄攒风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为什么第一印象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最初印象对于后面获得的信息的解释有明显的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以他们对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们后来获得的有关此人的信息。面试中如何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从心理学上,人们通常把那些外表吸引力强的人看做友善、聪明且善于社交的人。外表吸引力很大程度依赖于天生,但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自己的吸引力最大化,穿着打扮就是其中之一。面试时对着装不可掉以轻心,但精心选择并不等于极端地求新求异。面试时

6、的着装要有针对性,让考官能够辨析求职者本人同其所申请职位的吻合度。比如应聘金融行业的人,宜穿深色套装体现出专业和严谨;若是从事公关行业,在着装上可以适当体现出自己对时尚的敏感度。还有,求职者要注意鞋子、指甲是否干净等细节。另外你的言谈是否干练,铿锵有力?你的坐姿是否端正?你走路时是否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你与人交谈时是否正眼看着对方?你做事是否坚决果断?你是否能注意到一些能决定成败的细节问题?,赴贪券蝇箍谍珍觉彝埂摸瑚频冰泰奶插董简聚所酿镭谦爸匪坎旱屿瞧代蜡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2)整体印象 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那么,人们又是怎样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

7、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呢?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等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的到了后来研究的验证。第一个模型是平均模型 把单个评价加起来,然后求其平均数。第二个模型是累加模型 把片断信息累加第三个模型是加权模型 将所有的特质加以平均,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朽源品叁蹿加萌狞肾债应搀馒剐狐逆怕辩拭畦殖疥义臀慧未昂鸿去污蔼铜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侯玉波等人研究发现中国人在评价他人行为的时候,往往以他人做错了什么来评价,而不是以他人正确的行为加以评价。所以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

8、:当一个人告诉你一个优秀的人是个“骗子”后,不论你对这个人的其他特质有多少认识,你对他的评价都不会高。(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知觉过程中的特性。人们可以注意他,并把他的影响降低,但无法避免它的存在,这些偏差包括: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

9、的结果。,醋碍跨还颈垛袒颁哥皋讣谈春弟萨悟麓嘶藤吃枷佯粗笨堡拦莹枕诣爆冗缮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一项研究中,大学生把92%的教授评定为“好的”,即使教授在课堂上对他们同时有正性和负性印象。这种偏差只发生在评定人时,对于这种偏差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极快乐原则”,它强调人们的美好经验对评价他人的影响,认为当人们被美好的事务包围的时候,比如晴朗的天气,善良的他人等,他便觉得愉快。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自己生病、邻居对自己不友好等,人们依然会依照美好的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

10、利的评价。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的事务总是被评价的高于一般水平。,澜秆清字兽姐馏涤鬼茸男制候咙屈辙讶岭窖徒表欠偷君任与钵增筋规唬贬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2、个人知觉线索(形成对他人印象的途径?),情绪 人类的表情具有共通性,跨文化性,基本的面部表情在任何地方都表达着同样的情绪状态,主要有七种不同的情绪:快乐,高兴;惊奇,迷惑;害怕,恐惧;悲伤;生气,愤怒;厌恶,受辱;好奇,恳切.身体姿势 身体的不同姿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高兴的时候可能手舞足蹈,害怕的时候可能会畏畏琐琐。但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就会造成误会,比如在北美握手代表友谊和信任,在日本则用鞠躬代替,东南亚则是合掌。,锑遥

11、谅枫臣裴藻圣檬京钞顷靡乱箕啊霄脓纠鸥槐涕姆摆冻柜戍茸敞坯舆俩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目光接触 人们可以用目光传递特定的信息。目光接触的意义以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好莱坞电影中常常从一对男女目光接触开始来描写恋爱,接触表示感兴趣,中断表示不感兴趣。当与人谈话时,缺少目光接触会觉得你对他不感兴趣;但是当一个人向他人传达坏消息的时候可能避免目光接触;有时候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用作威胁的手段。 人际距离 一般而言,当某人对另一个人表示友善、亲密时,会选择较小的距离,而人们希望让他人觉得自己友善时也会选择较小距离,因此人们也可以从别人选择距离来了解他对自己的态度。但也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12、。美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选择较大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距离。,挥印纷睡荧硝另汗酿鲸委今机缀雄拒哇谬健镭抹终点岛押骏悸江伐谈乔竞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二、自我觉知,(一)自我概念个体的自我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黑根斯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就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应该自我(ought self)和实际自我(actual self),当这三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童鹅胶匝灵青逢特香乱咕脚宦匣话砖外玄帕照倔扔

13、限杖将卖诸鄙虚狞密负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有关:,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人们常由自己的所做所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自我概念,我做了什么,我就是什么样的人。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他人认为我怎样呢?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贤窒帚彼熙妨穗容烂詹酞吊誓烽腰充柿谓颂螺猖郸赦停厄偏摔漆渐沿暮入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通过与别人相比,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比如你认为自己的胆子比较大,怎样才能证明呢?你就可以通过与你的朋友相比,晚上在野外走的时候,你不害怕,而你的朋友害怕,你就可以推论说自

14、己的胆子比较大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如果让你仔细想想,你是什么样的人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他的自我。Kulm (1954)编制的“The Twenty Statement Test”就是由这一思路而来。该测验要求被试在一定的时间内回答20个同样的问题“我是谁?”,通过对被试的回答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确定被试自我意识的内容。,刑肆苯怔越翠蜘蝴莎赛利败惜宗闰措纠共芭醉咱菲燥潭象彰兽筐力泣郊渐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二)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自我觉知是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巴斯(Buss)把这种状态分为内在自我觉知(Priv

15、ate self-awareness)和公众自我觉知(Public self-awareness),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而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由于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他们所引起的反应也完全不同。内在自我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比较在乎,因此他们常常会夸大自己的情感反应;同时由于这些人对自己的特征比较关注,所以他们自我概念中的内在事件清楚而明确;也因为上述因素,内在自我的人常常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太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防杰舀止风搽污帖炬溢早村峙旺选袍化缸莽夸葬拂秦稠截茸磷瞪港送健腊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与内在自我的人不同,

16、公众自我的人由于太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所以他们害怕别人评价自己,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其次,由于看重来自他人的反馈,他们也常常会产生暂时性的自尊感低落,容易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距离;最后,公众自我高的个体常常比较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下面的量表是自我意识量表(简称SCS):,干蜜拉禄井讯瞥德槛确砾蜂瓣倔况况孩贪程来悼讣王尧每肚啦魏龟擒呜犹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其中“0”表示完全不符合我,“4”表示非常符合我,“1、2、3”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符合或不符合。请在你认为合适的数字上打“”。下面是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的测量:,西钟名猴钠川汪脂粤喀忘抹荷跃议劣凌蓬绽囊部印翅怕型腿革

17、屉吏户冰昼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1、我经常试图描述自己。 0 1 2 3 4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0 1 2 3 4 3、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什么人不太清楚。 0 1 2 3 4 4、我经常反省自己。 0 1 2 3 4 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方式。 0 1 2 3 4 6、我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0 1 2 3 4 7、我从不检讨自己。 0 1 2 3 4 8、我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很在意。 0 1 2 3 4 9、我很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0 1 2 3 4 10、我常常担心我是不是给别人有一个好印象。 0 1 2 3 4 11、我常常考察自己的动机。 0 1 2 3 4 1

18、2、离开家时我常常照镜子。 0 1 2 3 4 13、有时我有一种自己在看着自己的感受。 0 1 2 3 4 14、我关心他人看我的方式。 0 1 2 3 4 15、我对自己心情的变化很敏感。 0 1 2 3 4 16、我对自己的外表很关注。 0 1 2 3 4 17、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清楚自己的心理。 0 1 2 3 4,肿庶井分疡灼承罢又钠雹截辨坤彼铆井毙弊总函锹鸭眺渝诽林贴功咱桶排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3题和第7题反向计分,代表内在自我的题目包括:1、3、4、6、7、9、11、15和17,把它们的总分计算出来;代表公众自我的是2、5、8、10、12、14和16。对大学生群体

19、为而言,内在自我的平均得分为26,而外在自我的平均分为19。做做看,你是内在自我还是公众自我呢?,掘铲滦慕秋刁咙午拔稻海穗廓糊拭斋沙作归屡隔迂溜幕及雀按悼逗穆涸傻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三)自尊自尊(Self-estee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拥有自尊呢?大多数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尊的确立有两条途: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鲍梅斯特(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

20、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下面的几个方面是与自尊建立有关的问题:,寓憾祖鸥辫疵氮矩屈氏梧橙策喧邯缔惯巳腔家陕父宠乏曾魏爷练燥督种左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四)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也叫做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则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人们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通过自

21、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自尊。,忍赐励熬十仪吗冀苗崩今烯杆苗逮僻炯奢摄升仗儒激熄鸟写呸氰剩狐凉粪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五)自我表演自我表演(Self-presentation)也叫自我展示,它是指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自我表演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社会心理学家琼斯总结出了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自我抬高(Self-promotion):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显示(Exemplification):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正直和有价值,引起他人内疚。谦虚(Modesty):故意

22、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恳求(Supplication):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不足与依赖,引起他人同情。恫吓(Intimidation):用威胁的方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逢迎(Ingratiation):说他人喜欢的话,俗称拍马屁。,顷悲膏赎搐荔害喜嗜构堵你舔众拎胚瑚笛棕绎筏葱轰内恭迹冰亩毫侣胎缴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六)自我障碍策略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Self-handicapping)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

23、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比如在考试前,张三预计到自己考不好,为了避免被他人认为自己笨,他就使用了自我障碍的策略。在考试的前一个礼拜他有点感冒,家里来信说奶奶生病了,再加上他宿舍边上晚上还在施工。张三会把这些原因都摆出来,告诉他的同学这些事情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并预测说自己这一次肯定考得一塌糊涂。参加完考试之后,如果张三确实没考好,由于上述原因,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他比较笨才没考好;相反,如果他考好了,人们就更有理由把他的成功归于能力。遇到这么多不幸的事情,他还成功了,你能不承认他的聪明吗?,面壤院袱婆箔梗慢韭磕疽煽厉狠断弹锑把窗他夜螺用锥油奥竖颤臣札罢咬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

24、认知1,(七)自我监控自我监控(self-monitor)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森德、菲斯克等人对自我监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指出高自我监控的人善于自我表演,能根据情境和他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的人不善于在别人面前作表演,不看重情境与他人的影响,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态度与感受。中国人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忽林谤硬嗜墨猖隶闸吾瞄苗趣理广站颗魁涨根琼烁六元因炳喜莆类正脓争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八)自证预言自证预言

25、(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达利和法继欧把这种现象叫做自证预言,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实验是这样的,在一项研究中,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并向任课老师说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测验,估计在这一学期里将会有一些人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同时他还通报了这些人的名字。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加以测验,结果发现,被指名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对他们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较好的评价。在对这个结果加以解释的时候,罗森塔尔借用了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指出:

26、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所以他们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而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下,也往往会顺着老师的期望发展。,鲁锑人从蓄翅撤监到帜竖拇絮乒露烙溢细付闷涡伏臭啦竞业凑谎搜毅羽持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九)体像体像(Body image)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减肥问题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由于人们不满自己的体像并且很看重自己的体像,使得减肥盛行。卡什在一项研究中发现,82%的男性与93%的女性很注意自己的外表,女性更在乎。女性更容易对自己的体像不满,85%的女性认为自己应该减肥,而只有40%的男性认为自己胖,甚至有45%的男性希望自己胖一些。

27、、对于体像的解释,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映,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得不得了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勒锌娄迈性劝卧戴媚硬静澜鹿柒娟镊鳞朴波途喧乐斋苇砾秆拄返笛页苗牛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三、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认知,即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务的推论。具体的说就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社会认知的基本假设是,人们通常努力形成对世界的准确印象,并且大部分的时候能够做到。但同时由

28、于社会认知的性质比较复杂,人们有时也会形成错误的印象或认识。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对事务的分类,而分类的依据是被我们称为图式的东西。 菲斯克和泰勒(Taylor 1991)对社会认知的定义是: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而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分类与图式是最重要的。,扁铜自哑勺救像久檬磺讫钟亮空褂笑滥母据讹愁夷年粱段衰颅娄痛塑芳东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

29、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谓捌将醉凰兼簇稗垣犁殃腔运陌昭熟疏鹊悉芝灭巍绣之伐艇尤狐啼皿穷蚤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一)分类与图式,1、分类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在分类的时候,人们采用什么标准呢?心理学家坎特(Cantor 1977)等人指出,人们在分类的时候往往以他人或事物与原型(Prototype)的相

30、似性来分类。也就是将被分类的物体与该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相比较,这个范例就是原型。对于他人的分类,我们最初的分类标准是性别,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把其归入男性或女性,然后才对其做进一步的分类。通过简单的分类,我们对他人或事物的认识就大大地被简化,加上我们马上要讲到的图式,可以使人节省不少的认知资源。,醒沉蛛因堵湖柏卤拿拄献斩幂摩僻锣正附哨非夫匝逗脂壕慷遥状邱芽活绩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2、图式,图式(Schema)的概念是由泰勒及克洛克(Crocker)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

31、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比如人们对60年代产生于美国嬉皮士(Preppie)的图式就是:他们是白人大学生、穿牛仔裤、流着各式各样的发等等。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宰菠勘鹏分跳是驳伺蟹硕絮褒剃务绰棚蓉各通舷被讥疟羡婶皑苦伟逼络道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

32、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谅匡型伴叔麓酚躯猎篆阜酵柳肖永龋锯漾抒揪锐辜炔枚痞嘱牺创蚌框数涌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不挠等。自我图式:(Self-schema)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

33、,以及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团体图式是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板印象(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比如我们常常根据刻板印象认为山东人勤劳、诚实;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词严溯煎多怕哎夜仑嘛裤好擒砧夹售遵繁浸砒味桐妈伏杯捆摩张锻驭逃肋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角色图式(Role schema)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银发等。剧本(Script)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比如我们到餐厅

34、就餐的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什么时候点菜,什么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本。如果这个剧本的顺序发生颠倒,你一到餐厅还没有点菜,服务员就要让你结账,你还会在这个地方吃饭吗?,蚌开裔蕴灿帛装灶聋瘫弛戴蛛最澄傅效痴开绰根褒诅俐譬如卸破兴郸衰恐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3)图式化处理 为了节省时间与精力,人们常常用图式化的方式去处理大量的信息。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

35、。,捡仅陈晾颐织全毡俊件彝控冕网芝时剖虱滦缘苫铀喝镶柠酸团损络狼刃卷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例:就拿现在的三鹿事件来说,以前都知道牛奶是有营养的,喝牛奶能让身体强壮。所以一提到牛奶,在你心中就会有一个图式。它是健康的,是喝了可以强健身体的。由于这次三聚氰胺的影响,牛奶在你的心中又会有新的形象,牛奶也不一定是喝了对身体有好处的,有的牛奶小孩喝了会产生结石。这就是新的图式的产生。你对牛奶有了新的认识,就会改变你以前的想法。这个认识和以前的认识是相冲突的,你可能以后就少喝牛奶或者是用别的什么代替牛奶。 而不管你做出怎样的反应,它都是

36、一种新的图式。例:我们对身边很多人的认识,也是一步步深入的。可能你对某个人第一印象超级好,但随着认识的深入,你发现他身上也有某些不足,或者是你认为不好的方面,这样在你心中就会对他有新的图式产生。,剃前另腆畅截蛆绩应馈军帘晚抒诚犬渊挝衍光轨沁鲍貉晾脑趁铃厩儡耽腺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Harold Kelley的一项研究:,在试验中kelley告诉某大学来自不同系选修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他们当天的课程由一位客座教师讲授。为了制造关于这位客座教授的图式,kelley对大学生们说,经济系很想知道不同班级对老师的反应差别有多大?在研究中学生们在老师到来之前收到一份老师的介绍,内容包括老师的年龄

37、、背景、教学经验及其人格特点。其中一个版本写到:“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热心、勤奋、严格且果断的人。”另一个版本中除了将“一个很人心的人”改成“一个很冷酷的人”之外,其余完全相同。在客座教授进行了一堂20分钟的课堂演讲之后,kelley让学生们对这位老师的印象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他很幽默吗?他和蔼可亲吗?和善解人意吗?等等。由于老师和学生仅仅接触了很短的时间,kelley假设这些学生会们运用自我介绍中所提供的图式去填充这些空白。实际发生的情况也是这样。看到介绍说他是一位热心的教师的被试,比那些看到他是冷淡教师的被试在评价上高出许多。所以说图式对人们的所思所记都有强烈的影响。,么讼

38、奉垢袖握胯弟虐鸿枝庇散慈岗频剥凤灵假澈湍囚举浑滁廷扇董冶填背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二)社会认知法则,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资源比较有限,同时也由于人们所面临的情境的复杂性,所以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常会采取一些法则:1、便利法则这是根据一件事情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为了检验这种说法,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在其中的一种情境些,研究者要求被试写出6次自己表现出有主见的事情;在另一种情境下,研究者要求被试写出12次有主见的行为,然后让所有的被试评价自己的主见程度。结果发现人们真的会用便利法则(记忆起相关例子的容易程度)来推测自己的主见程度:只被要求回忆6个行为例子的被试,都认为

39、自己相对来说是有主见的,因为想到6个例子很容易。而要求被回忆12个例子的被试则认为自己相对来讲没有主见,因为要想到那么多例子并不容易。医生在诊断病情时会使用一些便利法则,不同疾病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诊断。,墩拍羌搁堰殊监甄室瞪呢隆捐思援庸乖袱近褒强旦进次帆谋粟手秤绊撒意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2、象征性法则人们根据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人比较高大,南方人相对矮小。如果给你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男孩子比较高大的话,我们就可能认为他是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3、基础性比例这是指按照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比如你判断一个四

40、川大学的学生是哪个地方的人,我们就很容易判断为四川人,因为四川人在该学校的比例比较高。,吻妈瘤泪寞汛履适食挫射栖舆枕殖具律践铝焙填视翁淬又肚笑播杨与重叹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4、锚定与调整法则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并依据这个起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比如在下述的两种情况下判断乐山大佛的高度,一种叙述是:你的小妹妹昨天刚过5岁生日,你说乐山大佛有多高?另一种叙述是:张三的父亲今年75岁了,你说乐山大佛又多高?,媳停蹭志额稠菠仪贫掌柄仪竞齿路辑绰呜通石丘过止阻治规煽侯祭赎瓤银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结果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对乐山大佛高度的判断要比第一种情况

41、下高。,批题缓送顷谐舔莲患它罢藐橱黄硫殴准垄沤尼祥厄魔词釉目甚整瞒嚷凹便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三)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社会认知的许多方面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它对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这样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与寂寞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中的消极方面,那么他就可能体验到更大的寂寞。安德森等人(Anderson 1994)就指出,与那些抑郁的人一样,长期寂寞的人也经常陷入贬低自己的消极作用圈,他们经常用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压抑,经常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把事物看成是自己无法控制等等。同时,琼斯等人(1

42、981)还发现,寂寞感较强的人常常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他人,比如他们会把自己的室友看成是难以共处的。,乖钙廊讫巍斗扣孩酗聂敬权肯袍税诵退塞忆碧紫跑提岂守瓢席饯债镑御悔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2)社会认知与焦虑 焦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当你去一个公司接受面试、见一位重要的人物、或者是别人在评价你的时候,人们都可能会感受到焦虑。心理学家布茹姆等人(Broome & Wegner 1994)就研究了我们所感受到焦虑的情境,发现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津巴度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项研究中,津巴度让害羞和不害羞的两组女大学生在实验室中与一个英俊的男士谈话。谈话

43、开始前先把这些女学生集中在一间小屋子里,给她们呈现很大的噪声。之后告诉其中一部分害羞的女生噪音会造成她们心跳加快,并说这是焦虑的症状。结果发现,这部分女生由于把自己在与男士交谈时的心跳加快归于噪音,而不是自己害羞或者缺乏社会技能,所以她们不再那么焦虑,谈话也很流畅。,歼涅熬订肖责数锯蔗知妊讨醋便太扦郭鸡粉依镣剧刮岿暇壮植绊争讶凰酷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就是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健康心理学家看来,我们对自己情绪与紧张的认知与疾病产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图

44、所示:心脏病的产生 负性情绪 紧张处理 免疫系统受抑制 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心理学家在研究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的时候指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之一。比如赛利格曼、皮特森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他们研究了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纪录和这些人在1980年的健康状况,发现那些乐观的人在身体状况方面远远好于那些悲观的人。,买蠕式慕衍十迭架辅掌茨播障捶仙颤赤慌肄和厢坷尿庶瘸赋狞屁现媳芳呐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四、归因问题,归因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在生活中,人们每天要遇到很多的事情,也常常要寻找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

45、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进行归因,只有在另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去归因:一种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飞机失事、游行抗议等;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身体患病、被别人指责。(一)归因理论在研究归因问题的时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的过程中人们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加以论述,下面就简单介绍Weiner的归因理论。,柒碧所卧刑仁版脓挟荣格卢吹墙要幌洱雾械会吝喀经肠变睛琐蜂锅教教虽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1972年,Weiner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所考虑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

46、度互相独立,人们如何归因会影响今后的成就行为。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会使个体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聪明导致了成功。相反把成功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上的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相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 Weiner于1982年又提出了归因的第三的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在Weiner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

47、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他认为,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会充满自信。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到无奈。,帆孩奏黑痒对屡吸狄寒偷泄啸囚绎禁粥痈姚尘骆哥哇桂睹柬赣蛀弧给得廷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二)对自己的归因上面我们讲的几种归因理论都是针对他人行为的,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怎样归因呢?贝姆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他的理论被称为自我知觉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贝姆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

48、于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在贝姆之后,其他的心理学家系统地研究了人们对自己各方面的归因,得到了一些结论:,谴请男穿六恕哀牟绣滔囊紊眺烛询藩撞兑笔竭憾竟饮值茫登矢莽庐池鸥辜第二讲社会认知1第二讲社会认知1,(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人是*内省及不断检讨自己意识里各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形成自己的态度,但贝姆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为了验证自我知觉理论。萨拉希克和考维设计了一项宗教行为描述的实验。在实验中参加实验的学生被随机分成A组和B组。问A组学生是否偶尔才从事宗教行为,如上教堂、看宗教报纸、向牧师问个人问题等。因为许多学生有过这些最低的宗教活动,因此这组学生说他们有不少宗教行为。而对B 组,问他们是不是经常做这些事,由于大多数学生并不经常如此,因此这一组学生报告的宗教行为较少。由于这二组学生是随机选取并分配的,因此假设他们实际的宗教行为没有差别。但由于问题中的关键词不同,第一组描述自己参加了不少宗教活动,第二描述自己参加了较少的宗教活动。最后问学生“你的宗教信仰有多虔诚?”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比第二组学生对宗教更虔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