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复社内部关于抗清的分歧 2(一)关于是否参与政治斗争对的分歧 21.由留都防乱公揭谈起 22.分歧的由来 2二、复社成员的抗清活动 3(一)黄毓祺在江阴抗清 3(二)黄淳耀嘉定抗清义举 3(三)顾炎武与黄宗羲的抗清活动 41.顾炎武抗清活动 42.黄宗羲抗清活动 5(四)夏允彝陈子龙抗清事迹 51.夏允彝抗清事迹 52.陈子龙抗清事迹 6(五)吴易太湖起兵 6(六)顾杲吴应箕江天一等人抗清活动 7三、抗清活动之成败 7(一)名节道义的胜利 7(二)御侮保明的失败 8(三)对江南社会的影响 8注释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复社后期抗清
2、活动摘要:复社自明崇祯六年(1633 年)虎丘大会正式成立到顺治九年(1652 年)近二十年间,一直处于明末南明以来政治运动,武装斗争的最前沿,从后期复社成员的斗争历程能够窥探出明末清初时局变化最为激烈的几年中当时中国特别是江南地区社会各个阶层的面貌。江南一带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破坏,人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与当地的抗清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复社作为江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文社,从各个方面对江南地区特别是对文人以及政治运动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关键词:复社;抗清;南明;黄宗羲;顾炎武;陈子龙中图分类号:K248Fushes anti-jqing activities laterAbstract:Fu
3、she since Chongzhen six year (1633year) of huqiu congress formally established to Shunzhi nine year nearly tweny years, always in the forefront of political struggle and armed struggle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The members of Fushe from late of struggle can explore out the changing of the
4、most intense few years whe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jiangnan region the appearance of social classes. Jiangnan area of politic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destruction and peoples ideological change all and local activity of armed struggle has the very big relations. Fushe as jiangnan region and the n
5、ations largest literary club, In the jiangnan area from all aspects of scholar and political movement,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continued until mid qing dynasty.Key words:Fushe; withstand Qing;South Ming;Huangzongxi;Guyanwu;Chenzilong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复社兴起于明朝天启崇祯年间,是继东林集团后,明末最大的政治学术团体,有名可靠者达二千二百余人,遍及明代十三个省
6、级行政区、六十余府、八十多个县,大江南北无不有复社中人,其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分布之广泛,,历朝历代无出其右。如此规模的文人结社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朝堂之内,复社中人占据着朝廷众多重要职位诸如阁臣帝师莫不与复社有重大关系,庙堂之外又有众多学子地方士绅影响着地方事务。复社的发展过程和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复社的发展演变史就是明末清初的一个缩影。清军入关后,复社人员或以朝中竭力主战或直接参与地方斗争,以不同形式进行着长期抗清活动,特别是南都破亡后,江南一带更是义军四起,复社成员在此间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可以说复社成员是江南一带抗清活动的发起正领导者和参与者。
7、从攻城掠地到守土保疆,从发动群众到策应义军,复社成员始终是抗清活动的中坚力量。一、复社内部关于抗清的分歧(一)关于是否参与政治斗争对的分歧1.由留都防乱公揭谈起弘光二年(1645)在清军已经攻破河南,南下到江淮时,南明内部仍旧纷争不止,一方面将兵在外拥兵自重,另一方面朝廷内部又有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这时“孽逆原任署正徐禹英希阮大铖旨,参顾杲,黄宗羲南都防乱公揭 。 ”1顾杲和黄宗羲都是复社中的代表人物,一个是东林党子弟中的领袖,一个是天启年间阉党案蒙冤受难者的遗孤,二人在朝中都极力反对马士英和阮大铖。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狼狈为奸,在内愚弄弘光帝迫害忠臣,在外又同地方将领联系紧密培植自身势力,所
8、以说无论在内在外此二人都是抗清最大的阻碍。而此时的复社一方面要面对朝中奸党打压,另一方面自身内部又出现了分歧。关于是否要参与政治斗争,是否要主动积极的进行抗清活动。2.分歧的由来复社建立之初只是一个文人间有共同爱好追求的松散的联盟,由当时江南几个文人社团联合起来,相互之间只是探讨文章评议时事。此时的复社完全是一个文学性社团。与政治斗争并无太多联系,但从崇祯四年开始朝廷科举中式者复社成员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复社中人开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如复社纪略卷二载张溥缉温体仁通内结党、援引同乡诸事缮成疏稿, 授吴伟业参之的故事。复社在科考上的多次获捷, 与朝廷高层有意拉拢有关。崇祯初年会推, 周延儒、温体仁合
9、作, 成功排挤了钱谦益 , 后来, 周、温二人先后入阁。辛未会试, 主裁应属次辅温体仁 , 首辅周延儒欲收罗人心 , 越例担任主试官, 取吴伟业为会元, 张溥等众多复社成员中式。张溥、吴伟业、吴昌时等复社成员与周延儒成为门生与座主的关系, 从此陷入温、周相轧的漩涡中。 2随着在科举中中式之人日益增多,朝堂之上以复社这一文人社团为纽带的一派日益声势壮大起来.随着一系列政治斗争的进行,复社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中逐渐开始分化成不同派别一派坚持尽量不去参与朝廷中政治斗争专为讨论文艺,另一派则坚持参与并力图主导政治斗争,这一派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清义士,他们或在朝堂之上,或处江湖之远,无不以坚持抗清
10、斗争匡扶明朝大业为己任,不惧死生只为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前面一种面对动荡的时局无心继续参与或者说不愿插手朝廷事务,对明王朝是一种失望的态度,他们希望能够单纯的研究诗文,并以此来逃避时局对自己的影响,然而这种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清军南下后,他们要么入仕清朝要么隐居山林,但无论如何他们被迫接受了清朝的统治,而且并未能躲避掉社会变革王朝更迭对自己的影响;后面一种是积极地主动地去投身的这一变革中,无论是在后来的南明朝廷中还是在地方上,他们一方面认识到南明的腐败,另一方面对于明朝对于汉族统治存在着这样一种忠君爱国、华贵夷贱的思想,为了保持他们这种思想的独立性,他们深入各个地区各种势力中去
11、实现自己的这些报国理想,政治抱负。二、复社成员的抗清活动(一)黄毓祺在江阴抗清弘光二年(1645 年)六月,黄毓祺在行唐和弟子徐趋起兵抗清,同江阴城中的义军互为照应。黄毓祺受隆武和鲁王职,皆为兵部尚书。在江阴城破后黄毓祺改名换姓,隐匿在淮南山林中伺机再次起兵。1646 年冬天,黄毓祺侦查到江阴城中守备空虚,于是计划奇袭夺城,他带领部下十四人突袭江阴城。由于对局势过于乐观的估计,十四个部下皆死,黄毓祺再次逃亡山林。黄毓祺假扮成卜者,继续在江南一带进行抗清活动,在密谋再次起义时,遭人告密,事泄不幸被捕, “毓祺就江宁狱” ,清朝官员要其招供反清逆事,黄毓祺却写道“明主嘉诚,招贤选士哀愤旷官,死有余
12、辜” 3随后慷慨就义,有小游仙诗遗世。(二)黄淳耀嘉定抗清义举在弘光二年(1645 年)农历闰六月,清军下达的剃发令到达嘉定,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4此令一下即引起嘉定全城居民一致的强烈反对。在义愤之下,当地居民自发的组织起来,驱走原任县令张维熙,人民高呼:“安得官军来,为我保此发肤,苟有倡议者,即揭竿响向” 5,开始着手进行城防工作的准备。短时间内就聚集组织起了一支约四千人的抗清守城队伍,发出了“何不奋义,即不可为乃与城亡,未晚也。 ”6随即积极联系周边抗清义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黄淳耀进入嘉定,同当地群众共同抵御清军进攻。清军在占领了罗店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黄
13、淳耀和其它抗清义士会同当地士绅迅速制定了城防计划,决定由黄淳耀和侯峒曾共同主持全城大局,分派人员防守四门,黄淳耀主要负责守卫西门。东北二门用砖石巨木等物进行拥堵,加强南西二门的防守,按户等贫富出资出丁参与城防斗争。这一系列举措稳定了城中局势,大大的刺激了军民抗清热情。清军主将李成栋派骑兵企图突袭,黄淳耀等人“一败成栋于罗店,再败之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于仓桥” 7未出十日即损清将六员。在清军前往太仓集结途中,黄淳耀下令在娄塘阻击清军,虽然未能将清军击溃,但迟滞了清军行程,为守城准备赢得了时间。清军在太仓集结后,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黄淳耀毫无畏惧,誓死坚守,他说道:“我辈静以镇之可耳。 ”并将李
14、成栋送来的劝降书撕得粉碎。马上再次加强城防工事,焚毁沿江一带民房,向城墙上运送大量的土石砖瓦滚木。清军在密挖地道不成的情况下于七月初五大雨中强行攻城。此时黄淳耀已经同守城将士连续三昼夜未合眼了,体力匮乏又遭逢大雨,同时粮草都已耗尽,黄淳耀依旧坚持守卫由他负责的西门,不断向城下涌上来的清军抛以砖石滚木,清军死伤无数。然而因雨势过大,加上清军的强攻,东城城墙一段突然轰塌,清军由此攻破东关而长驱直入。此时黄淳耀仍旧坚持巷战,最后来到城西寺庙中,说道“城亡与之是儒家本分”言毕愤笔挥毫在僧舍墙上写道“大明进士黄淳耀,以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益寡,学道
15、无成,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尚知予心” 8写完后悬梁自尽。(三)顾炎武与黄宗羲的抗清活动顾炎武与黄宗羲都是明末著名思想家,他们都是复社中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二人长期以来都奉明朝为正统,二人的抗清义举是明末抗清力量中的一面大旗,虽然二人的抗清活动均未能获得较大成功,但很大程度上成为当时抗清活动的旗帜,同时,二人学术造诣极高开创一代文风,反对君主专治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1.顾炎武抗清活动复社初期成员比较复杂,有很深的门户之见,顾炎武因“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而和归庄被讥讽为归奇顾怪 ”1644 年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消息传到江南。顾炎武
16、“闻京师之报,人心凶俱” 9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他由友人杨永言推荐,授为兵部司务。顾炎武此时对南明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他的诗文中说到“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 “缟素称先帝,春秋大复仇” 10为了实现自己报国理想,他根据当时的局势综合分析了各个环节,从南明实际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乙酉四论” ,即军制论 形势论田功论 钱法论 ,分别从军事,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报国思想。然而当时把持朝政的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在朝中为所欲为,在外各路诸将又不听调遣拥兵自重,面对着报国无门守土无方的形式顾炎武只能眼看着自己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1645 年顾炎武往南京赴任途中,清军已攻克江北各镇,虎视江南,未及到任
17、弘光政权已被清军所灭。顾炎武在目睹了清军一系列的屠杀暴行的同时又投国无望,转而来到苏州。当时杨永言和归庄等顾炎武的好友正在苏州昆山一带组织抗清斗争,朱集璜“举兵应之,协守甚力” ,顾炎武“自城外率百人来助” 11一时间“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 ”12然而由于准备过于仓促,兵马粮草不济,清军过于强大最终失败。在昆山抗清失败后顾炎武改名易姓隐于山林市井,继续保持同各地抗清志士的联系,密切关注着时局, “露坐水边树下,仰视月食,遥闻火炮”13自此后目睹了南明几个朝廷间的腐败与瓦解,决意不再入仕,忍受着国破家亡的痛楚,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5寄情于笔端“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4此后辗转大江南北,
18、但并未停止抗清活动,清朝多次诏选均不就,晚年著书立说,著录颇丰有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传世。2.黄宗羲抗清活动黄宗羲作为复社中天启蒙难者后裔代表,对于朋党之流深恶痛绝,对于马士英与阮大铖二人左右朝政更是多次上疏弹劾,诸人欲除马士英时有朝臣反对,黄宗羲说道“诸臣力不能杀耳,春秋之孔子,岂能加于陈恒,但不得谓其不当杀” ,故而遭到二人忌恨,南都覆亡后,黄宗羲在余姚组织乡勇名为“世忠营” ,当时恰逢孙茹绩、熊汝霖起兵抗清,黄宗羲“纠合黄竹浦宗族弟子数百人随军江上” 15响应孙熊.鲁王监国授予黄宗羲职方主事,后又擢升为监察都御史兼旧官。然而此时的鲁王政权与隆武政权更加腐败相互之间为了争夺正统之名已成
19、水火之势,根本无心北上收复河山。黄宗羲面对这样的局势号召朝廷上下一致团结抵御外侮“诸公何不沉舟决战由赫山直趋浙西?” “崇明为江海门户,曷以兵扰之,分江上之势?” 16黄宗羲力主从赫山以下进军“竟渡钱塘江” 17紧接着黄宗羲率领孙嘉绩与王正中合师渡江,进驻潭山一带,以此作为进攻海宁之进攻态势,于此同时暗中派人联络崇德的抗清义士孙士奭作为攻城内应,以此与背面太湖义军相互响应,同时为进军吴楚之地做准备。转入六月后清军冲破钱塘防线,直插入浙东,进入南明统治核心地区,鲁王遁入海上。黄宗羲只好率领余部“结寨四明山,余兵原从者五百余人” 18后来由于部下不遵节制侵扰村民,当地居民焚毁其寨。黄宗羲只好变姓易
20、名在四明山一带,继续联络抗清义士。1649 年闻得鲁王在海上,黄宗羲再次投往鲁王麾下,授为左副都御史。因鲁王政权依旧腐败,根本无法实现自己抗清复国之志,只得“日与尚书吴钟峦坐船正襟讲学” 。后来直到永历朝覆灭,郑成功退居台湾,复明大业再也无法实现,于是“奉母返里门” 。清朝多次招其入京,黄宗羲均推辞不就。著有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四)夏允彝陈子龙抗清事迹夏允彝与陈子龙都是南明中抗清的主战派,特别是在南都覆亡后,二人在江南一带的抗清义举成为世代传颂的佳话。1.夏允彝抗清事迹夏允彝早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后,就积极向当时的主战派将领史可法上疏,谋求收复失地, “北都亡,走谒史可法谋复
21、兴” 19弘光政权建立后授给夏允彝一个吏部考功主事的职位“补夏允彝吏部主事” 20,夏允彝拒绝了这个官职,弘光政权破亡后,满清军在江南的统治势力尚未稳固,各地义师义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明朝残余军事力量散落其间。于是,夏允彝暗中联络自己从前的门生、原副总兵吴志葵,商量准备合兵攻取苏州,而后收复杭州,再进兵南京,以图保住明朝江南的半壁河山。夏允彝“为之飞书走檄,四方响应” 21可以说,有了夏允彝的加入这一支抗清义军的影响和力量壮大了许多,然而“文士不知兵”同时吴志葵也未能担当起主帅之责,苏州久攻不下而且粮饷不济军心开始动摇,在守城近百日后“至八月,降将李成栋限之” 22最终这支起义军为清军击滁
22、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6溃松江城被攻破。此时的夏允彝拒绝了身边亲友的建议去闽中继续发展抗清力量,也言辞拒绝了了清军的招降,在交代完后事后,夏允彝慷慨赴死, “自沉松塘” 。死前仍不忘嘱咐儿子夏完淳毁家饷军,尽忠报国。2.陈子龙抗清事迹弘光元年乙丑,马士英向弘光帝议奏想要启用原钦定逆案中的阮大铖。陈子龙当即大力反对,而早在农民起义军进逼北京时, “子龙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主事何刚,欲联络海舟直达津门,因倡议募水师,得两千人,而子龙由是为士英忌” 23陈子龙始终站在维护明王朝统治一面,反对朝内朝外的一切消极势力。弘光政权建立后“以原官召用” ,对于此时的弘光政权陈子龙抱着很大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实地,重展大
23、明宏图,在朝 50 多天,上书 30多余次,发出了“拭目以望南师,朝廷晏然置之度外何以收三齐抗呼之雄,慰赵魏悲歌之士呼?” “伏望陛下速幸京营大阅,复弥节江浒,大集身师” 24的呼声,他还主张分兵守卫芜湖和京口,同时派兵由归、亳二地进入汝洛地区,一路经襄、邓进军武关深入广、汉之地。同时使巴蜀燕晋地区的武装“以奇兵为声援” 。随后又上书言江防的重要“防江之计,莫过于水师,海舟之设刻不容缓” “疏备三害,请收复襄阳”随后陈子龙“自练水师入卫”25后因反对弘光帝诏选淑女入宫,遭弘光帝驳斥,最终乞养归田。很快南都不守弘光政权被清所灭, “闰六月十日松江兵起”陈子龙在太祖像前起义誓师,自称监军,军以“振
24、武”为军号,南明朝廷授其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职,陈子龙招募的义军,因缺乏粮饷空有千余之众,且大多是江边村夫渔民,没有过作战经验又缺乏训练和兵器,又将二万水师移营至黄浦江一线,由于沿途水路狭窄不便形转,整个部队首尾无法呼应,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同样清军击溃。在坚守松江近百日后,城破,陈子龙“以祖母在,匿深山”(五)吴易太湖起兵吴易是复社中一个文物兼备的人,不仅长于文学经学而且“兼好兵法,通任侠雅” , 26“负文武才,跅驰不羁” 27弘光政权中在扬州史可法军中担任监军一职。1645 年吴易还在征饷途中,扬州失守。此时吴易和孙兆奎商议决定起义。然而“易举兵仅得三十人” ,仅仅过了一个月起义军规模就“众至
25、三百,併三十艘居湖中” 28随后又用计招抚了行迹于松江一带的盗首沈潘,力量进一步壮大,义军规模达到有兵四千,船舟百艘,时称“孙吴军” 。当时吴易这支义军主要出没于太湖至松江一带水域,清军“初至也,未习水战” ,吴易在分析了这一情况后命令部下“狎于水者砸农民散处湖畔” , 29让清军将假扮成民夫的义军将士招去驾船,等到船行驶到湖中心时将船凿沉同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义军又用火器进攻,清军溺水者众多,被斩千余骑。后隆武和鲁王政权均授吴易兵部右侍郎职,封以伯爵。随后吴易在破清军李遇春部,清军下令派吴胜兆率领七千人马去消灭太湖中吴易领导的义军,吴易再次将清军诱骗至湖心,用火器击之,打败吴胜兆。吴胜兆狼狈地
26、逃到苏州叹道“渡江以来,未有此败” 30并将失利的原因归咎于当地居民不配合且帮助义军,大杀吴江之民。然后“胜兆又率三千人复至”吴易派人扎草人置于船上,清军见后弓弩齐发,吴易等到清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7军力竭的时候出兵突袭再次打败清军。之后吴胜兆将兵马埋伏在湖中突袭吴易义军,同时阻断港道封锁湖面,吴易均值那个粮草断绝。军心开始动摇,又使奸计派人诈降,吴易“推诚以待” ,却遭反兵相向,吴易猝不及防只身遁入湖中, “泅行半里乃有舟救之” , 31吴易料定此时清军必然大意轻敌,又率领百人回击清军,果然取得了大胜“夺其辎重而还” 。32六月吴易在去嘉善探望亲友的时候被密探认出,被捕就义。(六)顾杲吴应箕
27、江天一等人抗清活动复社中的顾杲,吴应箕,江天一等人的抗清活动虽然在规模上在影响上不是特别大,但同样是复社抗清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杲性情豪迈崇尚气节。驱逐阮大铖的留都防乱公揭张贴时, “复社列名者百四十余人,而难于为首者”顾杲却说到“舍我其谁” ,阮大铖视之若骨中刺, “及(阮大铖)得志,将捕诸人,兴大狱;杲犹无所顾忌,为万言书上于当事” 。 32及至南都破亡清军抵达常州,顾杲“起兵应江上” 33“拥众鹅湖” , 34城中王如玉、顾君起准备向清军献降时被顾杲部所遇,此时砂山人方团练御盗,仓卒不也未辨认,就将顾杲及王如玉、顾君起一行人抓了起来。顾杲无法证明自己抗清的义举,于是说“愿诛如玉、君起而后死
28、” ,最终被杀。吴应箕在留都防乱公揭驱逐阮大铖这一事件中是主要倡导者,对于抗清保明更是坚定的支持者。弘光二年(1645 年)秋,各地义军如燎原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吴应箕也在家乡起兵,起初“攻池州,不克” 。吴应箕又独自招募义士乡勇,计划收复建德和东台县一时“声甚振” 。 35此时金声受隆武节制,起兵徽州,吴应箕被授为池州推官“监纪军事” ,在金声被亡绩溪城破后,吴应箕率领的义军大多就义和逃亡,最终吴应箕被捕就义。江天一是金声的学生,在金声举兵时江天一就建议金声徽州一带诸县隘口都可以拒险以守“独绩溪平迆当孔道,宜筑关隘以重兵据之,与他县为砥柱”起兵后江天一守卫绩溪“屡战皆捷” 。清军“攻绩溪,
29、江天一登陴守御;间出战,杀伤相当” 36后来城破,金声以江天一有老母尚在,劝他隐匿起来,江天一说道“:吾首与金公举事,义不使公独死也!”随后被一同押往洪承寿处,在大骂洪承寿被其令人割断舌头后仍大骂不止,最终慷慨就义。三、抗清活动之成败(一)名节道义的胜利复社成员抗清大多在 1644 年以后,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复社人士认为, 捍卫忠臣义士和名节道义,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已成为关乎国家存亡和民心向背的原则问题。吴伟业认为: 魏忠贤乱政之时,“上自宰辅禁近, 下暨省会重臣 , 非阉私莫参要选; 时倾险之士思逞志于正直者, 亦愿为之爪牙 , 供其走噬, 甚至自负阿父、养子而不惜故自辛酉至丁卯七年,
30、在朝诸贤无不遭其坑戮, 而国家之气以不振”, 37同样来说,对于抗清义举复社认识看重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名节,自己的报国志向,对于多大程度上能够击退打败甚至消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8灭清军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单从实现自己报国愿望抱住名节这一点上来说复社人员的抗清活动是成功的,一批又一批成员投入到抗清斗争中去,或隐匿或战死或被俘就义,他们都为自己赢得了后世忠君守义的清名,为后人所赞颂。(二)御侮保明的失败从抗清活动的实质性效果来看,复社众多成员的抗清活动则是彻底的失败了。1644 年北京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1645 弘光帝出奔芜湖被执,弘光政权灭亡,1646 鲁王隆武绍武政权皆亡,而这三年间正
31、是复社成员组织抗清活动最积极的时期。一方面由于南明朝廷过于腐败,朝内奸党擅权,朝外武将恃勇,更重要的是复社成员的抗清思想还停留在忠君爱国、保持名节的层面上,由此而来的抗清思想就是四处招募志同道合的抗清义士,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力量来抵御清军之势,相比之下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军从指导思想到实际行动乃至革命成果都要远远超过复社成员的抗清义举。(二)对江南社会的影响复社自明崇祯六年(1633 年)虎丘大会正式成立到顺治九年(1652 年)近二十年间,一直处于明末南明以来政治运动,武装斗争的最前沿,从后期复社成员的斗争历程能够窥探出明末清初时局变化最为激烈的几年中当时中国特别是江南地区社会各个阶层的面貌。
32、江南一带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破坏,人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与当地的抗清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江南一带乡绅与复社活动是紧密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复社成员的抗清活动,一方面他们自己很多是复社成员,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利益他们中很多人积极为抗清活动募集资金,组织乡勇,可以说如果没有地方士绅的参与,复社成员的抗清活动不可能持续这样长的时间。正因如此抗清失败后清朝对于他们采取了一种不同于北方降清地主的拉拢安抚政策,加大科赋,兴文字狱,清初的几个大案,如奏销案,明史案一定程度上都是清廷对于江南地主士绅的打压政策的表现.而对于普通民众,他们是实际上抗清活动的主体,由剃发令到屠城再到加重科赋,对于广大群众来说
33、始终是一场劫难。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当地的封建生产关系,在对生产力造成破坏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新兴的生产方式。顾炎武、黄宗羲等文人面对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开始思考经世致用之学,反封建民主思想开始形成。对于地主阶级,对于普通民众,对于文人士子(包括明朝遗民)来说,由复社成员领导的这一系列抗清活动,对他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远超出其它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复社作为江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文社,从各个方面对江南地区特别是对文人以及政治运动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复社成员的抗清活动虽然打击了清军在江南一带的势力,但是正是这些抗清成员后来被清朝追赠谥号,这一点恰恰证明,复社成员的抗清义举的历史作
34、用特别是他们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和忠义之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随着明朝灭亡和抗清活动的式微,复社这个但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文人团体也随之日渐衰亡。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9注 释1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2肖曾.复社的演变历程新论J天府新,2007,(5) 3黄宗羲.弘光实录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09.4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清世祖实录M.台北:台北银行,1963:162.5朱子素:嘉定屠城纪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31.6石匮书后集.卷三十四.江南死义列传.7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8计六奇
35、.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3.9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顾绛.10亭林诗集卷 1感事.11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12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265.13顾炎武.顾亭林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76.14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0.15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五十三儒林一.16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五十三儒林一.17黄宗羲.黄宗羲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18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
36、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19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十七列传第十20顾炎武.明季三朝野史M.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圣安纪略.21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十七列传第十22黄宗羲.弘光实录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23.23黄宗羲.弘光实录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57.24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七25黄宗羲.弘光实录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36.26吴愚甫.复社姓氏传略M.台北:明文书局,1985:111.27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7、:卷第四十六义师一.28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1.29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30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1.31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32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1.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033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34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32.35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8.36徐鼐.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卷第四十六义师一.3
38、7吴琦.晚明复社的社会活动与社会思想J.安徽史学,2007,(7).参考文献1徐鼎.小腆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2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4.4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5苏州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6吴江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牟复礼、崔德瑞.剑桥中国明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9谢国桢,南明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10曾肖.复社的演变历程新论J.天府新论,2007,(5).11王恩俊.复社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版),2009,(1).12曾肖.复社的演变历程新论J.天府新论,2007,(5).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1致 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陈作飞老师细致耐心极其负责的指导,指出我论文中的一系列错误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正是由陈老师这些辛勤劳动才使得我的论文得以如期完成,同时要特别感谢张文涛同学,在论文编辑过程中张文涛同学给予了许多帮助,是论文格式规范。最后对所有对我的论文创作提出意见和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