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文化常识复习,宁夏中卫中学,制做人: 方 萍,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节 春联,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 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 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
2、三日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知识连接,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解释: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 开始以正月为岁首。,B汉武帝时期,B,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
3、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C D,解释: 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与新中国成立有关,B,B,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清 明 节,1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解释: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 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4、,D,2“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 B D,解释: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 有一定科学性。说法错误。,C,C,解释: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 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 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 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3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
5、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D郭守敬,C沈括,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端午节,1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解释: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 知端 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
6、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A,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古代帝王祭月礼制、 月下歌舞觅偶习俗、 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神话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与中秋节有关。,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
7、秋节,原本是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便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接合起来,用来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 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1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解释: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A先秦时期
8、,A,2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D明朝,解释:引文出自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C宋朝,C,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叉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在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
9、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重阳节,1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D期盼合家团圆,解释:九在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
10、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宜于长久”,也可分析出正确答案。,C祝愿健康长寿,C,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 庆 节,1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 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解释:B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后来,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B,【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 易
11、春秋。 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1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 B书 D春秋,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 围是 B时事政治 C诗赋 D算术、法律,解释: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考生发挥个人见解,以达到严格控制士人思想的目的。,解释: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编纂成 论语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C论语,A四书五经,C,A,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
12、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
13、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现在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
14、,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五行学说的确立,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也有人倾向五行学说产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知识连接,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 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解释: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 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 , 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 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
15、阳、水南为阴。,D山之北、水之南,D,2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 基督教教义 道教的太平经 朱熹的理学 A B D,解释: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 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主要是阴阳五行说)出发的。,C,C,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
16、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这些也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三纲五常,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
17、、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这些也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王道之三纲”。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义、礼、智基础上,再加上“信”而成的,即“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知识连接,1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
18、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释: “三纲五常”,宣传忠孝思想,严格等级秩序, 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19、,解释:题干中的“阉乱后,寇内讧”是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导致农民起义。这里的“寇”是指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指“倭寇”,D解读不正确。,1三字经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D,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解释: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所以当时赵姓最尊贵,因而被排在第一位。,1在宗法观念
20、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D明朝,C宋朝,C,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避 讳,一说起源于夏商时期 一说起源于西周 一说起源于春秋时期 虽说起源不定,但避讳之风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起源,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
21、、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国讳,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后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比起国讳,家讳中寄寓着对长辈们的亲敬、崇仰与怀念之情,带有更多的自发生。,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凡父祖名某某,都必须在言行、作文章时避开以此为名
22、的事物。它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伸,同国讳一样是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又称私讳。,家 讳,如:红楼梦中这样例子很多。林之孝的女儿原名红玉,因为犯了宝玉的讳,只好改为小红。,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如: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如: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
23、灯”的笑话。,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如: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1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
24、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解释: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相邦”为“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A,【皇帝的号】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
25、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庙号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从汉代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 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知识连接,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如:汉武帝、隋炀帝,,知识连接,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
26、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代以后,规定一帝一元,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称为乾隆皇帝。,知识连接,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知识连接,1清高
27、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解释:理解了各种称号的含义,不难找到正确答案。,B庙号、谥号、年号,B,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知识连接,等级: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明清科举考试,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清入官学资格考试名目,也,也称小考小试。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因此得名。 童生试就是童生考秀才的考试, 要经过三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这些统称童生
28、试。 县试:由知县主持, 府试:由知府主持, 院试: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主持。,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 考上为 “生员”,即“秀才”。,知识连接,秀才 正式称呼叫生员,又叫诸生、痒生,俗称秀才。童子试三试完毕,都及格者,便为秀才,后被送入县学或府学学习,身份叫做县学生员或府学生员,通俗的说法叫进学。进学之后就换上秀才的制服,但各朝代秀才制服不一样。,贡生 生员按照成绩分为贡生、廩生、增生、附生、监生等。 贡生就是送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但不入监读书,不过具有太学生的资格,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也可被选出来出任官职,但担任的一般都是地方学教官。 贡生分为拔贡、优贡、岁贡、恩贡、副贡
29、,统称五贡。,知识连接,乡试:又叫“秋闱”(在11月份考),省级考试, 生员参加,考中为“举人”。遇有国家庆 典,临时增加一次,称“恩科”,考试的场 地称 贡院。乡试第一名称“解员”,解元: 读(ji yun) 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乃有此名。 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知识连接,会试: 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每三年一届,在乡试的次年3月,又叫“春闱”,因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如遇“恩科”时,也称为“会试恩科”。 会试放榜在4月15日,正值杏花开放时,又称“杏榜”,考中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的主考官由皇
30、帝钦命。,知识连接,殿试: 国家级考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参加。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座次。殿试由皇帝在保和殿内新自主考,并由皇帝新自决定110名次。考上为“进士”。 前三名称一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 一甲第二名叫“榜眼”, 一甲第三名称“探花”。 一甲三名统称鼎甲。 大、小传胪: 在殿试名次中,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前10名名次决定之后,皇帝首先接见叫做小传胪。第11名以下名次由读卷大臣排列,分为二甲、三甲两类。之后,由皇帝在太和殿接见全体新进士,叫做大传胪。,知识连接,科甲出身: 进士出身,叫两榜出身,举人出身叫一榜出身。统称科甲出身。这是被明清读书人认为是
31、最荣耀的做官道路,被称为正途。,三元: 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中第一名,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称为“连中三元”。,进士及第: 参加殿试,被皇上钦点一甲三名的三个人,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名列二甲的进士,赐进士出身。名列三甲的进士,赐进士出身。,知识连接,1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创立;唐朝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北宋时,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D隋朝、唐朝、北宋,D,2“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
32、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A秀才、举人、进十 B状元、榜眼、探花 D乡试、会试、殿试,解释:根据所学知识,乡试、会试、 殿试中第一名,集解元、会元、 状元于一身,称为“连中三元”。,C,C解元、会元、状元,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
33、,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解释: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B,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五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5)生肖纪年,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4、、 襄公二十三年,知识连接,帝王年号纪年法: 始自汉武帝,迄于清末。皇帝更迭即换年号,同一个皇帝也可以更换年号。 如汉武帝就曾使用过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十一个年号。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 狱中杂记:“康熙(清圣祖年号)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知识连接,十二生肖与地支对照表,生肖纪年: 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十二地支,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产生于东汉王弃以前,主要使用于民间。迄今还在使用。,知识连接,干支纪年法 : 始于汉,今农历仍袭用。即
35、以干支相配的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近代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就是用干支纪年来表示的。干支十天干: 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
36、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天干地支次序表】,知识连接,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
37、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知识连接,1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己丑年 B己未年 C戊午年,2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C辛丑年 D甲午年,解释: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1958年前的60年是 189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是戊戌年。,解释:根据天干地支搭配方法进行推算,2012年比2008年晚4年,“戊”后面的第4个是“壬”,
38、“子”后面的第4个是“辰”。,D戊戌年,B壬辰年,B,D,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 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 指儒家经典;史: 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 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 哲学、医学等著作;集: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国学,1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D集部,解释: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属于先秦诸子百家,C子部,C,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以本纪、 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
39、叙历史事件。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史书体例,知识连接,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纲要, 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左传:左传本名左氏春秋, 汉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书体例,知识连接,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著作。如:国语: 是第一部分国记载的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
40、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的历史片断。战国策: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三国志: 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史书体例,知识连接,纪传体 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
41、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如: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体例,知识连接,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 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42、 又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知识连接,1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解释: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A,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代表的是国家的主权、形象和尊严。,国旗,1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解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五色旗 作为国旗。,B,4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图所示的四幅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A中国领土的变化C思想文化的变化 D国家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