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是怎样学习数学的?近年来,清宫题材的古装剧在电视上热播,关于清朝皇帝的一些故事随之广为流传,比如,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其实,据历史学家考证,康熙皇帝从未微服私访过,除了正常渠道外,他了解下情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密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内参”或“ 小报告”。不过,康熙皇帝号称“千古一帝 ”,确有非同凡响之处,他学习西方现代科学的故事就颇值得大书特书。田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一书对此有精彩的讲述。 康熙是一个很自负的皇帝,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政治上的至尊者,他还想做一个学术上的仲裁者,他的这种愿望在儒学上已表现得很明显。1687 年他曾将几
2、位以学问见长的重臣召至宫内当场考试,他亲自出题,亲自阅卷,然后宣称: 朕政事之暇,唯好读书故召尔等面试。妍媸优劣,今已判然。 总之,人之学问原有一定份量,真伪易明,若徒肆议论,则不自量矣 !(见该书第 9394 页) 促使康熙皇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学的直接原因,则是以杨光先为首的本土派和以汤若望为首的西洋派在历法制订上的争讼。在这场争讼中,本土派先赢后输。1677 年,康熙令钦天监(国家天文台)人员“学习新法” ,即西洋历法。他本人也要求西方传教士向他系统地传授新的欧洲数学知识,并“专志于天文历法一十余载” 。 康熙所学的数学内容,除了算术、三角和代数外,很大一部分是平面几何。这些知识
3、在今天,一个中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但在当时,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康熙皇帝可以说是数学水平最高的中国人之一。 康熙学习西方数学非常认真,也很刻苦。据当时向他传授数学知识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记述: 每日破晓我就进宫,立即被引入康熙的内殿,并经常到午后三四点钟才告退。我单独与皇帝在一起,为他读书和讲解各种问题。(见该书第 93 页) 康熙学习西方数学的方法,则与当时中国学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非常一致,即不仅要理解内容,还要背诵所有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1684 年,康熙曾对大臣高士奇讲过他是如何学习儒家经典的: 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 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
4、从来不敢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期见之施行。及读大易,观象玩占于数,圣人扶阳抑阴,防微杜渐,垂世立教之精心,朕皆反复探索,必心与理会,不使纤毫扦格。实觉义理悦心,故 乐此不疲。(见该书第 93 页注) 康熙从传教士那里学了数学知识,又传授给周围的人。1713 年,他在畅春园的蒙养斋设立了算学馆。法国传教士傅圣泽曾语带讥讽地描述了这个算学馆的情况: 一个学校性质的机构被建立了。一些获选的听众将每天来到(皇帝)面前,他会向他们讲解某个欧几里得的命题。(康熙帝)享受着精通抽象科学的快感以及他的新学生们不失时机地给予他赞扬的愉悦,虽然这些学生通常是听
5、不懂(其讲授的内容)的。(见该书第 124 页) 不过,康熙皇帝对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所起的巨大作用却不是他的直接教学工作,而是他主持编写了数理精蕴这部著作。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介绍,数理精蕴共 53 卷,其中上编 5 卷,下编 40 卷,附数学用表 8 卷。康熙 52 年(1713 年) 始编,雍正元年(1723 年) 刻成。该书汇集了自 1690 年之后输入中国的西方数学知识,并吸收了当时中国数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它包括初等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有人誉之为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因该书号称御制,所以在国内流传广泛,在国外亦有流传,对 18、19 世纪中国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康熙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政务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能不说是非常可贵的。也许,关于康熙微服私访的电视剧对康熙的道德水平做了不符合实际的拔高,但上述康熙学数学的事却是千真万确的,确实值得今天一些领导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