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2418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刍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刍议姓名:任晓杰学号:2010100505目录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刍议 .3摘要: .3正文 .3法人人格否认的定义 .4法人人格否认的学说以及法理: .6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情形: .7股东有限责任否定: .7保护契约相对方的信赖利益 .7防止逃脱契约或者法律上的义务 .8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要件: .8关于法人人格否定之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9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定位与意义 .9结语: .10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刍议摘要:法人人格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作为公司制度的重大发现是支撑整个公司制度发展的基础理论,长期以来推动了公司制度在全世界的普及并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矛盾

2、的观点出发,任何一个理论都存在其局限性,法人人格理论与股东有限责任理论亦是如此,并在现实中得到了证明。那就是,随着公司制度在全世界的确立,对法人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过分强调和推崇,使得以上权利被滥用的情况逐渐增多。从具体案例来看,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只是损害了相对的债权人的利益,但是从整个公司制度的发展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被长期推崇的公司制度的自我否定与重新审视,如果任这种滥用行为长期发展,公司制度的地位也可能会因为信任危机而动摇。因此,为完善法人独立人格的理论,促进公司制度的发展,就需要一个配套制度来辅助法人独立人格的正确使用,限制权力滥用,保证公司制度的发展。于是在具备一定条件,在某

3、些具体行为中对法人独立人格予以否定从而防止和惩罚权利滥用,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的制度被逐渐发现和承认,即所谓的法人人格否认理论。该理论在英美以及德日等国早已以不同形式的存在,并为法学法律界所接受,但是在我国,直到 2005 年新公司法的修订和颁布,才首次明文肯定了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在我国的合法存在。在中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一个新确立的法律制度在现实的适用,其往往亟待相关法理和适用规则的跟进,而在目前我国的公司法律纠纷中,法院也的确是面领着如何使用该制度的疑问 1,于是在研究其他国家的理论和案例之后辑写此文。关键词:法人人格 股东有限责任 法人人格否认 刺破公司面纱 直索理论 正文我国 2005 年

4、新公司法第三条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以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具体内容是:“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同时在在公司法第 20 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1 Mark Wu,Piercing Chinas Corporate Veil: Open Questions From the New Company Law, The Yale Law Journal , 20

5、07-2008,Page 330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和第 64 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作出了不承认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以及股东有限责任的规定。众所周至,法人人格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的基础,也被一贯重视和强调,而随着公司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准则主义下的公司注册变得十分简单,一

6、方面在肯定这一趋势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为一些逃避责任或者滥用权利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2因此,为了规范和完善公司制度,保护股东、公司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需要一种防止滥用法人独立人格以及股东有限责任的制度,于是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揭开公司面纱”的制度,此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也相继发展了与此相关的制度。在我国,早在新公司法颁布之前就有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尝试 3,直到 2005 年的新公司法颁布,该制度最终被明文化,也从正面规定了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以下就法人人格定义、学说和法理、适用标准以及具体的定位等作出研究。法人人格否认的定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最早在美国的“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

7、输公司”的判例中出现 4,此后德日等国也相继开始从判例的角度逐渐接受该制度。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各国表述各有不同,美国称为“刺破公司面纱理论” (Doctrine of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或者“揭开公司面纱” (Doctrine of lifting the corporate veil) 5,在德国其被成为“Durchgriff”6,中国很多学者翻译为“直索理论” ,但是具体通过字典查询,将其翻译为“透视理论”或许更合文意。在亚洲,日本是较早导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国家,虽然至今未有成文规定,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对判例格外重视的大陆法系国家,已经出现了诸多判例。

8、对该制度研究较为透彻的为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教授江头宪治郎先生,其在专著中将2 奥島孝康、落合誠一、浜田道代、 新基本法 会社法 1 、P44:法人格否認法理3 王原生 中国会社法法人格否認諸問題裁判例分析 九州国際大学法学論集 第 17 巻 第 3 号(2011 年) 第 126 頁4 张琼 公司法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前沿 ,2011 年第 02 期,P1085 周啸龙 揭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面纱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的实质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2 卷第 2 期 2011 年 4 月 6张琼 公司法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前沿 ,2011 年第 02 期,P108该制度称为“法人格

9、否认”制度 7,此后诸多日本学者亦沿用该名称。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定义,各国基本都是遵从一点,那就是“对事不对人” ,即只针对具体的法人行为作出否认其独立人格,从而追究对具体法人行为执行有恶意或者过失的股东的责任,而非对法人人格进行全盘否定。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定义,在美国其被定义为“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界限来利用公司这一形态,不是全面的否定公司的存在,而是继续承认其作为法人的存在,在特定的案件中,剥掉所谓的公司这层面纱,找到其背后存在的实体。其虽然具有法人人格,但是依法视其为无法人人格” 8。在英国,对其的典型定义为“否认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由持有其股份的股东承担责任” 9在德国,其

10、虽然未被明确定义,但是我国台湾学者黄立先生将其总结为“直索(Durchgriff)指法人在法律上之独立性排除,假使其独立人格并不存在之情形,法律政策上采纳直索理论乃是为了排除法人作为独立权利主体之不良后果” 10。作为该理论诞生的母国之一,在德国,其被帝国时期的企业集团法所吸收,主要是适用于母子公司的责任归属问题上。最早,其主要是以类推适用为手段,规定在母子公司之间,如果母公司存在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的事实,那么应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直接责任。但是该制度因存在严重否认有限责任制度的问题而被猛烈抨击,因此,在最新的德国判例中,其对判决要件进行了升华,关于决定案件结果的“母公司有行使集团指挥权的行为

11、,以及母公司损害了子公司固有利益”等事实的举证的责任转移给了子公司的债券者。 11在日本,其被定义为:公司法人人格法人理论并不是如主张股份公司设立无效那样去全面否定公司的存在,而是承认公司是作为法人而存在的,只是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即与第三者的关系中,否定公司与股东等公司职员的法人格相异的事实,而将其视为同一人的处理方式。 12在我国,通过对公司法的总结,可以将其定义为:股东滥用法人独立人格或者股东有限责任,以及在一人公司中股东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况下,将公司行为视为股东的个人行为,由股东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新公司法第 20 条,第 64 条) 。7 江頭憲治郎 会社法人格否認法理小規模会社

12、親子会社関基礎理論 東京大学出版会8作者译。江頭憲治郎 会社法人格否認法理小規模会社親子会社関基礎理論 法発展 P14 東京大学出版会9 Thomas K. Cheng, The Corporate Veil Doctrine Revisited: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THEUS Corporate Veil Doctrine 34 B.C.INTL&COMP.L.Rev.329 2011 Page 344 10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评论第 40 期11 高桥英美 法人格否認 現代裁判法大系会社法(初版) 第 17 巻 新日本法規出版 平成

13、11 年1 月 25 日12 12江頭憲治郎 会社法人格否認法理小規模会社親子会社関基礎理論 東京大学出版会法人人格否认的学说以及法理:对于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的学说,目前存在以下学说:在英美国家,其主要由以下学说:1、一体说。这一学说认为,一个公司是否为一个法人,应视公司事实上是否符合一独立法人的条件,若一公司经营一个事业即为一个法人,若股东成立数个公司却经营同一事业,则数个公司应为一个法人。有关这一学说的典型判例有美国州政府诉 DallasLiquorWare-housNo.4一案。 2、代理说。此说为美国学者Powell 首先提出,此说主张当法人人格的存在实际上仅仅是背后操纵者的代理工具

14、时,法院即应运用代理法则否认作为“代理人”的法人人格,判令背后的“被代理人”承担被否认法人人格的“代理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3、化身说。如果一个法人的独立仅仅是另一个法律主体的“空壳” ,后者对前者的操纵与控制如同“另一个自我” ,则前者的法人人格应被否认。 13在德国,其主要学说包括:1、滥用说。这一学说以德国法学家西内克(Relf Serick)为代表,按照这一学说,如果法人的法律特性被故意滥用,从而完全背离了法人制度的目的,将会导致“直索” 。2、规范适用说。这一学说由德国法学家穆勒沸赖恩费尔斯(Mueller Freienfels)首先提出,后为 E雷宾德(ERehbinder)等人

15、发展和完善。这一学说认为规范法人独立人格的法规范的适用只有证明自己的正义性时,才为人所尊重。德国法院也认为“资合公司的法人性质只有在其使用和整个法律制度的目的不违背的情况下才是值得维护和尊重的” 。3、分离说。这一学说以德国法学家威廉(Wilhelm)为代表。这种学说从公司经营管理权与股东出资财产所有权分离的原理出发,认为非董事股东若违反谨慎义务干预或操纵公司经营时,股东即应对公司的经营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4在日本,针对法人人格否认理论,著名的公司法学者江头宪治郎教授曾出专著予以研究,此后也有诸如后藤元等学者予以不同解释,主要观点认为是 1、 “主观滥用论” ,即违背制度设置初衷,为了逃避法

16、律以及免除债务的目的,而滥用法人的独立人格。 152、 “形骸化论” , ,此在美国被称为“比喻之雾” (mist of metaphor) ,是指公司被部分股东控制,公司与股东混动,公司所为即为股东所为。 16此外,还有“契约信赖利益保护”以及“保证法律义务”等理论的存在。13 http:/ http:/ 後藤元 法人格否認理論 法人格否認法理要件 1 判例 伝統的学説対判例 16江頭憲治郎 会社法人格否認法理小規模会社親子会社関基礎理論 法発展 P14 東京大学出版会在我国,各种理论也主要是引入国外的概念予以阐释,而未有新的概念出现。但是,作者认为,任何一个行为之所以有一定的法律后果,是因

17、为该行为必然与某种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某一些具体案例中,之所以否定公司的法人人格而追求其股东的责任,就是因为在具体的案件中,因果关系的链条,在公平正义以及不损害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指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借公司的名义避免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但是却将严重损害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的利益,基于因果关系的直接性与无过错者利益保护的需要,应当否定法人人格,维护公平正义和整个公司制度的稳定,作者将其命名为因果关系论。因果关系论构造:所谓的因果关系是指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要说明损害结果的出现是由于一定的加害行为所引起的。因果关系是指违反法律的侵害行为与损害

18、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是能够通过法律来证明损害是由于侵害行为所引起的因果关系,即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17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法定性、相对性、时间顺序的先后性等特点。因果关系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主要因果关系和次要因果关系等。在因果关系中,引起令一事件发生者称为原因,被引起者称为结果。在因果关系领域中, 学界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不同法系和国度的学者,也有着不一样的理论表述,如相当性因果关系、等值理论、法规目的说、可预见性理论、义务射程论等。综合考量大陆法系的普遍的态度,相当性因果关系在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在德国,相当因果关系有

19、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弗莱堡大学生理学家Johnn von Kries在其1888年的著作客观可能的概念中发展出来,该后经Trgaeger等人的发展,成为德国私法的主流理论,并在瑞士、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获得认可。 18Kries认为,满足两个条件可构成相当性的原因:须是损害的必要条件;须显著增加损害发生的客观可能性。 19王泽鉴主张:相当因果关系是有“条件关联”和“相当性”所构成的,英美法上也采此种两阶段的思考方法,分别称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factual causation)以及法律上的因果关系(legal cause) 。17 朱景文主编:21 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理学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

20、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P48218 Emst von Caemmerer,Das Problem des Kausalzusammenhangs im Privatrecht,Freiburg :Hans Ferdinand Schulz Verlag,1956.S.519 叶金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 ,中国法学,2008 年第 1 期,P36因果关系理论作为侵权责任规则理论中的最重要支撑理论,相对因果关系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备受推崇。相当因果关系说是从原因说发展过来的,是对原因说的限定,而原因说又是对条件说的限定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相当因果关系是在克服了条件说和原因说的缺陷后产生

21、的。 20目前学界普遍的认为法人人格否定理论应该有所限制,应该保守对待,不应造成扩大化,所以在目前中国相关制度都不甚完备的情况下,选择相当因果关系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支撑,是较为合宜的。因为相当因果关系说一方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因果关系上找到侵权责任的真正主体;另一方面又对责任产生从因果链条上予以限定,使得那些原因力不足的损害后果引起人被排除在外,防止该制度的滥用和扩大化。以因果关系论作为依据对一个人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情形:英美法系以及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对于可否适用法人人格否定理论的情形也不相同,根据目前各国的判例,法人人格否定的类型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股东有限责任否定:

22、即在股东出资不实以及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否认法人人格,追求股东的责任。在日本,该制度实行初期,根据下级法院的判例来看,不遵守法定程序、职员兼任、业务财产混同、公司无独立的人员以及财产等,都是以公司形骸化为理由,认为是控股股东的责任。但是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与第三者债权人关系不大,有不妥之处。此后,由此产生了一种更加有力的学说,即将其根据定性为股东对公司的榨取以及资本过低。前者是只侵占、转移公司财产以及向子公司转嫁高风险责任,后者主要是指公司资本金额度过低以及公司不存在独立财产的情况。保护契约相对方的信赖利益这种情况下,往往控股股东或者经营者向公司的交易者保证“自己对交易负责” 。在20 邱

23、雪娥:浅析相当因果关系 , 法制与社会 ,2012 年 4 月(下) ,P19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法人人格否定的手段(东京地判平成 2.10.29 判夕 757 号 232 页) 。这就是所谓的保护交易相对方的信赖利益。防止逃脱契约或者法律上的义务在债权人对公司债券请求不能的情况下,如果姊妹公司或者股东存在着转移财产的情形,则可以通过法人人格否定来确认对公司的请求。除此之外基于劳动者的请求以及保护劳工组织的目的,也可以成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要件:1、 主体要件:首先应该明确提起,提起法人人格否定之诉的主体应当适格,即因为此类案件的原告应是因股东滥用权力受到损失的公司债权

24、人等,至于其他,我国的法律实践目前尚不允许涉案的公司、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司的股东作为原告起诉。 21其次,责任的承担着应当为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股东。2、应当具备一定的客观要件:首先,在现实中存在滥用法人人格独立以及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或者事实,即股东以公司独立的法人资格或者股东有限责任为屏障,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规避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英国公司法中规定的三种行为有:1、股东故意混淆公司与其个人财产;2、公司的高级职员以公司的名义从事公司业务活动以及以公司财产进行个人活动;3、公司股东人数降至法定最低限度一下持续达六个月以上的。在德日等国家,利用民法规定的禁止权利滥用以及

25、尊重善良风俗成为其主要法理依旧,在世界各国也都是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去审理案件。其次,应当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即债权人、股东、公司、劳动者在事实上遭受到了经济损失。再次,股东的滥用权力的行为与受害者的损失事实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221 http:/ 从狭义来说,法人人格否定理论理论在具体案件的适用中可以惩罚和防止滥用法人独立人格地位,保护债权人、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实现公司经营与市场活动的秩序与稳定。第二, 从广义来讲,其是对作为公司制度基础的法人人格独立制度以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22 林建伟 西方公司法人人格否定法理及其借鉴意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9 月 第五期

26、第 9 页的辅助和校正,可以防止因为过分强调以上理论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巩固以上理论制度的基础地位,保证整个公司制度的稳定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结语:我国的新公司法对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引入是一次大胆创新,因为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昭和 44 年 2 月就已经由最高裁判所做出了法人个人否定的案例 23,但是直到现今仍然未能将这个制度成文化,当然这个各个国家具体国情以及国家法律制度的选择有关。因此,既然制定了这么一个现今的制度,那我们就不应该将其束之高阁,而应该积极的探索并利用他,一方面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需要在现实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这样一个新的制度。23 森本滋 法人格否認 会社総則 第 10 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