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对接 重一体摘要: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职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有着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与工艺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试图打破高职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如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把社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业认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关键词:书籍装帧;教学改革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多重视设计创意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在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其目的侧重于提高设计能力,掌握书籍
2、装帧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书籍封面和书籍整体设计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多为宣传单(册)设计、门牌广告设计等工作内容,除了设计外,在接单过程中,与甲方客户的咨询交谈中,对材料的了解选用、对印前印后工艺制作的了解、是否由此能较快地确定项目的概算报价,直接关系到接单的成功与否。因此,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重点应是设计创意,但难点却是表现。其表现也体现对在材料、工艺流程的了解掌握。此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材料、工艺与设计的紧密对接,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基于此现状,笔者在尊重课程教学重点(版面编排、文字设计、图形表现、色彩表现等)实施的
3、前提下,拓宽传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籍装帧的纸张、预算,掌握降低预算的方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这一目标,依托于课堂作业、课题设置、市场调研、实地参观等途径实现。一、课程内容设置强调实践性课程开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字体与版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之后,因为此时学生对平面印刷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能力。书籍装帧设计的目的,是将图文的规格化编排设计与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统一于一个核心主题的表达。这个表现更多地依靠后期的印刷制作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上作出一定的调整,实践内容的课时比例占到总课时的 7075%左右。对书籍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在完成版式
4、设计、封面设计、护封设计等书籍前期设计内容的教学基础上,配合少量的针对性强、简短型小项目,训练学生对以上内容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利用大量的实践课时,安排设计制作几套不同类型的商业宣传册以及典型性书籍的策划设计与制作,达到对材料、印刷、装订方式的结构等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二、教学情境营造强调真实性在每个综合性实训项目任务中,具体引进了广告行业在实际业务中的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包括了设计任务的三个阶段:即接单(沟通、样版设计、报价)印前设计制作(初稿、沟通、校对、定稿、样本输出)成品印刷(材质、装订方式、数量、制作手段、是否采用特殊工艺) ,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这一实训任务、了解行业规则的同时,更
5、加清晰地传授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行业信息,实现较为真实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平面广告行业的陌生感。以下为一次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完成过程,以此为例,来探索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学校的授课方式和课程知识体系作出重新的组织与排序,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通过“做”把学习过的书籍各环节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实用型知识体系,并逐渐转化为实用性技能。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项目选题在学生拿到项目选题的初期,要求他们对各个选题做出初步了解和分析。本次项目选题从内容来看有比较大的差异,代表着广告行业常做的不同类型的项目:文化类题材,在设计上必须反映
6、出特色和文化积淀的视觉感受。企业产品宣传册,要求商业气息更加浓重,在商业宣传的同时强调科技感和信赖感,反映出企业的理念、精神。房产公司的楼盘销售宣传册,基于该楼盘开发和营建的销售理念,设计出符合房产公司要求的宣传画册。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在初期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版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基础也是传统教学内容;二是报价,是此次教学改革的尝试性内容。学生作为乙方与项目委托人甲方进行详细的沟通,具体了解委托人对该项目的要求和期望,根据要求设计制作 34 个版式样稿以便客户选择。在此过程中,与客户沟通尤为重要,这是充分了解客户心理和需求的重要时机。根据成品印制的情况
7、给出粗略的参考性报价,是能否成功接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甲方客户,对这次任务的报价应该是最为关心的;作为乙方的设计者,则要能给出准确合理的报价,就必须充分了解行业行情及常用材料的印制成本。这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带领学生到印刷厂和实训基地(广告公司)的实地考察、要求他们通过自发性的市场调研等方式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印刷品的成本核算包括设计费和印刷费,其中印刷费所占的比重更大,它又是由材料费、制版费、人工费、特殊工艺费和开机费构成的。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就能够基本给出参考报价。完成接单任务,并进入第二阶段的印前设计阶段。进行印前设计的工作流程基本包括:明确设计及印刷要求,接受详细资料;设计
8、;出校稿、修改;定稿;出菲林;印前打样;送交印刷打样,客户签字。印前设计全部工作即告完成。印前设计阶段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强调,并在操作过程中重点督促和检查,随堂纠正,以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设计工作习惯,树立职业观念。学生在完成宣传册的基本版式编排后,在教师或客户的意见下进行电子初稿的修改,将改好的黑白或彩色设计稿打印出校对稿,给客户看稿,与客户交流设计意见,按客户要求修改设计稿,再交予客户校对,直到客户满意定稿。开始,学生对打印校对稿这个环节并不是很重视,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在做电子稿时认真了,在电脑上仔细检查过了,就可以印制正式的成品文件了,这也表明学生对实际
9、行业的操作流程太缺乏了解而导致误解。及时聘请广告公司设计师来课堂与学生交流,讲授实际工作中的印前设计经验,说明校对稿在印前环节中的作用,学生逐渐认识了输出校对稿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减少正式印刷中的错误,且直接影响到经济成本。在他们仔细检查了自己作品的校对稿后,都感叹道:原来在电脑上看得再仔细,还是会在校对稿中发现大量的问题。而且,很多学生感觉到印出来的稿件和电子稿的视觉感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都说要是真地用之前的电子稿去批量制作,那损失可太就大了。对印量不多的宣传册(书籍) ,一般就由广告制作公司打印制作,数量较大的就送到印刷厂进行批量印刷。实训项目任务进入最后阶段成品印刷阶段。在一个项目的报价
10、中,印刷费占有很大的比重。印刷费中除材料费和特殊工艺费有变化外,其它费用基本是固定的。笔者在教学中建立了课程材料库,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印刷材质,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认识印刷用材。例如,宣传册印刷常用纸张为铜版纸、激光纸,做内页的常用128 克、157 克,有时会用 200 克的,250 克以上的一般用作封面并覆膜以增强韧度。在宣传册印制中,还常用到牛皮纸、艺术纸、压纹纸、考贝纸、白版纸等,或作宣传册的封面,或作扉页、间隔页,一是起保护作用,二是达到美观装饰的作用。覆的膜不同,视觉效果有所不同。例如覆光膜颜色变深,覆亚膜颜色会偏灰。还有有纹理的膜,都会使作品的视觉感受发生变化。同时,通过组织市
11、场调查,让学生了解精装书常用的材料以及平装书不同的装订形式。普通的胶装和骑马钉价格较低,对页数不多的宣传册也比较适用。对页数较多、用纸克度较大的宣传册,还可以选用有线胶装的方式,使书籍更加牢固。精装结构的宣传册有一般精装和蝴蝶装,价格相对较高,视觉感比较隆重。在本次实训项目之前的教学内容上,已经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精装书,所以他们对精装结构比较了解,只是根据本次实训项目选题的客户要求作出恰当的选择即可。用在宣传册(书籍)上的特殊工艺一般是封面设计,常用的工艺有烫金(银) 、uv、压痕、覆膜等,按照工艺收取相应的费用。通过把行业工作情景基本流程真实地引入课堂教学中,针对行业工作过程有目的地学习和解决
12、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交的作品方案稿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学生对现有的广告印刷品的设计和成本核算以及材质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增强了从事广告行业的自信心,反映在后续的工作室课程中,学生敢于外出接单,成功率有所提高,也证明此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成效。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尝试对本次项目实训任务的评价方式也做了一定的改革尝试:试图建立一套能有效检测学生对核心技能掌握情况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第一,专业理论知识评价标准;第二,岗位技能评价标准;第三,职业素质评价标准。 “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岗位技能的掌握、综合素
13、质的提高,期望能成功解决高职教育中“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兼容问题。在本次项目任务的评价中,采取基础评价(40%)和质量评价(60%)总和的方式给出每个学生全面的评价。基础评价包括:学生在印前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构成元素及相关设计软件(ps、cdr、ai、id)进行媒体的图文编排、印前处理和平面设计能力的体现;学生在此次项目制作完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小组成员的工作量、方案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质量评价主要从职业素质角度出发,即通过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要对个人作品解说与展示,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参与评价等“多元化”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最终评价。三、结语完成并总结本次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在
14、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笔者认为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社会真实项目与课程教学时间上的对接问题。由于社会真实项目一般在时间上是随机的,并且时间跨度比较短,很难与教学时间对接,所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积累真实项目,并建立比较全面的项目任务训练库,在教学中采取真题实做的方式训练学生。另外,利用工作室课程对书籍装帧课程做延续性的教学,学生在工作室课程中被要求尽量外接真实任务,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实训场地的职业氛围的营造,增加印刷材质的存储量。三是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参考文献:1王妙.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2陈明.艺术设计专业“依托市场,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兼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6).3洪涛.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关系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验报告j.都市家教,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