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谈布鲁赫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经济 0703 吴希楠一、布鲁赫介绍 马克思布鲁赫(Max Bruch ,18381920)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38 年 1 月 6 日生于科隆,1920 年 10 月 20 日卒于柏林;享年 83 岁。 布鲁赫学音乐的机缘始于声乐家的母亲,他在童年便开始作曲,七岁时作了一首另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管弦乐七重奏,十九岁时已在故乡科隆担任音乐教授,二十五岁时推出歌剧罗蕾莱 ,他曾在科不伦士担任管弦乐团指挥,为期两年。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代表作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早在他十九岁时,他的脑海里便有创作此曲的概念,但是完成却在九年之后,28 岁时完成,题献给当时
2、的德国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他的 d 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则是献给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另一首为小提琴和交响乐所写的苏格兰幻想曲也同样是献给萨拉沙提,此曲为他两度到英国旅行所触发的灵感。 42 岁时(1880-1883)担任利物浦爱乐交响乐团指挥。 54 岁起(1890-1910)在柏林音乐院(the Berlin Conservatoire)任教直到退休。他的一生都持续的创作。在那个时期他是最受人尊敬和钟爱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超过了 200 部,包括了- 三部歌剧、三部交响曲、小提琴和管弦乐作品超过九部、七部其他器乐协奏曲、为数甚多的室内乐、合唱、歌曲和一些钢琴曲。根据研究他作品的学
3、者表示,他最主要的作品是清唱剧Odysseus ,但是在近百年已经很少有机会听到了。苏格兰幻想曲及大提琴和管弦乐的Kol Nidrei偶尔还会被演奏。 g 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Op.26 是布鲁赫唯一还活耀在世界各音乐厅的作品,这是布鲁赫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18911910 年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教师、作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晚年获剑桥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及普鲁士艺术与科学荣誉勋章。布鲁赫为地道的德国音乐家,虽然作品里带着浪漫的色彩,不过也许受日尔曼民族生性严谨的影响,他的 83 年生涯过得舒适、平静而丰富。2、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简介及我对该曲的一些总体印象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
4、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 e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
5、,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 1866 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希姆, 由于约阿希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小提琴名师奥尔在他的一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里专门论述过布鲁赫的这首协奏曲。该曲我个人一共听过四个版本,分别是梅纽因版(专辑情况不详,因为是 mp3,故音质也不是很好) 、帕尔曼版(和普列文/伦敦交响乐团合作, EMI 5698632) 、郑京和版(Decca 4609762,和肯普/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 、海菲
6、兹版(RCA,和指挥家Malcolm Sargent 合作) 。最早知道这首曲子是在一个英文的古典音乐网站上,上面有一个英国人最喜爱的 100 首古典音乐排行,结果该曲高居榜首,由此引出了我与该曲的一段渊源(英国人对它的喜爱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来:该曲的很多专辑录音都是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等英国乐团担任协奏的) 。关于以上四个版本的印象,梅纽因版是我听的第一个版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梅纽因的情绪从第一乐章开始到第三乐章结束有一个明显的从悲郁、忧伤的阴暗色调到欢快明朗色调的转变,我个人认为梅纽因这样的处理有可能是因为他犹太人血统以及他关心时政、热爱和
7、平的关系,这样一个从低沉道高昂的转变反映了犹太人从受苦受难到建国立业的艰难转变;而帕尔曼则是非常的优美柔情,整个旋律始终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估计和他生来残疾、一直保持乐观的斗争精神有关;美女小提琴家郑京和是韩国人,所以带有东方美人特有的那种内敛、一种闭月羞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音量相对轻一些,即使是在欢快的第三乐章还是比较收敛,可能是因为她和帕尔曼同为美国小提琴家加拉米安的学生的关系,两者的风格比较接近,三个乐章总体很平衡;小提琴皇帝海菲兹一贯以精湛的技艺而闻名,快是他的一贯风格,特别是第一乐章,海菲兹弓弦如飞,总让人觉得乐队都有些跟不上他的步伐似的。总的来说我比较喜欢郑京和的版本,可能是
8、由于同为东方人的关系,内心有一种本能的内敛(题外话:听郑京和的第二乐章我比较容易睡得着,而听梅纽因的我会在某个 forte 醒过来)3、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分析第一乐章 前奏曲,中庸的快板, g 小调,4/4拍子, 相当自由的奏鸣曲形式。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在一阵木管的短暂旋律后,小提琴也拉出了自己的引子,一个 g 小调的上行旋律,仿佛一个女子因为一件烦闷的事在叹气然后乐队又给以一个节奏类似的答复,小提琴回以一个降 B 大调的类似旋律,然后再乐队强烈的行进中进入正题,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
9、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然后是小提琴的第一主题进入,像是这个女子在向人诉说自己的心事。然后在第一主题的发展之后,乐队的旋律开始强烈推进中,像是女人说到伤心处落泪。随后旋律渐缓渐柔,进入柔和的第二主题。像是另一个人再给以这个女子安慰。慢速的第二主题经过发展后恢复原速,进入展示部。小提琴的旋律越来越快,先是小跳再是大跳,乐队也随之越来越强,最后小提琴结束,乐队完全进入,是一段带有阴郁色彩的合奏,渐入高潮然后逐渐平息。显然这点安慰是不够,女子又开始大哭,宣泄自己的感情。然后木管的引子出现,引出小提琴引子,进入再现部。仿佛女子暂时平静了一下。小提琴在重现引子后用一连串琶音将乐队带入
10、一个最后的小高潮乐队在小高潮后下行,渐缓渐轻,最后过度到第二乐章。 (此处为小提琴声部)第二乐章 慢板,降 E 大调,3/8拍子。 第二乐章和第一乐章是不间断的,因此第一乐章的尾段就直接引出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第二乐章伊始,小提琴以柔板拉出优美的第一主题。仿佛女子终于平静下来,开始沉思。随后小提琴进入了第二主题,这是一段大调旋律,像是这个沉思的女子在回忆过去美好的往事随后进入发展部。接着以复调形式,小提琴继续发展,而由圆号吹出了展开部主题接下来是小提琴拉出了展开部主题,更加甜美的大调旋律,仿佛这个女子想到有趣之处,不禁笑出声来。 (急速下行旋律线和人的笑声都是频率从高到底,这算是一种艺术化的模
11、仿)随后,低八度的呈示部第二主题再度出现,小提琴随后舒缓的退出。定音鼓轻轻想起,弦乐组演奏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再现。随后小提琴也奏出了第一主题。接着小提琴进入新的旋律,大提琴组奏第二主题,两者以复调形式发展。就像女子开始反思原来的伤心事。然后弦乐各组乐器轮奏第二主题。最后弦乐组齐奏第二主题、而管乐组演奏展开部主题,形成复调形式,逐渐进入高潮。这时,小提琴以展开部主题强力进入。表现了这个女子的最终释怀。最后,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先后再现,在一个小高潮后结束了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终曲,有活力的快板, G 大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三乐章是释怀后的欣喜。伴随着弦乐和管乐交替着的引子,小提琴奏出了热情奔放的第三乐章第一主题。经过小提琴和乐队的几轮变奏和发展,乐队全体奏出了第二主题(此处为圆号)然后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这是一段让人心灵颇感慰藉的旋律,是这名女子在狂喜之后的一丝回想:原来自己忧愁伤心的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接着旋律进入短暂展开部。展开部中,第一主题再现了一次后,进行了不断变奏,随后出现了第二主题的变奏。整个旋律越来越明朗,越来越乐观、豁达。然后进入再现部,乐队齐奏第一主题的变奏。小提琴紧跟出第一主题乐队和小提琴交替行进,最后小提琴以下行短乐句爬高,全曲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布鲁赫”条目:http:/ 公司的乐谱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