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71654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一)作物营养与肥料根据作物对其需要量多少和它们在作物干物质中所占比率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超微量元素和生理元素等四大类型。(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直到目前所知,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 16 种:即碳(C)、氢(H )、氧(O)、氮(N)、磷(P)、钾 (K)、钙(Ca )、镁、(Mg )、硫(S )、铁(Fe)等十种元素,因作物需要量多,且各自在作物干物质中占到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故称之为大量营养元素;锰(Mm)、硼(B)、铜(Cu)、锌(Zn)、钼(Mo)、氯(Cl)等六种元素,作物需要量较少,且各自在作物干物质中仅占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故称之为微量营养元素

2、;而碘(I)、镭(Ra)、铀(U)等,在作物体内含量比微量元素还少,称之为超微量元素;还有水稻基叶与子实表面富含的硅(Si),对增强作物抗性有一定意义,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故称之为生理元素。人们常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这 是因为:其一,作物需要量多,而一般土壤中含的、能为作物利用的数量相对较少;其二,作物以根茬形式归还给土壤的相对数量以它们为最少(不足其吸收总量的 10%);其三,这三种元素在供需之间又很不协调,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常受它们所左右,需经常用施肥的形式补充给土壤以供作物吸收利用。(2)作物重要的营养时期:作物除种子营养阶段和后期根部停止吸收养分的阶段外,其它生育阶段都要

3、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由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称为作物营养期。其中有两个时期极为重要,一是营养临界期;二是营养最大效率期。在这两个时期,如能及时满足作物的养分需要,就能显著提高产量。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绝对数量需要虽不多,但要求很迫切,不可缺少,一旦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就明显受到抑制,产量随之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所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再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弥补上,这个时期称为作物营养临界期。从多数作物来看,磷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作物苗期,如水稻、小麦在 3 叶期,油菜在 35 叶期。因为苗期是幼苗从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的时期,这时种子贮藏的

4、磷将近用完,急需从土壤中获得,而此时幼苗的根系很不发达,吸收能力较差,加上一般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高,所以作物苗期对磷的需要非常迫切,故容易出现缺磷现象。氮素营养也是如此,一般在苗期,只是比磷的临界期稍后一些,一般是在作物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但不同作物有不同,如冬小麦、玉米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水稻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由于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可再利用,故作物没有明显的钾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大,速度快,增产作用最显著的时期,叫做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这个时期常出现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如水稻孕穗期)。由于作物生长量大,需肥量多,及时施肥,不仅肥料利用率高,而且作物

5、生长好,肥料效力也就大。但是,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是连续进行的,前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必将影响下一阶段的作物生长和施肥效果。因此,基肥务必施足,为作物各个生育期持续提供养分。同时,也要施用种肥和适时追肥,以满足作物营养关键时期的养分需要。2、肥料的作用和性质:施于土壤或作物地上部分,能够培肥土壤,改善作物生育和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的和无机的物质都叫做肥料,所以肥料的作用是培肥土壤和营养作物。(1)肥料种类:目前常用的各种肥料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如人畜粪尿、绿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杂肥等,这是一种完全肥料,它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不仅能供应作物多种必需

6、的养分,而且能改良土壤,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第二类是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它能直接供给作物某些营养元素,达到改善作物营养的目的。第三类是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和抗生菌肥料等。它们主要是依靠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提供或改善作物的生长和营养条件。另外,还有石灰、石膏等物质,虽可直接供应作物的钙、硫等养分,但主要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从而间接地改善作物营养条件,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种类:凡是用化学方法合成和分解的或开采矿石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称为化学肥料,又叫无机肥料,常称化肥。

7、按其所含主要养分,可分为如下种类:A、氮肥:如碳酸氢铵、氢氧化铵(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尿素。B、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骨粉。C、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窑灰钾。D、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氮磷钾肥。E、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铵、稀土。化学肥料的特点:化肥较比其它肥料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肥效快,大部份化学肥料是水溶性或弱酸溶性的,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快,施后 35 天即可见效,利用率较高,能及时供应作物的养分,但肥效不足。二是肥份单纯,除复合肥料外,一般只含“三要素 ”中的一种养分,有利于做到因土施肥,达到 经济用肥的目的,

8、不足之点是养分供应不平衡。三是养分含量高,一般有效养分含量在 15%以上。如硫铵含氮 2021%,一斤抵得上 3040 斤人粪尿的含氮量,运输及使用都较方便。四是容易潮解。化肥大多数吸湿性强,容易潮解或结成硬块,引起养分损失或施用不方便。五是一般不含有机质,不能直接改良土壤,长期单独使用,就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板结土壤。六是具有化学和生理两种反应。化学反应是指肥料溶于水中以后的反应。如过磷酸钙的溶液呈酸性,碳酸氢铵为碱性,尿素为中性。生理反应是指肥料经作物选择性吸收后土壤溶液产生的反应。肥料不同,其生理酸碱性也不同。生理酸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阳离子的数量和速率大于阴离子,从根胶体交换出较多

9、的氢离子增加土壤溶液酸性的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等。生理碱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阴离子的数量和速率大于阳离子,从根胶体交换出的 HCO3与阳离子形成重碳酸盐,水解后产生氢氧根(OH )离子,增加土壤溶液碱性的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生理中性肥料是指作物吸收肥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和速率相近或相等,土壤溶液反应不发生变化的肥料。如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等。化肥的作用和性质:肥料种类不同,其作用和性质均不一样。氮肥氮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又是叶绿素和各种酶的重要组成部份,缺乏氮,叶绿素和酶均不能形成,则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生物的新陈代谢也要停止,生命就无法维持,故氮是生命过程的物

10、质基础。此外,许多维生素、核酸、磷脂、生物碱、糖酐类生长素、抗生素等重要化合物中,都含有氮素,所以说氮是生命的源泉。作物长出第一片真叶就开始吸氮。氮素供应充足时,作物叶色正常,植株繁茂;氮素供应过多,则叶色暗绿,植株徒长;氮素供应不足时,植株纤弱,叶片小,叶绿素少,叶呈黄色,甚至干枯。作物直接吸收的氮素主要为铵态氮、硝态氮。此外,亚硝酸态氮以及某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氨基酸、酰胺等也可以吸收。按照含氮的形态,氮肥分为三种类型:即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a、铵态 氮肥:凡含有氨或铵离子(NH 4+)形态的氮肥均属铵态氮肥。如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 4Cl)、碳酸氢铵 (

11、NH4HCO3)、氨水(NH 4OH)等。它们 的共同特性为速效氮肥,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铵离子(NH 4+)能被土壤粘土矿物和胶体代换吸收,不易流失;铵离子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变成硝态氮(NO 3-N),也能为作物吸收利用,肥效不降低,但硝态氮不被土壤吸收,而容易造成氮素流失;还有它们遇碱性物质则分解,形成氨气而挥发,使氮素遭受损失。但是,它们也有各自的不同特性。如碳酸氢铵:为白色结晶,略带氨臭,含氮量在 17%左右,为化学碱性、生理中性肥料,不板结土壤,但吸湿性大,不稳定,容易分解挥发,并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加剧。硫酸铵:一般为白色结晶,含有杂质时,呈灰白、黄棕、浅绿等色。含氮是

12、 2021%,属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不易吸湿结块,但长期大量地单独施用,因活性氢离子的增多或钙胶体的减少,引起土壤变酸或板结。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含氮量 2425%,属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吸湿性较大,易潮解。由于 Cl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氮素损失较小。但是,Cl与Ca+易生成 CaCl2,容易使干旱地区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板结。另外,由于 Cl促使碳水化合物水解,影响作物体中淀粉和糖分的形成,或者增加烟草辣味和影响其燃烧性能,故不适用烟草、马铃茹、甘茹、甘蔗、甜菜、茶叶、柑桔、葡萄等多种作物施用。b、硝态氮肥:凡含有硝酸根离子(NO 3)形态的氮肥均属硝态氮肥。如硝酸铵(NH4

13、NO3)、硝酸钙(Ca(NO 3)2)、硝酸钠(NaNO 3)等。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易溶于水,硝酸根离子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获得氮素养分,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助燃性;硝酸根离子不被土壤胶体吸收,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容易流失;在土壤缺氧的环境下,会产生反硝化作用,硝态氮转化成氨或游离态氮,造成氮素损失。其中常用的有硝酸铵。硝酸铵:它含有硝态与铵态两种形态的氮肥。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含氮量 3335%,铵态 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均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不留任何残质,且为化学弱酸性、生理中性肥料,故对土壤性质没有不良影响。但吸湿性很强,最易结块,给施用带来很大的不便。c、酰 胺态 氮肥:凡含有 酰胺基(Err

14、or!NH 2)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叫做酰胺态氮肥。如尿素和石灰氮等。作物不能直接吸收酰胺基,只有在土壤中转化成铵离子或硝酸根离子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少量尿素分子。如尿素:纯尿素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略带黄色的细结晶颗粒;含氮量达 4546%;易溶于水,呈分子状态,属化学中性、生理中性肥料,不使土壤酸化或碱化;供肥平稳,劲较长;但要经过土壤内尿细菌分泌的尿酶作用,转化成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作用;由于其含有酰胺基,且要经过尿酶转化,故属有机化肥。其主要缺点是含有一定量的缩二脲的有毒物质,故不能作种肥。磷肥O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细胞分裂,有机物的合成、转化、

15、运输和呼吸作用都有密切关系。没有磷、核蛋白不能形成,细胞形成受到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就要停滞。磷能提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磷脂以及维生素等合成;能提高作物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性,促进幼根生长,促进开花结实,提早成熟和增进果实品质,增加耐储性。缺磷,作物代谢过程受到抑制,醣代谢受到破坏,花青素大量形成,叶、茎常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植株呈直立状,新根少、植株矮小、叶片卷曲、色泽暗绿,缺乏光泽,成熟延迟。作物主要吸收正磷酸态磷(PO 4),但也吸收偏磷酸态磷(PO 3)与焦磷酸盐以及某些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如甘油磷酸脂、糖磷酸酯、蔗糖磷酸脂、植素、核酸、磷脂等。按磷肥溶解性的不同分为水溶性磷肥

16、、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类。a、水溶性磷肥:是指所含的磷素养分主要成分是能溶于水的磷酸一钙Ca(H2PO4)2,易为作物吸收利用,见效快,但易被土壤固定。如普通 过磷酸 钙、重过磷酸钙等。这两种磷肥的成分和性质又有不同。如过磷酸钙Ca(H 2PO4)2:简称普钙,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 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还含有铁、铝等杂质和游离硫酸及磷酸。一般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粉末,易溶于水,属速效性磷肥,有效磷(P 2O5)含量为 1620%,石膏占 50%,含游离酸 25%,属化学酸性肥料,具有吸湿性、腐蚀性,易于结块,长期储藏发生化学变化,使水溶性磷变成难溶性磷而降低肥效。这类磷肥,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

17、肥效快,适用于种作物,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都是有效的。但施入土壤后,大部分固定在施肥点附近,呈不稳定的化合物而沉淀,最后转变为难于利用的形态,所以宜采用早施,集中施,根外喷施,以减少磷的固定。b、弱酸溶性磷肥:又叫枸溶性磷肥。这类磷肥所含的磷素养分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CaHPO 4)或者磷酸四钙(Ca 4P2O9),不溶于水而溶于作物根系分泌的弱酸( 柠檬酸);肥效不如水溶性磷肥快,但较持久,不会流失,也不易固定,宜作基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等。其中常用的是钙镁磷肥。钙镁磷肥代表式:Ca 3(PO4)2:它是利用磷 矿石、白云石混合在 13001500的高温下熔融而成,为绿色、棕色乃

18、至黑色的玻璃状物,其粉状成品为浅绿色或灰绿色的细粒或粉末。无味、无臭、无腐蚀性和吸湿性,不结块。磷素主要以 Ca3(PO4)2 的形态存在,一般含 P2O51418%,不溶于水,溶于 2%的柠檬酸,属弱酸溶性磷肥,能被作物根酸溶解而吸收。尚含一定数量的氧化钙(CaO)、氧化镁(MgO)和二氧化硅(SiO 2)等成分。故呈化学碱性反应。施在酸性土壤上,既能中和酸性,又有利于磷肥的溶解,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c、难 溶性磷肥: 这类 磷肥所含磷素养分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Ca 3(PO4)2或含氟磷酸钙Ca 5F(PO4)3,难溶于水和弱酸,只在较强酸度下才可溶解,加之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少量的铁、铝、

19、硅、氟、氯等万分,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只有在酸性条件下,经过酸化作用,才能转化为作物吸收形态的磷,故肥效迟缓,用量大,后效长,如磷矿粉、骨粉之类。它们适宜施在酸性土壤上和吸磷能力强的作物。钾肥由于钾以离子态存在于作物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质胶体表面,故在作物体内与很多代谢过程有密切关系。钾能促进蔗糖的合成,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作物体内纤维素含量,有利于细胞厚壁机构组织的形成,提高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抗倒伏的能力;促进谷类作物分蘖,增加绿叶面积;促进酶的活性和脂肪、维生素 C 的形成,提早成熟。另外,钾还有消除过量氮素、磷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平衡氮

20、磷营养的作用。钾是个可再度利用的营养元素。作物缺钾,叶色浓绿,叶片卷曲并有皱纹,叶缘或叶尖变黄,继而转褐,最后干枯呈烧焦状,叶面呈青铜色褐斑。水稻叶片窄、短、软,叶伸展角度大,叶枕距离缩短,甚至重迭,早衰严重,半粒谷多,谷壳棕褐色。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它们的成分和性质互不一致。如:a、硫酸钾 (K2SO4):为细小结晶粉末,一般白色,也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含 K2O量为 4852%,易溶于水,肥效迅速,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没有吸湿性,便于储存和施用。但能破坏土壤结构,板结土壤。b、氯化钾(KCl):一般为白色结晶,也有淡红色的。含 K2O 为 5060%,其性质与硫酸钾相同

21、,也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效肥料。但易结块,同时含有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茹等生长和品质有不良影响。c、草木灰:它是植物体燃烧后的灰分。成分极为复杂,含有钾、磷、镁、硫、铁、钙、硅、钠及微量元素,养分主要是钾,含 K2O5%,其次是磷,含 P2O52%。其钾主要为碳酸钾形态,约占 60%以上,其次是硫酸钾,而氯化钾很少;其磷主要是磷酸三钙形态,能溶于弱酸。由于草木灰还含有多量石灰质,而碳酸钾本身又是强碱弱酸盐,所以呈碱性反应。复合肥料凡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叫复合肥料或多元肥料。其优点简单地说:一是养分全面,含量高,氮、磷、钾有效养分总量一般为 3040%;二是物理性

22、状较好,颗粒坚实,无尘,均匀,吸湿性小;三是附成分少,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少;四是配比多样化,便于选择应用;五是生产成本低,节约开支。它分为化合与混合两种类型。如:a、磷酸二氢钾(KH 2PO4):属化合型复合肥料,为白色晶体或粉末,含P2O524%,K2O27%,吸湿性小,易溶于水,呈酸性反应,是速效性肥料。因有效成分高,肥效好,人们常称“ 肥料王” 。由于肥料价格 较贵,目前仅作浸种和根外追肥用。一般浸种浓度为 0.2%,追肥浓度为 0.10.2%。b、氮磷钾复合肥:它属三元混合型复合肥料。当前常用的是用单一氮、磷、钾肥料(有的加点微肥)进行物理混合配制各种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目前在我县应

23、用最多的有:江苏金字牌系列的复混肥,NP K 为 12108,151510;复合肥NPK 为 21811;湖北鄂中牌的复合肥,NPK 为 16920,161616,14165 等;湖南株化牌的复混肥 NPK 为 1258,等等。它们中,所含氮、钾都是水溶性的,磷也是水溶性或弱酸溶性的,这都是作物近期能利用的养分形态,为颗粒状,吸湿性小,施用很方便。一般用作基肥,但也可作追肥。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是指稀土元素和硼、钼、锌、锰、铜等元素。虽然它们在作物体内的含量极低,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一,但都为作物生活不可缺少。凡是用含有微量元素的物质做的肥料就称为微量元素肥料,简称微肥。如:a、锌 肥:锌 是作物

24、体内 许多酶的组成成份。对作物体内的水解、氧化还原以及蛋白质合成等均起着促进作用,能增强作物细胞呼吸,促进生长素的形成,促进碳水化合物转化和对氮的利用。当前主要有硫酸锌、氧化锌应用最多。硫酸锌为浅桔红色或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一般含锌量为 2355%。氧化锌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含锌量为 7080%,难溶于水,而溶于酸或碱。锌肥对防止水稻僵苗有特效。它可作基肥、种肥、叶面追肥。与有机肥或生理酸性化肥混和施肥效更好,但不能与磷肥混和施用,以防拮抗作用。b、硼肥:硼并非作物体的组成物质,但它有增强作物输导组织的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同时,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抑制“花而不实” 的作用;还 有

25、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豆科作物固氮,减少油菜阴花阴荚(即花而不实)。常用硼肥有硼砂和硼酸。硼砂含硼量为 11%,为白色结晶粉末状,要在 40热水中才易溶。硼酸含硼量为 17.5%,易溶于水。它们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还可作叶面肥。以在作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期施肥效果最好。硼肥对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油菜有特效。c、钼 、锰、 铜等微肥:与其它肥料一 样,其营养元素在作物新陈代谢中有着各自的独特作用,所以这些肥料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营养元素土壤中能满足作物需要,但由于受土壤环境的变化影响其有效性,故适时施用肥料是必要的。微肥施用常采取根外追施办法,为提高肥效,除苗

26、期喷施外,一般宜在开花前期喷施。(3)有机肥料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及生长刺激素,是一种完全肥料。其特点:一是种类多,来源广,数量大,积制方便;二是肥效稳而长,养分种类多;三是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四是与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化肥肥效,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有机肥施用要注意三点:一因肥效长,用量不可过多,以防作物贪青晚熟;二因新鲜有机物在腐烂分解中产生有机酸及有毒物质,需配合施适量的石灰,以消除其害;三因有机肥分解腐烂时,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消耗土壤氮素养分,故需配合增施少量速效性氮肥,防止“生物夺氮” 现 象发生。(4)

27、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生命的肥料,是以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病菌危害。如根瘤菌肥料,施入土壤后,根瘤菌侵入豆科作物根部,形成根瘤,并利用作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作生活能源,在固氮酶的活动下,将空气中分子态氮转化为铵态氮,供作物吸收利用。一般每亩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固定的氮素相当于 3035kg 硫酸铵的含氮量。这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营养有着明显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它的三个特点:一是专一性,只能在某种或几种豆科作物上用;二是浸染力,要创造适宜的条件,使之形成强有力的根瘤;三是有效性,要施用经过选育的优良菌种所制成的菌肥。(二)科学施肥施肥的科学性,

28、主要体现出施肥有标准,有原理,有原则,而且方法恰当,经济有效。1、施肥标准:科学施肥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养分标准,呈现出肥料施用量适宜,比例恰当。二是经济标准,显示出单位重量的肥料,增加的产量更多,即小投入,大效益。三是地力标准,保持了生态平衡,改良了土壤结构,遏制了土壤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2、施肥原理:研究总结前人的施肥理论,科学施肥应以五个学说(定律)作指导。(1)养分归还学说:这个学说是 19 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其中心内容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其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随着每次收获,必然带走这些养分,如果不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养分,土壤将变得非常贫瘠,基至寸草不生。要保持和提高

29、土壤肥力,持续增产,就必须以施肥方式,把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归还土壤。因此,科学施肥中,首要任务是遏制目前的施肥不足和不施肥现象,以保护土壤肥力。但是,养分归还,也不是全部靠施肥方式来实现,除氮、磷、钾为重点补充养分外,有的养分已由作物的残留根茬和落叶落花给土壤归还了一部份,无需大量补充;有的养分,像作物从石灰性土壤中吸收的钙和在红、黄壤中吸收的铁,就可以少补充或暂不补充,因为钙、铁元素,作物吸收得少,而土壤中又很丰富。(2)必需营养元素不可代替律:这个定律所指的是作物生长必需的 16 种营养元素,尽管作物对它们的需要量不一样,但它们对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而不能相互替代的。这是因

30、为,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对作物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如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没有氮,就没有作物体;而钾是作物体内酶的活化剂,以离子态存在于植物体内,不参与作物的组成。所以氮钾就不能相互代替。因此,施肥中,必须注重养分全面供应,不可偏施只含某一种元素的肥料。(3)最小养分律:这也是李比希提出的。它指出:作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作物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最小养分的增加而增大。如果不增加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它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最小养分律是科学施肥的一个重要原理。在应用中,要特别理解三点:一是最小养分不是土壤中

31、绝对含量最小的养分,而是就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二是最小养分是可变的,且随作物产量水平和肥料供应量而改变。一种最小养分得到满足后,另一种养分又将成为新的最小养分。最小养分一般是指大量元素,但有时,微量元素也可成为最小养分。三是最小养分是影响作物增产的养分限制因素,提高产量,必须补充最小养分,否则,即使其它养分增加再多,产量也不会提高,只能是浪费肥料。(4)报酬递减律:它是 19 世纪初期,德国农业化学家米采利希等人研究的结论。米采利希学说指出:“ 在其它技术条件(如品种、密度、灌溉等)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增施每单位肥

32、料所获得的增产量,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个定律指导施肥要防止两个盲目:一是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报酬递减存在着条件,不可把它绝对化,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限制施肥水平提高,把应施的肥料不施或少施,而导致双低(低投入、低产量)结果;二是防止盲目追求高产量。一定时期内,各方面虽有变化,但总有些会保持相对稳定,存在报酬递减是客观的。因此,不可盲目追求产量,不看经济效益,拼命增加施肥量,而导致得不偿失,出现一高(投入高)一低(效益低)的局面,所以按照具体条件,实施既高产又经济的最佳施肥量,才是最科学的。(5)限制因子律:它是指导在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因素(养分、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以及农业技

33、术措施和其它环境条件)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供应不足或过量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失调,这个因素就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在应用限制因子律指导施肥时,除注意各营养元素的比例,主要解决如何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科学施肥不只是考虑肥料种类、肥料数量问题,还应注意到影响作物生长和肥效发挥的其它因素,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来提高施肥效果。如肥料只有溶于水中,作物才可吸收;而作物有水才能生长良好,吸收力大。所以,天气干旱时,施肥就要与灌水相结合。3、施肥原则:施肥总的原则是根据作物两个重要营养期,围绕肥料高效应,采用相应的施肥技术措施。具体讲,是四个配合:(1)无机肥与有机肥相配合。这是一项立足当前,着

34、眼长远的措施。它既能供肥,又可改土。养分齐全,肥效持久,不仅有利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要施足有机肥,增施好化肥。(2)氮、磷、钾相配合。它们是作物的三要素,其生理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作物正常生长,要求它们比例协调,故施肥中必须按作物需要量搞好合理搭配。(3)基肥、种肥、追肥相配合。基肥、种肥和追肥三者配合施用,不但能满足作物苗期的养分要求,又能保证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和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为作物高产提供最好的养分条件。同时,有利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4)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配合。微量元素也是作物必需的营养物质,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微肥的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土

35、壤含量尤其有效态的较少。如锌、钼分别只有 0.72mgkg-1 和 0.15mgkg-1,硼只有 0.26mgkg-1(摘自有关资料)。因此,微肥施用,是科学施肥中的重点内容。4、施肥方法:科学的施肥方法,重点是围绕“测、混、深” 三字采取措施。(1)测土配方施。为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施肥新技术。它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增产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施肥技术的施肥方法,包括“测土” 、“配方”和“ 施肥”三个步骤。通过土壤养分测定,按照“养分归还 学说” ,因缺补缺进行配方,再按配方要求(肥料品种、用量和施肥技术)施用。这克服了施肥

36、盲目性。配方的方法很多,我们衡东过来采用的是“养分平衡法” ,也叫“目标产量法”。综合多年来的试验示范成果,得出了两个模式:早稻:亩施纯氮 812kg,氮、磷、钾配方比例为 N:P2O5:K2O=1:0.5:0.5;杂交晚稻:亩施纯氮 913kg,氮、磷、钾配方比例为 N:P2O5:K2O=1:0.340.48:0.70.8。(2)多种混和施。几种肥料混和施用,既节省劳力,又提高肥效,如硫酸铵与过磷酸钙混和:(NH 4)2SO4+Ca(H2PO4)2H2O2 NH 4H2PO4+ CaSO4+ H2O。这 既消除硫酸铵的生理酸性,又提高过磷酸钙中磷的有效性,给作物同时提供氮磷养分。腐熟的堆肥、

37、猪牛栏淤等有机肥,可与所有的化肥混和。磷肥与有机肥混和,可减少与土壤接触面,防止磷的固定;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混和,可吸附氨,防止氮素挥发。但不要把未腐熟有机肥与硝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速效磷肥与含钙肥料以及难溶性磷肥与碱性肥料等等混和,以免养分损失或降低肥效。(3)深层集中施。除大量草秆还田作基肥,一般根部追肥或肥量少的基肥都宜采用条、穴、点等方式深施,施后复土或灌水,以加大局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于作物吸收,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效,节省用肥。(4)后期叶面施。作物生长后期,一则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很少,供肥力弱;二则作物根系老化,吸收力差。因此,作物出现“ 饥饿” ,轻则叶黄早衰,籽实不饱满 ;重则“花而不实 ”,“穗而不穗”或“ 苗而无花”,严重减收。采用叶面施“九二 O”、稀土、谷粒饱、磷酸二氢钾、辣椒素或 1%尿素与 3%过磷酸钙或 1%钾肥混和液,都能增加作物营养,延长作物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力,提高产量。为省工省时,有的叶面肥可掺入治虫治病农药中一起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