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91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 薇,A组 2018年广西中考题组,五年中考,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 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 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 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 叶羹,黄
2、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 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线结、十字结、吉祥结 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 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 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 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 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
3、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 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 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 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 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
4、偕老,永结 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双线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 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 不分离。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 的祝愿。 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 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 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 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华人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选自初中生
5、阅读2018.01,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6、性。 C.第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知识。,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2分) (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一、 1.答案 D “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错,由第段内容可
7、知,中国结在清代“已经不 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了。,2.答案 C 第段画线句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答案 B A.中国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但并非唯一象征。C.组合技法不是利用线头并 行,而是利用线头延展。D.原文是“对所有华人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这里的 “家”不是实指家庭,强调的是民族归属感。,二、(2018桂林,911,6分)阅读你了解太阳吗?一文,完成问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 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 心公转。 天文学家把太阳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
8、大气结构两大部分。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太阳 核心、辐射区、对流层3个部分;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产生核聚变反应之处,是太阳的能源 所在地。 太阳内部0.250.86个太阳半径区域称为太阳的辐射区。辐射区约占太阳体积的一半。太 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输。 对流层处于辐射区的外面。由于巨大的温度差引起对流,内部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从对流 层向太阳表面传输。除了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输能量外,对流层的太阳大气湍流还会产生低频 声波扰动,这种声波将机械能传输到太阳外层大气,从而产生加热和其他作用。 对流层上
9、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太阳光球层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约50 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层的 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即食既之前几秒钟或生光以后几秒钟,当 光球所发射的明亮光线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暂时间内,才能看见在日面边缘呈现出狭窄的玫 瑰红色的发光圈层,这就是色球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 比太阳圆面亮度的1%还低,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
10、时观 测则要使用日冕仪。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其大小和形状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极大 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从太阳的结构我们了解到,太阳虽然看似一个大火球,实际上它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随着核聚变反应的不断发生,太阳的燃料也在不断地消耗,太阳究竟会不会 永久存在呢? 其实,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不计其数的恒星之一,它有自己的寿命,最终也会死亡。有数据显 示,这个生命期开始于大约46亿年前,还将延续45亿至55亿年,之后,它将因耗尽氢燃料和氦燃 料,坍缩成一颗白矮星。 (来源:新华闻2018-05-27,有改动
11、),1.对全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B./ C./ D./,2.对下面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列数字) B.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作比较) C.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下定义) D.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摹状貌),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心区域。 B.太阳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也有寿命,现在的太阳正处在“中年”时期。 C.日冕的温度很高,但亮度
12、微弱,因此,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现其光彩。 D.“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几乎”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二、 1.答案 B 抓住段首句,可知每段的主要内容:第段对太阳的概述,第段太阳的 结构,第段太阳的核心区域,第段太阳的辐射区,第段太阳对流层,第段 太阳光球层,第段太阳色球层,第段日冕,第段从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 的能量来源,第段太阳也会死亡。显然,第段是对太阳结构的介绍,可以排除A、 C、D三项。,2.答案 C 这句话并没有对太阳光球层的本质进行界定,所以不是下定义。,易错警示 考生可能会误选B项,认为这句话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实际上“半径只 占太阳半径的1/4”就
13、是将太阳的核心区域与太阳进行比较。 3.答案 C 原文是“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所以“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 现其光彩”这一说法有误。,三、(2018梧州,810,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I是如何做决策的? 吕之品 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 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 眼根本难以察觉,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 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
14、。 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 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 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的,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 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 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 楚。 最
15、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 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为开发这个工 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音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 响。如果AI改变了判断,那说明图片的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 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 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 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 的每一个
16、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 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 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 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 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 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 “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 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
17、要的 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05B 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2分) ( ) A.AI的重大缺陷 B.AI发展的前景 C.AI决策的过程 D.AI决策的特点,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 B.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易被人所知。 C.格林软件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陷。 D.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一成不变的。,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AI是如何做决策的。 B.文章是按照由现象
18、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第段加点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分类别。,三、 1.答案 B 纵览全文,可以发现B项关键词“发展的前景”在本文无体现。,2.答案 A B.原文是“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因此选项与原文的说法不一 致。C.原文是“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 判断的”,说明格林软件是帮助我们了解AI如何做决策的,而并非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 陷。D.由第段举的例子可知,AI在观察马和鹿的图片时,决策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3.答案 D 第段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一、
19、(2017北部湾经济区,91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不冬眠 徐 风 我们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许多动物到了寒冷的冬天都 要冬眠,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冬眠呢? 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 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 但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动物冬眠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退,体温 下降。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一样。随着它们体温的降 低,它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这也就降低了它们对氧的需求,因此呼吸会变
20、慢,有时每分钟仅 呼吸1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有这些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 科学家指出,动物冬眠可能是它们体内的某种物质调控的结果。他们在某些冬眠动物的血 液里发现,有一种叫作“冬眠激素”的物质对其冬眠起调控作用。 人类为什么无法冬眠呢?首先,我们人类大脑似乎已经失去一些关键性的能力。科学家发,B组 2016-2018年广西中考题组,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 病患者大脑中的蛋白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 临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 的
21、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其次,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无法正常 工作。它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 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 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 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 那人类为什么没有成为可以冬眠的动物?其实,我们所处地区的天气和食物供应决定了我们 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对 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我们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
22、是,冬眠带 来的并非全部是益处。比如,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因此会有被病毒感染的风 险。此外,一项研究显示,冬眠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记,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选自百科知识2017.02A,有删改),1.下列关于“动物冬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动物冬眠是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 B.动物冬眠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动物的身体机能会减退。 C.动物冬眠可能是动物体内一种叫作“冬眠激素”的物质调控的结果。 D.动物冬眠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是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二是记忆会受影响。,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
23、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题目以设问的形式,既明确了说明对象,又激发了阅读兴趣,富有吸引力。 B.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主要”,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动物冬眠、人类不能冬眠以及不需要冬眠的原因。,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 ) A.受温度降低和食物缺乏的影响,一些动物需要通过冬眠来降低消耗,保护自己。 B.冬眠时,体温下降,呼吸、新陈代谢和心跳也会变慢,这些都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 C.只要人类大脑神经元含有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且在退化后能自
24、我修复,人就能够冬眠。 D.人类生存的外在环境和自身具有的生存能力,决定了人类并不需要成为冬眠的动物。,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第段可知“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 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而不是“所有的动物”的本领。,2.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画线句子没有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解题关键 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 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第段画线的句子并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 对。,二、(2017桂林,79,6分)阅读
25、下文,完成问题。 保护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 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 地公约认为,湿地是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洼地等,也包 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 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 因库”等美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 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
26、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 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 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 地面临各种威胁。 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 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 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近 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达不到饮用水的标 准。东部
27、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全国总 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 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 居民生存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1.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B./ C./ D./,2.下列对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面积减少 功能下降 B.利用过度 物种减少 C.污染严重 水质恶化 D.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28、,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等美誉。(下定义) B.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作诠释) C.湿地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分类别) D.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 退化。(列数字),二、 1.答案 A 第段主要写湿地是什么,第段主要写湿地的功能,三段主要讲述我国 湿地面临的各种威胁。,2.答案 D D项显然是湿地的功能。 3.答案 A 这句话并没有对湿地的本质
29、做出界定,因此不是下定义。,三、(2017百色,1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 罗杰拉苏尔 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火星是唯一的红色星球,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火星的红颜色是由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氧化铁或三价铁形成的。地球上有许多锈红色 的岩石,其形成需要氧气,而氧气源于生命。最早的证据来自西格陵兰岛上有38亿年历史的条 状铁层,对应着光合蓝菌兴衰的生长周期,蓝菌以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为生,将氧气作为废物排 出。 但是据我们所知,火星上没有蓝菌,其大气中有少量稀罕的氧气只有0.13%,二氧化碳在 其大气中占了最大的份额95.3%,氮气占2.7%。那么,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
30、体的氧气从何 而来? 最有可能源于水。 通过火星车于十年前拍摄的冰云,我们知道火星上有冻结的水,冻结的水位于火星的南极附,近的地表下约1米处,埋在其极地冰盖明亮的白色冰川下面。当年,“勇气”号和“机遇”号 火星车发现,火星表面确实有纵横交错的水道,这是富含液态水的迹象;它们还传回了冰蚀谷、 蜿蜒小溪和卵石印记的图像,证明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 火星上有水的更多证据来自“好奇”号传回了其在盖尔陨石坑着陆点的图片,图片中有均 匀的层状岩体,这是典型的在湖底形成的沉积物。在此之前,“好奇”号钻探了一块名为“坎 伯兰”的火星岩石,岩石的矿物质中含有水分子。通常,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31、但有时一个或两个氢分子会被一个较重的氘原子替代,大约每3200个氢分子中会有一 个被氘原子替代。在火星表面,正常液态水可以蒸发,而重水分子则留在其表面。由于重水分 子与正常水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我们能够测量出火星上的水存在了多长时 间,以及火星上曾经有多少水。 “好奇”号发现在大约40亿年前火星上就有液态水,这些水最终成了地下冰吗?我们一直想 知道答案。 前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用基于地球的红 外望远镜观测火星大气,他们测量出了在极地冰盖处有多少重水被冻结了。利用这个数据,他,们计算出火星表面曾经有2000万立方千米左右的水比北冰洋的水量还多
32、。但是现在的 情形是,这些水只有13%变成了目前火星两极的冰,另外的87%已经消失在太空了。 因此,我们相信,在某个时期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但是水从何而来?有两个可能的答案:一 是火星在形成时产生的水;二是载冰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确切的 答案。 可见,水是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气最有可能的来源,也是火星之所以为红色的最基本 的条件。 (摘自读者校园版2017年3月,有删改),1.下列关于“火星是红色的”形成要素,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氧化铁 B.以红赤铁矿形式存在的三价铁 C.火星大气中占最大份额的二氧化碳 D.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
33、气,2.下列概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 ) A.火星车传回的冰蚀谷、蜿蜒小溪和卵石印记的图像,证明火星上曾经是有水的。 B.火星上水存在的时间及水量测量的依据是重水分子与正常水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 化。 C.火星表面曾经有水,但这些水只有少部分变成目前火星两极的冰,另外的大部分已经消失在 太空。 D.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水的来源是火星在形成时产生的水以及载冰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 水。,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平实说明文。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属于时间
34、顺序。 C.第段中加点词“唯一”不能去掉,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D.第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准确、浅显易懂。,三、 1.答案 C 根据第段首句“火星的红颜色是由形成的”,可以直接得出“氧化铁” “三价铁”两个要素。结合第段第2句“地球上有许多锈红色的岩石,其形成需要氧气”和 第段的最后一句“那么,产生火星中赤铁矿晶体的氧气从何而来”,可知“氧气”也是形成 要素之一。,易错警示 D项不易看出,需要考生联系第段和第段的内容综合判断。但是考生很可能 只从第段寻找依据,或者受最后一段中“水也是火星之所以为红色的最基本的条件” 的干扰。因此,在答题时,考生需要浏览全文,
35、对全文思路有大致了解。,2.答案 D 原文是“我们相信带来的水”。这意味着这一内容属于猜想和推测,并不是 事实。D项将猜想意味抹去,变成事实陈述,因此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此类题需要回到原文,找到原句,一一对应,注意是否存在信息缺失、张冠李 戴、以偏概全等现象。 3.答案 B 本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所以属于逻辑顺序。,四、(2016南宁,912,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 “文房四宝”(如图)。南宋初年,陆游甚至还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 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36、文房四宝”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 享盛名。,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蒙恬创制的。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 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 文帝时的产物。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 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产地,唐宋时期, 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 产的湖笔所取代,并
37、且相沿至今。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 粒上加水磨细。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 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河北易州的墨就很有名,又以 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 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墨锭制成 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
38、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东汉蔡伦采用多种 原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 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 出六合笺 ,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 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 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 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 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
39、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砚,西汉时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 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肌肤。歙砚 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 地的姐妹。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 术大砚出产。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 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
40、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 术品。 (选自中国文房四宝,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总分总 B.总分 C.递进式 D.连贯式,2.下列对第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打比方 B.分类别 C.下定义 D.引资料,3.下列与“文房四宝”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是南宋诗人陆游对“文房四宝”的吟咏。 B.“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史上著称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至今仍享有盛名。 C.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一整套汉文帝时的“文房四宝”,笔、墨、纸
41、、砚均全。 D.融汇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形式的“文房四宝”,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 ) A.宣州所产“紫毫笔”唐宋时期千金难求,“湖笔”成为四宝名品则是在明清之后。 B.避乱徽州的奚超父子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徽墨,使之“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C.宣纸“滑如春冰密如茧”,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D.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四、 1.答案 A 文章第段介绍了“文房四宝”之名的由来及享有盛誉的品类,接下来段 分别介绍了笔、墨、纸、砚的发展历史及特点,最后第段指出“文
42、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 值,还有艺术价值。,2.答案 D 画线句引用述在书法纂里面的句子来证明墨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从而说明墨 在中国出现得很早这一特点。所以使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解题关键 解答时,首先快速回忆各选项中说明方法的标志性特征,然后对画线句子所用说明 方法进行判断。本题共出现四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资料。其中打比方 一般存在本体和喻体;分类别的标志是将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说明;下定义与分类别的差 别在于,下定义一般只准确解释某一概念,分类别则是从某一事物中区分出几个类别;引资料的 标志是出现引用符号或文献资料的出处。,3.答案 C 该出土文物中没有“纸”。,4
43、.答案 D “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的是端砚,而非歙砚。,解题关键 文意转述题型的选项内容,一般是将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辨析时要将 选项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该题型选项设置陷阱的主要类型有:(1)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 体,以个别代替一般。考生在阅读选项时要留心重要词语前的限制词,如“全”“都”“绝 不”“没有”等,以此为比对的关键点。(2)无中生有。原文未涉及选项内容,或选项内容不能 从原文推断。(3)张冠李戴。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4)因果混乱。因果颠倒 或强加因果关系。(5)信息缺漏。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完整。,五、(2015崇左,
44、79,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 杜寒雨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告知,千万不要将口香糖吞到肚子里,因为它很难被消化,消化 它至少要等上七八年。这实在有点可怕。想象一下,如果你在2008年的夏天吞了一块口香糖 那时你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到现在2015年,过去了7个年头,口香糖才刚刚被消化掉。 那么,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口香糖主要是由胶基、甜味剂、调味剂和软化剂组成。糖类和薄荷油一类的调味剂很容 易被分解,然后被排出体外。同样,对人体消化系统来说,软化剂如植物油、甘油等也不是问 题。其实,能在胃里经受住胃酸和消化酶“攻击”的只有胶基。 传统的口香糖胶基原料来自人心果树,
45、这是一种常绿乔木,因果实纵剖面酷似人心而得名。 不过,现在的大多数口香糖不再用人心果树的树胶来做胶基了,而改用其他的天然或者合成聚 合物来代替,比如异丁橡胶,它也是制作汽车内胎的原料。并且,为了让口香糖具有某种弹性, 生产口香糖的厂家会调配不同的胶基配方来满足不同需求。,胶基能够承受唾液里的消化酶,即使被吞下,胶基也会像普通食物一样被处理。消化系统会 把胶基看成没有用处的东西,将其当作废品处理掉。而且,就算胶基不能“老老实实”被分解, 这也不意味着口香糖能在你的肠胃里待上7年之久。如果被吞下的口香糖只是一小块,最后它 一定会从消化系统排出体外。我们知道,金属做的直径小于2厘米的硬币都能从胃里顺
46、利排出 去,更何况一块小小的口香糖呢。而且口香糖很软,就更容易随着肠胃而移动位置了。 让口香糖在肚子里待7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可能是,口香糖数量极其庞大,但即使这样,一 些症状比如便秘也会让人们尽早发现状况。1998年,就有3个孩子是因为慢性便秘被医生发现 了他们肠胃里残留有口香糖。这些孩子吃了太多的口香糖,他们每天都能吃下五六块。不过 没关系,医生很快就给清理出来了。 (摘自百科学说,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分) ( ) A.口香糖 B.口香糖的消化问题 C.口香糖胶基的消化问题 D.口香糖的组成部分,2.下列对说明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
47、方法,具体说明了肠胃需要7年的时间来消化口香糖。 B.第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对口香糖的组成部分及其被人体消化的情况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C.第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口香糖胶基原料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更容 易理解。 D.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吃下数量庞大的口香糖会导 致其长时间残留在肠胃里。,3.下列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段“口香糖主要由胶基、甜味剂、调味剂和软化剂组成”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 句意没有改变。 C.现在所有口香糖中的胶基改用其他的天然或
48、者合成聚合物来代替。 D.第段用问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五、 1.答案 B 根据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和写作思路,可知本文说明的是口香糖能不能在短时间 内被消化的问题。而口香糖的胶基只是构成口香糖的一部分,并不能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易错警示 如果解题时忽视文章标题、首尾段和写作思路,很容易因为段中反复出现 的“胶基”,而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口香糖胶基的消化问题”。所以解答此题时,不能仅 凭文中的高频词汇判断。首先,要看清标题,“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其次,要关注文章首 尾段,可知均是围绕“口香糖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展开的;再次,分析中间段的写作目 的,可知是通过说明口香
49、糖中最难消化的“胶基”如何排出体内,来证明口香糖不会在人体内 停留七年之久的。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口香糖的消化问题”。,2.答案 A 第段提到消化口香糖要用7年的时间,这只是用来劝阻孩子的说法,并没有科学 依据,所以不能认为是对“肠胃需要7年的时间来消化口香糖”的具体说明。 3.答案 D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口香糖的消化问题”,而不是“口香糖”,因此不是“事 物说明文”,而是“事理说明文”。B.“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这 个词,则变成口香糖只由这四种成分构成,不符合事实,因此删去“主要”会改变句意。C.“所 有”表述错误,第段说的是“大多数口香糖”改用其他的天然或者合成聚合物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