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年 级 语 文 画 杨 桃 导 学 案302 班 肖应国 2011 年 3 月 17 日学 习 目 标 :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中 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学 习 重 难 点 :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学 习 方 法 : 教 法 : 引导、讲解 学 法 : 自主、合作、交流 课 时 安 排 : 2课 时 。学 习 过 程 :第
2、一 课 时学习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1. 一、布置预习。 (一)、(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 6 个会认的字和 12 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我能弄懂“半晌、审视、严肃、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自学解读。1、自学生字词语。(1)生字我把握。A、生字我会读!嘱 审 肃 晌 悦 诲B、形近字我巧辨。叮( ) 嘱( ) 幅( )钉( ) 属
3、( ) 副( )晌( ) 悦( ) 诲( )响( ) 说( ) 悔( )C、理解重点词语。半晌 审视 严肃 受用 想当然 叮嘱2、自学课文。(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四、小结。五、拓展延伸。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1)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2)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观察后才说出道理?(3)为什么课文
4、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六、小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dn zh qin pi ko bin zhn qu shn sh ( ) ( ) ( ) ( ) ( ) shn qn yn s bn shn ln li h yn yu s( ) ( ) ( ) ( ) ( )sh x jio d xin s jio hu ( ) ( ) ( ) ( ) 二 、 辨 一 辨 , 填 空 。册 侧 测( )面 ( )量 练习( )幅 福 富幸( ) 一( )画 ( )有做 作 坐 座( )业 ( )位 ( )文 合( )( )工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话。2、抓住重点
5、句,理解课文内容。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教学重点: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1. 一、布置预习。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1)我学会了什么?(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二、合作交流。1、全班展示的内容。(1)各小组展示收获。(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2、重点探究。(抓住重点词句)(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2)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3)老师说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她和父亲说过哪些相似的话
6、?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4、练习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四、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五、小结。六、检测题。( 一 ) 、 选 择 正 确 的 词 语 。严肃 严格1.彭老师一向对我们( )要求。2.小强做错了事,妈妈( )地批评了他。教育 教诲3.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4.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熟练 熟悉5.妈妈是我最( )的人。6.姐姐在电脑上打字很(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_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_,不要_,画
7、走了样。”2、老师_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_,但是,看的_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_。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_的时候,不要忙着_,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_,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_。”3、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_。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_。4、画杨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_看,会有所_。(三)、实践活动拿个东西从不同角度看看的它们有什么不同。七、课后反思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