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知识(3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8分)确凿( ) 竹筛 ( ) 玉簪花 ( ) 脑髓( )骊歌( ) 桑葚 ( ) 臃肿 ( ) 攒成( )2.成语填空。 (8分)人迹( )至 人声( )沸 来势( ) ( ) 出人( )地( )雀无声 ( )囵吞枣 虚张声( ) 不( )下问3.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一情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珍爱。B.体现了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留恋。C.体现了鲁迅对学习内容的枯燥的不满。D.体现了鲁迅对艺术的爱好,对个性的追求。4.请你为这段短文补上几个合适的词语。(6 分)安徒生笔下的这只丑小鸭
2、,虽然处处受( ),( )他并没有 ( ),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在( ),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 )的( )。5.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 硬着头皮”这一词语出现了四次:(4 分)(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3)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4)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 “硬着头皮” 是口头语,根据文中的语境,把它们分别换成4个字的书面语,可以是: 。6.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B啊,留
3、下/ 一条/路/等/改日/ 再见。C而/那过去 /了的,就/会/ 成为/ 亲切/的怀恋。D我向着/ 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 消失在/丛林/深处。7.猜一猜下面两首诗各咏的是什么花?(4 分)(1)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 )(2)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二、阅读理解(35分)(一)(14 分)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 ),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以无限的情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
4、长。墙角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 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萎谢( ) 奋斗不懈( )2.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相应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4分)3说说选文中“
5、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一句里引号的作用。(2分)4.你认为选文在描写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时重点描写什么?简单说明理由。(2分)5.请你为选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 分)6.试比较选文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不同。(2 分)(2)(10分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
6、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江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
7、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那山水的精髓?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像。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
8、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乎乎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1.(甲)文写的是 的景色,( 乙)文写的是 的景色。(2分)2.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甲)文可以用 来概括,(乙)文可以用 来概括。(2 分)3.找出(甲)文中的总写句和( 乙)文第2自然段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 (2分)4.从(甲)文中“ 不必说不必说 单是” 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景的,从(乙) 文中“ 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可以看出作者是用 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之中的。(2分)5.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甲)
9、文写景是 ,(乙) 文写景是 。(2分)(三)(11 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 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渐渐, “长大 ”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
10、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此时,已有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然后再坦白交代
11、,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 分)2.文中说: “此时,已有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
12、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3.家里“ 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 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2分)4.“我 ”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 ,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 “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作为 长大的标准;最后, “我” 终于意识到衡量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 。(3 分)5.试结合选文的最后一小节谈谈你对“长大”这一标准的理解。(2分 )三、写作训练(30分)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 “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其实, “我 ”很重要
13、!要求:请你以“我很重要 ”为话题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语言流畅。一、1. zo shi zn su l shn yng cun 2.罕 鼎 汹汹 头 鸦 囫 势 耻 3.B 4.排挤 可 绝望 奋斗 高贵 天鹅5.示例:( 1)顽强勇敢 (2)振作精神 (3)大着胆子 (4)鼓足勇气 6.C 7.菊花 梅花2、 (一)1. wi xi 2.长吟 伏 轻捷 窜 3.表引用鲁迅的话。 4.草。理由略。 5.略。3、 6.选文:奉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趣。 (二)1. 百草园 桂林山水 2.无限趣味 清奇峭拔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种奇景山水的精髓? 4.概括 具体 记游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三) 1.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2.因为“我“ 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3.想像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 ;因为他亲眼看到“ 我“ 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4.拥有一定的学识 身体发育到一定的程度 是否敢于承担责任 5.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 ,“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