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70625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民族生活习惯及服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2.7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 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阿昌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服饰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之一。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 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 3 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

2、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他们聚居在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种水稻而闻名。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阿昌族妇女重要节日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 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

3、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1、窝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以纪念传说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麻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利。 2、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祈求五谷丰收,驱虫沣灾,要杀猪、宰牛祭祀,届时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入夜后点火把在村寨周围游动。3、泼水节 和当地的傣族一样,阿昌族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期间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届时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参加聚餐的人数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伙子要在别人不察觉的情况下把姑娘家的鸡头偷走,如鸡头被姑娘查出来,

4、要罚偷鸡头者,否则就要罚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当场抓住,不仅要受罚,还要被姑娘取笑。酒后小伙子要根据菜价,将钱在不让姑娘察觉的情况下交给姑娘。 此外,在梁河、陇川一带的阿昌族也有于农历八月十五过尝新节的习惯,节日的当天要到地里拔一蓬籽结得最、最多的芋头,砍一棵结双穗的玉米,捆在一根竹棍上,摆在屋角,然后舂新米做饭,饭熟后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后全家聚餐。 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典型食品主要有:凉拌芹菜糁、冷冻、酸(火巴)菜、过手米线。 风俗习惯 服

5、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 40 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

6、心打扮 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 名胜:阿昌族居住于滇西高山峡谷一带,其间气势磅礴的高黎贡山支脉自腾冲逶迤纵贯向南,形成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地,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川江,两江支流和无数溪涧遍布,整个地带水系呈叶脉状分布。高山、大河间有许多峡谷平地。阿昌族主要居住的户撒坝子(以坝中为界,坝头称户撒,坝尾称腊撒)和梁河坝子就坐落在

7、其中的丘陵谷间。坝子四周青山环抱,坝中流水潺潺,户撒河自北向南纵贯户撒坝;襄宋河、大盈江似银蛇把梁河坝装点。山麓之下的半山半坝中,点缀着建盖得错落有致的阿昌村寨,眺眼望去呈现出一派宁静、清幽、祥和的景象。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 159 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一、服饰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

8、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 4 寸宽、1 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手镯。二、 婚姻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

9、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三、喜事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 20 个鸡蛋,红糖 1 斤,米 1 升,布料 3 尺,到男方祝贺恭喜。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

10、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四、节日活动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

11、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6、中元节:又叫 “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五、禁忌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3、傣

12、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102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

13、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 ,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

14、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

15、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

16、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4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 1.2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 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5、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8.2 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6、布依族:分布在贵族、

17、云南等地,人口 254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7、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 192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8、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 12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1.5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 251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

18、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 37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0.5 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 0.6 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 1.3 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 2.6 万人,主要

19、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 40 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 43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 125 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 1 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 10.4 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

20、,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分 布 : 汉 族 是 中 国 的 主 体 民 族 。 “汉 ”原 指 天 河 、 宇 宙 银 河 , 诗 经 云 : “维 天有 汉 ”。 华 夏 族 称 为 “汉 人 ”, 始 于 汉 朝 。 汉 族 是 一 个 历 史 从 未 中 断 过 的 、 历 史 悠 久 的民 族 , 也 是 世 界 上 人 口 最 多 的 民 族 。 目 前 , 汉 族 人 口 约 为 13 亿 , 占 世 界 总 人 口 的19%, 分 布 于 世 界 各 地 。 除 中 国 两 岸 四 地 外 , 汉 族 在 东 南 亚 和 北 美 洲 也 有 较 多 分 布 。文 化 信

21、 仰汉 民 族 传 统 中 信 仰 儒 家 思 想 、 道 教 、 佛 教 , 在 儒 家 文 化 的 社 会 基 础 中 对 道 家 、 佛 家 诸 说多 有 崇 敬 ! 然 而 遗 憾 的 是 , 近 现 代 在 西 方 文 化 的 冲 击 下 , 人 们 的 功 利 主 义 思 想 逐 渐 占 据 主 流形 态 ,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与 宗 教 却 逐 渐 式 微 , 民 众 有 许 多 信 仰 基 督 教 、 天 主 教 等 西 方 宗 教 。 汉 族 , 在 东 南 亚 被 称 为 华 族 , 又 称 华 人 或 唐 人 , 是 中 国 的 主 要 民 族 , 也是 世 界

22、 上 人 口 最 多 的 民 族 。 目 前 , 汉 族 人 口 约 为 13 亿 , 占 世 界 总 人 口 的 19%,分 布 于 世 界 各 地 。 除 两 岸 四 地 外 , 汉 族 在 东 南 亚 和 北 美 洲 也 有 较 多 分 布 。汉 族 形 成 历 史从 约 公 元 前 5000 年 起 ,当 今 汉 族 的 主 体 华 夏 族 在 黄 河 流 域 起 源 并 开 始 逐 渐 发 展 ,进 入 了 新石 器 时 期 ,并 先 后 经 历 了 母 系 和 父 系 氏 族 公 社 阶 段 .公 元 前 2700 年 ,活 动 于 陕 西 中 部 地 区 的 一个 姬 姓 部 落

23、 ,首 领 是 黄 帝 ,其 南 面 还 有 一 个 以 炎 帝 为 首 的 姜 姓 部 落 ,双 方 经 常 发 生 摩 擦 .两 大 部 落终 于 爆 发 了 阪 泉 之 战 ,黄 帝 打 败 了 炎 帝 ,之 后 两 个 部 落 结 为 联 盟 ,并 攻 占 了 周 边 各 个 部 落 ,华 夏 族的 前 身 由 此 产 生 . 汉 族 的 先 民 据 先 秦 文 献 记 载 的 传 说 与 夏 、 商 、 周 立 都 范 围 , 汉 族 的 远 古 先 民 大 体 以 西 起陇 山 、 东 至 泰 山 的 黄 河 中 、 下 游 为 活 动 地 区 ; 主 要 分 布 在 这 一 地

24、区 的 仰 韶 文 化 和 龙 山 文 化 这两 个 类 型 的 新 石 器 文 化 , 一 般 认 为 即 汉 族 远 古 先 民 的 文 化 遗 存 。 远 古 传 说 , 还 描 述 了 汉 族 先 民 曾 经 历 漫 长 的 原 始 公 社 制 时 代 。 在 黄 帝 以 前 , 经 过 “知 母不 知 父 ”的 母 系 氏 族 部 落 ( 见 母 系 氏 族 制 ) 的 阶 段 ; 关 于 黄 帝 的 传 说 , 则 标 志 着 由 母 系 氏 族 部落 转 化 为 父 系 氏 族 部 落 ( 见 父 系 氏 族 制 ) , 并 已 进 入 部 落 联 盟 阶 段 。 传 说 在 黄

25、 帝 之 后 相 继 以 禅让 方 式 为 大 部 落 联 盟 首 领 的 尧 、 舜 、 禹 , 被 认 为 是 黄 帝 的 子 孙 公 元 前 21 世 纪 , 中 原 地 区 的 原 始 公 社 制 时 代 走 到 了 历 史 的 尽 头 , 阶 级 社 会 已 经 出 现 在黄 河 中 、 下 游 平 原 的 土 地 上 。 从 公 元 前 21 世 纪 以 后 , 相 继 出 现 了 夏 ( 约 公 元 前 21 世 纪 前16 世 纪 ) 、 商 ( 约 前 16 世 纪 前 11 世 纪 ) 、 西 周 ( 约 前 11 世 纪 前 771 年 ) 几 个 王 朝 。 首先 在

26、黄 河 及 其 支 流 渭 、 汾 、 伊 、 洛 下 至 河 济 之 间 以 及 淮 河 支 流 汝 、 颍 上 游 ; 继 而 发 展 至 淮 河 、泗 水 、 长 江 、 汉 水 的 广 大 地 区 。 西 周 时 , 已 出 现 华 、 夏 单 称 或 华 夏 连 称 的 族 名 , 以 与 蛮 、夷 、 戎 、 狄 相 区 别 。 但 是 , 这 时 华 夷 之 辨 尚 不 甚 严 。 春 秋 ( 前 770 前 476) 时 , 华 夷 贵 贱 尊 卑 的 观 念 已 很 强 烈 , 当 时 区 分 华 夏 与 蛮 夷 的 标 准 ,族 类 与 文 化 都 被 重 视 , 文 化

27、尤 为 首 要 因 素 。 华 夷 因 礼 俗 、 服 饰 等 因 素 而 往 往 可 以 互 相 易 位 。 秦 、楚 不 仅 与 齐 、 燕 、 韩 、 赵 、 魏 同 称 诸 夏 , 而 且 是 两 个 最 强 大 的 华 夏 诸 侯 。 七 雄 合 纵 、 连 横 、兼 并 、 争 战 ,但 族 体 相 同 ,形 成 诸 夏 统 一 趋 势 ; 于 是 华 夏 成 为 稳 定 的 族 体 , 分 布 区 域 也 已 达 东 北辽 河 中 下 游 , 西 北 洮 河 流 域 , 西 南 巴 蜀 黔 中 , 东 南 湖 湘 吴 越 等 广 大 地 区 。 秦 始 皇 统 一 中 国 并 建

28、 立 了 秦 朝 , 随 后 汉 朝 建 立 , 并 统 治 中 国 400 馀 年 , 该 时 期 中 国 版 图空 前 扩 大 , 此 时 汉 族 人 口 分 布 仍 集 中 与 黄 河 、 淮 河 流 域 , 从 西 晋 末 年 起 , 五 胡 乱 华 , 汉 族 人口 逐 渐 向 长 江 、 珠 江 及 中 国 东 南 部 大 规 模 迁 徙 , 而 从 西 晋 到 隋 代 的 建 立 这 一 段 期 间 , 汉 族 进入 中 亚 和 云 南 。 到 明 ,清 时 ,南 方 汉 族 人 口 便 超 过 了 北 方 ,后 满 人 禁 止 汉 人 出 关 进 入 东 北 ,清 朝 后期 为

29、 充 实 边 疆 ,准 许 汉 族 进 入 中 国 东 北 ,在 张 作 霖 统 治 东 北 时 期 ,大 量 引 入 山 东 汉 族 .自 明 朝 起 汉族 开 始 零 星 向 东 南 亚 移 民 ,从 19 世 纪 起 又 有 汉 族 向 欧 洲 ,北 美 等 地 移 民 。 语 言 文 字汉 族 的 语 言 为 汉 语 , 使 用 汉 字 书 写 。 汉 语 属 汉 藏 语 系 , 按 学 术 界 较 常 见 的 划 分 方 法 , 可分 北 方 方 言 ( 官 话 方 言 ) 、 吴 语 、 湘 语 、 赣 语 、 客 家 话 、 闽 语 、 粤 语 七 大 方 言 ( 有 许 多 不

30、 同的 划 分 方 法 , 参 见 汉 语 方 言 词 条 ) 。 近 几 年 来 不 少 学 者 认 为 广 西 的 平 话 、 山 西 的 晋 语 应 与 其 他七 大 方 言 并 列 。 对 汉 语 标 准 语 的 规 定 , 汉 族 所 在 的 不 同 地 区 各 有 不 同 , 中 国 大 陆 、 台 湾 、 新 加坡 定 为 标 准 官 话 ( 以 官 话 区 的 北 京 话 为 基 础 发 展 起 来 的 语 言 , 其 称 谓 因 所 在 地 的 不 同 而 分 别 称为 普 通 话 、 国 语 、 华 语 ) , 香 港 定 位 标 准 粤 语 ( 广 州 话 ) 。 汉 字

31、 的 书 写 方 式 分 别 有 正 体 字 和 简化 字 。 此 外 , 有 的 学 者 还 将 闽 方 言 分 为 闽 南 话 和 闽 北 话 。 这 些 方 言 有 各 自 的 分 布 通 行 地 域 , 每个 方 言 内 部 又 可 再 分 区 划 片 , 从 而 构 成 了 汉 语 方 言 复 杂 , 南 北 互 不 相 通 的 语 言 状 态 。 尽 管 如 此 ,由 于 汉 字 的 高 度 统 一 , 对 汉 族 具 有 强 大 的 内 聚 作 用 , 所 以 , 我 们 似 乎 可 以 毫 不 夸 张 地 说 : 没 有汉 字 , 就 没 有 汉 族 。 经 济 发 展汉 族

32、历 来 以 勤 劳 俭 朴 、 富 于 创 造 精 神 著 称 。 经 济 以 农 业 为 主 ,兼 营 家 庭 副业 ,这 种 “男 耕 女 织 ”式 的 自 然 经 济 , 在 中 国 古 代 始 终 占 绝 对 优 势 。 农 业 是 中 国 古 代文 明 的 主 要 物 质 基 础 , 农 业 生 产 在 历 史 上 素 称 发 达 , 尤 其 以 发 达 的 水 利 灌 溉 与 精 耕细 作 著 称 于 世 。 历 代 都 兴 修 了 不 少 水 利 工 程 , 其 中 有 些 一 直 造 福 至 于 现 在 。 比 如 公元 前 3 世 纪 中 叶 ,秦 蜀 郡 守 李 冰 领 导

33、 兴 修 的 都 江 堰 , 不 仅 在 古 代 使 成 都 平 原 成 为 全国 著 名 的 粮 仓 , 享 有 “天 府 之 国 ”的 美 名 , 一 直 到 现 在 , 仍 使 成 都 平 原 受 益 无 穷 。 都江 堰 可 算 是 古 代 水 利 灌 溉 工 程 的 典 型 代 表 。 在 耕 作 技 术 方 面 , 汉 族 及 其 祖 先 , 自 古以 来 一 贯 注 重 农 时 、 改 良 土 壤 、 轮 休 耕 地 , 以 及 施 肥 、 保 墒 、 选 种 、 培 养 新 品 种 、改 良 农 具 , 同 时 也 不 断 从 国 内 各 民 族 中 甚 至 从 国 外 吸 收

34、 新 的 作 物 品 种 和 学 习 耕 作 技术 。 因 而 不 仅 创 造 了 在 古 代 堪 称 水 平 很 高 的 产 量 , 而 且 作 物 品 种 之 丰 富 , 也 是 世 所罕 有 。 手 工 业 也 有 相 当 高 的 发 展 水 平 。 在 高 度 发 达 的 农 业 与 手 工 业 生 产 的 基 础 上 ,古 代 科 学 技 术 如 天 文 、 数 学 、 农 学 、 医 药 学 、 冶 炼 术 、 建 筑 学 等 都 在 世 界 文 明 发 达史 上 大 放 异 彩 ,造 纸 术 、 印 刷 术 的 发 明 , 火 药 用 于 作 战 ,指 南 针 用 于 航 海 ,

35、 以 及 养 蚕 、织 造 丝 绸 、 制 瓷 、 制 茶 等 技 术 , 对 世 界 文 化 与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作 出 了 突 出 的 贡 献 。商 业 在 古 代 也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 中 国 除 以 汉 族 为 代 表 的 农 耕 民 族 区 之 外 , 还 有 广大 的 游 牧 区 、 狩 猎 区 和 渔 猎 区 各 民 族 , 这 两 大 类 民 族 之 间 农 业 、 手 工 业 产 品 与 畜 牧狩 猎 产 品 及 其 他 土 特 产 品 的 交 换 ,不 仅 是 生 活 的 需 要 ,而 且 促 进 了 各 族 人 民 的 生 产 发展 。 唐

36、宋 以 来 形 成 的 “茶 马 互 市 ”是 汉 族 与 各 兄 弟 民 族 经 济 上 互 相 补 充 、 交 流 关 系 的主 要 形 式 。 商 业 的 发 达 , 反 过 来 有 利 于 农 业 、 手 工 业 的 发 展 。 至 明 代(1368 1644)中 晚 期 , 已 产 生 了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 尤 其 在 江 南 地 区 一 些 城 镇 的 手 工业 工 场 与 商 业 中 ,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已 有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 从 19 世 纪 中 后 叶 至 20世 纪 30 年 代 , 中 国 近 代 工 业 也 有 了 一 定 程 度

37、的 发 展 , 同 样 主 要 是 在 沿 海 及 交 通 较发 达 的 内 地 大 中 城 市 汉 族 聚 居 的 地 区 。建 筑 形 式汉 族 由 于 分 布 地 区 广 大 , 其 传 统 住 房 因 地 区 不 同 而 有 不 同 的 样 式 。 居 住 在 华 北 平 原 的 汉族 , 其 传 统 住 住 房 多 为 砖 木 结 构 的 平 房 , 院 落 多 为 四 合 院 式 , 以 北 京 四 合 院 为 代 表 ; 居 住 在东 北 的 汉 族 , 其 传 统 住 房 与 华 北 基 本 相 似 , 区 别 在 墙 壁 和 屋 顶 , 那 里 的 住 房 一 般 都 很 厚

38、 实 , 主要 是 为 了 保 暖 ; 居 住 在 陕 北 的 汉 族 , 则 根 据 黄 土 高 原 土 层 厚 实 、 地 下 水 位 低 的 特 点 挖 窑 洞 为住 房 , 窑 洞 不 仅 冬 暖 夏 凉 , 而 且 不 占 耕 地 面 积 ; 居 住 在 南 方 的 汉 族 , 其 传 统 住 房 以 木 建 房 为主 , 讲 究 飞 檐 重 阁 和 律 卯 结 构 。 由 于 南 方 各 地 习 俗 和 自 然 条 件 不 同 , 在 住 房 建 筑 布 局 上 也 有差 异 。 如 丘 陵 山 地 的 楼 房 依 山 而 建 , 江 浙 水 乡 则 注 重 前 街 后 河 , 福

39、 建 的 土 楼 庞 大 而 美 观 , 苏州 的 楼 阁 小 巧 而 秀 丽 。 无 论 南 方 还 是 北 方 的 汉 族 , 其 传 统 民 居 的 共 同 特 点 都 是 坐 北 朝 南 , 注 重室 内 采 光 ; 以 木 梁 承 重 , 以 砖 、 石 、 土 砌 护 墙 ; 以 堂 屋 为 中 心 , 以 雕 梁 画 栋 和 装饰 屋 顶 、 檐 口 见 长 。文 化 艺 术汉 族 在 古 代 创 造 了 灿 烂 的 文 化 、 艺 术 , 具 有 鲜 明 的 特 色 。 无 论 政 治 、 军 事 、 哲 学 、 经 济 、史 学 、 自 然 科 学 、 文 学 、 艺 术 等

40、 各 个 领 域 , 都 拥 有 众 多 具 有 深 远 影 响 的 代 表 人 物 和 作 品 。 西 周时 期 , 就 形 成 了 完 善 的 文 化 成 就 , 这 就 是 礼 乐 文 化 , 周 礼 非 常 繁 缛 , 据 周 礼 有 吉 、 凶 、军 、 宾 、 嘉 五 礼 , 乐 在 西 周 很 重 视 , 有 专 门 职 官 管 理 , 金 文 中 也 记 有 乐 官 。 周 代 乐 舞 如 大武 为 周 武 王 克 商 所 作 。 周 代 的 已 有 比 较 完 善 教 育 制 度 , 如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六 艺就 是 周 代 贵 族 的 文 化

41、 教 育 内 容 , 中 国 最 早 的 经 典 如 周 易 、 尚 书 、 诗 经 、 周 礼 、 乐经 ( 已 佚 ) 、 春 秋 都 产 生 这 个 时 期 , 以 及 春 秋 时 期 的 诸 子 学 说 等 。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华 夏 各 诸 侯 国 出 现 过 百 家 争 鸣 的 生 动 活 泼 的 局 面 , 各 种思 想 学 术 流 派 的 成 就 , 与 大 体 同 时 的 古 希 腊 文 明 东 西 辉 映 。 至 汉 武 帝 时 ( 前141 前 87 在 位 ) 推 行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的 政 策 , 于 是 以 孔 子 、 孟 子

42、 代 表 的儒 家 思 想 成 为 统 治 思 想 , 统 治 汉 族 古 代 思 想 与 文 化 近 2000 年 , 同 时 , 程 度 不 同 地影 响 着 其 他 少 数 民 族 , 甚 至 影 响 到 中 国 相 邻 的 国 家 。 在 古 代 军 事 理 论 方 面 , 早 在 春秋 末 就 有 军 事 名 著 孙 子 兵 法 问 世 。 西 汉 初 年 整 理 出 182 家 兵 法 ,特 别 是 宋 朝 以来 一 直 作 为 武 学 必 读 的 武 经 七 书 , 集 中 了 古 代 军 事 著 作 的 精 华 。 注 重 史 学 也 是汉 族 文 化 史 的 一 个 突 出

43、的 特 点 。 自 司 马 迁 撰 史 记 , 历 代 都 有 纪 传 体 史 书 , 至清 代 已 形 成 著 名 的 二 十 四 史 ; 编 年 体 以 春 秋 、 左 传 、 资 治 通 鉴 为 代 表 ; 其 他 各 种 纪 事 本 末 体 史 书 及 古 史 、 杂 史 、 地 方 史 志 、 史 学 理 论 等 官 私撰 述 , 使 中 国 成 为 世 界 上 古 代 历 史 文 献 最 丰 富 的 国 家 , 其 中 绝 大 多 数 出 于 汉 族 学 者的 手 笔 。 在 自 然 科 学 方 面 , 天 文 学 与 数 学 的 成 就 , 一 向 为 世 人 所 瞩 目 , 其

44、 中 如张 衡 (78 139)、 祖 冲 之 (429 500)、 一 行 (俗 名 张 遂 , 683 727)、 郭 守 敬( 1231 1316) 等 已 被 举 世 公 认 为 世 界 文 化 名 人 。 古 代 农 学 往 往 包 括 古 代 科 学 技术 的 多 方 面 成 就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2000 多 年 间 ,包 括 已 经 散 佚 与 流 传 至 今 的 农 书 达370 余 种 ,其 中 如 汜 胜 之 书 、 齐 民 要 术 、 王 祯 农 书 、 农 政 全 书 ,是 古 代 农 学 著 作 的 代 表 作 。汉 族 音 乐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

45、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 器 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 唐 盛 世 ,汉族音乐以歌 舞 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 曲 音 乐 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 度 相 生 律 (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 界 音 乐理论之轴心。?饮 食 习 惯主 食汉族主食以稻 米 、小 麦 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 饭 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 圆 、粽 子 、年 糕 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 头 、面条、花卷、包 子 、饺 子 、馄 饨 、油 条 、春 卷 、炸糕、煎饼

46、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 大 菜 系 。汉 族 服 饰汉 民 族 有 自 己 悠 久 华 美 的 服 饰 , 即 汉 服 。 汉 服 是 世 界 上 历 史 最 古 老 的 民 族 服 饰 之 一 , 从 传 说 中 的 黄 帝 一 直 延 续 到 甲 申 之 难 ( 1644年 ) 。 1644 年 清 军 入 关 后 , 建 立 了 以 满 族 为 核 心 的 高 度 集 权 政 府 。 满 清 统 治 者 下 令 全 国 剃 发易 服 , 引 起 全 国

47、性 的 愤 怒 、 不 满 及 武 装 抵 抗 , 随 后 满 清 王 朝 进 行 武 力 血 腥 镇 压 与 屠 杀 ,汉 服逐 渐 消 亡 。 1683 年 , 清 军 入 台 湾 , 灭 郑 成 功 余 部 , 从 此 汉 服 从 华 夏 民 族 的 日 常 生 活中 彻 底 消 亡 。 在 经 历 满 清 两 百 多 年 的 统 治 后 , 今 日 的 汉 族 逐 渐 忘 记 了 自 己 曾 经 拥 有的 华 美 衣 裳 , 成 了 世 界 上 惟 一 没 有 自 己 民 族 服 装 的 古 老 民 族 。 今 天 人 们 看 到 的 “唐装 ”和 旗 袍 、 长 衫 马 褂 都 不

48、是 汉 族 的 民 族 服 饰 , 而 是 满 族 的 民 族 服 饰 或 改 良 。 值 得 欣慰 的 是 , 今 天 , 越 来 越 多 的 汉 族 人 民 又 自 豪 的 穿 起 了 自 己 的 美 丽 服 饰 , 这 场 民 间 自发 兴 起 的 复 兴 汉 民 族 服 饰 的 运 动 , 通 常 被 称 为 “汉 服 运 动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 0.4 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 860 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

49、 1.8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 1.8 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 11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 14 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 41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 111 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 “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 57 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 0.2 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