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770453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解答(仅供参考)(第一章至第三章)一、简答题(40 分)1、 什 么 是 中 间 消 耗 ? 在 核 算 中 间 消 耗 时 , 应 注 意 它 与 固 定 资 产 消 耗 有 哪 些方 面 的 区 别 ? (5 分)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 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2、 根 据 历 年 的 国 民 经 济

2、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填 写 表 中 数 据 并 回 答 问 题 : (15分)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46251 45258 45711 43067 46947 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 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9404 95933 102398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0073 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3、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产

4、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

5、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

6、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答:(3)

7、(78704/46251,1/5)100%=100.91182321/89404=2.03929 按 XY 下(1/5)=0.2=1.1531100%=115.31%3、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中 的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包 括 哪 些 内 容 ? (10 分)答: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2004) 有 关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的 内 容 有 :( 1) 表 23: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总 量 与 速 度 指 标 ( 24 页 )( 2) 表 24: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结 构 指 标 ( 32 页 )( 3) 表 313: 支 出 法 国 内 生

8、 产 总 值 ( 65 页 )( 4) 31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53 页 )( 5) 32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构 成 ( 54 页 )( 6) 35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 57 页 )( 7) 319 投 入 产 出 基 本 流 量 表 ( 中 间 使 用 部 份 ) ( 71 页 )( 8) 320 投 入 产 出 基 本 流 量 表 ( 最 终 使 用 部 份 ) ( 74 页 )4、 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10 分)答 : 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9、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 4、第象限的总量=第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

10、式及过程)(60 分) 1、已知某地区 2003 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12 分)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17106 总消费 7716减:中间消耗 7550 居民消费 5404增加值 9556 公共消费 2312劳动者报酬 5166 总投资 1778生产税净额 1202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810生产税 库存增加 -32减:补贴 贵重物品净获得 0固定资产折旧 1178 净出口 62营业盈余 2010 出口 2248减:进口 2186国内生产总值 9556 国内生产总值 9556题解:(1)国内生产总值=

11、增加值 9556=9556(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171069556=7550(亿元)(3)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9556516612021178= 2010(亿元)(4)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5)净出口=出口进口=22482186=62(亿元)(6)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9556771662(32)0=1810(亿元)(7)总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1810-32+0=1778(亿元)2、某企业 2003 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

12、部劳动报酬 32 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 4 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 8 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 21 亿元。要求计算企业 2003 年增加值。(8 分)题解: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2+8+4+21=65(亿元)3、已知某地区 2001 年以下统计资料:(15 分)(1)总产出 15000 亿元;(2)最终消费 8110 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5600亿元,公共消费 2510 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 2037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亿元,库存增加 24 亿,贵重物品净获得 3 亿元;(4)出口 1200 亿元;(5)进口 1060

13、 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 1480 亿元;(7)劳动者报酬 5240 亿元;生产税 610 亿元;(9)生产补贴 15 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题解:(1) 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5600+2510+2010+24+3 +(12001060)=10278(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78=471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4

14、)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15000 总消费 8110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5600增加值 公共消费 2510劳动者报酬 5240 总投资 2037生产税净额 59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生产税 610 库存增加 24减:补贴 15 贵重物品净获得 3固定资产折旧 1480 净出口 140营业盈余 2972 出口 1200减:进口 1060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4、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15 分)年 度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0020012002200320045460

15、0.958927.462798.567442.575439.732499.837460.842304.951382.762875.32240.22204.72794.22686.24079.2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各年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4)计算各年度联系已给的数据和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题解:计算在下表中:年 度 最终消 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GDP (2) (3)2000200120022003200454600.95892

16、7.462798.567442.575439.732499.837460.842304.951382.762875.32240.22204.72794.22686.24079.289340.998592.9107897.6121511.4142394.261.1259.7758.2055.5052.9836.3838.0039.2142.2944.16(一)GDP 计算公式:(1)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单位:亿元);(2)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各项分析如下: 2000 年至 2004 年,

17、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总量值在不断增大。2000 年至 2004 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大,但有逐年下滑的走势,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较高,比重已开始从高位上小幅回落。2000 年至 2004 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5、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10 分)中间产品(消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合计总产出第一产业 20 50 20 90 400第二产业 70 200 60 330 500第三产业 10 50 20

18、 80 200中间投入合 计 100 300 100 500 1100总投入 400 500 200 1100题解:直接消耗系数计算方法:,其他结果如表下: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05 0.1 0.1第二产业 0.175 0.4 0.3第三产业 0.025 0.1 0.1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二)解答(仅供参考)(第四章至第六章)一、简答题(40 分)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5 分)答 : 收 入 分 配 是 一 个 由 众 多 收 支 组 成 的 过 程 , 这 一 过 程 被 分 为 初 次 分 配 与 再 分 配 两个 阶 段 。 收 入 初

19、次 分 配 阶 段 自 增 加 值 的 分 配 开 始 , 产 生 各 种 与 生 产 有 关 的 分 配 流 量 , 包括 劳 动 报 酬 、 生 产 税 净 额 和 财 产 收 入 , 结 果 形 成 各 部 门 的 原 始 收 入 , 这 些 内 容 被 编 制 成收 入 形 成 账 户 和 原 始 收 入 分 配 账 户 。收 入 再 分 配 以 收 入 初 次 分 配 结 果 为 基 础 , 主 要 记 录 各 种 由 经 常 性 转 移 形 成 的 分 配 流量 , 结 果 形 成 各 部 门 的 可 支 配 收 人 以 及 调 整 后 可 支 配 收 人 , 这 些 构 成 了

20、收 人 再 分 配 账 户和 实 物 收 人 分 配 账 户 的 内 容 。2、结合收 入 初 次 分 配 的 各 个 流 量 ,解 释 收 入 分 配 账 户 中 “收 入 形 成账 户 ”和 “原 始 收 入 分 配 账 户 ”之 间 的 关 系 。(10 分)答 : 收 入 形 成 分 配 是 直 接 与 生 产 相 联 系 的 收 入 分 配 , 分 配 的 起 点 是 各 机 构 部 门 的 增加 值 , 记 录 的 是 那 些 直 接 与 生 产 过 程 相 联 系 的 分 配 流 量 , 包 括 交 付 给 劳 动 者 的 劳 动 报 酬和 支 付 给 政 府 的 生 产 税 ,

21、 以 及 各 机 构 部 门 作 为 生 产 单 位 所 占 有 的 营 业 盈 余 。 因 此 , 收 入形 成 账 户 从 功 能 上 说 反 映 的 是 各 机 构 部 门 的 增 加 值 要 素 构 成 , 由 此 反 映 了 劳 动 者 、 政 府和 机 构 单 位 本 身 二 者 之 间 的 最 初 分 配 关 系 , 对 整 个 分 配 格 局 的 形 成 具 有 奠 基 作 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账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

22、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3、根据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 分)指 标 单位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9 37.7 37.1 37.7 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7 46.2 45.6 47.2 45.5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

23、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答 :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

24、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 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

25、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 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 20%以下为最富裕。小知识说明: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

26、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R2 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收入变动百分比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 4、试依据资本账户的平

27、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账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账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10 分)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所处的位置(作用):(1)解释了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交易中形成的资金盈余之去向和奖金短缺之来源;(2) 记录了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经济交易而发生的变动量;(3) 综合反映了一国资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状况,通过不同金融项目分类记录了各种金融活动,为从宏观上把握当期金融市场总

28、态势,分析当期金融活动的流量和主要流向提供了资料。二、主要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60 分)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 680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256 亿元,上缴生产税 85 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 6 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 42 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 38 亿元,用于职 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 7 亿元,支援灾区捐款 3 亿元,上缴所得税 43 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10 分)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29、)(2)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3)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该在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账户如下(单位:亿元):(1)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 来 源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25679345总增加值680合 计 680 合 计 680(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财产收入原始收入总额42341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34538合 计 383 合 计 383(3)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可支配收入53288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3410合 计 341 合 计 3412、

30、(1)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 2004 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10 分)2002 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 GDP=62364.6 亿元/107514.2=58.0%)解: (1)人均消费性支出=7942.88 元;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 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7942.88 2914.39 8

31、00.51 446.52 600.85 996.72 1097.46 808.66 277.75(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 GDP=96918.1 亿元/186700.9=51.9%)3、假 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 门与国外未 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 89 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 562 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 368 亿元, 资本转移支出为 375 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 455 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32、。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10 分)解: 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的原理。即 89+368=562+455+375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0=935(亿元)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6455=480(亿元)4、报 告 期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6800 亿 元 ,当 期 消 费 支 出 4950 亿 元 ,实物 投 资 支 出 800 亿 元 ,银 行 存 款 860 亿 元 ,购 买 股 票 和 债 券 350 亿 元 ,向 保 险 机 构 缴 280 亿 元 。计 算 :(1)

33、 居 民 储 蓄 额 ; (2)居 民 的 净 金 融 投 资 额 ;(3)居 民 的 金 融 负 债 额 ;(4)编 制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使 用 账 户 、资 本 账 户 和 金 融 账 户 ,并 简 要说 明 资 本 账 户 和 金 融 账 户 的 联 系 。(10 分) 解: (1)居民的储蓄额= 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6800 4950=1850(亿元)(2)居 民 的 净 金 融 投 资 额 (净 贷 出 )=居 民 总 储 蓄 额 实 物 投 资 支 出=1850800=1050( 亿 元 )(3)居 民 的 金 融 负 债 额 =金 融 资 产 总 额 -净 金

34、融 投 资 额=(银 行 存 款 +股 票 和 债 券 +保 险 缴 款 )=(860+350+280)1050=440( 亿 元 )(4)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来 源最终消费支出总储蓄49501850可支配总收入 68000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使 用 来 源资本形成净贷出(+)/净借出()8001050总储蓄 1850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居民金 融 账 户使 用 来 源银行存款股 票 和 债 券保 险 缴 款860350280净贷出(+)/净借出()负债(平衡项)1050440合 计 1490 合 计 1490资 本 账 户 和 金

35、 融 账 户 的 联 系 在 于 金 融 账 户 解 释 了 资 本 账 户 记 录 的 在 非 金 融 投 资 中 的 资 金余 缺 ,反 映 了 净 贷 出 的 去 向 或 净 借 入 的 来 源 。5、已 知 如 下 机 构 部 门 的 资 料 (单 位 :万 元 )(1)期初资料非金融资产 2000现金和存款 300证 券 400其他金融资产 300长期贷款 800商业信用 600其他负债 400(2)期内流量资料实物投资额 200金融投资其中:黄金和存款 1680证券 160其他金融资产 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 1160其中:负债 160(3)重估价资料非金融资产 220证券

36、 200其他金融资产 220根 据 上 述 资 料 编 制 该 部 门 的 期 末 资 产 负 债 表 。解:使用:非金融资产= 期初非金融资产 2000+实物投资额 200+重估价非金融资产阶级 220=2420(万元)现金和存款=期初现金 300+期内黄金和存款 1680=1980(万元)证券=期初 400+期内 160+重估 200=760(万元)其他金融资产=期初 300+期内 200+重估 220=720(万元)来源:长期贷款=期初 800+期内 1160=1960(万元)商业信用=期初 600(万元)其他负债=期初 400+期内 160=560(万元)净值=资产合计 5880长期贷

37、款 1960商业信用 600其他负债 560=2760(万元)部 门 的 期 末 资 产 负 债 表使 用 来 源非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24201980760720负债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净值19606005602760资产合计 5880 负债和净值 58806、设 有 如 下 资 料 (单 位 :亿 元 ):有 形 资 产 4000,非 金 融 无 形 资 产 400,金融 资 产 320,对 外 金 融 负 债 360。计 算 国 民 资 产 负 债 总 额 。(10 分)解:(1)全部资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400+400)+320=4720(亿元)(2) 一国

38、国民财产=一国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向国外贷出,向国外借入)= (4000+400)360=4040(亿元)(3)国民资产负债总额=全部资产净=47204040=680(亿元)部 门 的 期 末 资 产 负 债 表资 产 负债和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4400320负债净值6804040合 计 4720 合 计 4720期中测验(100 分)下面是我国 2000-2004 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其中: 其中:年份 国民生产 总值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工 业 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年底总人口数(万人)200

39、0200120022003200488254.095727.9103553.6116603.2136584.314628.215411.816117.317092.120768.144935.348750.052980.261274.172387.239047.342374.645975.253092.962815.15888.06375.07005.48181.39572.129904.633153.036074.838885.743720.65408.65968.36240.36715.67694.27316.07918.88476.79238.110098.512674312762712

40、845312922712998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5.简 述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国 民 总 收 入 和 国 外 净 要 素 收 入 之 间 的 数 量 关 系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 2000-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教材 38

41、页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 “收入法” “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各年度的计算表 单位:亿元年 度 国民生产 总值 国内生产 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2000200120022003200488254.095727.9103935.3116741.2136584.3119775.2130653.0142035.2161433.9136875.914628.215411.816117.316928.120768.144935.348750.052980.261274.172387.229904.633153.036074.839188.04

42、3720.6(2)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如下表:国外净要素收入计算表 单位:亿元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国外净要素收入 -31521 -34925.1 -38099.9 -44692.7 -291.6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人10000=10273 元/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表 单位:元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102

43、73 11093 12530 10561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 年联合国出版的新 SNA 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 GNI)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它们分别从特定角度反映整体经济活动成果,彼此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5)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国 民 总 收 入 和 国 外 净 要 素 收 入 之 间 的 数 量 关 系 : GDP 是一国(或地区)地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

44、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看,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GNP 是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地区内)或国外(地区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之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利润、利息、劳务收入等要素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后的净额)之和。在经济总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从收入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情况

45、。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按其构成决定的,如当“国外净要素收入” 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将小于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本国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会有所增长。(6)2000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其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各年度平均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计算表 单位:% 年度 平均发展速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000 20.50853 48.801 30.690462001 110.75 20.39373 49.51476 30.091512001 109.08 19.08502 49.98845 30.926532003 108.71 18.57

46、472 49.29377 32.131522004 113.66 17.64991 49.34374 33.006351999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2000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注意:在实践中计算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一般采用不变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以消除当年因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料具有可比性。19992003 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 3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约 2.5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 0.5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一 、 简 答 题 (30

47、 分)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10 分)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国际收支平衡表立足国内编精制;国外账户则立足于国外编制。(2)国际收支平平衡表是对当期对外交易流时的记录,并不反映对外经济存量的多少,而国账户却包括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存量的账户。(3)关于分类的差别。对金

48、融项目,国外账户以金融手段的种类作为主要分类基础,据此区分为七十类别,然后再考虑长期与短期分类。国际收支平衡表则以功能为主要分类基础,首先区分资本项目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区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资本,其中证券投资、其他资本按资产和负债分列,然后是资产和负债的具体项目,储备资产,分金融手段反映。(4)核算目的与分析功能上的差别。3.人 口 核 算 包 括 哪 些 内 容 ? 人 口 的 经 济 构 成 包 含 哪 些 内 容 ? (10 分)答 : 人 口 核 算 包 括 三 部 分 内 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人 口 的 经 济 构 成 包 含 两 方 面 : (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区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工、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8.简 述 国 民 经 济 指 数 核 算 的 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