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与应用研究”重点项目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在目前的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系统模型研发中,卫星观测没有发挥其全部潜力,迄今为止,针对全球陆面变化研究与陆面模型研发,国际陆地遥感领域仍缺乏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我国的地球系统模型研发与全球变化研究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非常有必要集中力量,建立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产系统,支持全球变化研究与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型的研发。本重点项目将面向全球陆面变化与陆面模型研发,综合利用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源,发展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生产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集,进而改进关键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及数据同化技术,提高陆面模型的模拟能力,开展全球陆表变化示范研究。本项目注重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国内优势单位联合承担,鼓励承担单位配套支持。本指南公开发布,将通过择优方式选择其中一家单位作为项目的牵头单位。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与应用研究2、项目总体目标综合利用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源,发展全球长时间序列陆表特征参数产品生成的关键技术,研发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系统;生成全球长时间序列的高精度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发射率、下行短波辐射、下行有效光合辐射等陆表特征参量遥感产品;
3、进而改进关键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及同化技术,提高其模拟能力,开展全球陆表变化应用示范研究,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库建设:面向全球变化与陆面模型的需求,研究全球陆表特征参量遥感产品生产体系;研究全球多源对地观测数据预处理与关联整合技术,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集入库、共享与发布技术;综合集成国内外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及陆表特征参量产品,建立全球陆表遥感数据与陆表特征参量产品数据库。(2)全球陆表特征参量遥感提取技术:针对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发射率、下行短波辐射、下行有效光合辐射 5 个特征参量的生产需求,集成先进模型与算法并加以发
4、展,评价优选单一卫星遥感产品生成的最佳系列算法,研究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参量产品生成技术、真实性检验技术及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建立长时间序列参量产品生产的方法体系。(3)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集生成系统研发与产品生成:研发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产软件系统,建成对地球观测数据综合处理和产品生产平台,生产长时间序列的全球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发射率、下行短波辐射、下行有效光合辐射产品。(4)陆面模拟系统建立:改进冠层辐射传输模型,以完善现有陆面模型中热辐射参数化方案;改进动态植被模型,提高其模拟能力;改进陆面模型,实现冠层辐射传输模型与动态植被模型的耦合;发展陆面数据同化方法,实现高性能并行计算;
5、建立中国区域土壤属性数据集、陆面模型大气驱动数据集,开展中国区域数据同化示范研究。(5)全球陆表变化示范研究:基于陆表特征参量产品及陆面模型,分析全球陆表特征参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评估陆表特征参量产品对提升地球系统模型模拟性能的贡献,探索19852010 年全球植被变化规律及中国区域陆面能量、水分与碳循环。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1)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库A收集全球 10 种以上卫星遥感数据;B遥感数据预处理精度:几何校正与图像配准精度优于 2 个像元;C数据管理与存储:具有 200TB 海量遥感数据库管理与可伸缩性、分布式存储能力;D数据库服务性能:满足 100 个以上高级遥感产品生产用户的在线
6、实时提取需要,提供快速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与基于网络的数据访问界面。(2)全球陆表特征参量遥感提取技术A产品算法指标要求:集成国内外已有最优算法 90以上;发展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全球叶面积指数、反照率、发射率、下行短波辐射、下行有效光合辐射反演算法,产品总体精度优于现有产品精度 10;B产品验证要求:验证数据应覆盖全球 5 大洲 10 个以上典型试验区,包括 20 种以上典型地表类型。(3)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集生产系统研发与产品生成A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产系统功能要求:能综合处理全球 10 种以上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遥感数据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图像配准、云检测等预处理功能,具备基于单一数据源生产
7、参量产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生产参量产品的算法功能,具备全球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时空滤波功能;B生产全球特征参量产品:叶面积指数、反照率、发射率产品空间分辨率优于 5km,时间分辨率 8 天,时间跨度 19852010 年;下行短波辐射、下行有效光合辐射产品空间分辨率 5km,时间分辨率 3 小时,时间跨度 20082010 年;C软件系统工程化要求: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和使用培训遵从相应的软件工程标准。(4)陆面模拟系统建立A辐射模型功能性指标: i) 能用于地球系统模型,并能准确估算冠层与地面分别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与热辐射;ii) 能充分考虑地物单元的差异、地物三维结构及下垫面因素及空间的非均匀
8、性;iii) 能提供与传感器通道数相对应的谱反照率的直接估计; iv) 能输出方向性分量,解译带有视角限制的反射率和方向性反照率;B动态植被模型功能性指标:统计动态植被模型能区分不同植被功能类型并能检验和评价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植被动力学模型能模拟植被生长、周转和凋落的过程,能够模拟基于植被功能类型分类的植被分布、季节及年度变化特征;C同化系统功能性指标:至少包括集合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和多种的粒子滤波同化方法,并能实现高性能并行计算;D陆面模型精度定量指标:较现有国际上最先进同类模型,模型模拟的总体精度提高10%。(5)全球陆表变化示范研究A生成 19852010 年全球植被物候数据集
9、,空间分辨率为 5km;B提供全球陆表特征参量变化的趋势及时空特征的定量分析与评估;C提供陆表特征参量遥感产品对地球系统模型模拟性能提升能力评估。5、项目经费及组成本项目拟支持的“863 计划”专项经费控制额度为 4000 万元。6、项目支持年限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三、注意事项1本项目指南公开发布,专家评审、公平竞争,加速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申请者须仔细阅读申请指南和 863 计划及经费的有关管理办法,按照申请指南的要求进行申请。2本重点项目申请必须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和整体任务,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重点项目申请书 ,针对项目部分研究内容的申请将视为无
10、效申请。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方案(包括任务分解和经费预算分解 ),并提出项目课题设置及承担单位建议(分解的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8 个) 。项目申请团队由申请单位自行组成 (同一申请单位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鼓励用学研结合,并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和申请负责人;项目联合申请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3在项目申请的同时,需编制经费预算。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
11、发展计划(863 计划) 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4项目申请团队的条件和要求: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申请。项目牵头单位须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具有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拥有稳定的研发队伍、相应规模的实验、验证环境和工程技术基础条件;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并具有相应的研发条件和技术人才;若有企业参与,与企业签订有知识产权协议或成果转让协议。5项目申请负责人和课题负
12、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 )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月;(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6)项目申请负责人应为本领域学术或工程研究的带头人,具有该技术领域的研发背景和资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主要精力用于项目组织协调与研究工作。6项目牵头单位与联合申请单位的关系: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以合作方式落实课题任务,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项目牵头单位与联合申请单位之间须具有任务分工。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
13、调,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检查,协调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联合申请单位对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接受项目牵头单位的总体指导和计划安排。项目牵头单位与联合申请单位应签订研究开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分享等相关协议。7项目、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规定: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人同期只能主持 1 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 863 计划、973 计划、支撑计划) 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 不得超过 2 项。申请者应按照上述要求
14、进行申请,且在同一批发布的申请指南中只能申请 1项 863 计划课题或项目。8项目申请经费不得高于项目申请指南规定的 863 专项经费控制额度,并应按照项目申请指南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及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9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填写项目申请书,保证项目申请书的真实性,避免出现夸大和不准确的内容。同时,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项目进行重复申请。863 计划对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信用记录,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信息的,一经查实,记入信用档案,并对单位在两年内取消其申报 863 计划资格、对个人在三年内取消其申报 863 计划资格。10申
15、报程序和要求:项目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http:/。网上申报后要求报送 1 式 21 份纸质申请书,要求签字盖章,其中至少 3 份原件。申请材料统一用 A4 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装订(两个订)成册。请直接用申请书首页作为封面,不得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11其它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其他注意事项以及未尽事项参照“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申请指南 。12指南发布期为 30 天,学校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10 月 14 日 17 时。13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张松梅 010-68529094李加洪 010-68539083电子邮件:报送地址: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北京海淀区柳林馆南里甲 8 号楼 104 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