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古诗词三首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等字,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 、 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一、课时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二、导
2、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三、预习要求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生词。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四、检查学情1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n)、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3)你最欣赏诗中哪句诗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和放录像,引导体味“绿”的妙用。五、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知作者。作者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
3、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退职后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曾两次任宰相,力主改革,2因保守派反对,辞去相职,退居江宁。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成就亦高,意境开阔,风格独特。作品主要有临川先生文集等。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明确:指诗人停船在瓜州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3 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 ,地名,今江苏镇江。 “瓜州” ,地名,在长江北岸。 “钟山” ,地名,诗人的家乡。意思:京口与瓜州分别在长江两岸,
4、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甲: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 “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乙: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时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4)有同学说,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
5、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5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六、课堂训练背诵、背写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宋)第 一 句 : 瓜 洲 京 口 钟 山一 水 间 数 重 山第 二 句 : 又 绿 照 我 还 思 乡之 情第二课时 秋思一、课时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生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二、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 。2板书:秋思三、预习提示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32通过读古诗
6、,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四、检测学习情况1检测阅读、理解(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4)班级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2品读古诗,感悟诗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万重” ,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意思: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 ,指捎信的人。 “开封” ,把封好的信拆开。意思: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
7、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3展想象,悟诗情。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甲:这首诗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有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从哪里感觉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乙:我从“意万重”体会到了。丙: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4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
8、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到的!五、课堂训练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秋思Error!思乡浓第三课时 长相思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词的生字生词。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二、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4三、预习要求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生词。2通过读古诗词,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自学时间 8 分钟。四、检测学情1检测读词情况。(1)读准字音。榆关(y) 那畔(pn) 风一更(gng)帐(zhng) 聒(gu)(2)记忆生字。榆:左右结构 愉 榆(换部首)畔:左右结构
9、 半 畔(加部首)(3)一字组多词。榆榆关 榆树 榆叶畔耳畔 江畔 湖畔五、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向大家介绍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少聪颖,读数时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文学成就以词为最,现存 349 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之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纳兰词初名侧帽 ,后名饮水 ,现统称纳兰词。2理解词意,展开想象。(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2)共同研究。山一程,水
10、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山一程,水一程”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千帐灯” ,说明此行队伍庞大。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点起了灯。读了这句诗,你能想象出将士们露营的情景吗?(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得上是一个特殊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会想到什么呢?(回想到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的温暖。)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作者在风雪交加的寒冷的冬夜里,一人在外远征,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中的温暖舒适,想到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六、课
11、堂训练背诵本首词。5长相思Error!思 乡 浓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重点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 “绿”字既涵盖了“满” , “入” , “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在“读”中彰显诗性,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
12、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整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大大小小的读差不多有二十多次。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后,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熟读成背。长相思在声声朗读中被感知、感受、感悟,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 ,从读得“正确” 、 “有节奏”到读出“味道”与“感觉” 。当学生初步感受文本
13、、读出味道与感觉之后,再带着情感走进“征途”与“故园” ,读出画面与情景,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深化情感。6 梅花魂知识与技能: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
14、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6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导入新课 ,板书题目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三、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时间 10 分钟。四、检测学习情况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书生
15、字、新词;板书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书后,学生集体纠正,教师适时点拨。如“魂” “幽” “葬” “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颇负盛名:名气很大。颇,很。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不甚在意:不太在意。玷污:弄脏。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大抵:大多;大都。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强自克制,改变初衷。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眷恋:怀念,留恋。3说说作者围绕梅花讲了哪些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
16、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一 (第 2 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第二 (第 3 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第三 (4 一 11 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第四 (12 一 13 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7第五 (14 一 15 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手绢)
17、5小结五、课堂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 、 “甚” 、 “衰”)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二、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三、预习要求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2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10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四、检查自学情况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1)读诗落泪。(2)珍爱墨梅图。(3)不能回国
18、。(4)赠墨梅图。(5)送梅花手绢。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五、谈谈体会1学习第一件事。(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
19、王维的山中送别 ,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 ,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8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20、(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
21、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4 “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 、 墨梅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还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
22、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表面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最后一段
23、,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六、课堂训练9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梅 花 魂 读 诗 落 泪珍 爱 梅 图不 能 回 国赠 送 梅 图赠 梅 花 手 绢 中 国 心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在设计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的意义所在。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
24、绕课文展开了一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 “ 灵魂” 、 “ 骨气” ,从整体上,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不足一:朗读不够充分。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足二:课件使用不够充分。为了让学生对“梅花”及“梅花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在导入课文学习时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
25、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课件使用还不够完善,课后,我反思到在课的后半段应再用一次图片展示,也就是同学们理解了梅花魂是什么时再一次演示课件,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美丽的梅花图的氛围中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再一次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梅花情有独钟,为什么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7 桂花雨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2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10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二、预习要求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
27、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2) 默读 26 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1)课件出示:试着读一读下列词语: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完整 尤其 提前 香飘十里(2)指名读,男女各读一行,然后再齐读。(3)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指名学生说,相机指导解词方法。(4)再读一遍生词,将词语带到文中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与邻近同学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2指名读。课件出示: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五
28、、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过渡:作者琦君曾在她的原文中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令她最难忘的是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呢?2自读课文,思考:(1)摇花时是什么样的情景?画出相关的词句。(2)“我”的心情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指名说。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好香的雨啊!(配乐读。)令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就是摇花的乐趣吗?还有别的原因吗?这留到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2)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
29、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11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六、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七、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桂 花 雨 喜 欢 桂 花 怀 念 家 乡摇 花
30、乐 怀 念 童 年 生 活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充分。后来听周娥老师的课,发现她这一点做得很好。她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
31、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的地方。8 小桥流水人家知识与技能:1识 7 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过程与方法:12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
33、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二、预习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 ,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查学习效果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1)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2)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2直接
34、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1)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2)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1)抓鱼、虾、蟹(2)丢野花(3)摘茶叶(4)赏野花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13四、赏析课文,领悟写法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吗?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2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相应的句段,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 “长
35、长的柔软的柳枝”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粼粼的波纹” “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家乡在她眼里是那么美,可见她是多么地喜欢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水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2)“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3)“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
36、(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4)“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摘茶叶,欣赏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故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念与思念。)(5)“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我”却非常爱它,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爱。)(6)“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
37、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这几句话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她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7)“大家过着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说明故乡的人们生活安定舒适,无忧无虑,快乐祥和。)(8)“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她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她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
38、可见家乡留给她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4课堂小结课文中,作者既有直接抒怀表达思乡之情,也有通过描写景色和回忆往事的间接表达。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4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读了课文之后,觉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表达了热爱、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时,再请学生说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指名朗读
39、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 ,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完后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口语交际习作二知识与技能: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自己对
40、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2在倾听与
41、合作中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句诗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抒发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5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
42、目更精彩。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5小结。四、展示活动方案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说说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五、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1指导写作,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运用从课
43、文中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法。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对故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融入叙事、写景之中。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三、确定选材,指导习作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
44、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 ,让学生体会回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老师要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2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四、小组评议,互改16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五、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
45、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 ,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教学难点: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教学准备: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口语交
46、际1谈话导入,明确内容。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2赏读片段、感悟乡情。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二、日
47、积月累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1)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 “浮云” “游子” “他乡” “家在梦中” “人在天涯” “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2)熟读成诵。(3)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2课外拓展。17(1)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3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4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四、课堂训练1背诵诗句。2默写诗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