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驿路梨花 限时练A 卷 基础题(20 分)1. 请给下面字注音。(5 分)喷香( ) 撵走( ) 麂子( ) 修葺( ) 菌子(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陡 qiao 竹 mi 香气四 y 恍 h 花 bn 3. 选词填空。(4 分)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延伸/伸展)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 (照料/照管)这小茅屋。4、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 )(3 分)A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不涉及任何高中理化知识,而是主要考察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洞察力。B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
2、,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头戏。C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D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令全球震惊的图片:有“白色王国”之称的北极地区不再是灰白色,而是变成了绿色,荒芜之地居然长出了绿色植物。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 分)A、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发芽的时候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B、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C、2011 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3、D、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 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 卷 阅读题(20 分)柴 草冬荣(1)星期天早晨,姜君老师准备出门买担柴草,刚出巷口,就碰上个卖草的。卖草人个儿很小,扁担上两垛 蓬蓬散散的柴草把他遮得严严实实。姜老师喊了声:“卖柴草的,挑过来!”柴草垛颠了一下,停住了。她准备迎过去,柴草垛却前后调了个儿,向相反方向移去。这一瞬间,姜老师看出挑草的是个孩子。之后,就只能看见穿着草鞋的两只脚。那双脚刺了一下姜老师的心 这孩子,大冷 的天连袜子都没穿!那双脚倒换得很快,步幅却很小,柴草跟着颠得慌慌乱乱。(2)姜老师以为孩子没听清,就又喊:“喂,卖草
4、的,卖柴草的!”这声喊不但没喊住孩子,反而加剧了柴草的移动和慌乱。姜老师明白,这孩子不是没听清喊声,而是在躲避,不,在逃避!姜老师前一阵回故乡办理母亲的丧事,耽误了买草时节,现在街市上柴草很少了,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就追过去:“小孩 小孩!”“买你的草啊 你跑什么跑?”小孩偏跑,拼命跑!跑到一个小巷口,一头扎进去。姜老师知道这是条死巷,便穷追不舍。她已经不单为了买草,而是要弄明白:他干吧要跑?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看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秋 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没有动静。又嚷:“你出不出来?你不出来我就在这儿等,等到
5、天黑,看你能在茅厕里过夜?”(3)姜老师班上的住校生共 29 名,像尚百秋这样穷的孩子 11 名。家里没饭吃,爹娘又不全。每月四块五角钱的伙食费全靠他们 自己去挣。春天钓泥鳅,夏天抓鱼、挖黄鳝,秋冬到岗上砍草拾柴,他们把全部的星期天和每日早早晚晚都用来挣饭钱。十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长不出个儿,面黄肌瘦。两只手皴出2一道道血口子,也舍不得买盒二分钱的蛤蜊油。砍一担草不容易,街市上人 欺小,狠杀他们的 价。眼前这担草能卖上五六角钱就算孩子幸运了。这担草,她要定了,她怎么也能多给他两天的伙食钱。姜老师就挑起草,准备先送回家,明天再给他钱。担子一上肩,心里一惊:这担草少说也有 80 斤。一把骨头的尚百
6、秋竟能挑得起?可孩子正是挑着它被自己追得跌跌撞撞跑了这么远!心一酸,落下一行泪来。她放下担子,走近厕所,“百秋啊,老师家里等柴草用,我先挑去,明天给你钱。”尚百秋突然由厕所里冲出来,拽住扁担:“姜老师,这草这草不能卖给您!”“嗯?”“是 是别人订了的。”“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 不对,你扯谎,谁订的?住哪儿?我跟你去!”拽着扁担的手不松,“姜老师,这担草不好,尽碎的。”“碎点就碎点儿,我是烧饭,又不拾掇房子!”“姜老师,这草太湿!”“没事儿,我晒晒。”尚百秋要哭了,“那,那这草就送给您了,您别给我钱!”说完,低了头拼命跑开。姜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空着手的尚百秋她是追不上的。(4)姜老师以为草真
7、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哭了起来。(5)第二天,物理课上。她看到尚百秋一直低着脑袋不敢瞅她。她也不忍再看他。最后一个课时她让授课的朱老师捎一个纸条:“尚百秋,中午去我宿舍。姜老师。”她嘱咐朱老师一定要在下课后给他,以免影响他学习。(6)刚吃完午饭,姜老师就在宿舍里等,桌上摆着件稀罕食品 切开了的心里美萝卜,这是特为尚百秋准备的,她是舍不 得为自己买的。(7)远远的,响起了嚓啦嚓啦的脚步声,尚百秋来了。嚓啦 嚓啦 姜老师感受着尚百秋身与心的全部沉重,沉重得她无法承受。没等学生站好喊报告,姜老师拉开门,“百秋!”一把拽进来,捺到凳子上。(8)尚百秋低着头,两
8、只皴得洗不净了的手在膝盖上颤抖着。姜老师伸过双手,搭住尚百秋两肩,努力摆出副轻松愉悦的样子。便想找一句合适的话开头,却总找不到。突然,她眼一热,一把搂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9)2002 年金秋。姜君老师 80 寿诞。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二百多名学生前来庆贺。寿筵上,召集人副省长尚百秋讲述了上面那段发生在 1960 年的故事。他 问寿星:“老师,您知道,当时我为什么那么怕您吗?”(10)姜老师摇摇头,一冠银发颤动在灯光下,像笑容。(11)尚百秋说:“因为您,太善良!”(12)掌声如潮。(13)尚百秋接着说:“如果说,几十年来,我走正了人生的路,那就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学习您!”1
9、、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尚百秋讲述的故事概 括出来。(3 分)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 分)那双脚刺了一下姜老师的心 这孩子,大冷的天连袜子都没穿。3、阅读下面两个文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姜老师此时内心的感受。(6 分)(1)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竞发现 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2)突然,她眼一热,一把接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34、本文中除了姜老师,尚百秋的形象也很突出,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 分)5、在姜老师的 80 寿诞上,尚百秋为什么要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4 分)参考答案:1、2、3(略)4
10、、 C 5、C阅读题1:姜老师买柴草,发现自己学生尚柏秋在卖的柴草中掺假,姜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了尚柏秋,使他走正了人生的路。(意思接近即可)2:一个“刺”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姜老师发现孩子大冷天没穿袜子时同情难过的心情,表现了江老师的善良性格。3:(1)表现了姜老师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卖柴草中掺假后的震惊、失望、难过等复杂心理。(2)感到自己的学生已认识到错误,并受着内心的煎熬,表现了姜老师对自 己的学生的痛苦感同身受,对学生的同情和安慰之情。4:尚柏秋是一个懂事的人,小小年纪就能自 己挣自己的伙食费,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不敢见老师。是一个差点走 上歪路的人,为了挣钱在柴草里
11、掺假,在老师帮助下走上正路。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几十年后不忘老师的教导之恩。5:讲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和姜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帮助,表达自己对姜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小题 1: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只要找出记叙的要素,再把它组合起来即可,通常是“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句式来作答。如本题中,先找出人物“姜老师”、“尚柏秋”,再梳理事件的经过及其该事件的影响,整合成一个陈述句即可。小题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本题中,要抓住姜老师的心理去回答,姜老师发现孩子大冷天没穿袜子时深感震惊,同时还有对孩子的同情难过,想尽力帮助孩子,也表现出了她的善良。小题 3:试题分析:解答
12、此类题目,先要把握内容,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1)抓住“姜老师以为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就可明确她没想到孩子会作假,所以感到震惊、失望、难过等心理。(2)从“她看到尚百秋一直低着脑袋不敢瞅她。她也不忍再看他”和“姜老师感受着尚百秋身与心的全部沉重,沉重得她无法承受”可明确姜老师已感受到了尚柏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的心理,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同情和安慰。小题 4:试题分析: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其形象。如从他小小年纪自己挣生活费概括出他的“懂事”,自己弄虚作假后不敢见老师并在以后改正了错误,可概括出“知错能改”,从“几十年来,我走正了人生的路,那就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学习您”看出他“知恩图报”,也看出他险些走上歧路,把这些整合出来即可。小题 5: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来理解回答即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