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下学期高二语文 3 月月考试题 05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
2、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 2 -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
3、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 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B 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3
4、根 据 本 文 信 息 , 下 列 诗 词 意 境 与 画 家 们 的 审 美 趣 尚 不 吻 合 的 一 项 是 (3 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
5、刀。 ”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
6、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3 -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 ,有改动)掾属:佐治的官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B诫恐污君令名 令:县令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
7、爱也 爱:吝惜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3 分) ( )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
8、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4 分)(2)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3 分) - 4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89 题。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 、 “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5 分)9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
9、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 ” (孔子论语 ) (2)祸兮, ;福兮, 。 (老子道德经五十八章 )(3)孟子曰:“民为贵, , 。 ” (孟子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
10、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5 -翻 浆 (注)毕淑敏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雅”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11、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 6 -“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 10 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
12、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
13、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注 翻浆:指的是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排除不好或水位发生变化。 )(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 ,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C文中对司
14、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2)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 分)(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 分)- 7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 ”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1948 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 “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 ”郑哲敏说, “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 20 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 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 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 ”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
16、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 ”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
17、组。“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 ”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孔祥言 1956 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孔祥言说。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
18、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 。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 ”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8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 ”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
19、巨大的贡献。B1955 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
20、。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 9 -话有何作用?(6 分)(4)钱学森被评为 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一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8 分)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 3D 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B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C 为刺激消费,各大商场纷纷举行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D 互联网上激愤的言论不少,如果没有更多
21、媒体的兴风作浪,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 “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面临的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C. 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D.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他们可以上网查询,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获取信息。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22、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 ,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10 -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A B C D16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
23、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 ) (5 分)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诗句: 理由: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二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对此,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11 - 12 - 13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