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景教在華簡史.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69083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教在華簡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景教在華簡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景教在華簡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景教在華簡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景教在華簡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景教在華簡史明熹宗天啟五年( A.D.1625),在西安附近掘得一古碑,碑額書“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是景教在華傳播的記錄。這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元月七日(A.D. 781 年二月四日) 所立,大秦寺僧景凈 (Adam) 述,呂秀巖書,碑文漢字有一千九百多字,並刻有六十八個波斯僧名;此碑經湮沒八個多世紀,字跡仍清晰可辨,是景教在華的主要記錄。景教是來自波斯的基督教 一支,亦稱聶斯託利教。其創始人Nestorius(c.late 4th cen.-c.451),曾為君士坦丁堡主教,深為皇帝 Theodosius II 所器重。 後來因為有人拒絕承認馬利亞為 Theotokos(上帝之母), 因

2、基督的神性不是由馬利亞而來,所以不能尊崇為“上帝之母“ ,如同人類關係的父母觀念;後來演變成對於基督神人二性的爭論。在 431 年的以弗所大公會議 中,被定為異端。聶斯託利本人被放逐。但其教訓在波斯等地繼續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 (在位 A.D.627-649), 由於涉及殘酷宮廷鬥爭的罪咎記憶,尋求各種宗教。其為人和聖經中的波斯王古列(Cyrus) 不無相似,對各宗教採取容忍。 景教派遣的教士阿羅本,於貞觀九年(A.D.635)來到中國。 據“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記載:他“占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 ,抵達長安,太宗皇帝派宰相房玄齡至西郊“ 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 真,特

3、令傳授“ 。至貞觀十二年,秋七月,皇帝更特別下詔書說:“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眾生。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詳其教 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並且撥款建寺(教堂),甚為支持,一時頗為興盛。雖然當時的譯經,難以充分傳達原義,卻得一些人欣賞,而稱為“詞無繁說,理有忘筌“ ,是說知道聖道的簡要,不是重複,而使人得知真理。這比不明真道的人,任意輕侮聖經的態度好得多了。碑文中有這樣的記載,表明其對於基要真理的認識:“我三一景尊彌施訶,戢隱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這是 說,他們接受了三一

4、真神的道理,承認“彌施訶“(彌賽亞)隱藏原來的榮耀,成為肉身同人一樣,降世代贖;有天使宣告,從童貞女生而誕生。“大秦“ 是指波斯 以西的地方;更直接把朝拜聖嬰的博士們,說為從波斯去的。後說到:“亭午昇真“ 是主耶穌的復活升天;“經留廿七部 “,是新約的二十七卷。並且記載: “七日 一薦“,是說那時也是每週有主日聚集敬拜。但他們對十字架的道理知道多少呢?碑文說:“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風而生二氣“:不僅望文生義,更看見十字,就 以為是定四方,而沒有說到救主受死贖罪的真理;又把聖靈稱為“元風“ 。在中國所傳播的景教,有的地方與原來的信仰相差甚遠,幾乎可說面目全非。為了適應當地文化,為了儘量討好朝廷,

5、不惜犧牲真理,與異教混合,甚至可能要爭 寵。就如歡迎景教來華的唐太宗,於景教傳來的前六年,即貞觀三年,差遣玄奘去印度取經,就是小說所載的“唐三藏“ ;於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受到盛大的歡迎。唐太宗李世民崩逝,景教碑記為:“青駕西升“ ,當然是佛教語詞;他們把皇帝的御像畫在教堂牆壁上:“將帝寫真轉摸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門;聖跡騰祥,永輝法界。“。為了討好皇帝,把他的像弄成偶像,裝飾堂中,當作是榮耀,可謂卑賤之極。嗣位的高宗,封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 ;並“於諸州各置景寺“(景教教堂)。 景教在全國興盛起來,“法流十道國幅元休,寺滿百城,家殷景福“ 。但當時在景教,佛教之外,還有本土的道教,因為道教

6、徒拉上了道家創始人李耳作招牌,跟唐 朝的皇帝同宗,道教成了皇帝的宗族宗教;唐高宗於乾封元年 (A.D. 666),尊老君為“ 太上玄元皇帝“。而這些都成了碰不得的 “聖牛“;景教也需要這幾位皇帝的大力支持。以後從武后則天皇帝,到睿宗 (A.D. 683-712),約三十年間,政局變遷,景教也不會得意,大概頗有一段時候,“法棟橈,道石傾“ ,是說凄涼景況。到玄宗皇帝,詔令寧國等五王子,修復景教堂寺,外表更加輝煌壯麗。“天寶初,令大將軍高力士,送五聖寫真寺內安置“。大概是五位王子,每人捧一幅“ 聖 像“:“五聖寫真“即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遺像,都安置在寺內,仿佛教堂就是他們的家廟,少不

7、得會燒香並隆重禮拜。寺既然是官家造的,皇帝願 弄些偶像點綴崇拜,誰敢說不願?因此,得到皇帝御筆寫的金字招牌:“天題寺牓,額載龍書“ !是多大的光榮!代宗皇帝還會慶祝聖誕節呢!“每於誕降之辰,賜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 “景眾 “就是景教徒眾,大家自然會皆大歡喜。景教碑就頌揚歷代皇帝的恩德。當時的政教關係是如此密切。景教士對於討伐安史之亂,倒還頗有貢獻;當時,兵荒馬亂,社會凋敝,人民生計困苦不堪,景教中人並作過社會救濟事業: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賜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術高三代,藝俜十全,始效節於丹庭,乃策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

8、子儀,初摠戎於朔方也,肅宗俾之從邁,雖見親於臥內,不自異於行間;為公爪牙,作軍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恩之頗黎,布憩之金罽。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更效景門,依人施利。每歲集四寺僧眾,虔事精供,備諸五旬,餒者來而飫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節達姿,未聞斯美;白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景教碑的記載的“大秦“ ,據說,是指波斯以西包括巴勒斯坦,也有以為是羅馬帝國;但其所描述的模糊印象,卻是神話般的極樂世界,說成不似人間的樂園: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大秦國南通珊瑚之海,北極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弱水,其土出火綄布返魂香,明月珠,

9、夜光璧;俗無寇盜,人有樂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字廣闊,文物昌明。在信仰上妥協,要求取當權者的歡喜,是景教不顧原則的唯一原則。為了得皇家的恩惠,就不傳講人的罪,也就沒有悔改赦罪和救恩;只顧外面的擴展,教堂增加, 卻不管得救重生的真信徒。沒有根的工作,自然經不起風暴。當權者能給你恩惠,在某一時候,也能夠摧毀你。唐武宗時,道士趙歸真向皇帝進言,痛抑佛教,結 果,會昌五年 (845 年) ,下詔“毀天下佛寺,勒令僧尼還俗“ ;稱為“會昌滅法之年“,取法佛教,仰望官方的景教,也連帶受池魚之殃,在取締之列,而一蹶不能復振。不過,中國佛教注重譯經及文字事工,禪宗雖然說不立文字,但以後禪學的文字影響更

10、廣。佛教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東漢桓靈間即開始譯經;大翻譯家鳩羅 摩什 (A.D.336-409)來華,主要是為了翻譯事業。因此,他們已有相當的文字傳播根基;後來,更以“變文“ ( 散文和詩混合的通俗說教方式),小說,傳揚宗教信仰。 景教來華後,在翻譯技術上也受他們的影響,甚或借助於佛教徒。如:彌賽亞成為“三一分身景尊彌施訶“ ;耶和華是 “三一妙身阿羅訶“;撒但則作“ 娑殫“;主 日敬拜叫“ 七日一薦“ ;教堂稱“寺“;教士則稱為“ 僧“。至於“景尊”則是基督,所以“ 景凈”等名,是仿照佛教僧姓“釋 ”,景教徒也姓“ 景”了。學者以為 景凈其人精通漢文,並所撰碑文的語詞典故,多處出於易經

11、,詩經,春秋,及四書,史書,諸子。以他們同官方關係的密切,其語文程度,自然該是可能的。雖然, 初譯一種新語文,有不可避免的困難,但其借用許多佛道語詞,到使人莫辨是不是佛道教變種的程度,是不幸的事實;以至宣教士稱為“僧“ ,還有甚話好說?而且 在表面的興盛:“寺滿百城“ ,風光之極,但似乎仍沒有本地的傳道人,更不必說華人宣教士了。推想大概是有花無果。遭受三武迫害後的佛教,還得以復蘇;景教 則連根也枯乾了,距得意的立碑,還不到半個世紀。綜觀景教在華二百餘年,由盛而衰,所留給我們的,是重大的教訓:逢迎王室,依附權貴,與政治勢力結合,而沒有靠聖靈能力,更新生命,更不要談重建文化了; 有教堂而缺少信眾,

12、沒有得著靈魂的永遠果子,在人民中間扎根,用真理栽培澆灌,自然不是宣教的正當策略。犧牲信仰,仰望官方恩惠,真是貪近昧遠,討人喜 悅,得一時小利,而不能得神喜悅,要付出多重的代價!經過那麼長久的時間,在華人眼中,佛教的洋和尚,與景教的洋和尚,自然難以分辨其不同。至於忽略文字 事工,尤其是不可補償的損失。在蒙古,景教稱為也里可溫教,意思是蒙福之人,一度甚受尊崇,皇太后也成了信徒,成吉思汗並曾詔令對其教士加以禮遇。不過,到入華以後,仍然被當作外來宗教,未能深入民間。以後到十九世紀,更正教宣教士來華,自然是進步了,但仍然是扎根未深。而且即使到了晚近,牧師們還是想盡方法攀援,往上爬,熱心作宮廷太監神學家,

13、出賣真 理,依附官方,不敢指責罪惡,對於貪污腐敗,噤若寒蟬,跟景教並無多大不同。幸賴主的恩典,經歷狂風暴雨後,總算是在中國災難的土地上滋生繁榮了。只是盼 望華人信徒不要自滿,要接受歷史的教訓,從以往的錯誤學習,傳揚聖經真理,為主發光。景教流行中國碑 並序大秦寺僧景凈述粵若常然真寂,先先而無元;窅然靈虛,後後而妙有。摠玄樞而造化妙眾聖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阿羅訶歟!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風而生二氣;暗空易而天地開,日月運而晝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別賜良和,令鎮化海。渾元之性虛而不盈;素蕩之心本無希嗜。洎乎娑殫施妄鈿飾純精,間平大於 之中,摷冥同於彼非之內。是以三百六十五種肩隨結轍,競

14、織法羅:或指物以託宗,或空有以淪二,或禱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矯人,智慮營營,恩情役役。茫然無得,煎迫轉燒;積昧亡途,久遠休復。於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彌施訶,戢藏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圓廿四聖 之舊法,理家國於天猷;設三一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制八境之度,鍊塵成真;啟三常之門,開生滅死。懸景日以破陰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宮,含靈於是和既濟。能事斯畢,亭午昇真。經留廿七部,張元化以發靈開法浴水,風滌浮華而潔虛白;即持十字融四照以合無拘,擊木震仁惠之音,東禮趣生榮之路。存鬚以有外行,削頂以無內情。不畜臧獲均貴賤於人;不聚財貨示罄遺於我。齋以伏識而成

15、,戒以靜慎為固。七時禮讚,大庇存亡;七日一薦,洗心及素。真常之道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惟道非聖不弘,聖非道不大,道聖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占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摠仗西郊,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貞觀十有二年秋七月,詔曰:“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眾生。大秦國大德阿羅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觀其元宗,生成立要;詞無繁說,理有忘筌,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於京寧義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喪青駕西升,巨唐道光,景風東扇。旋令有司,將帝

16、寫真,轉摸寺壁;天姿汎彩,英朗景門;聖跡騰祥,永輝法界。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大秦國南通珊瑚之海,北極眾寶之山,西望仙境花林,東接長風弱水,其土出火綄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無寇盜,人有樂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字廣闊,文物昌明。高宗大帝克恭纘祖,潤色真宗,而於諸州置景寺,仍崇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法流十道國富元休,寺滿百城家殷景福。聖曆年釋子用壯騰口於東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訕謗於西鎬。有若僧首羅舍大德及烈並金方貴緒方外高僧,共振玄綱,俱維絕紐。玄宗至道皇帝令寧國等五王親臨福宇,建立壇場,法棟暫橈而更崇,道石時傾而復正。天寶初,令大將軍高力士送五聖寫真寺內安置,賜絹百疋奉慶睿圖。龍髯雖

17、遠,弓劍可攀;日角舒光,天顏咫尺。三載,大秦國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詔僧羅舍,僧普論等一七人,與大德佶和於興慶宮修功德。於是天題寺牓,額載龍書;寶裝璀翠灼爍丹霞,睿宏空凌騰日。寵賚比南山峻極,沛澤與東海齊深。道無不可所可可名,聖無不作所作可述。肅宗文明皇帝,於靈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資而福祚開,大慶臨而皇業建。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誕降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且乾以美利,故能廣生;聖以體元,故能亭毒。我建重聖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黜陟幽明,闡九州以維新景命;化通玄理,祝無愧心。至於方大而虛,專靜而恕,廣慈救眾苦,善貸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階漸也。若使風雨時

18、,天下靜,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歿能樂,念生響應情發自誠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賜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術高三代,藝俜十全,始效節於丹庭,乃策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摠戎於朔方也,肅宗俾之從邁,雖見親於臥內,不自異於行間;為公爪牙,作軍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恩之頗黎,布 憩之金罽。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更效景門,依人施利。每歲集四寺僧眾,虔事精供,備諸五旬,餒者來而飫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節達姿,未聞斯美;白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詞曰

19、:真主無元 湛寂常然 權輿造化 起地立天分身出代 救度無邊 日昇滅暗 咸證真言赫赫文皇 道冠前王 乘時撥亂 乾廓坤張明明景教 言歸我唐 翻經建寺 存歿舟航百福偕作 萬邦之康高宗纂祖 更築精宇 和宮敞朗 遍滿中土真道宣明 式封法主 人有樂康 物無災苦玄宗啟聖 克修真正 御牓揚輝 天書蔚映皇圖璀璨 率土高敬 庶績咸熙 人賴其慶肅宗來復 天威引駕 聖日舒晶 祥風掃夜祚歸皇室 祓氛永謝 止沸定塵 造我區夏代宗孝義 德合天地 開貸生成 物資美利香以報功 仁以作施 暘谷來威 月窟畢萃建中統極 聿修明德 武肅四溟 文清萬域燭臨人隱 鏡觀物色 六合昭蘇 百蠻取則道惟廣兮應惟密 強名言兮演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 建

20、豊碑兮頌元吉大唐建中二年歲在作噩太簇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時法祝僧寧恕知東方之景眾也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大秦景教三度威蒙讚無上諸天深敬歎 大地重念普安和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羅訶一切眾善至誠禮 一切慧性稱讚歌一切含真盡歸仰 蒙聖慈光救難魔難尋無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凈風王於諸帝中為帝師 於諸世尊為法皇常居妙明無畔界 光威盡察有界疆自始無人嘗得見 復以色見不可相惟獨絕凝清靜德 惟獨神威無等力惟獨不轉儼然存 眾善根本復無極我今一切念慈恩 歎彼妙樂照此國彌施訶普尊聖子 廣度苦界救無億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辭勞願赦群生積重罪 善護真性得無繇聖子端在父右座 其座復超無量高大師願彼乞眾請 降

21、筏免使火江漂大師是我等慈父 大師是我等聖主大師是我等法王 大師能為普救度大師慧力助諸羸 諸目瞻仰不暫離復與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潤善根滋大聖普尊彌施訶 我歎慈父海藏慈大聖謙及凈風性 清凝法耳不思議此讚約作於第八世紀,可能譯自敘利亞文,為古“三一頌“ 。“凈風 “即聖靈。此讚見中文聖詩集普天頌讚第二首。Go to source web page拜火教、诺斯替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的区别联系(转)0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在中国又译作“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祆(音同掀)教”。注意不要把“祆”写错成为

22、“祅”。 琐罗亚斯德教是一种二元论的宗教,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受他很大的影响,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的宗教中。目前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很大的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前 628 年-前 551 年),他出身于伊朗北部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 岁时弃家隐居,30 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 主要教义 琐 罗亚斯德教认为存在着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和代表黑暗的恶神安格拉曼纽,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 为了战斗,阿胡拉玛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

23、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 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 狱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 传到中国的是诺斯替教,唐译“景教” 起源 景教始创人为聂斯脱里(Nestorius, 380 年-451 年),一说指他生於叙利亚,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旨膜拜。 428 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

24、,引起亚历山大宗主教奚利尔(Cyrillus of Alexandria)猛烈抨击,公元 431 年,以弗所会议 (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后,多个教派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革除主教职务,其教派亦定作异端,最终客死埃及。 5 世纪末,聂派教徒迁往波斯,曾先后以 Chaldea 或亚述教会名义传教,大本营一度迁往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此后,景教被传到中亚细亚等地,至六世纪末,已盛行於突厥、康居等等。 当 聂派传入中国时,以景教命名,学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说英语的西方人士往往把聂斯妥里教会归类於东方正统教派( Oriental Orthodoxy

25、,不同於东正教的 Eastern Orthodoxy,虽然在中文上字面意思相同),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东方教派”(包含 Oriental 和 Eastern )教会的基督论都和聂斯妥里教派相牴触。 摩尼教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 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承认, 摩 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 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摩尼教在长

26、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 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 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Go to source web page琐罗亚斯德教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汉漢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转换。转换内容:简体:琐罗亚斯德教;繁體:祆教;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琐罗亚斯德教显示关闭附加说明(对转换结果有疑问时)字词转换是中文维基的一项自动转换,目

27、的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异,以达到阅读方便。字词转换包括全局转换和手动转换,本说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术,都属于手动转换。由于技术所限,字词转换有时会不稳定,在刚增加标题转换时,由于缓存原因标题不一定马上显示转换后的正确结果。你可以尝试单击这里进行强制刷新。伊朗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 ),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拼音:xin,中古拼音:hen,意为天意所授之教,这是专门创造的一个汉字,注意不要把“祆”

28、“左示右天”误作“祅”“左示右夭”)。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属二元论,有学者认为它对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的宗教中。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译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前 628 年前 551 年)来源请求,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 岁时弃家隐居,声称 30 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新的宗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 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国 (国家)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 岁时他在一次战

29、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说法谓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来源请求目录隐藏1 教义2 祭祀仪式3 传播4 帕西人5 相关著作6 参考文献6.1 注脚6.2 书目7 外部链接编辑 教义阿胡拉玛兹达是代表光明的善神,安格拉曼纽是代表黑暗的恶神;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阿胡拉玛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来源请求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

30、”,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狱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人灵魂的样子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意思是“知识”,也叫“波斯古经”,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以及教义。原有 21 卷,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作战太勇敢,故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 21 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复兴,这一卷阿维斯陀被拼凑、补齐成为 21 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编辑 祭祀仪式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是阿胡拉玛兹达最早创造出来的儿子,是

31、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是“正义之眼”,所以庙中都有祭台点燃神火,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 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琐罗亚斯德教认为,火、水、土都是神圣的,不得沾污,所以教徒死后只得实行天葬,即放置特定的场所让兀鹰吃掉。编辑 传播琐罗亚斯德教在中东迅速传播,萨珊王朝时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不过名为“迦叶”的门徒并非大迦叶,只是重名而已。后来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在伊斯兰化过程中,琐罗亚斯德教受到伊斯兰教排斥,被迫向东迁徙,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

32、中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 5 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同一种宗教,二者关系类似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编辑 帕西人在 8-10 世纪间,一部分坚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不愿改信伊斯兰教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带

33、。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称为“帕西人”(Parsi),至今共有 10 万人左右,仍信琐罗亚斯德教,主要从事工商业,操古吉拉特语。虽然这些帕西人并非穆斯林,但这是我们在印度历史上最早见到的“帕西”(Parsi)一词,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帕西(Parsi)一词,其意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之后裔。”可见,自中世纪起在印度出现的“帕西”(Parsi)一词是“波斯人”之意。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在南亚次大陆的广泛传播,在印度民间流行的语言中,“帕西”一词的词义逐渐扩大了范围。鸦片战争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广州经商,其后亦有帕西人在香港定居。帕西人向来亲英国, 相传香港在日

34、占时期,日本人将帕西人与英国人关押在一起, 与印度人分别看待.有部分帕西人以贩卖鸦片起家,原来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在香港铜锣湾以“ 白头教 “之名建立一所神庙,此庙在 90 年代改建为善乐施大厦。广州的长洲(著 名的黄埔军校正位于长洲岛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废失修,在 2002 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在 2005 年完成修缮,附近有“ 外国人 公墓 “.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外国人不得进入广州城,因此外国商船只能停泊在长洲岛,不幸客死的外国人唯有葬在长洲岛上的山头。在香港,比较著名的帕西人有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么地(尖沙咀有摩地道)、香港律敦治医院名字来源的律敦治、天星小轮

35、前身九龙渡轮公司的创办人 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1。至于其它香港琐罗亚斯德教教徒,还包括 1865 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总商会的创办委员,不少琐罗亚斯德教徒也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此外,香港旭和道和碧荔路也以琐罗亚斯德教徒而命名2,香港现时亦有名为琐罗亚斯德教坟场的帕西人墓地。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下方,有一个白头坟场,也是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墓地。编辑 相关著作1885 年尼采所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被认为是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音译(中国古书中则称

36、为“苏鲁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 1896 年谱写了同名的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注脚 天星历史展揭拜火教面纱 团体敦促政府学习珍惜文物 苹果日报 (香港) 2007年 12 月 16 日 琐罗亚斯德教- 世界华文宗教研究学会编辑 书目Kulke, Eckehard: The Parsees in India: a minority as agent of social change. Mnchen: Weltforum-Verlag (= Studien zur Entwicklung und Politik 3), ISBN 3-8039-00700-0Erv

37、ad Sheriarji Dadabhai Bharucha: A Brief sketch of the Zoroastrian Religion and CustomsDastur Khurshed S. Dabu: A Handbook on Information on ZoroastrianismDastur Khurshed S. Dabu: Zarathustra an his Teachings A Manual for Young StudentsJivanji Jamshedji Modi: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the ParsisR. P. M

38、asani: The religion of the good life ZoroastrianismP. P. Balsara: Highlights of Parsi HistoryManeckji Nusservanji Dhalla: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 dritte Auflage 1994, 525 p, K. R. Cama, Oriental Institute, BombayDr. Ervad Dr. Ramiyar Parvez Karanjia: Zoroastrian Religion & Ancient Iranian ArtAdil

39、 F. Rangoonwalla: Five Niyaeshes, 2004, 341 p.Aspandyar Sohrab Gotla: Guide to Zarthostrian Historical Places in IranJ. C. Tavadia: The Zoroastrian Religion in the Avesta, 1999S. J. Bulsara: The Laws of the Ancient Persians as found in the “Matikan E Hazar Datastan“ or “The Digest of a Thousand Poin

40、ts of Law“, 1999M. N. Dhalla: Zoroastrian Civilization 2000Marazban J. Giara: Global Directory of Zoroastrian Fire Temples, 2. Auflage, 2002, 240 p, 1D. F. Karaka: History of The Parsis including their manners, customs, religion and present position, 350 p, illus.Piloo Nanavatty: The Gathas of Zarat

41、hushtra, 1999, 73 p, (illus.)Roshan Rivetna: The Legacy of Zarathushtra, 96 p, (illus.)Dr. Sir Jivanji J. Modi: The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Customs of The Parsees, 550 SeitenMani Kamerkar, Soonu Dhunjisha: From the Iranian Plateau to the Shores of Gujarat, 2002, 220 pI.J.S. Taraporewala: The Religi

42、on of Zarathushtra, 357 pJivanji Jamshedji Modi: A Few Event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Parsis and Their Dates, 2004, 114 pDr. Irach J. S.Taraporewala: Zoroastrian Daily Prayers, 250 pAdil F.Rangoonwalla: Zoroastrian Etiquette, 2003, 56 pRustom C Chothia: Zoroastrian Religion Most Frequently Asked

43、 Questions, 2002, 44 p编辑 外部链接琐罗亚斯德教简说UNESCO Parsi Zoroastrian ProjectZoroastrian Influence Upon Jewish Conceptions Of Satanhttp:/ to source web page拜火教拜火教又名瑣羅亞斯德教,在香港稱為“白頭教“, 原因是該教之祭師以白布包頭 (見左圖: 瑣羅亞斯德像)。 該教在中國古代亦稱祆教。拜火教基本上不是一個中國人信仰的宗教,教徒以印度人及巴基斯垣人為主,目前全球只有十二萬名信眾,在香港只有二百人。不過,曾 幾何時,拜火教在本港有過光輝歲月,據拜火教的歷

44、史紀載,香港開埠之初的二十五年,有很多的富商巨賈都是拜火教信徒,至於港大昨日所接受的銅像麼地爵 士,更是拜火教信徒的表表者。香港人對拜火教所知不多,但其實拜火教對香港的影響十分深遠。這個神秘的古代宗教,在西元前六世紀由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創立, 流行於古代波斯及中亞細亞一帶的宗教,後來再經由絲路傳入中國,稱為祆教,又稱火祆。 其後由於種種原因,火祆在北宋以後便在中國文獻記載中消失。 而波斯祆教的發源地亦因伊斯蘭教的入侵而沒落並接近消失。現時最大的拜火教社群位於印度,他們原是逃避伊斯蘭入侵波斯時,逃難至西印度並且定居下來的難 民,因此與波斯的拜火教失去聯絡,彼此各自發展,直到十六世紀方再次建立聯繫。

45、印度著名的塔塔財團,就是拜火教徒為主的財團。相傳教派在葡萄牙人的引領下,拜火教從印度西部海岸古里地區和孟買由海路再次傳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有大批的拜火教徒到廣東經商,其後在一八二年輾轉到澳門,再於一八四年傳到香港。現 時全球拜火教徒多分布在印度、美國和澳洲等地,香港拜火教會成立於一八五年,現任拜火教善慈信託基金會主席蘇樂夫 Jal Shroff 承認,香港拜火教徒在本港行事低調,故不為大眾認識。 現時拜火教會會址位於銅鑼灣禮頓道,外形恍如一幢商業大廈,外牆上只有一個一米乘兩米的教徽,三至六樓及二十二樓作為會址,在五樓內設有一個約二百呎的小 禮堂,供信徒聚會祈禱之用,沒有特別神像,只有一張創教

46、人瑣羅亞斯德的玻璃畫像。拜火教前任教主 Pavri 表示,拜火教不可以隨便入教,因為拜火教認為教徒是純潔的,不可胡亂為外人玷污,只有拜火教徒所生兒女才可入教成為拜火教徒,而且教徒通婚十分普遍,教徒現時每個月定期有兩次聚會、一次祈禱會。Pavri 說,教徒要遵守三大教條,要有 Good Thoughts(好的思想)、 Good Work (好的工作)和 Good Action(良好行為),而且絕對不可以吸煙吸毒。一 直以來,拜火教都樂於行善,如設立助學金給窮苦學生。除麼地爵士、天星小輪創辦人 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 之外,過往亦有不少拜火教徒對香港貢獻良多,包括有一八六五年香港上海會豐銀行、香港總商會的創辦委員,也有不少拜火教徒是聯交所上 巿公司董事。另外,香港旭龢道(Kotewall Road )和碧荔路(Bisney Road)也因拜火教徒而命名。Go to source web pa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