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专家如是说何兆熊1942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名誉院长,全国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副组长,英语专业四、八级办公室主任。 1964 年 7 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80 年赴澳大利亚La Trobe 大学进修,1982 年获得该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回国。1991 年 12 月作为富布赖特(Fulbright)基金访问学者赴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研修一年。从 1992 年 12 月至 1999 年 5月先后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系主任、英语学院院长之职。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讲授过的课程有英语专业各门基础课,高年级英语阅读、写作课,英语语言学,研
2、究生写作课、语用学研究等。1988 年评定为教授,1994 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生导师。1995 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 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八十年代初从国外回国后就开始致力于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语言学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语用学课程,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的论著有新编语用学概要 ,参加编写的教材有: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 新编英语教程第 5-8 册,和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现代语言学 。学好英语无捷径学习英语的热潮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在当今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情况下,这种势头更是有增无减。事实上很难估计目前全国一共有多少人在学英语。不管这些人在什么层次上学
3、英语,以什么方式学英语, 或是为了什么目的在学英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好英语,达到自己的目的。看到我这篇短文的题目,有些人一定会感到十分失望。我受英语学习编辑部之托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当然不是想让读者感到失望、失去信心。但就我自己数十年学习英语的感受而言(我现在还在学习英语) ,我确实体会到学好英语无捷径。如果有捷径可走的话,那我早该走到尽头了。急功近利是当今一不良心态,很多人都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和回报。这种心态在不少英语学习者中同样有所反映。为迎合这种心态,社会上便出现了种种商业化的抄作,比如常常可以看到能帮你一天记忆几百个英语单词
4、、上三个月的速成口语班能让你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上多少个学时的培训保证你能通过某个考试等等这样的广告。我没有做过具体的调查,因此不能说有多少人真正达到了这些广告上所说的效果,但我想提出一个或许有点俗气的类比。大家都知道要烧出一锅味道鲜美的红烧肉的话,得先把肉放在锅里用文火慢慢烧上两三个小时,如果下班回家赶着晚饭要吃,那就只能用压力锅烧了,也许半个小时能烧好,但是这两种方法烧出来的肉味道可就不一样了。这对我们的学习是否也有一点启示呢? 当然,没有捷径不等于没有见效快的学习方法,学习确有方法的问题。学的得法,事半功倍;学的不得法,事倍功半。什么方法最有效,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譬如
5、记单词,有的人喜欢读着记,有的人喜欢看着记,也有人喜欢边写边记。具体的学习方法有不少人作过总结,例如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提高口语能力之类,这些大家都可以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应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篇短文中我想我不必也不可能对此细说了。我以学英语无捷径为内容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浮躁的情绪。现代社会的生活步子快了、工作效率高了,但有些事还是有它本身的规律,不可能完全相应地加速,学英语便是其中之一。学习英语有不少比喻,常常听到的一个是把它比作造房子,不管造什么房子,最重要的是根基要牢固。这个比喻听上去有点陈旧,但它的真
6、理不可否认。打基础要时间、要耐心、要毅力,而基础一旦打好了,以后的路就好走了。一个好的基础够你受用一辈子。因此我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学风,当然提脚的速度可以加快,但是一脚踩下去一定要稳。如果走都走不稳就急着想跑,能不摔跤吗? 我的题目是 学好英语无捷径 ,我想学好英语和学英语是有区别的。为应一时之急而学,我认为只能称得上是“学”了,但称不上是“学好”了。真正要学好还是少不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累。英语专家如是说顾曰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系优等硕士、博士,师从 Geoffrey Leech 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话
7、语分析、修辞学和语言哲学。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兼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 17 篇,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3 篇,合编教材 16 部。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有当代语言学主编之一,国际语用学杂志咨询编审和专号主编,国际编章学杂志专号主编之一。先后荣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会院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科研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国氏”博士后奖、国家优秀回国留学生等荣誉。 我虽然是专职研究人员,但我首先是英语教师。我喜欢教书,因为这样我可以有许多学生。现在我想根据我的经验,把一些我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
8、交流。第一误区就是把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这样分解是否科学,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看懂不等于会说。练习口语,内容不能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 。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相关的内容。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第二误区是把知识当成技能。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
9、流。这时你有了专家级的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但是你肯定不会骑。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知道不等于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也就是苦功夫。学技能所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 。第三个误区是速成心理。必须认识到,要想学好英语,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世界上没有一个外国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学好英语的。所谓的“速成”纯属无稽之谈。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只有方法
10、的好坏。比如记英语单词,低着头拼着命地默写,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记了单词。默写只是训练了眼睛和手,可是它们不能替你听和说。第四个误区是通过汉字记音。现在有人推广通过汉字来记英语发音,如“古帝拜”记 good-bye。甚至把这种做法作为成果出版请奖。这是极其错误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错误的道理在本文有限的空间里无法讲清楚。第五个误区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应试教育是重结果,带来的后果是整天做模拟题,找出打勾的规律。这是教育的大敌。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
11、学习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学。只要学习对路,好的结果自然会有。第六个误区是对教师的依赖。大家要仔细揣摩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 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师。第七个误区是缺乏系统性。现在市场上学英语的材料是铺天盖地。这是好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今天用这个教材、明天换另一个教材,学习便失去了系统性。我不是说我们不换教材,不好的教材,不适合的教材就是要换。但不能总是换个不停。好的做法应该是选中一套教材,以它为主,其余材料都作为补充材料。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要具备下面 6 个要素。一是自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毅力,四是自我
12、管理,五是自我约束,六是求知的童心。我在这里作些简要说明。先谈自信心。如何树立自信心有许多方法,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不能看到别人叽里呱啦说英语,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想到的是积沙成塔,积流成河,而不是一步登天。第二是决心。我们往往是多次下决心而从不付诸行动。所以大家在下决心的时候要把决心变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制定周、月和学期计划,通过这些计划把决心变成行动。第三是毅力。毅力就是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学好外语的大忌。我们今天学到的新东西,都是贮存在我们大脑的临时记忆里。临时记忆的东西有的只能保留几秒钟,最长的难以超过三天。假如
13、你对贮存在临时记忆里的东西不进行再利用(recycling ) ,把它们从临时记忆贮存到长期记忆中,大脑就会把它们自动清除掉(因为大脑要保护它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临时信息都存着) 。所以,一定要有反复学习的毅力。这里说的反复学,不是说去机械地重复原来学的东西,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东西。如把原来的听力变成朗读,把原来的朗读变成听力等。第四是自我管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一身数任的人,有工作上的责任,有家庭上的责任,有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上的责任,等等。这些责任如果处理不好,都将跟你们的学习发生冲突。所以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第五是自我约束的能力。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成年人,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在学
14、习上你们没有上课时间的约束和老师的约束,这既可以变成有利的条件,也可以变成不利的隐患。关键在你有没有自我约束力。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能抗拒住足球赛的诱惑而去做作业,你就有了自我约束力。第六是求知的童心。儿童见到不知道的东西都想知道,不会的都想试一把,而且不厌其烦地问个没完。假如我们学外语也有这颗求知的童心,我们就不怕学不好英语。你见到一样东西,不妨就问自己英文怎么说。不怕出丑,不厌其烦,孜孜不倦,你一定能够学好英语。我要强调的是,学好英语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全人”的问题。所谓“全人” ,英文叫 “a whole person“,就是素质全面的人。在此祝你们早日成为学好外语的一个全
15、人。 英语专家如是说王家湘江苏常熟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全国美国文学会理事,全国比较文学会学术委员。1953 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留校任教。1982 年获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从事女作家及美国黑人作家的研究。主要译著有沙堡 、 沧海茫茫 、 死的警告 唯一的爱 、 汤姆叔叔的小屋 、 玛丽 、 他们眼望上苍 、 瘾、 第一性等主编大学英语第五册 高等教育自学英语教材高级英语上册、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小说”撰写工作。我们都能学好英语、如果你是想真正掌握英语而不是拿个什么证书以下几点是你应该牢记并努力做到的。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
16、打鱼 两天晒网 也不能苦学上半年,扔下半年。更不能认为通过了一个什么级的多项选择的考试后就可以歇上一年半载了。第二要刻苦学习。不要以为天上会掉馅饼,一口就能吃成个英语通。要能够抵挡住各种各样的教育文化商人甜言蜜语的诱惑和许愿只要想一想,如果喊就能把英语喊得精通,三个月就能突破听力或口语那么你身边的人不早就都是英语的行家了吗?你希望能够很快掌握英语,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愿望,但是真正掌握英语是无法速成的,惟一的途径是刻苦学习 不要使你的愿望被某些企图借此发横财的人所利用。第三要记住学语言是学一种技能 懂了不等于会了它颇像学游泳,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只要在岸上读破千卷关于游泳理论和方法的书,听过游泳高于讲
17、解的动作要领,自己一下水就是个游泳能手。关键是要反复练习,有关的知识和指点会帮你学得正确的方法不走弯路,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和提高的。第四是要不断总结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英语没有捷径但是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徐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学习已经刊登过许多英语教学专家的经验之谈,我们需要的是将他们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五是要始终明确你的目的是把英语学到手、所以要摆正学习和测试的关系。学习时要做一定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学了一个阶段以后,用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长处和不足,这有利于进一步
18、改进和提高、但是加果把精力放在通过各种测试上,英语学了没有多少,就开始参加一个又一个名目繁多的考试班,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这样你提高的恐怕主要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一些美国教授曾满腹狐疑地问过我,为什么有些高分通过英语考试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里听不懂教授的课,记不下笔记参加不了课堂讨论写不出学科要求的报告。这说明能够通过考试,井不等于就具有了英语听、说、读 写、译的能力。愿真正希望掌握英语的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虽然艰苦但也充满乐趣的英语学习的天地中取得成功。英语专家如是说杜学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北外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1940 年出生。960 年考入北外
19、英语系, 1965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 年至 1986 年在美国宾州大学做富布朝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 年至 1994 年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访学,主修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著作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 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等。我自中学开始学习英语。那时学英语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最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由于条件有限,语音语调的基础没有打好。到了大学,发现英语语法并不困难,而语音语调却学得颇为艰苦,有几个音老发不准。这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其固有的语音、语法和语汇系统,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我们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从根本
20、上掌握这一系统,弄懂它的基本规律,把握每一种技能的特点。尽管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老生常谈,但是没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学好英语谈何容易。语音语调不过关,你说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学英语又有何意义?语法概念不清楚,你写的东西别人读不懂,学英语不成了白费功夫?这里我想再次提醒广大英语学习者注意。不然,你英语学习的路子会越走越窄,困难麻烦会越积越多。其次,中国人学英语不能不注意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问题。我初学英语时由于对此认识不够而颇受困扰。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是经常发生的,在初级阶段尤其如此。所谓干扰是指英语学习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母语的模式或规则套用到目的语上去,这其中包括思维模式、语音、语法和语汇规
21、则等等。受干扰后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英语自然不太规范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有人把这种英语称之为“中式英语” 。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使其尽量减少。首先,学习者要树立不能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来丰富和积累英语知识,习得各种语言技能,建立起英语语言系统。 另外,英语学习中还须注意英语使用的文化习俗问题。简单地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使用规则。比如,在中国,询问他人的年龄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这在英语国家则视为禁忌,因为它涉及个人隐私。诸如此类的文化习俗也要学习,不能套用中国人的习惯。 我们常常鼓励人们学习英语要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持之以恒。学习英语的
22、这种执着精神来源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令学习事半功倍。很多人明白,学习英语并不仅仅限于交际这一目的。英语是一把钥匙,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思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如此说来,学习英语不仅是一种需要,还是一种追求。人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发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以保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源动力。最后,我还要说,与别人探讨学习心得是有益的,但根据个人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毕竟人与人在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人生阅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别人成功的经验不不定期适合自己。我诚挚地希望广大英语学习者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孜孜以求,学好英语
23、便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英语专家如是说 马登阁1945 年生,1965 年 9 月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9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 年至1975 年在英国留学,回国后继续在二外英语系任教。1988 年至 1989 年作为交流学者任 教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任教期间,曾发表从语用学看英语礼貌语言的表达 、 英语动 态性、静态性研究等论文,翻译出版我在现场 、 大亨遗孀等书籍,编著出版英语 难题解析 、 英、日、汉口语等书。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 我是从高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我的老师是位台籍中年男士,姓陈,他很敬业,也非常严厉,同学们都怕他,我也很怕他,所以他布置
24、的英语作业我都是格外认真地去做。由于学习认真,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好的学习成绩引发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1965 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几乎天天都跟英语打交道。个人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学好英语,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当然,仅凭学习兴趣还不够,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有的学习者认为只要记住一些单词就能学好英语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学习英语犹如造房子,英语的句子结构就是框架,单词则是造房 子的砖瓦。你虽备足了砖瓦但不知建房的框架是造不成房子的,充其量也只是砖瓦的杂乱堆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记了不少单词,却写不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学习单词不要
25、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要在句子中、在篇章中学习,要记住单词在句子中是怎么用的。要真正学会一个单词,在记住这个单词的读音、拼写、词性的同时,还要记住该词的各种搭配关系,比如动宾关系,修饰关系等。这样记住的单词是活的,死记硬背的单词是死的。学习英语还要懂一点语法,成人学英语更是如此。如果你懂一点基本语法,你说的英语,写的英语就是比较规范的,你就不会犯时态、语态、语气的错误,你就不会按中文句式写出诸如 “Yesterday happened an accident.”这样的病句。语法是语言规律的总结,我们应利用这些规律来方便我们的学习。但是,千万不要去死抠语法,不要动辄就进行语法分析,那样,你就成了语法
26、的俘虏了。懂一点语法固然需要,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语法也只是干巴巴的条文。学英语要多读多看,可从简单短小的篇章开始,逐渐过渡到高难的篇章。除学习课本外还可读些英语的报刊、杂志,像英语学习就是很不错的英语读物。读文章要精泛结合,一般来说,教科书的文章 都是经过反复挑选的,要读得精一些,光读懂其字面意思还不够,要读出其字里行间的含义来。文中的词都要认识,有些句子结构还要模仿着用一用,经典句子可以背下来,课文后的练习 也要动手做一做,但是对于一般的读物,如小说、传记等泛读就行了,不必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坚持每天读十几页到几十页,时间长了,日积月累,你的语感就增强了,有了语感再加上语法,你的学习进步就
27、快了。学习英语离不开好的词典。目前市场上的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和简称为ALD 的 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就是不错的学生用词典。有了词典还要会用。比如 ALD 词典前面的二十五个动词句型就是我们判断一个动词使用得是否正确的依据。碰上生词,先动脑根据上下文猜一下它的意思,然后再去查词典,这对培养你的悟性是很有好处的。 有的学习者常失望地说,刚开始学英语时发现自己进步很快,但现在不论多么努力总觉得进步不大。其实道理很简单,你学习的过程正如向一个锥形杯里
28、倒水一样。刚开始,倒入一点水 就看到水面上升不少,但后来虽倒进的水多了,水面上升却慢了。你发现自己进步慢了,只是一种错觉,其实只要努力学习,你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只不过你的进步不像当初那么明显罢了。英语专家如是说熊学亮1952 年 8 月生于上海,1991 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认知语用学概论 、 英汉前指现象对比等,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 120 余篇。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操练和自我纠正。英语学习中的投 入和产出基本上成正比,但集中学习和注重方法也至关重要得法者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所有的学习者都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
29、的英语,但井非都能如愿。除了性格、习惯及神经系统的差异外,许多人抱怨环境,如无机会与外国人接触、缺少撮练对子、教材与师资短缺等等其实语言练习主要是个人的事,只要抓紧,也能五师自通由于文革的影响,我上大学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时,已经 25 岁了虽然那时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限,但因喜欢口语,就坚持自己练习具体做法是:(1)每日对自己听到的语言进行无声翻译练习半小时左右,他人的言谈、电台广播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听到中文,则将其译成英语,反之亦然(2)遇到比较有趣的内容(如电影 ),则对一静物(如墙壁、家具或树) 用英语复述情节,此时不必担心出现说错面引人发笑的窘况。(3)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断纠正自己,
30、逐渐从流利 (fluency)向精确(accuracy)过渡我认为流利先于精确,是较为可取的学 习程序失败是成功之母,过分考虑精确,怕犯语误,练不出好的口语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口语的基础人不可能对任何话属都谈笑自如。通过多读、多背、多听的途径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一方面;在口语练习中遇到词穷时将暂时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汉语词语记下,在汉英词典上查出相关的英语表达并通过记忆强化巩固是另一方面。80 年代初我曾在华东师大教过一段时间的出国班英语,有的学员虽然阅读能力极强,但口语却极差显然,这与缺少强化练习有关就我自己而言,这些年理论课上得较多,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上课参半用汉语讲。以前经常应
31、邀担任各种外事活动的同声传译,主要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状态。但现在因为教学科研大忙,已多年没有从事这种练习我现在英语口语状态尚好,与我当年的自练不无关系定期适量的刺激,能促成质的飞跃,能够将牵强的语言能力演变成自然语感,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鉴别语言能力是以使用效果为准,即看说写能力如何。一个口语在质和量上都达标的人,其读写听能力也不会差。但在学习中要量力而行。以前当学生时,我曾经做过一天读十几篇新概念英语课文、写十几篇英语摘要的事,也去听力室听过比自己实际水平高的录音带其实,因急功近利而一下于读写太多太难的东西,会导致“噎食” ,破坏学习机制,结果适得其反这些损失,我的感觉是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方
32、能得以慢慢补回是为诫英语专家如是说秦亚青(1953 一) ,山东淄博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联合国译训班。后赴美留学,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包括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当代国际政治丛书编委、国际关系学当代名著译丛编委及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专著) 、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译著) 、 美国文学( 合著) 、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副主编)。另外还翻译过贾平凹、毕淑敏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小说。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
33、丝不苟地吃透精读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 记得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适合初学者的读物并不多。念的多是来自前苏,联的小开本简易读物,从图书馆借来,放在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页。这些简易读物大部分是世界名著的简写本,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双城记 、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等等。 看这类书须求速度,要看得快,看完一本再一本。借书时先翻上几页,感觉生词不多、可以一气读完,就借出来,不然会读得太慢,也会影响信心和情绪。我读完几十本之后,找到了一点学英语的感觉。后来就开始读一些比较难的书。在从简写本到地道的原著之间,我曾经有,过一个读优秀译本的过渡阶段。当时读过
34、的这类书有从中文译成英文的,如子夜 、 雷雨以及鲁迅的短篇,更多的则是俄罗斯和法国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莫泊桑、巴尔扎克等人的小说。这些书经过翻译家的手,语言很规范,读起来比原著容易,对语言能力、文化感悟、甚至人文思想的培养都很有用处。当时我每天拿出两个小时,躲在一个僻静无人的处所读这些书,是一种非常的享受。再后来就是啃原著,读得较多的一是文学,二是社会科学,也是一本一本地读。有时见了好的语句会记下来,有时还整段整段地翻译过来,反复把玩、感悟思想的真和语言的美。读得越多,感悟越深。到了能够比较顺利地读原著的时候,大幅度扩大阅读的范围就势在必行。学英语不读文学名著
35、不行,光读文学名著也不行。阅读量需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某一门类内书的多少,二是门类的多少。报刊文章覆盖面广,与现实贴得更近,能学到活的语言素材。我喜欢国际政治,从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开始,一直坚持读 Newsweek,Time,The Economist 等杂志和 New York Times 星期日的国际事务版。专业书读累了的时候,也翻翻 People,Fortune,Readers Digest 等比较轻松的杂志。无所不包的内容和变化万千的题材不但加强了对语言的把握,而且传达了语言背后的思想、知识和文化。回想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感到在大量阅读中受益良多。后来到美国留学,六午时间,几乎每周都
36、要读 1000 页左右的书,若无大量阅读的训练,可能要倍受其苦。再说,从阅读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还有自己创造的语言环境中的情趣和乐趣。英语专家如是说虞建华 1950 年 6 月生,1976 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1983 年在本校获硕士学位,1991 年在英国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译林 、 外国语等杂志编委。1997 年曾获美国洛克菲洛基金会人文学科研究金,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合作研究和讲学,同年被国务院人事局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著
37、作有:20 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 、 新西兰文学史 、 杰克伦敦传 ;译著有: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 时震 ;编著及主编有:英语朗诵诗选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大学英语诵读文选和 16 册实用行业英语系列丛书 。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一年后,系里挑出四名青年教师,由陆佩弦、杨小石等名教授集中培训。我记得陆教授布置我们的第一项作业是看由英美语言教育专家改写的英语简写本,包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狄更斯的双城记、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每本百十来页,十分浅易。我们自以为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虽然大学几年处于“文革”末期,我们的基础并不扎实,但早已开始“啃”名家经典的英文原作了),因此心
38、中有些被人“小看”了的委屈。阅读并复述了几本简写故事以后,陆教授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们用两、三千个最常用的词汇,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故事吗?此时我们明白了他的用意:简单的词汇能变幻出无穷无尽又生动活泼的表达,语言运用能否得心应手,关键在于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专挑“硬骨头”啃,食而不化,结果也许只是事倍功半。外语主要是一门技能,理解了不等于掌握了。这和打乒乓球一样,了解球的旋转方向、速度等,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打好球,只有通过一板板的推,一板板的扣,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后来在我 20 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也总是让我的学生和我的儿子大量阅读浅易的简写本,欣赏精彩的情节内容,在相对愉快
39、轻松的阅读中,渐渐熟悉语言的基本表达。我一直认为,即使外语程度较好的人,多读简写本也不失为一个学习外语的好方法。现在书店里各类英语简写本很多,全班每人买一本,轮流交换看,花钱费时不多,但会有很好的收效。我认为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弊端,正是对基本语言的熟悉程度不够。好像懂了却无法表达,或下笔、张嘴就错。但另一方面,两、三千个词汇毕竟不够,要不断扩大。有一句关于学英语的话很有意思:“Jump and get an apple” (跳一跳,摘个苹果) 每次作一个小小的努力,就有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果苹果太高,拼命跳也只是浪费精力。也不能期望一次采摘就满载而归。这一说法不完全是经验之谈。我们可以从教育
40、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那里找到理论依据。他认为学习内容主体应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手臂所及表示你原有的知识领域,扩展部分是“跳一跳”可及的地方。我常看到有些学生在英语读物上密密麻麻注满了音标和释义,没隔几个字就是一个生词。我欣赏他们的刻苦精神,但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如果找些容易点的阅读材料,反而学得进,学得快。有人说合适的外语阅读材料,生词不能超过百分之五,我同意。如果不超过百分之三则更好。 我中学读了一点俄语,23 岁后才从 ABC 学起,这不是最佳年龄。但我仍然认为英语并不难学
41、。下点苦工夫,学点巧工夫,只要持之以恒,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学有所成。英语专家如是说张维友(1952-) ,湖北广水市人,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广外)英语教师进修班,后赴美、英留学,获伦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湖北省学位评议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院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社会兼职包括全国英语研究会理事、中南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翻译者协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英语知识精要 、 英语词汇学 、 英语词汇学教程 、 综合英语教程 (主编) 、 英语通论
42、(合作) 、 英语习语大词典 (副主编)等。近年来常有人拿着各种各样的“英语速成班”的广告来征求我的意见,问是否有必要参加。他们中有在校的大中学生、学生家长、研究生备考人员、即将升职晋级的官员等。我的回答却往往令他们失望。“速成”对应试也许有些作用,但要真正学好语言, “速成”之路是绝对走不通的。回顾我学英语的过程,可谓艰辛困苦。由于学英语起步较晚,当初又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靠的是“背诵 + 默写” 。当时的语言资料不多,主要是靠课本,我将能接触到的各种英文教材囫囵吞枣地全背下来:背单词、背词组、背句型、背人名、背地名、背标点符号、背课文、背练习,什么都背。开始背诵起来很费力,不过,时
43、间一长,就越记越快,越背越容易。有的句子或语言现象,开始并不完全明白,一旦背熟了,自然就通了,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默写也是我常用的办法。为了加深记忆,我坚持默写。无论课文多么长,我都是首先把它背熟,然后再进行默写,凭着记忆把课文从头至尾默写下来,包括专用名词和标点符号。虽然这是一种“笨”方法,挺花时间,但效果却很显著。后来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诸如大小写、标点符号、乃至拼写之类的小错误都很少,得分自然就高。背诵的东西多了,慢慢就产生了语感,有时遇到不正确的句子,尽管说不清原因,凭直觉会感到不顺,因而就避开了。学习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起初的学习之苦随之转化为乐趣。 “听”
44、和“说”被公认是学外语的难关。要能听会说,就要多听多说,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听说能力强的人,并不是其感官灵敏,主要是他们语言积累丰厚(当然有知识面的问题) 。如果词汇量大,语法知识牢靠,听说能力就容易提高。我开始练听力的时候,也常采用“死”办法,对听的材料逐字逐词地笔录下来。这样做“一举数得”:练习了拼写,温习了语法,提高了准确性,加强了基本功,听力也随之提高了。后来知道,这种做法就是所谓的“精听” 。即使是听英美广播,看英语电影录像,不时地做些“精听” ,对提高听力也是很有好处的。以广播新闻为例,凡属新闻报道,其篇章结构、文体特征、用词句式都有规律,通过精听默写很容易掌握,一旦熟悉了,
45、听的效果自然会提高。口语也不例外。口头表达有技巧性,但更主要的是要有充足纯熟的语言素材。实践证明,不少同时学英语的人,语言水平不相上下,但后来有的说话仍结结巴巴,有的却出口成章。究其原因(注:这里不考虑智力因素) ,往往是掌握的语言素材的多寡和对材料的熟悉程度的高低所致。所以每当学生来请教如何练习口语时,我的回答仍然是“多记、多背、多练” 。回想起来,我学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的“死记硬背” 。 “死记硬背”虽然不能说是好方法,但学语言却离不开“死记硬背” ,至少在初、中级阶段是如此,即使到了高级阶段,死记硬背也并非毫无用处。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 “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变“活” 。死记硬背到一定的时候,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 ,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库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便“活”起来了。学语言就是这样,无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