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 政治年级 高二章节 第六课文件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doc标题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关键词 教案内容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本课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第五课内容的引申,又为第七课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课教学的成效又关系到第八课教学的成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具体要求1知识要求识记:(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3)价值 (4)价值观 (5)正确的价值观 (6)集体主义 (7)个人主义理解:(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导
2、向作用。(2)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含义。(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5)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运用:(1)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同价值观进行比较,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2)列举并指出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的表现及危害。(3)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价值观问题。2能力要求(1)认识不同价值观的现象与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比较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作用,提高比较能力。(3)提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和思辩能力3思想觉悟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
3、提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自觉性,能自觉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现阶段衡量价值观的标准,提高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认识。(2)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自觉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克服和纠正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3)通过教学,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教学重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3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4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5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教学难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价值、价值观。3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5坚持集体主义
4、,反对个人主义。课时安排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共六课时,另外,可安排一课时进行课堂讨论。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3哪些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从学过的第一课和第五课中引出新课,引导学生注意本课和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关系和联系)导入新课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为最重要,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
5、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板书)请同学们粗读第六课的课题、节题、框题,并在自己的笔记上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请课代表提前预习,并将他自己制作的结构图用投影仪展示)(设计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能从纵向对知识进行整理,会画结构图)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模式的变化带来价值观的变化,由于人们的利益需要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价值观的多样性。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下面我们就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第
6、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板书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板书)请阅读 P36,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江苏省张家港市是 1962 年从邻近两个县各划去一部分组建而成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 3000 多万元,被称为“苏南的西伯利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这个原来在苏州市所有县城中倒数第一的小镇,一跃成为全苏州的排头兵和全国的明星乡镇。党的十四大后,他们发扬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投影:1991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32 亿元。1994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1525 亿元,三年翻了两
7、番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18万多元( 折合 2146 美元),为江苏各县(市) 之首,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评比中,从1992年第四位,跃为第二位。(此处如有反映张家港风貌的图片或录像可在课堂上展示或播放,但要根据教学时间有所选择)张家港的成就、经验、精神、发展速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回答)这是因为,张家港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张家港市文明进步的实践生动表明: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而且需要精神生活,这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方面内容,又有精神方面的内容,这里包含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8、基本概念,它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板书)(l)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板书)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指人们的物质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指一个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这里包括气候(如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地形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并存)、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位置等。人口因素:构成社会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1996 年我国 122 亿人) 、质量(文化程度,身体素质等)、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9、的总和,所有这些,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内容,称之为社会存在。(以上三个方面可采取提问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经济知识迁移到哲学知识的学习中来)(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板书)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如: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二者关系如何呢?2社会存在和
10、社会意识之问是辩证统一关系(板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板书)这一观点可表述为: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板书)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第一: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投影:总之: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根源于社会存在。第二:从单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决定的。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
11、社会地位决定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也是受社会生活的制约的,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如:每个人所受家庭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都是个人社会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思想和感情就不同。不同阶级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板书)第一:从社会意识总体看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如: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只能产生原始的集体的观念,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出现,便产
12、生了私有观念、损人利己、发财致富思想,出现了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这说明私有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必将随私有制的消失而逐渐消失,私有观念的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那种抽象的、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第二,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看,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状况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循守旧、闭关自守、平均主义、大锅饭、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意识等受到很大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
13、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社会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增强了,张家港人说得好:“市场竞争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 ”这反映了张家港人的竞争意识、拼抢意识、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反之则是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变化是由少数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神和“绝对精神”决定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表现都是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其共同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把精神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完全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而看不到社会
14、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板书)这种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板书)社会意识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按其性质划分,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请学生阅读教材。举例: P38 历史上(以抗日战争为例两种不同认识产生两种不同结果)P38 现实中(以改革开放后为例,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积极作用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科学社会意识为何能产生
15、巨大推动作用。第一,因为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预测。第二,能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因为邓小平同志能够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历史机遇,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坚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他在每一关键时刻,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指明前进方向。请学生阅读教材 P39(教师可结合教材,结合当时背景材料加以补
16、充说明)。这些科学的社会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的理论,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没有南巡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构,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及参与世界经济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马克思的一段语录 P36。“不是人们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议论,老师归纳 )这段话并不难懂,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却有划时代意义,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直是唯心史观占统治
17、地位,而唯物史观也没有回答好这一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回答了这一关系问题。请阅读教材 P38,毛泽东的语录。“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请结合今天的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议论,教师归纳)这段话全面指出了二者辩证关系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反作用,尤其是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的作用,但思想不论多正确,都不会自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而是通过人对它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其作用,因为社会存在实质是一种社会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产生意识,意识一旦产生必然指导实践,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达到
18、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目的。巩固新课这节课我们讨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下面我们把这一关系问题加以归纳:投影: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下节课,我们共同来讨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 二 课 时复习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收集的 98 年中国抗洪救灾的资料,来谈一谈你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学生发言 )1998 年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无情地吞没了万顷良田,冲毁了百姓家产,但汹涌的洪魔万万没有想到是它的不期而至,使平日陌生的人们相识,使相距遥远的人们相聚;抗洪英雄
19、高建成把身上的救生衣让给战友,自己壮烈牺牲;面对湍急的漩涡,青年农民方红平把竹竿抛向他人,自己却被洪流卷走;面对塌方的险情战士李小强奋力推开身边的同志,自己却被砸死,紧要关头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接受灾民的消息传出,有一个农民无私接济 16 户,53 人生活在同一房檐下,大灾之际洪水当头,这种生死情,千里情,爱民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人间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凝聚力,它产生于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鼓舞着人们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导入新课
20、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下面的问题。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自从人类产生后,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如:人要维持生命,呼吸新鲜空气,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要生存,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还要看书,听音乐等,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价值渗透在人们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始终,价值概念又是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呢?1、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板书 )(1)价值(板书)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
21、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价值是一种关系( 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不能单纯归结为人的主观愿望,也不能单纯归结为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价值具有客观性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作为价值关系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这里的精神现象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书籍、雕塑)才能表现。因此,任何价值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都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多样性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多种多样,它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价值可分为许多方面,如: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文学价值等。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比具体领域的价值
22、更抽象、更广泛。价值具有社会性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制约。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实践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需要的实现,也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一定的事物对人是否具有价值或对谁有价值,必须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总之,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的一种特定关系,由于人们总是同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任何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2)价值观(板书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
23、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对有的人则没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大,对有的人价值小,人们在认识了事物及其属性的基础上,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从而确定人们活动的价值取向。如:在 1998 年的抗洪救灾中,出现了无数舍己救人的动人事迹,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高建成,受到人们的尊重、理解、敬爱,他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烈士”、 “英雄”,这就是一个肯定的价值判断。又如: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受贿、被开除党籍,同时被司法部门判处 16 年有期徒刑。从一名党的干部,变成一个罪犯,这是罪有应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处理,就是一个否定的价值判断。人
24、的评价,可以分为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评价。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对有的人则没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大,而对有的人则价值小,人们在认识了事物及其属性的基础上,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从而确定人们活动的价值取向。总之,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叫价值观,价值观由什么决定,价值观形成后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请问:社会意识如何产生?由什么决定?(设计问题的目
25、的在于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价值观也是如此。(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板书)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而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无论是对物质价值,还是对精神价值、人生价值,都有一个评价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问题,那么,这种价值观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那种不重视市场和交换,生产上求齐求全,不计成本的价值观念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的。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生产高度社会化和
26、商品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中,商品意识、成本意识这种新的价值观念产生并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企业往往不求齐全,而是充分利用市场和交换手段,达到其目的。如:日本充分利用世界各地廉价而又丰富的物资来制造产品,从而使自己产品的成本低廉,在世界市场上很具有竞争力。因此价值观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然而,价值观一旦产生,就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板书)1998 年全国 29 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 223 亿人,直接经济损失 1666亿元,是本世纪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洪水过后
27、,人们却在思考气候异常,雨水过大,固然是今年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然而,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减退,水土流失面积急剧扩大,是重要原因。请看一组数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 26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的 139,但去年却从我国进口方便筷。在德国、美国,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树也需向政府申请。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 60一 85,而 1957 年下降为 22,1986 年只剩下 10。我国每年砍树与植树的比例为 11:1,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增加,自 19571986 年近 30 年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水土流失量已超过黄河,盲目围湖造田造房,人与湖争地,而湖
28、泊面积在 30 年中减少了 455。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长江流域生态体系遭严重破坏,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大为下降,水的蒸发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的洪水。长江生态恶变,不仅是长江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只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最终遭到了报应。面对沉重的教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共生共荣、协同发展,一种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的科学生态价值观应运而生,并被更多的人认同。综上所述: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密不可分,新价值观的形成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这里应
29、指出价值观人人都有,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阶级有不同价值观,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这里还应指出,对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应做具体的分析,教材 P41 谈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义利观问题,不能认为今天社会里存在的各种义利观,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价值观,还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它不会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很快消失,这就好比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存在着封建社会的各种残余,这就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的特点。那么不同价值观对人们有什么导向作用呢?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
30、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板书)(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板书)从认识活动看,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事物,而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指向什么?这是一个选择过程,按什么标准来选择,只有某一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时人们才去认识它,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价值,人们就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从改造活动看,改造什么事物与不改造什么事物,要看这一改造活动对人是否有积极作用,是否有价值,有价值,就去做,否则就不做。价值观是个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不同,人们对某一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该不
31、该做回答就不同。总之,认识什么与不认识什么,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人们是按照值不值去确定,可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就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具体认识和改造活动应当指向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资料 P41-P42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人们在充分利用森林经济价值时,却忽视了它的生态价值,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影响了经济持续增长,因此不能只考虑自然资源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价值,还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再生的需要,重视经济增长与社会持续进步的综合价值。这说明,价值观不同人们评价的标准就不同,价值观是个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不同,某一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该不该做,回答就不相同。价值观第
32、二个作用是什么呢?(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权书)如果说价值观第一个导向作用说的是人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这里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值得”的,有积极意义的。如: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生活和丰厚的收入,承担起国家女排主教练的重任,选择了一条艰苦拼搏,重振女排昔日风采的人生之路。巩固新课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投影: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下节课再和大家共同讨论。第三课
33、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3意识的正确与否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旧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由于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人们的利益需要不同。对事物价值判断的标准也不同。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呢?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板书 )请大家思考回答: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此处教师可启发
34、学生把对唯物论中“正确的意识”的认识迁移到对什么是 “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上来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那么,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板书)为什么说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呢?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就离不开人对事物的认识,所谓积极意义是指事物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人的积极意义,因此,要确定事物的价值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才有可能进一步确定它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同学们都吃过西红柿吧,西红柿的正式名称叫番茄,我国古书上称为
35、蕃柿,它原产于秘鲁,16 世纪首先传到意大利,17 世纪由葡萄牙传教士带到我国,早期的西红柿一直作为观赏种植栽培,随着人们对西红柿属性的进一步认识,发现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做水果。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不仅含有钙、铁、磷、疏、钾、钠、镁等矿物盐类,对血液的新陈代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生吃、凉拌、烧炒、做饺子、做汤,它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可加工成饮料、罐头、果酱、果脯等,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根据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此处可以由教师陈述变成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随着人们对西红柿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长规律(发育周期、环境
36、条件、栽培、采收、贮藏以及病虫防治)认识的不断加深,其价值则越来越大。这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人们对于事物规律性的科学分析上。古往今来,许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希望机器一开,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英国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历史,但最终失败了。请同学思考回答:这种设计为什么失败?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幻想一种不增加任何能量让水动机永远转下去,违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是不能成功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符合事物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科学、合理的。而离开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性,单凭良好愿望去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
37、现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历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这个标准,才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正确的价值选择。既然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评价事物的价值就不能离开对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认识,如何来确定人的需求,正确的价值观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要符
38、合人类的根本利益。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板书)价值的形成,离不开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对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一个难题,需要大家来分析。研究人的需求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需求干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评价,这个人说它有积极意义,那个人说它没有积极意义,这个集团和那个集团对它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也不相同。面对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怎么办?(此处请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唯一的选择: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
39、准就是最高标准。 Z 即:人类的根本利益。(1)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板书)因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黄牌,本来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权利,然而,1998 年中国长江洪水泛滥,却绘我们亮出了一张“黄牌”,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减少是造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森林植被是生态的中心,它涵养山源、保持水土、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是任何其它物质都不可替代的,然而,我国长江流域的植被则丧失了 85。围湖造田是长江洪灾又一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放吃饭问题的艰巨性迫使农民大搞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大大缩小,从而减少了库容量,降低了湖泊的
40、调洪能力,仅湖北省的调洪能力比 50 年代减少了 23。森林植被的减少,湖泊面积的缩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蚀,过去十年不遇的洪水,80 年代几乎每年一次,长江的水患是大自然向人类出示的“黄牌”,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愤怒。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应当痛定思痛。当今世界,一些人、一些国家为了狭隘的私利,不顾人类利益,过量开采自然资源,向海洋倾倒核废料,将珍稀动物作为桌上佳肴的现象相当严重。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这一切从反面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2)现阶段
41、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是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难把握,这需要将它具体化。讲价值观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个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请同学们画书 P45“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将引导我国人民胜利渡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向更高目标前进,这条基本路
42、线,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做才有价值呢?那就要坚持“ 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3)“三个有利于” 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板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43、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三个有利于 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安徽风阳县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二十年前,这里偏僻、闭塞、贫困,全村 20户住草房,房门是高梁秸捆扎而成的,房间空荡,来人吃饭要借碗,两根树枝当筷子。穷则思变,1978 年 12 月,18 位村民在干部召集下,在一张“契约”下按手印或盖章。契约上写明, “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1979 年秋,土地承包后的第一年,收获粮食 66 万公斤,比 1978 年增加 6 倍,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食的小岗村,第一次交足了公粮,人均
44、从 22 元增至到 400 元,1997 年人均 2500 元,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把种植业、养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开拓市场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状况,他把干家万户同国内外大市场连结起来了。小岗村人从“大包干” 到“ 大接轨 ”的转变和探索,有力推动了广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价值观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因而是正确的。综上所述,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具体的价值选择。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5、板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对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加以总结和概括:(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评价一个价值观是否正确,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要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二要看是否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这里所说的“两符合”就是正确的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两符 合”缺一不可,否则就是错误的价值观。作为中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l)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请同学们看教材 P47。中国青年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理工大学教授冯长根,用 4 年时间走完了一般大学生要花十年时间才能走完的从初中到大学的毕业之路,在国外为学习国家所急需的专业他同时
46、读两个系的研究生,在博士论文的扉页上他用中英文深情地写上“本论文献给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到祖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将所学专业知识献给祖国,有了这种坚定的报效祖国的爱国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他的价值选择就是成功的。(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和完善自己( 板书)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应试教育观和素质教育观。前者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面向尖子生,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单纯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这种教育观显然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的错误的价值观。当今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47、,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标准是素质、教育、机制、管理,知识经济也是人才经济,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能否坚持它,意义重大,因此,应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摒弃“应试教育”的价值观。复习巩固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是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问题,那就是: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线”和“ 三个有利于 ”又是一致的,它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体现,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布置作业1 P44“想一想
48、”2 P45 毛泽东语录请结合以上两个内容谈谈你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第四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2在我国现阶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复习旧知识,导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导入新课从我国实际出发来把握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而坚持“基本路线” 和坚持 “三个有利于”,从思想体系上看就是坚持集体主义。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讨论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问题。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板书)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板书)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板书)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它包括两个转变,即
49、: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发展、繁荣流通领域、降低生产成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趋利性的特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曲解,把竞争理解为“不择手段”,把搞合法经营,理解为“坑蒙拐骗”,把讲经济效益理解为“单纯追求利润”,把讲个人利益理解为抬头向“ 钱” 看,低头向 “我”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1)多种价值观的表现(板书)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应提倡和奉行(是正确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应反对 (错误的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应反对 (错误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应反对 (错误的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那么,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呢?(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原则( 板书)请大家看书 P49并划书:“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