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特训教程$第一部分: 记忆是由一些能使身体里的空气保持均衡分布的事件所组成的过程。如果这种平衡被打乱,遗忘就会发生。而另一种假说是基于“脑和心是生命的重要部件”的观点产生的,似乎更有建设性。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337 年)和克罗丹等人得知有人在战场上发生“脑受外力打击会突然丧失记忆”的情况后,就将理智、情感与心、脑联想到一起,提出了脑司理智、心司“感情”的理念,即“心脑合一”说。 $第 1 节:记忆力超群 作者: 林 格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等生。每一个优等生的记忆力都是超群的。记忆是智慧之母。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一话语被作为至理名言流传。英国哲学家培
2、根说,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 导读每一个优等生的记忆力都是超群的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等生。 每一个优等生的记忆力都是超群的。 记忆是智慧之母。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一话语被作为至理名言流传。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俄国教育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力超群的人: 拿破仑,于十五年后在制定法典的会议上能随口引证十九岁时在禁闭室内看的罗马法典;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寺院里游玩,目光被一幅壁画吸引住了。回到家中,他毫不费力地把看到的壁画默画了下来,物象比例和细
3、节点缀宛如原作,连色彩明暗差别都再现得十分逼真; 被称作音乐神童的莫扎特,有一次在西斯汀教堂里,只听了一遍就把神秘不外传的大合唱默记在心了; 毛泽东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和许多篇韩愈的散文; 周恩来对人只要见过一面,许多年后,还能认出并叫出名字; 记忆力好,才能学习好。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难装满的知识仓库,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认真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力,记忆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阶梯式学习法“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习方法品牌,也是一套从根本上解决“厌学“这个世界级难题的系统方案。“阶梯式学习法“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奔头,使知识、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沿着各
4、自设置的阶梯目标,独自奋斗、攀登。 “阶梯式学习法“是在人的内心深处下功夫,提高人的悟性,充分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塑造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新人。在阶梯式学习法系统中,渗透了十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养成教育“、“悟性教育“、“生命的阶段性发展“等,可谓集大成者。第 2 节:目录 作者: 林 格 本书是一套专门为“阶梯式学习法“量身定做的的记忆力专业训练教程,将人的记忆力分为六个阶梯进行训练,既有自主训练也有自我测试。 我们的信念是“把成功的阶梯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这个阶梯上稳步前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目录 第一部分记忆的魅力 揭开记忆之谜 跨入记忆研究阵地前沿 第二部分
5、每一个优等生必须掌握的记忆规律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记“在“忆“先,“认知“容易“回忆“难 识记后保持的时间有短有长 记忆的信息按规律遗忘 记忆的讯息靠感觉器官输入脑中 记忆有潜力可挖 认识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第三部分提高记忆力的 11 种方法 兴趣记忆法 集中注意记忆法 合理运筹时间记忆法 提炼记忆法 大脑两半球协同记忆法 多通道协同记忆法 联想想像记忆法 笔记记忆法 重复记忆法 改错记忆法 心想事成记忆法 第四部分记忆力的应用 怎样记忆单词 怎样记忆数字串 如何记忆文理知识 第五部分记忆特训 120 题 第一阶梯训练题 第二阶梯训练题 第三阶梯训练题
6、 第四阶梯训练题 第五阶梯训练题 第六阶梯训练题 第一部分记忆的魅力 (“记忆“甫一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就与美丽的神话紧密相连。美丽的传说表明了古希腊人对记忆的高度推崇。换句话说,在不能科学地揭示记忆的原理和规律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把记忆置于极为高贵和极为神秘的地位。 ) 揭开记忆之谜 在流传至今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摩尼西尼的“记忆女神“,身边有九位漂亮的女儿,专司文艺与科学-古希腊人是把“记忆“当作“文艺与科学之母“来看待的,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 对“能记住事情“感到莫名其妙的希腊人,在懵懂之间,将这一特异的现象与左右生命的明暗或冷热等因素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希腊的
7、巴门尼德(Par-menides),他在公元前六世纪首先提出:记忆是光明与黑暗或是热和冷的混合物。 巴门尼德还认为,只要这一混合物保持不变,记忆就是完好的;一旦这个混合物发生了变化,遗忘也就产生了。 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迪欧根尼(Djogenes)将记忆与身体里的空气连在了一起,提出“平衡说“假说: 记忆是由一些能使身体里的空气保持均衡分布的事件所组成的过程。如果这种平衡被打乱,遗忘就会发生。而另一种假说是基于“脑和心是生命的重要部件“的观点产生的,似乎更有建设性。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337 年)和克罗丹等人得知有人在战场上发生“脑受外力打击会突然丧失记忆“的情况后
8、,就将理智、情感与心、脑联想到一起,提出了脑司“理智“、心司“感情“的理念,即“心脑合一“说。 第 3 节:揭开记忆之谜 作者: 林 格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约公元前 427-347 年)对“心脑合一“说提出了异见。他认为,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和欲望都是从脑产生的,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 “脑说“是至今还被许多人所认可的一种关于记忆的假说。在柏拉图之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记忆是位于脑部的。“蜡板“假说的出现,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了记忆机理探索的新篇章。后来,芝诺(Zeno)还曾对“蜡板说“作了一些非本质的修正-“实际上是感觉在蜡板上写下了印记。“ 公元前四世纪末,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
9、德(公元前 384-322 年),在当时算得上是最博学的人,也未能跳出“心“说的局限。 公元前三世纪,希腊的希罗菲罗斯提出:“生命精气“和“动物精气“与记忆有关。他认为,较高级的生命精气产生了较低级的动物精气,而后者则包括记忆、大脑神经系统。人比动物优越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的大脑上有着大量的皱褶(这些皱褶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脑皮质上的脑回)。 总的看来,公元前,希腊人中的佼佼者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形下,借助直觉,对“人能记住事情“的机理进行了没有实验结果支持的或混沌或清晰的猜想和思考,提出了各种“平衡“说、“心脑合一“说、“心“说、“精气“说,以及被后人发扬光大的“脑“说-“蜡板“假说,为后人探索“记忆
10、之谜“提供了线索。 古希腊人在探索“记忆之谜“的征途中,比其他地域的人类先走了一步-已经逐步逼近了记忆的“阵地前沿“。 跨入记忆研究阵地前沿 1950 年,美国的斯佩里和助手们将受试动物两半球大脑的连接体-胼胝体切断后,发现大脑两半球各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可以分别接受训练,甚至可以在左、右脑的分别指挥下,使两侧肢体做出相反的动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交叉支配“。 1962 年,国外一位高明的医生为一位患严重癫痫病又久治不愈者成功地做了断绝两半球大脑一切联系的手术-将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人的胼胝体含有 180 万左右的神经纤维,在中线集中成一个紧密的束带)截断,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活着的裂脑人。手
11、术后,患者的左右脑处于分割状态,癫痫病情得到缓解。 斯佩里在完成了首例动物脑分割实验后,又和奥恩斯坦教授一道,进行用脑电波探索人体分体机能的实验,并且获得了成功。 巴甫洛夫(1849 年-1936 年)认为:遗忘并不等于信息消失。被称之为抑制的特殊神经活动在起作用,这时条件反射的中断不能说明条件反射的消失。因为只要抑制不复存在,过不了多久,中断了的反射活动又会重新活跃起来。巴甫洛夫的这一假说被人们称作“再现抑制论“。 第 4 节:记忆的特点 作者: 林 格 人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实,遗忘了的信息在很久之后还能被“拾捡“回来。一位科学家每天读几篇希腊文给二岁的儿子听,当儿子八岁半时,又让儿子学习
12、希腊文章。经测试,掌握二岁时听过的文章要比掌握尚未听过的文章快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进入二十世纪,各国相关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近百年里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研究了记忆的特点,并取得了趋一的如下认识: 易变性 不可见性 不完全可靠性 瞬捷性 潜力大无穷 在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记忆是智慧之母“的定义之后,二十世纪的各国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都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对记忆的定义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研究。 总的来说,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过程。 分开来讲: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
13、)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信息控制论专家说,记忆是贮存知识经验的有效方式,是信息的接收-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 哲学家讲,记忆是对经验过的事情能够记住,并在以后回忆或认知时能再认识的过程,还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亦是人借以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过程。 生物学家提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的机能,其本质是一种生物化学的过程,即脑生理活动的过程。记忆是生物(人)脑接纳-贮存-提取事物讯息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协同合作的综合过程。 对记忆的分类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们从各个角度对记忆进行的不同
14、分类渐趋完善。按记忆时启动的主要人体感官划分: 视觉记忆听觉记忆 嗅觉记忆味觉记忆 触觉记忆平衡觉记忆 视听觉结合记忆视听触觉结合记忆 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记忆 按记忆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划分: 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 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 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或直至终生 按记忆材料的大脑半球划分: 左半球记忆:负责记忆逻辑信息、语言信息 右半球记忆:负责记忆形象信息、艺术信息 按心理特征划分: 情绪(感)记忆 非情绪(感)记忆 按生理特征划分: 运动(动作)记忆 非运动(动作)记忆 第 5 节: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作者: 林 格 第二部分每一个优等生必须掌握的记忆规律 (发现规律是驾
15、驭规律的前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运动,地球有远近太阳,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长兴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变旧虽然记忆同生命一样,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变化令人难以捉摸,但是记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运动。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发现规律是驾驭规律的前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运动,地球有远近太阳,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长兴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变旧虽然记忆同生命一样,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变化令人难以捉摸,但是记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运动。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16、 就整个人类而言,记忆素质的差异有“中间凸大两头尖小“的统计学规律:有限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记忆能人极其罕见-不超过千分之几,记忆中常者占绝大多数,记忆低劣者同样罕见-不超过千分之几。 具体到每个人而言,记忆素质中有强项也有弱项。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借助视觉去记忆-总是清晰地想像出书本与笔记本中的需记内容,那么视觉记忆可能就是他的强项;有的人喜欢借助听觉去记忆-即使接受视觉信息时也“暗自“将其转换为听觉信息,那么听觉记忆就可能是他的强项;有的人移动身体会记忆得更好些,那么动觉记忆就是他的强项 罕见的记忆能人们也各有各的记忆素质: 唐朝的吴道子,在天宝年间应唐明皇之召,去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致。回京
17、复旨时,唐明皇要看他的画稿,他说:“我没有勾画稿子,都记在心里了。“后来,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嘉陵江三百余里的风景活现在画稿上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要见过一个人一次,就能永远记住这个人的特征,还善于用寥寥数笔把这个人勾画出来; 古希腊著名盲诗人荷马,能到处行吟他的巨著荷马史诗中 27693 行诗句;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在 83 岁时还能记住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百位; 十九世纪法国的大小说家左拉,具有超常的嗅觉。他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确地分辨出他们的香味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就生理期来说,人的记忆最佳年龄通常在青年时代: 有人的统计学结果表明,如果以 18-29 岁的记
18、忆力为 100 的话,那么,10-17 岁为95,29-39 岁为 92,40-69 岁为 83,70-89 岁则显降至 55。 第 6 节:最佳记忆时间 作者: 林 格 在一年之中,春秋两季可以说是记忆的最佳季节了。翠春,天和日暖,万物更新,是体脑发育和发挥记忆潜能的最佳季节;金秋,果实累累,气候宜人,人们食欲大增,大脑和各部器官容易获得充足的营养,亦利于体脑发育和记忆潜能的发挥。 埃尔斯沃思亨廷顿(1876-1947)经多年实验后发现,春秋的凉爽气候比起盛夏的酷热更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春天是人类思维记忆最理想的季节,想像力和创造力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要丰富。 一月之中,一旬之内,一周之里,
19、是否也有最佳记忆日?有关资料甚少,尚待感兴趣者和有志于此者慎密体察和感悟。 一日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因人而异,大体来讲,主要有百灵鸟型、猫头鹰型、亦此亦彼型及混合型四种。 1、百灵鸟型 有些习惯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人感悟到,一到白天就像百灵鸟那样的欢快-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高。 据说,艾青的最佳写作时间是上午 8-9 点钟。 2、猫头鹰型 有些习惯于夜战的人感悟到,一到夜间就像猫头鹰那样的活跃-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高。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挑灯写作-彻夜不眠的习惯,以致通夜亮着的灯光竟然成了塞纳河上的航标。 3、亦此亦彼型 有些人则感悟到,
20、起床后和(或)临睡前的一段记忆时间效率最高,思维也最敏捷。 美国小说家司格特说过,觉醒和起床之间的半小时才是非常有助于他发挥创造性的任何工作的黄金时刻。 4、混合型 有些人既有百灵鸟的最佳记忆时间段,又有猫头鹰型的最佳记忆时间段,即一日内有两个最佳时间段。 美国有人对一百多名医院护士进行了每日中不同时间段的记忆功能测验,结果发现:一些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上午的 8 至 10 点钟和晚间的 8 至 10 点钟。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在最佳记忆时间有三佳、二佳、一佳之别,即青年期的春秋两季的每天内的最佳记忆时间为三佳-“黄金“记忆时刻;非青年期的春秋两季的每天内的最佳记忆时刻为二佳-“白银“记忆时
21、间;非青年期的冬夏两季的每天内的最佳记忆时刻为一佳-“黄铜“记忆时刻。记忆效率在三佳至一佳记忆时间里最高,非佳记忆时间里不高。 “记“在“忆“先,“认知“容易“回忆“难 记忆的进程是有序的-一个孤立的记忆活动是按照识记-保持-认知或回忆的程序进行的。 “记“是认知或回忆的先决条件。没有对知识与经验的识记,认知或回忆就不会发生。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识记时能让被记事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痕迹深,结构牢),日后就能够轻松地将它回忆起来;如果在识记时都未能让被记事件在大脑中留下什么印象,那么,日后要将它回忆起来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 7 节:记忆的信息按规律遗忘 作者: 林 格 识记过的知识或经验
22、或某一物品重新出现时能认出来,叫做认知,亦叫再认。 识记过的知识或经验或某一物品并不在面前时能回想起来,叫做回忆,也叫追忆。 心理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认知和回忆都是在首次识记知识或经验或物品于脑中保持一段时间后结构痕迹的重新活跃,但却存在着“认知“容易“回忆“难的规律-凡能回忆起来的都能准确无误地认知,而能认知的却不一定能准确无误地全部回忆起来。对此,安德森等认为,“再认“相当于“决策过程“,“回忆“则包括“搜寻和决策“两个过程。 经验也表明,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信息远不如认知的多。 识记后保持的时间有短有长 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等被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并转录为信(讯)息输入大脑后,根据记
23、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这是一类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钟的瞬现即逝、须臾即忘的记忆。据研究,大脑对由感觉器官输入的此类信(讯)息不作心(实际上是脑)理加工,也没进行重复,形成的痕迹大都是表浅而活动的,在一秒钟以后就消失,遗忘后不能恢复。 瞬时记忆往往是人们自己感觉不到的。 短时记忆是一类保持时间大于一秒但不超过一二分钟的瞬现即逝、须臾即忘的记忆。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要给一个不经常联系的人打电话,从电话簿中查找到电话号码,电话接通之后,还没等到电话打完,我们就已经把电话号码忘记了。 据研究,大脑对由感觉器官输入的此类信(讯)
24、息只作简单的加工和必要的重复,形成的痕迹大都是表浅而活动的,在一二分钟以后自行消失,遗忘后不能恢复。 长时记忆是一类保持时间大于一二分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有的可经年甚或终生不忘。 据研究,大脑对由感觉器官输入的此类信(讯)息进行了储存前的主动而又积极的心(实际上是脑)理加工,形成的痕迹大都是结构的、深刻而牢固的,保持在脑中的时间较长,即便是遗忘,通过努力大都能回想起来。 同一内容经过反复记忆,就可以延长记忆的时间,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记忆的信息按规律遗忘 “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首先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艾宾浩斯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自身实验(采用机械记忆法,熟记 13 个由两个辅
25、音与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音节,用节省法计算出不同时间间隔的遗忘率),首次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还将其转录为遗忘曲线,并于 1885 年公布于世-研究记忆的新篇章由此开始。 第 8 节:记忆效果影响的探索 作者: 林 格 艾氏经验告诉人们,若是把已经记住的放下不管,只要到了一小时,就会遗忘过半了。 在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与世界范围内被认同之后,外国的学者们开展了对记忆前后的性质不同的事件和意义相同的材料的不同序次对记忆效果影响程度的探索实验,并取得了如下进展: 1、后识记的材料越繁难,越能使先识记的材料的遗忘加速 斯米尔诺夫通过实验揭示,当被试者记熟词并去解答困难算题后,使对词的再现率降低16
26、%;当被试者记熟词而去进行较为容易的口算后,对同样一些词的再现只降低 4%。 2、中间比两头容易遗忘 加利福尼亚大学波斯特曼(Lpostman)等通过实验证明,识记材料系列位置的影响,在有意义单词中不及无意义材料大,但一般中间项目失败的次数相当于两端的三倍。 3、印象浅的比印象深的容易遗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微留心便会发现,在记忆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识记材料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人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较为顺畅的记忆,反之,记忆活动则变得比较困难。4、无意义的比有意义的容易遗忘 在学生时代,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无意义信息的遗忘迅增,而对有意义信息的遗忘却骤减。 有人统计,学龄儿童至 16 岁前的少
27、年,在年龄递进中,机械记忆能力无甚提高,但逻辑记忆能力确有凸显的增长。 5、不感兴趣的比感兴趣的容易遗忘 心理学家们认为,凡是能惹起兴趣的事物,都能集中注意力并让大脑首次识记时印象深刻,大都容易被长时记忆起来。痛苦的记忆往往会在梦里出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此的解释是:“凡是威胁自我的记忆,都被打入潜意识的控制范围内,无法爬升到意识的阶层上来。“哲学家尼采也曾经说过:“不愉快的事是潜在着遗忘倾向的。“ 6、不理解的比理解的容易遗忘 有人的实验表明,人们也许一次仅能勉强记住七个互不相关的无意义音节或号码,但能毫不吃力地记住包含六十个以上音节的明白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记一组互不相干的九个数字难,但
28、记一组依序排列的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数字易。 7、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遗忘 经验表明:记忆能人除外,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遗忘。 遗忘在背景条件转为陌生时凸显的心理学观察:背景条件的变更对认知不利。如在较远距离就能迅即认知衣着打扮老是一个样子的同学或者同事,但难于迅即认知经常变换衣着打扮的同学或同事,更难认知粉饰着装扮演京剧花脸的同学或同事。 8、不急需的比急需的容易遗忘 对于急需的认知材料,人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认知需求和记忆需求。认知和记忆需求一旦形成,便能转化成强烈的志趣,在人们的记忆活动中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刺激记忆的形成。而对于不急需的材料,人们很容易产生怠惰情绪,记不住也是自然而然的。 9、单
29、器官接收的比多器官接收的容易遗忘 第二部分: 由于各种感觉器官具有各不相同的生理功能而各有各的分工,所以不同类型的信息大都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输入大脑,如文字、图像信息主要通过视觉输入(盲人可以通过凹凸不平的文字、图像将信息感知),音乐、语言、声响信息(讯号)通过视觉输入,空气中的气味只要通过嗅觉输入,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通过味觉输入,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热软硬等信息主要通过触觉输入。有的信息,也可被两个或几个感觉器官所接收,双重或多重输入大脑。 第 9 节:无联想比有联想更易遗忘 作者: 林 格 单用听觉去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高达 85%。 单用视觉去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降至 75%。
30、听视结合着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只有 35%。 10、无联想的比有联想的容易遗忘 加入联想成分的记忆活动,有助于在材料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联系,从而在记忆中保持得更为深刻和长久。例如有人在记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时,将原本无意义的数字串884813 联想谐音为“爬,爬,死爬,登一山“,印象深刻,经久不忘,比单纯机械记忆数字不容易遗忘得多。 11、无长远记忆动机的比有长远记忆动机的容易遗忘 目的与任务的变更常会改变记忆效果,没有记住的常常是不想牢记的。人们只记住想记住的知识与实践经验。 记忆的讯息靠感觉器官输入脑中 人类靠感觉器官生发出来的各种功能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来接收外界的各种知识
31、与经验并转录为信息(讯号)后分别输入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味嗅觉区、动觉区。 由于各种感觉器官具有各不相同的生理功能而各有各的分工,所以不同类型的信息大都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输入大脑,如文字、图像信息主要通过视觉输入(盲人可以通过凹凸不平的文字、图像将信息感知),音乐、语言、声响信息(讯号)通过视觉输入,空气中的气味只要通过嗅觉输入,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通过味觉输入,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热软硬等信息主要通过触觉输入。 有的信息,也可被两个或几个感觉器官所接收,双重或多重输入大脑。 大脑对从不同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讯号)有不同的吸收率。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大脑对视觉输入的信息吸收率
32、最高,可达 83%;对听觉输入信息的吸收率次之,为 11%;再次是嗅觉,可达 3.5%;对触觉和味觉输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为 1.5%和1%。有人由此而称视觉为优势分析器(接收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感觉器官是人们获得记忆的第一物质基础。因为先天的盲人绝不能有自然万物视觉形象与颜色的印象-不会产生对它们的记忆;先天的聋人也绝不能有对音乐、言语、声音的记忆。曾经有人说:“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感官的训练。“ 记忆有潜力可挖 人的记忆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 重量不到 1.5 千克的人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它比任何一种人间已经有的机器都要复杂得多,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所在。 有关专
33、家大都认为,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每人一生中所记忆的各种信息(讯号),其总量不足大脑容量的十分之一-天才也概莫能外,至少有十分之九以上的“空房“在等待着“信息(讯号)之客“光临,永无“客满“之患。 第 10 节:记忆有潜力可挖 作者: 林 格 大多数人对人脑的潜能知之甚少。迄今为止,人类只是在用半个脑子思考问题,如果两侧半球都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那么人所能完成的事业将是多么的惊人啊! 记忆生理学提供了如下一个事实,大脑两半球各有各的分工:左半球掌管计算、语言、逻辑、分析、书写以及相类似的信息;右半球掌管着想像(形象)、颜色(色觉)、韵律(节奏)、幻想以及相类似的信息。这表明,我们每个人既具有科学
34、潜力,同时也具有艺术潜力。 多数人出现单向发展的情况,并非由于天生无能,而只不过是大脑的一半球没有像另一半球那样有机会得到锻炼而发展罢了。 阿伦佩维奥博士说:“假使你仅仅通过词语来记住事实和想法的话,那么你只用了你一半的脑力。当同一事实或想法不仅通过词语(贮存在左大脑)来记住,同时也通过图像或草图(贮存在右大脑)来记住,那样就在你的记忆中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联合体。当你需要回忆这个事实和想法时就可以从这一联合体提取。“ 从方法论和运筹学角度说,如本书所列,许多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还鲜为人知。如果你能掌握并运用好其中的一个方法,你的记忆就会被强化,一部分潜能也就会被开发出来而产生很可观的实际效果;
35、如果你能全面地掌握并运用好这些方法,使他们在相互协同中产生增值效应,那么你的记忆力就会有惊人的长进,近于无穷的潜能也会释放出来。多数人自我感觉记忆不良,大都是记忆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朋友们,请相信自己的大脑,它犹如一望无垠的照相底片,等待着信息之光闪现;又如同浩瀚的汪洋,接纳川流不息的记忆之“水“-无“水“满之患;还好像没有引爆的核材料,一旦引爆,它才将蕴藏的超越其他材料万亿倍的核热潜能释放出来,让您轻而易举地腾飞,铸就辉煌,造福于人类和自己。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记忆大有潜力可挖,但是也不要滥用大脑。因为脑是一个有限的装置-记忆的容量不是无限的,一瞥的记忆量十分的有限,其最大量(以块-创
36、克为单位)仅为 72;过频地使用某些部位的脑神经细胞,时间一久,还会出现功能降减性病变(主症是效率凸减);脑细胞在中年就不断地死亡而数量不断地减少,其功能也由此而衰退故此,不要“锥刺骨,头悬梁“地去记忆那些过了时的、杂七杂八、无关紧要、结构松散、毫无生气、可用笔记以及其他外贮手段帮助脑记的信息。 认识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1、记忆的敌人-压力和不安 严重的情绪危机和压力不但会对记忆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身心失衡,让人感觉很压抑,使精神生活笼罩在一片阴影中。举例而言,被抢劫的人往往很难正确地描绘出罪犯的长相和特征,即使能描述出来一些,也不完全准确。大体上说来,通常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
37、中在罪犯的凶器和自己如何能逃跑上面。此时,生存的压力过大,人们能仔细记住罪犯的能力便大大降低,有的甚至降为零。 心理学家们曾经表示,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轻微的压力比没有任何压力更能帮助人们发挥潜能。比如说升学压力过大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当一回事同样也不是好事。物极必反,“人无压力轻飘飘“,同样也做不好什么事情。 第 11 节:认识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作者: 林 格 有的人容易情绪紧张、不安,动不动就发出悲观消极的感叹,老是抱着负面想法的人很容易忽视生活中正面的、积极的因素,“忧郁“往往使人们陷于悲观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沉溺于过去,对于未来充满恐惧,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其注意力不断降低,集中注意
38、力的功能也不断被弱化,记忆的能力当然日渐衰退。 2、睡眠与记忆力 我们的许多灵感都是在酣睡后的早晨出现的。睡眠可以解除大脑疲劳,同时制造大脑需要的含氧化合物,为觉醒后的思维和记忆做好充分的准备。适度睡眠为记忆和创造提供了物质准备,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对促进记忆巩固起着积极的作用。2000 年 12 月,美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新发现:考试之前熬通宵的人第二天反而记不住所需内容了。研究人员发现,在学习和练习完新东西后好好睡一觉的人,第二天所能记起的东西要多于那些学习完同样的东西后整夜不睡觉的人。 熬夜会损害记忆。有的人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学习,效果反而不高。如果缺少睡眠,
39、或服用能减少快速眼动睡眠的抗抑郁症的药物,就会出现疲劳、头昏脑胀、眼花心慌、食欲不振等感觉,导致警觉性差、情绪不佳、影响记忆力。 大量事实证明,拥有充分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长久促进记忆力发展的好办法。要获得深度良好的睡眠,睡前最好避免饮食,不要做剧烈运动,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睡眠前考虑太多问题,更不要依赖安眠药。 3、不良嗜好的坏处 饮酒过量 适量的酒精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使身体活性化。但是,对记忆而言,酒精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饮酒过量不但会给生活带来种种麻烦,还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当酒精在人体内被分解
40、时,大脑活动所需的维生素 B 群就会被大量消耗,严重的酒精中毒会使神经细胞受到破坏,引发幻觉或神经错乱,更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分裂。 很多人认为喝酒是生活所必需的,但是,切记应以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 吸烟 很多研究者的结果都表明,吸烟加速记忆力丧失。人到中年还有吸烟习惯,记忆力受损更加明显。 最新研究显示,烟瘾大的人,即一周抽上 15 根香烟以上的烟客,长久记忆与日常记忆都比常人差。 4、健康营养提高记忆 据报道,日本化学家发现,日本米酒中的一组酶抑制剂有增强记忆的作用。这些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大脑中的酶脯氮酰肽链内切酶(PEP)的活性,这种酶活性过大会降低记忆力。 第 12 节:提高记忆力的
41、方法 作者: 林 格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适当食用包含天然神经化学的物质可以增强智力,也许还能防止大脑老化。这些有助记忆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脂肪含量高的鱼类、糖、维生素 B等。 营养保健专家也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对大脑十分有益,如:坚果、全麦面包、豆腐、南瓜、蛋黄、葡萄柚、深海鱼以及肝脏和肉类等。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学生不妨经常选用。 第三部分提高记忆力的 11 种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常记忆得又快又牢。有了兴趣的引导,学记活动才能更加灵活更加有趣。人的大脑是一个很难装满的知识仓库,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认真培养和训
42、练,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力,记忆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 兴趣记忆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常记忆得又快又牢。有了兴趣的引导,学记活动才能更加灵活更加有趣。所以,要先将兴趣唤醒,然后再去记忆,寓学于乐,使你的学记效果凸显,更愉快、更轻松、更省力。 “从古以来,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获的人,莫不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或者为了解决人生的疑难,或者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者为了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从而致力于理论问题的探讨。“可以说,名人都倾注了全部热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有效增强了对感兴趣事物的记忆。 观察表明,孩子们在学习时,对感兴趣的内容学得快且好,甚
43、至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批判扬弃,有的还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 怎样唤醒我们常常忽略的“兴趣“?以下的几种方法将为你提供答案: 1、将需记信息挂靠在事业上 为什么志趣比有趣和乐趣能更好地转化为记忆的动力呢? 因为有趣常常“稍纵即逝,一笑了之“;乐趣又总有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靠客观事物的趣味性诱发出来;而志趣则是兴趣的最高级形态,带有持久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常常能使人如痴如醉、废寝忘食,鼓舞人们持之以恒地攀登成功的阶梯。 2、让无意义的记忆对象有趣起来 对于那些没有多大兴趣的记忆事物,我们应该尽量使其趣味化。让记忆对象有趣起来的最佳手段莫过于加大思维力度的巧妙联想与有创见想像。 形象有
44、趣的故事通常能让人们引发兴趣,不仅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效果,说不定还能成为特定场合的“润滑剂“。 3、寓记不住的信息于感兴趣的重大事件中 结合着感兴趣的重大事件,原本很生疏的词语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人的记忆中也能保持长久。 第 13 节:集中注意记忆法 作者: 林 格 4、将难听的知识信息寓于听起来舒服的音乐中 据研究,音乐播放的声波能够改变人的脑波运动。一旦人体的自我律动与乐曲合拍产生共鸣时,就能激活大脑贮存的多种信息。在这种舒畅和谐的美感中,人的记忆会得到深化和超越。美好的旋律,人的大脑最容易吸收。音乐对帮助记忆有奇特功效。音韵是记忆的阶梯与捷径。 5、果断地减停冲击记忆的不良兴趣与
45、嗜好 经验告诉人们,纵欲、玩乐无度、吸毒、酗酒都有冲击记忆的作用,磨灭了记忆需记信息的兴趣,不利于人们唤起兴趣去记忆,应该果断地减停。 集中注意记忆法 什么是注意?在心理学上,把人们对感触到的对象有选择的集中的现象,叫做“注意“-只注意被注意的对象,对不被注意的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声、食而不知气味、触而不觉其感。 要学会记忆,首先要学会分配注意力,将散向的注意力集中到学记的生疏难懂的内容上。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脑最敏捷、最准确、最清晰地记忆被注意的知识与经验。 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脑最敏捷、最清晰、最准确地记忆被注意的信息(外界的知识与经验通过感觉器官接收进来并转录为信息即讯号),对不注意的信
46、息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很多事例印证了这一点。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听说某著名的心算家能准确快速地心算出不管是专家还是观众出的任何复杂刁钻的算题后,为了难倒他,这位心理学家兴致勃勃地前往心算家的住处,出了下面的一道算题,将他难倒了: 有一辆满载旅客的列车,出站时车上共有 312 名乘客,后来列车到达一处车站,下去18 人,上来 54 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 81 人,上来 44 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 23 人,上来 50 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 67 人,上来 35 人,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下去12 人,上来 9 人,接着列车又到一站,下去 54 人,上来 66 人,列车又到一站
47、,下去 17 人,上来 24 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 78 人,上来 85 人,列车再到达一站,下去 94 人,上来56 人,接着列车到达了终点站。 当这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快速准确清晰地讲完上题后,心算家便马上准确无误地把列车到达终点时在车上的人数告诉了观众。 此时,这位出题的心理学专家却说道:“我不是问你到达终点的乘客是多少,我想问你列车在这期间一共停靠了几站?“ 这位全国著名的心算家却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了-比往常简单得多的这么一道算题却将他难倒了。 原来,出题的心理学家从心理学水平的高度利用心算家习惯的心算定势-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字上,故意用表面上并不比往常复杂的数字将心算家的注意力吸引过
48、来,而在运算过程中丧失了对火车途经车站的计数-上了一个障听法的大当。 第 14 节:集中注意力 作者: 林 格 实验结果启迪人们:注意力旁落就记不住,记忆专家也概莫能外。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记住你想记的事情。 “在心理学家开会的高潮中,突然门被打开,一个农民跑了进来,随后一个握着手枪的黑人也追来,两人在房中扭打在一起。农民倒下了,黑人压在他身上开了枪。然后,两人冲出房间。“-整个过程约 20 秒,是预先精心设计安排好了的,并拍好了照片。 事件刚过,会议主持人即要求开会的全体心理学家-四十位(都是观察事物的专家,还善记忆)各自写出关于事件的详细报告交上来。四十份报告交上来,经过比照答案结果,发现:
49、 仅有六篇准确地论述了整个过程,根据想像臆造的报告达十篇之多,其它的报告错误份额大都在五分之一以上。 实验结果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没注意就记不全“,即便是观察专家和记忆能手也是如此。要想全记住,就必须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的举措: 1、深透理解“注意被注意对象“的价值 模范教师在教学生小数点(.)这一新概念时,先将其重要性寓于歌谣中:“莫看圆点小,位置很重要。稍微有疏忽,错误可不小“,再与某工程师设计因点错小数点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结合起来讲解,使听课的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轻而易举地把小数点牢记于脑中。 2、把枯燥乏味的静态学记内容动态化 把枯燥乏味的静态学记内容动态化,可使记忆力集中。十九世纪英国的物理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善用此法,他说:“在研究电解质的时候,我就在头脑里浮现出原子活动的形象。“ 3、唤起对被注意对象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深有体会地说:“在主动的注意中不是对象掌握了人,而是人掌握了对象。我越能掌握住自己和掌握住自己的注意,我就越能更顺利地达到目的。注意力涣散的人们,大部分同时也是性格软弱的、意志不足称道的人们。“ 4、选择对注意力集中的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