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论文审美学习论文:审美学习在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创设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激活审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联系实际生活,诱发审美体验,结合写作训练,进行审美创造。关键词:语文;职校;审美学习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绵绵不绝的文明。可以说,语文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致力研究的一切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故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培养对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中职生尤为重要,这一重要使命就自然落在了语文课堂上了。但目前语文课堂的一个特点是只在一个层
2、面给学生解读文章,并且教师讲课离不开教学参考书,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泯灭了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抑制了学生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师对文本过多的肢解造成了整体蕴藏的美的粉碎。而在职校,学生缺少的是诗意的学习、人文的承袭,教师欠缺的是诗意的引导、人文的传播。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意识地审美学习呢?一、创设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借助对作品意境的把握,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当我们学杜甫的登高时,用审美的眼光考虑其意境,比逐字逐句解析就轻松自在多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3、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情感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内在的意蕴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的融合统一。在分析时我们抓住诗中所写的秋景风急、天高、猿啼、渚清、沙白、鸟儿盘旋。满天黄叶萧萧飘落,万里长江滚滚东来,再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杜甫长年漂泊异乡的伤感,晚年多病登高时的孤独。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处于情感共鸣之中,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二、激活审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其实语文审美教学应该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审美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之上的,是较高层次的学习。但有
4、些语文中常用典故、风俗等,如果没有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积累很难进入审美层的学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我认为可以采用美读激情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受,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 ,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三、联系实际生活,诱发审美体验文学是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理解一篇文章时,如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没有渗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没有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只是一味地抓字词句段,分析研究,那么就容易曲解,甚至歪解文章主旨,更谈不上审美的,体验不到灵魂激荡出的
5、火花。语文审美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等,从而真正调动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张扬审美个性,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叶圣陶先生倡导:让学生自力品文“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得到美的欣赏,并从心里头说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不至于跟别人“说长道短” 。四、结合写作训练,进行审美创造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往往来自主体的深层心理。马斯洛指出:深层心理是人们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源泉;而且也是创造的源泉” 。语文审美教学应该激发出创造力的深层源泉,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活力。创造是写作的生命,在写作中,审美创造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首先是激发情感,引起审美创造的兴趣,情感是审美创造的内动力、催化剂的源泉。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给予创造自由,不硬性一律地规定作文题材、表达方式和标题模式,允许学生在限定的基本要求之下尝试自由发挥。在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求新求活,写出新颖别致的华章。如果用冰雪融化后一定是水的模式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怎能写出冰雪融化后春天的美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