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春三月唱雷锋又是阳春三月,伴随着明媚春光,我们眼中的湖水变得晴光潋滟了;我们脚下的泥土变得松软芬芳了;我们心中的喜悦也化为歌声荡漾在这无边的春意里了。在这些歌里,我们听到最多的,恐怕就要数那支久唱不衰的、关于雷锋的歌了。阳春三月,我们的身体挣脱开寒冷的桎梏,呼唤阳光的照耀;我们的心灵也呼唤着温情的润泽,想要卸下冷漠的铠甲。所以我们呼唤雷锋,呼唤着“雷锋”这个名字以及它所象征的无私精神。当精神迷茫、缺乏信仰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通病, “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这样的字眼常常出现在人们口边。沐浴着三月的和风细雨,我们应当思索: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干涸,雷锋精神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围绕着“助
2、人为乐”这个话题,上世纪末的人们还在讨论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用生命来救一个普通老农的行为值不值得,而今天的我们却在为路遇伤者是否该伸出援手而在内心挣扎。太多“农夫与蛇”的故事的发生,让家长老师们也在为该如何教育孩子而为难。于是多数人在内心犹豫一番后还是选择了绕过去,继续那曾被鲁迅先生尖锐批判过的中国人的可怕的“看客”精神。有时我们自己也会扮演这样一个“看客” ,并在心中为自己解释:不是我们不愿做雷锋,而是这个社会已不是雷锋所处的社会了。在太多的陷阱面前,我们不得不学会明哲保身。于是那支一辈辈人传唱下来的歌,似乎只成了一具空壳、一面虚弱无力的大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周围依然处处晃动着
3、“雷锋”的身影。且不说那舍身跳江救人的兵哥哥、那一次次与大潮搏击挽救陌生人的普通游客,也不说那在巨额大奖面前不动贪念、完璧归赵的彩票代售商,仅看看那献血车前涌动的人群、募捐箱前排起的长龙就足以使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感动。毕竟,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会抱着赤诚的善良之心来同冷硬的“铠甲”碰撞。每个时代都在呼唤良心、呼唤真诚、呼唤着发自真心的无私相助。我们这个时代里的“雷锋” ,可以不是像画报上那个头戴军帽手持钢枪系着红领巾的、或一脸刚毅或温柔可亲的雷锋叔叔。可以是有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却会在公交车上让座的新新人类;可以是平日一身桀骜不驯,却会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 90 后子弟兵。别说 80、90 后的
4、青年不懂得传统、心中没有他人。那些活跃在各种场合各个街头的志愿者们,正是有了他们,才为这个和谐社会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靓丽色彩。最近由一位大学教授发起的随手拍下身边乞讨儿童照片来帮助打拐行为的活动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这些都是新时代里的“雷锋”行为,是这个化解这个社会冷漠与隔阂的那股希望的暖流。多渴望,这股暖流能伴随三月和煦的春风来抚慰心灵,使冷漠的铠甲同河上的冰封一同消融。绕得过去的是对是否伸出援手的内心难题,绕不过去的是人们心底的善念与良知。让每个人的心底都铺满阳光,怀着温暖的心来唱这支雷锋的歌。用激荡在人们心底的暖流来诉说: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 “雷锋”从未走远。初等教育部S09 文二 霍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