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基德•马基迪.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675051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德•马基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基德•马基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基德•马基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基德•马基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基德•马基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Majid Majidi马基德马基迪“要做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做探险家,发现然后理解生活。马基德 马基迪20 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几年来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兵团日趋壮大,老、中、青几代导演同时在国际影坛熠熠生辉,共同造就了伊朗电影辉煌的今天。似乎一夜之间,一部名为 小鞋子的伊朗电影在全世界的影迷中争相传播,它的导演就是马基德马基迪。马基德 马基迪是继阿巴斯后迅速崛起的另一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伊朗导演,算是伊朗第三代导演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生卒:1959 年出生于伊朗德黑

2、兰。生平:l 早年: 出身于中下阶层,小时候家里贫苦。 十二三岁的时候参加了演艺活动,学习表演。 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加入了政府伊斯兰文化指导部的艺术部门。l 入行:拍纪录片、作演员 在毕业于戏剧艺术学院表演专业以前,就参与过业余电影的制作。 大约 25 岁的时候(80 年代)开始拍摄自己的实验短片和纪录片。 担任过许多伊朗电影的演员,其中,他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在马克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的多部作品中担任主角,包括传奇神话故事战胜魔鬼Esteaze、社会片两眼双盲、政治电影抵制Boycott,受到了不少熏陶,使他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而马克马

3、巴夫对于乡野传奇近乎天马行空想象力,以及擅于利用影像制造出强烈戏剧张力的手法,对于日后虽然投身于极简风格的马基迪,在叙事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影响。l 导演:出手就成为大师 1991 年开拍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Baduk,这部作品描述一对失去父亲的兄妹不幸遭人口贩子暗算而分开,妹妹被卖到巴勒斯坦,哥哥被迫在边境干着走私的勾当,期待有一天能找到妹妹。这部作品大胆地探讨尖锐的社会问题(包括儿童福利、人口贩卖与走私),却以兄妹间坚定的手足情感做为影片重心,获得了伊朗当地很大轰动,首度获选 1992 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马基迪随即成为伊朗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 1996 年他执导 继父 Pedar 使亲

4、情与家庭的意义,有了动人宽阔的解释,让马基迪迅速成为国际影展的明日之星,更荣获了若干影展上的大奖。 1998 年在伊朗青少年发展中心的资助下,导演了著名的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Heaven 比许多伊朗儿童电影更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导演出色的技巧,让故事充满推波助澜的情绪张力,横扫伊朗票房和众多电影节。让美国人也趋之若鹜,不仅拿下亮丽的票房,更史无前例地代表伊朗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后虽因为政治原因最终在竞争中惜败于美丽人生La Vita e bella ,但在其他国际影展却屡奏凯歌,扩大了伊朗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马基迪迅速成为伊朗人心中的民族英雄。 1999

5、 年马基迪带着他的天堂的颜色The Color of Paradise 再次在蒙特利尔电影节上夺取大奖。 2001 年, 911 事件后,被国际社会遗忘多年的阿富汗再次成为国际热点,生活在贫穷与战火中的阿富汗人的命运引起了全世界的观注,而与阿富汗相临的伊朗接纳的阿富汗难民便有 150 万之多,他们亲眼目睹了难民们的一切苦难,自然最具发言权,马基迪创作巴伦Baran 便是一例,由于探讨非法移民的社会问题,情节感人。一直痴迷于儿童电影的马基德马基迪,首次转变题材,显现出其作为一个优秀导演对各种题材的超常把握能力。 2008 年 雀歌Avaze gonjeshk-ha 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特点

6、:l 儿童题材:伊朗电影有着特殊的电影机制,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清规教律很多,电影领域也不例外,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使导演们似乎在戴着镣铐跳舞,为了增加安全系数,大多导演选择儿童电影为突破口,于是在其他国家始终处于陪衬地位的儿童影片,在伊朗却繁荣蓬勃,并以其清新、自然、质朴的风格迅速形成了世界影坛一道独特清新的风景线,产生了许多以儿童为主角的影片。马基德马基迪则似乎尤其偏爱,亦十分擅长于这种题材。他的多部作品均透过孩子们纯真的眼光看世界,经常以家庭为背景,通过简单的剧情探讨亲情、血缘关系的温暖与沉重。不难看出,马基德的儿童影片是典型的伊朗式的,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满足于儿童的观赏需求,而是

7、力求用洋溢着人性与关怀的最简单故事牵引出人类最深沉的情感,终极目的是要通过儿童纯真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以一种充满童趣而温暖的方式阐释伊朗人民对生命的热诚。l 民族化:从伊朗宗教和文化的层面出发,来表现伊朗文化内在的韵味。马基德对自己民族文化有着自己的坚守。影片中波斯民族独有的自然风物和人情风俗之美随处可见,浓郁的本土风情使得其每个电影故事都有了宽广而又厚实的人文背景。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伊朗的本土风情:独具伊斯兰特色的虔诚的宗教仪式;伊朗人人饮茶,一日多饮的习俗;作为伊朗人民主食的扁平大饼马基德就是这样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对准平民的日常生活,真诚地去描摹伊朗人们有质感的真实生活。从

8、最平凡琐碎的事情中挖掘出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探索出司空见惯日常生活中蕴藏的不平凡性。l 苦难中的乐观:虽然马基德从心底热爱身处第三世界的家乡,但他的影片没有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来粉饰太平,通过其影片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平民生活的艰难,整个古老民族的贫穷,在那里有为一双鞋而受尽苦难的兄妹;有为再婚而遗弃盲孩的父亲;有为谋生而女扮男装在工地工作的巴伦他们个个尝尽人生的艰辛,但贫穷并不是马基德的表述重点,重点是在窘迫的生存环境中呈现伊朗民众对待贫穷的态度,发现苦难中最激励人心的生命力,将伊朗人民顽强的生存的意愿展露无遗,于是一种独特的伊斯兰特色的浪漫诗意油然而生。小鞋子通过兄妹的童稚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渴

9、盼着一双鞋的两兄妹,不见丝毫的自卑与怨天尤人,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希望,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丝毫对穷苦生活的抱怨,他们的心灵就象西亚的阳光一样明亮。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天堂的颜色中的墨曼,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但处于黑暗中的盲童,没有失去生活的信仰,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手感受这个世界,他能听到鸟在说话,捕捉到窗外温柔的风,能抚摸到妹妹的笑容,能感受到奶奶又白又嫩的手,他的世界远比现实世界更多姿多彩,谁又能说他是孤独无助的呢?即使是巴伦中颠沛流离的阿富汗难民巴伦,也在苦难的生活中保有一份对美的追求,她平静沉默的面对一切苦难,细心的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美丽,她将脏乱不堪的厨房整理

10、得井井有条,那打满补丁却依然色彩鲜艳的门帘,一茎单薄却仍生机盎然的绿叶,都让我们感受到巴伦那柔弱身体下坚韧的生命力。马基德对自己民族乐观豁达精神的这种自豪和欣赏使得他的电影总是在忧伤的调子里不乏幽默感,天堂的颜色中老师用墨曼的假手机打电话给爸爸;巴伦中阿提夫撑拐杖装瘸子搭顺风车在眼泪中微笑的民族精神表露无遗,马基德无疑是温情的,他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安静而贫穷的土地,但又不自怨自怜,而是以一种坚强乐观的态度去直视它,每个故事的结局都留下了一份希望,流露出温暖的气息:阿里的父亲将鞋买来;墨曼终于重新获得父亲的爱;巴伦留给阿提夫一个微笑 l 写实不乏诗意的镜头语言:伊朗导演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推崇不

11、已,为了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写实的镜头、非职业化的表演和淡化的情节结构成为他们在电影里不倦的追求。在马基德电影中,好莱坞电影中花哨眩目的场面调度难以看到,与其忧伤而不乏希望的影片基调相对应的是影片质朴而又充满诗意的影像表征。他潜心用段落镜头捕捉住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天堂的孩子的结尾,获得冠军的阿里失望地将满是水泡的双脚浸在水池里,阳光下,小红鱼轻轻地吻着他的脚,似乎在安慰他,又像是在为他庆贺,暖意盈盈。巴伦中阿提夫偷偷地看满面笑容的巴伦在楼顶快乐地喂鸽子,远远地久久地注视着巴伦在冬日刺骨冰冷的河水中搬运石块,这些貌似客观平静的长镜头传达出的却是对难民悲悯伤感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影片最末

12、处,在一派萧索的灰色中,巴伦踏上归乡之途渐行渐远,未来怎样不可预知,但最后一刻男女主人公都乍然浮现的那一抹珍贵的笑容,却让我们在无望中感到了些许爱的希望。马基德对镜头语言的把握能力是极强的,总是能在别人经常忽视的细微处独具匠心,善用特写在影片真实质朴的总体影调里强调出一份诗意美,使影片格外动人。天堂的孩子以鞋匠手中正在修补的一双粉红色的小鞋子的特写为开端,粉红色的鞋子和鞋面上的蝴蝶;结尾阳光下水池里游来游去的小红鱼;阿里和妹妹的洗鞋时,空中飞舞的五彩肥皂泡,所有这些都用醒目湿润的暖色调将它们逐步诗化。天堂的颜色是马基德的极至唯美之作,片中视听语言极具视觉表现力:乡间寻常的景致被渲染得如诗如画,

13、多次特写的盲童表情和双手传递出导演那弥足珍贵的悲天悯人情怀。即使是以灰色为主调的巴伦也力图在用光、构图上挖掘出色彩、美感和诗意。石灰弥漫中那一茎吸吮清水的绿叶、那块印满鲜花的门帘、巴伦娇艳的绿衣长衫、最后那淡淡的微笑一张张特写将那一丝丝细微的美的气息放大,沉重晦暗的生活也跳动着生命的不息音符。虽然马基德的电影也是低成本的制作,但导演还是成功地以非常到位的调光、精致的构图对伊朗纪录风格电影作出了一种超越,使其电影诗化风格独树一帜。为了突出紧张的气氛,天堂的孩子和巴伦都对跑步镜头进行了高速处理;天堂的颜色中早晨放鸡出笼一场也用慢镜头表现鸡毛飞上天 在特别写实的戏里,因为有了这些特写、慢镜头、长镜头

14、,片子变得韵味十足,马基德总是在非常实在的环境中顽强地寻找着一种诗意,展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丢失的粉色小鞋,盲童送给奶奶的彩色发夹,帽子上别着的黑色小发卡这些都一一记录了坚韧的人性,美好的情怀,让我们随之回到那明净如镜的另一种世界。 伊朗电影产业现状l 伊朗每年大约生产 60 到 90 部电影。和其他国家一样,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占最大份额的商业片,大约每年有五六十部;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政府指导下拍摄的宣传影片;还有十几部是独立影片。国际上比较知名的伊朗电影最多的是后者,这些影片中,儿童题材偏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伊朗电影多数是儿童电影。作品年表:1. 雀歌 Avaze gonjeshk-h

15、a (2008) 2. Untitled Majid Majidi Project (2008) 3. Beed-e majnoon (2005) 4. Olympik tu urdugah (2003) 5. Pa berahneh ta Herat (2002 )6. 巴伦 Baran (2001) 7. 天堂的颜色 The Color of Paradise (1999) 8.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 The Children of Heaven (1998) 9. 继父 Pedar (1996) 10. 天堂捎来的喜讯 Khoda miad (1995) 11. 手足情深 Baduk (

16、1992) 佳作欣赏:小鞋子1998 年l 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马基迪希望表达的是人可以贫穷也可以痛苦,但是不能够屈服。依靠人性和文化对抗贫穷,然后再通过自身,来提升人性和文化的价值。l 小鞋子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美国并获得近百万美金的票房(创下伊朗电影票房纪录),接着又以天堂的颜色在美拿下更惊人的一百七十万票房(仅三十家戏院不到),成为既是得奖常胜军,又是超级票房保证的伊朗之光。使马基迪成为伊朗的民族英雄。l 这部围绕一双鞋子展开故事,着墨于兄妹情深,从情节到画面都异常干净纯

17、朴,与孩子们单纯的世界相配合,平静中洋溢着一股淡淡的温暖引发人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洋溢着浑然天成的童真童趣,情节看似松散平淡,实则紧凑,其中也有跌宕起伏,小小的悬念扣人心弦,充满了张力。l 在很多情况下,这部电影都被当作一部儿童电影来看待,这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是这种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其完美动人。最感人的是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l 马基迪:“ 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 100 多

18、所学校中找到了小鞋子的两个主演。这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拍摄。首先要花时间和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性格。然后尽量按照情节顺序拍摄,摄影师埋伏在背后,充当猎人的角色,随时捕捉。我常常给孩子们编故事,让他们投入感情。有时候,这些幕后故事比银幕上还要复杂。整个剧组都配合,悲伤的时候,全组都愁眉紧锁;快乐的时候,全组都欢天喜地,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孩子。我不是很喜欢专业演员,他们有时候太爱表现。”天堂的颜色l 较之前部作品朴实无华的影像,这部影片画面之多姿多彩令人难忘。马基迪再度将焦点对准儿童,细腻地刻画了盲童的真诚执著和一片天真,及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藉着他与父亲之间“遗弃和救赎” 的关系,发展

19、出感人肺腑的情节。l 较之其他伊朗导演,马基迪似乎受好莱坞的影响颇深。他的影片中多有好莱坞情节剧的痕迹,而且他相当会煽情和制造戏剧性的高潮,他甚至被称为“伊朗的斯皮尔伯格。 天堂的颜色算是个极至,其煽情力度以及格外精美诗意的画面多少都有过火之嫌。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他将以情动人视为目标。巴伦l 选择了流落在伊朗的一位阿富汗女孩和一个伊朗小伙子并未完成的爱情故事,在没有出现任何战争景象的情况下,来反衬出这个时代这个国度的反人性和非人化的实情。乱世之中身不由己的爱情悲剧是永恒的极具煽情效果的经典主题,但是马基迪没有将这部影片引向情节剧的庸俗和滥情之中。同伊朗影片的一贯风格一样,本片的叙述方式是质朴而内敛的,马基迪力求在不事张扬的表达之中,同样能够使观众理解到阿富汗人民的疾苦,以及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的灾难性质。l 在波斯语中,女主角的名字“巴伦” 意为“雨”,男主角的名字“拉提夫” 意为“精致” 。而我们看到,他根本不是个精致的人,影片一开始他还从地上捡钱,很贪婪。而雨一方面在很多文化中代表纯洁,能够洗刷一切污垢,另一方面代表着那个女孩,让拉提夫通过爱一个人变成一个无私的人。在波斯文学中,很多诗歌都是反映爱情的。但是,都是有些虚的爱情。也许结局并不能在一起,可这种从“地上” 到“空中” 的爱却流传甚广,这是一种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