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 RNA 变性沉淀的结果。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6.ABO 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 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
2、收所致。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 3称为核右移。15.红斑狼疮细胞SLE 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 LE 因子,
3、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 DNA 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的激活a-PF3-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因子激活及因子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a 的过程(简意:即a 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a 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20.Rh 血型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 Rh 血型。21.渗透压差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4、2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23.肾性糖尿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24.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25.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26.血型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27.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2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29.滤出液血管内的水分
5、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30.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31.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32.稀释倍数稀释前溶液浓度除以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所得的商。33.双缩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34.中位数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中位数。35.变异系数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36.酶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6、,亦称生物催化剂。37.正常值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38.糖原异生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39.摩尔浓度是以 1 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40.蛋白质误差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 pH 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41.酶的活性单位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42.精密度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43.医学决定水平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44.电泳
7、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45.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46.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47.溶血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48.摩尔吸光数在规定的波长处,1 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 1cm 比色他时的吸光度。49.比色法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50.体液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51.真脂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52.酶激活剂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53.水解酶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5
8、4.荧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55.标准溶液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56.米氏常数简指反应速度 v 为最大速度 V 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57.同工酶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5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59.酶的热稳定试验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60.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 pH 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于负电荷数。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
9、 pH 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1.鞭毛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62.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 0.2m 上者,称为荚膜。63.芽胞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大的抵抗力。64.L 型细菌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65.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裂解。66.质粒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 DNA。67.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68.外毒素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69.内素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的
10、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毒性物质。70.甲型溶血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71.乙型溶血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无色透明溶血环。72.异染颗粒指白喉杆菌菌体的染色性不均匀而出现的染色较深的颗粒。73.菌体抗原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热与相应抗体呈颗粒状凝集。74.鞭毛抗原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75.表面抗原细菌体周围的多糖成份,不耐热,可阻断 0 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76.ETEC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77.EP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78.EIEC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79.非发酵菌指一大群不发酵糖
11、类、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80.卫星现象指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金葡萄周围处的菌落增大现象。8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82.补体结合试验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试验。83.非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84.抗原特异性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85.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血清中。86.免疫活性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87.
12、体液免疫B 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88.细胞免疫T 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89.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反应。90.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91.免疫佐剂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92.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93.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94.双向扩散试验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沉淀线的试验方法。95.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96.均相免疫技术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97.荧光抗体技术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98.自身免疫病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的疾病。99.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或不全的疾病。100.独特型指同一个体不同 B 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