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秋节81463.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7654635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814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秋节814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秋节814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秋节8146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秋节8146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秋节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农 历 八 月 十 五 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 “八月节”、 “八月会”、 “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 ”、 “月夕”、 “追月节”、 “玩月节”、 “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二、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蓬蒙) 、吴刚伐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三、中秋习俗1

2、、吃月饼:月饼传说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 人

3、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2、 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

4、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 为 宫 廷 及 上 层 贵 族 所 奉 行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也逐 渐 影 响 到 民 间 。民间拜月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

5、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 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 “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2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3、 饮酒赋诗: 十 五 夜

6、 望 月 ( 唐 ) 王 建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 八 月 十 五 夜 玩 月 ( 唐 ) 刘 禹 锡天 将 今 夜 月 , 一 遍 洗 寰 瀛 。 暑 退 九 霄 净 , 秋 澄 万 景 清 。星 辰 让 光 彩 , 风 露 发 晶 英 。 能 变 人 间 世 , 攸 然 是 玉 京 。 水 调 歌 头 ( 宋 ) 苏 轼丙 辰 中 秋 , 欢 饮 达 旦 。 大 醉 , 作 此 篇 , 兼 怀 子 由 。 明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今 夕

7、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又 恐琼 楼 玉 宇 , 高 处 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间 !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月有 阴 晴 圆 缺 , 此 事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 中 秋 月 ( 宋 ) 苏 轼暮 云 收 尽 溢 清 寒 , 银 汉 无 声 转 玉 盘 。 此 生 此 夜 不 长 好 , 明 月 明 年 何 处 看 。 八 月 十 五 日 夜 湓 亭 望 月 ( 唐 ) 白 居 易 昔 年

8、八 月 十 五 夜 , 曲 江 池 畔 杏 园 边 。 今 年 八 月 十 五 夜 , 湓 浦 沙 头 水 馆 前 。 西 北 望 乡 何 处 是 , 东 南 见 月 几 回 圆 。 昨 风 一 吹 无 人 会 , 今 夜 清 光 似 往 年 。 天 竺 寺 八 月 十 五 日 夜 桂 子 ( 唐 ) 皮 日 休玉 颗 珊 珊 下 月 轮 , 殿 前 拾 得 露 华 新 。 至 今 不 会 天 中 事 , 应 是 嫦 娥 掷 与 人 。 中 秋 见 月 和 子 由 ( 宋 ) 苏 轼明 月 未 出 群 山 高 , 瑞 光 千 丈 生 白 毫 。 一 杯 未 尽 银 阙 涌 , 乱 云 脱 坏

9、如 崩 涛 。 谁 为 天 公 洗 眸 子 , 应 费 明 河 千 斛 水 。 遂 令 冷 看 世 间 人 , 照 我 湛 然 心 不 起 。西 南 火 星 如 弹 丸 , 角 尾 奕 奕 苍 龙 蟠 。 今 宵 注 眼 看 不 见 , 更 许 萤 火 争 清 寒 。何 人 舣 舟 昨 古 汴 , 千 灯 夜 作 鱼 龙 变 。 曲 折 无 心 逐 浪 花 , 低 昂 赴 节 随 歌 板 。 青 荧 灭 没 转 山 前 , 浪 风 回 岂 复 坚 。 明 月 易 低 人 易 散 , 归 来 呼 酒 更 重 看 。 堂 前 月 色 愈 清 好 , 咽 咽 寒 鸣 露 草 。 卷 帘 推 户 寂

10、无 人 , 窗 下 咿 哑 唯 楚 老 。 南 都 从 事 莫 羞 贫 , 对 月 题 诗 有 几 人 。 明 朝 人 事 随 日 出 , 恍 然 一 梦 瑶 台 客 。 中 秋 登 楼 望 月 ( 宋 ) 米 芾目 穷 淮 海 满 如 银 , 万 道 虹 光 育 蚌 珍 。 天 上 若 无 修 月 户 , 桂 枝 撑 损 向 西 轮 。 中 秋 ( 宋 ) 戴 石 屏把 酒 冰 壶 接 胜 游 , 今 年 喜 不 负 中 秋 。 故 人 心 似 中 秋 月 , 肯 为 狂 夫 照 白 头 。 一 剪 梅 ( 宋 ) 李 清 照3红 藕 香 残 玉 簟 秋 。 轻 解 罗 裳 , 独 上 兰

11、舟 。 云 中 谁 寄 锦 书 来 ? 雁 字 回 时 , 月 满 西楼 。 花 自 飘 零 水 自 流 。 一 种 相 思 , 两 处 闲 愁 。 此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 才 下 眉 头 , 却 上心 头 。 春 江 花 月 夜 ( 唐 )张 若 虚春 江 潮 水 连 海 平 , 海 上 明 月 共 潮 生 。 滟 滟 随 波 千 万 里 , 何 处 春 江 无 月 明 ! 江 流 宛 转 绕 芳 甸 , 月 照 花 林 皆 似 霰 ; 空 里 流 霜 不 觉 飞 , 汀 上 白 沙 看 不 见 。 江天 一 色 无 纤 尘 , 皎 皎 空 中 孤 月 轮 。 江 畔 何 人 初 见

12、 月 ? 江 月 何 年 初 照 人 ? 人 生 代代 无 穷 已 , 江 月 年 年 望 相 似 。 江 月 待 何 人 , 但 见 长 江 送 流 水 。 白 云 一 片 去 悠 悠 , 青枫 浦 上 不 胜 愁 。 谁 家 今 夜 扁 舟 子 ? 何 处 相 思 明 月 楼 ? 可 怜 楼 上 月 徘 徊 , 应 照 离 人 妆镜 台 。 玉 户 帘 中 卷 不 去 , 捣 衣 砧 上 指 还 来 。 此 时 相 望 不 相 闻 , 愿 逐 月 华 流 照 君 。 鸿 雁 长 飞 光 不 度 , 鱼 龙 潜 跃 水 成 文 。 昨 夜 闲 潭 梦 落 花 , 可 怜 春 半 不 还 家

13、。 江 水 流春 去 欲 尽 , 江 潭 落 月 复 西 斜 。 斜 月 沉 沉 藏 海 雾 , 碣 石 潇 湘 无 限 路 。 不 知 乘 月 几 人归 , 落 月 摇 情 满 江 树 。 古 朗 月 行 (唐 ) 李 白小 时 不 识 月 , 呼 作 白 玉 盘 。 又 疑 瑶 台 镜 , 飞 在 青 云 端 。 仙 人 垂 两 足 , 桂 树 何 团团 。 白 兔 捣 药 成 , 问 言 与 谁 餐 ? 蟾 蜍 蚀 圆 影 , 大 明 夜 已 残 。 羿 昔 落 九 乌 , 天 人 清且 安 。 阴 精 此 沦 惑 , 去 去 不 足 观 。 忧 来 其 如 何 , 凄 怆 摧 心 肝

14、。 望 月 怀 远 ( 唐 ) 张 九 龄海 上 生 明 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情 人 怨 遥 夜 , 竟 夕 起 相 思 。 灭 烛 怜 光 满 , 披 衣 觉 露 滋 。 不 堪 盈 手 赠 , (hun)还 寝 梦 佳 期 。 中 秋 抒 怀 喜 迎 中 秋 庆 团 圆 , 欢 乐 笑 语 万 里 传 。 桂 枝 明 月 祝 福 贺 , 音 好 花 开 成 佳 缘 。4、玩花灯,猜谜语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还有春节和元宵) ,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

15、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 ”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

16、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4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 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17、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

18、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5、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 70 多米,用珍珠草扎成 32 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

19、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6、偷菜求郎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7、窃瓜祈子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

20、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 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 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

21、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 、“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5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

22、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四、中秋传承: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此后,中秋节日渐隆重。明朝以来,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一直流传到现代,中秋节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五、课堂小结:时尚的东西是炫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一、写含有“月”词。二、关月亮的谜语。 1、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打一个字) 答案:明 3、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月亮 4

23、、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 (打两种天体) 太阳、月亮 5、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月亮 6、 同走同走同向前,相随相伴紧相连, 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站身前。 (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影子 7、 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答案:折扇 8、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四字影院用语) 答案:轮流上映 9、 半个月亮 答案:胖 10、 百年前的月亮 答案:胡 611、 “明天日全食” ,打一“月”字;12、 “中秋菊盛开” ,打成语“花好月圆”13、 “月有阴晴圆缺” ,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

24、。14、 “二月平” ,打一“朋”字;15、 “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 ,打一“腥”字;16、 “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 ,打一“崩”字;17、 “掬水月在手” ,打成语“掌上明珠” ; “明月照我还” ,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 18、 “残月斜照影成对” ,打一“多”字; “7课后作业1、 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玉阶怨【唐】 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秋浦歌其十三【唐】 李白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4、 月下独酌 【唐】 李白花 间 一 壶 酒 , 独 酌 无 相 亲 。 举

25、杯 邀 明 月 , 对 影 成 三 人 。月 既 不 解 饮 , 影 徒 随 我 身 。 暂 伴 月 将 影 , 行 乐 须 及 春 。我 歌 月 徘 徊 , 我 舞 影 零 乱 。 醒 时 同 交 欢 , 醉 后 各 分 散 。永 结 无 情 游 , 相 期 邈 云 汉 。5、 宿 建 德 江 【 唐 】 孟 浩 然移 舟 泊 烟 渚 , 日 暮 客 愁 新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6、 望 月 怀 远 唐 张 九 龄 海 上 生 明 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情 人 怨 遥 夜 , 竟 夕 起 相 思 。 灭 烛 怜 光 满 , 披 衣 觉 露 滋 。 不

26、堪 盈 手 赠 , 还 寝 梦 佳 期 。7、 月 夜 忆 舍 弟 【 唐 】 杜 甫 戍 鼓 断 人 行 ,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 弟 皆 分 散 , 无 家 问 死 生 。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未 休 兵 。8、 山 居 秋 暝 【 唐 】 王 维 空 山 新 雨 后 , 天 气 晚 来 秋 。 明 月 松 间 照 , 清 泉 石 上 流 。 竹 喧 归 浣 女 , 莲 动 下 渔 舟 。 随 意 春 芳 歇 , 王 孙 自 可 留 。9、 暮 江 吟 【 唐 】 白 居 易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 半 江 瑟 瑟

27、半 江 红 。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 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 。10、 泊 秦 淮 【 唐 】 杜 牧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沙 ,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 , 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11、 枫 桥 夜 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 火 对 愁 眠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12、 相 见 欢 【 后 唐 】 李 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月 如 钩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锁 清 秋 。 剪 不 断 , 理 还 乱 , 是 离 愁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在 心 头 。13、 水 调 歌 头 【 北 宋 】 苏 轼 丙 辰 中 秋 , 欢 饮 达 旦 , 大 醉 , 作 此 篇 , 兼 怀 子 由 。 明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楼 玉 宇 , 高 处 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间 。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月 有 阴晴 圆 缺 , 此 事 古 难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