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研究论文撰写规范为使参与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反应自己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成果的质量,参考我国高校学位论文和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制定如下撰写规则(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软件说明等参考执行):1. 题名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超过 25 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应另起一行。 2. 摘要和关键词2.1 摘要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准确,注意不要与结论雷同。一般不超过 300 字。2.2 关键词一般 35 个
2、,两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3. 序言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等。4.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而不同。属理论研究文章者,含理论依据、假设、模型、实证;属试验研究文章者含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属应用研究文章者,含原理、流程或程序结构、试验或应用结果等;属于设计类文章者应含设计思想、设计实现过程、测试结果等。4.1 标题层次4.1.1 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 3 个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一般不超过 15 个字为宜。4.1.2 各层次一律用
3、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2.1” 、 “3.1.1”。一律左顶格,后空 1 格写标题。4.2 汉字和标点符号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应以 1990 年 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为准。4.3 图4.3.1 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和表重复同一项内容。图在文中的位置要合理,一般先见文字后见图。图中的文字、数字、符号、单位应同文字描述所用的一致。4.3.2 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序号、图题及图注居中写于留
4、有相应空白的下方。4.3.3 图要精心设计与绘制,图大小要适中;线条均匀,粗细与文字相称,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写于适当位置。4.3.4 坐标图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横坐标自左而右,纵坐标自下而上。曲线图右侧的纵坐标,标注方法同左侧。4.4 表4.4.1 表要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和简明的表题,两者之间空 1 字距,居中排于表格上方。4.4.2 表应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顺序编排。表应放在适当位置,先见文字后见表。内容不应与文字或图重复。4.4.3 表的结构应简洁。表头不应有斜线,一律使用横向三线表。必要时可加分项辅助短横线,标明大项目
5、中所含的小项目数。4.4.4 表中的参数都应标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若相邻项的单位相同,可合并标注。若所有项的单位都相同,可将量/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下方。4.4.5 表中的量、单位、符号和文字等应同文字描述相同。表中上下行的数字应以个位为准对齐,2有效数字位数不够者应补“0” ,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一一标明,不能用“同左” 、“同右” 、 “同上”代替。4.4.6 表中需说明的事项,可用简明的文字附注于表底线下方。4.5 数字用法4.5.1 表示时间。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和各种关于时间的记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 1993 年不能写成 93 年。避免文中出现
6、“今年” 、 “后年”等字样。4.5.2 多位数。多位数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断开转行,百分数也不能将“”移至下行行首。尾数零多至 5 位以上的数字和小数点后零多的纯小数,可采用“10 n”(n 为正、负整数)的写法。4.5.3 表示范围。数字范围表示如五到十,可写成 510,三万至八万,可写成 3 万8 万,不能写成 38 万;百分范围如 5060不能写成 5080。4.5.4 表示千万亿整数。万、亿可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如“一百五十万”可写成“150 万” ,但阿拉伯数字间不能夹有万、亿,如“十万五千” ,不能写成“10 万 5 千” ,可写成“10.5 万”或写成“105000”。6. 结论论文
7、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当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7. 参考文献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编号排列。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1 引注原则与方法7.1.1 顺序编码体系的引法:在论文中引文处,对引用的文章,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 1:1953 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投资 6 万多元,用于修复黄河大堤 6。例 2:式(5)的具体推导过程见文献6。7.1.2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8、(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 、标准(S ) 、专利(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 EB) ;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 、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7.2 文献的编排格式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 In) ,主编,论文集名
9、C,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EB/OL ,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8附录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的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9. 注释9.1 解释题名、作者及某些内容,均可用注释。但不宜过多,能在文章内用括号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9.2 不能在文章内列出的注释,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文名的右上角。可加圈,和(1) , (2),其内容应置于该页地脚,并用 10 字距线与正文隔开。9.3 表的注释一般随表
10、注于表的底线下:图的注释一般注于图题下。10纸型、页码和页边距310.1 纸型 A4,页码在页面底端,位置居中。10.2 页边距:上 2.0cm,下 1.5 cm,左 2.0 cm,右 2.0 cm。参考体例:皇甫川流域撂荒地植被恢复演替规律(黑体 3 号字,单倍行距,居中)张晓春 陈 凯 刘雅丽 许 田(楷体小 4 号字,单倍行距,居中)摘 要(黑体加粗 5 号字):本文运用相似性指数、群落稳定性分析、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生物量分析等生态学方法,以空间替代 时间, 对皇甫川流域撂荒地植被恢复演替 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皇甫川流域撂荒地的植被演替过程为:狗尾草群落黄蒿群落草木樨状黄芪+杂类
11、草群落百里香群落本氏针茅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 样性、生物量、植物含水率、干物质量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性。 (楷体 5 号字,行距 16)关键词(黑体加粗 5 号字):皇甫川 撂荒地 植被恢复 群落演替(楷体加粗 5 号字,行距 20) 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顺利实施的今天,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有较大面积的撩荒坡耕地,其植被恢复建设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宋体 5 号字,行距 16)1 研究区概况(宋体加粗 4 号字,单倍行距,居中)皇甫川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是黄河右岸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 3246km2。该流域地跨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的过度特征十分明显。2 研究
12、方法2.1 测定方法(宋体加粗小 4 号字,行距 20)用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结合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对现有群落组成结构和地面覆盖状况初步推断群落的变化。2.2 数据处理(1)相似性指数物种的相似性是指群落间和取样间植物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相异程度。本文利用 Jaccard 相似性系数,研究不同撂荒年限样地,从而更好地阐述撂荒地的植被演替规律。3 研究结果3.1 群落演替过程的确定根据研究区的地貌类型,采用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结合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查,对现有群落组成结构和地面覆盖状况初步推断不同撂荒年限群落的变化。3.1.1 确定演替阶段(宋体加粗 5 号字,行距 20)演替阶段并不一定如
13、我们推测的那样,但 3.1.2 确定演替顶级将不同撂荒时间的群落频度级百分比曲线图与 C.Raunkiaer 的频度级标准百分比进行对照,如图2 发现撂荒 10 年以上的该曲线与标准最为符合,可确定为演替顶级。3.1.2 确定演替顶级根据 C.Raunkiaer 频度定律将频度分为 A、B、C、D、E 五个级别。频度在 0.01-0.20 的植物归入A 级,频度在 0.21-0.40 的植物归入 B 级,频度在 0.41-0.60 的植物归入 C 级,频度在 0.61-0.80 的4植物归入 D 级,频度在 0.81-1.00 的植物归入 E 级。各频度级的标准百分比为A53%、B14%、C9
14、%、D8%、E16%,则该群落稳定性较高且种数分布比较均匀,若 B、C、D 级的比例增高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李博等,2000) 。将不同撂荒时间的群落频度级百分比曲线图与 C.Raunkiaer 的频度级标准百分比进行对照,如图2 发现撂荒 10 年以上的该曲线与标准最为符合,可确定为演替顶级。图 1 撂 荒 年 际 相 似 性 分 析27.0344.1234.2142.8602550当 &3年 3&5年 5&7 7&10撂 荒 年 际相似性%图 2 群 落 稳 定 性 分 析00.10.20.30.40.50.6A级 B级 C级 D级 E级频 度 级百分比%
15、标 准 当 年3年 5年7-8年 10年4 结论(1)皇甫川流域撂荒地的植被演替过程为:狗尾草群落黄蒿群落草木樨状黄芪+杂类草群落百里香群落本氏针茅群落。致谢: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得到内蒙古大学杨劼老师、宋炳煜老师、赵利清老师、包铁军硕士、朱晓梅同学等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参考文献(宋体加粗 5 号字,行距 20):1 孙儒泳,李博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425.(宋体小 5 号字,行距 14)2 田洪艳、周道玮、郭平,不同撂荒年限的草原农田土壤及植被的变化规律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33),4:72-77.3 Alfred E.Hartemink. Biomass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Piper Aduncum and Imperata cylindrica fallow in the humid lowland of Papua New Guine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1,144:19-32.项目名称: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效应(楷体加粗 4 号字,行距 20)成果形式:论文学生专业:生态学指导教师:杨劼 宋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