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 T 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 mRNACT 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 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 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 峰中细胞的 DNA 含量是 a 峰中的 2 倍 Ba 峰和
2、b 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 DNA 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 a 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 DNA 的复制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m10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 35定时灌溉驱走大蚂蚁 增加 70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 10不灌溉驱走大蚂蚁 减少 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
3、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2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29(17 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
4、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 D 鼠。(2)研究发现,D 鼠相关脑群内酶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 D 鼠相关脑区注射酶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 D 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 D 鼠 ,则表明抑制酶 A 的活性可以降低 D 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 A 的RNA 互相结合的,含 22 个核苷酸的 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
5、编码酶 A 的RNA 降解,将这种小 RNA 用溶剂 M 溶解后,注射到 D 鼠相关脑区,引起酶 A 含量明显下降,D 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 RNA 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 M)溶解,注射到 D 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 RNA 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 RNA 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种类相同 种类不同 数目相同数目不同 序列完全相同 序列完全不同3若此对照组 D 鼠相关脑区内酶 A 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30 (17 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
6、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 和 a 表示)依次为 。(2)实验 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基因型为 ,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和果蝇 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 2 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 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
7、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实验 1:P: 果蝇 S 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 ) ( )F1: 1/2 腹部有长刚毛 :1/2 腹部有短刚毛实验 2: F1 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 F1 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后代: 1/4 腹部有短刚毛:3/4 腹部有长钢毛(其中 1/3 胸部无刚毛)( )431 (16 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 CO2吸收量的变化,每 2s 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1)在开始检测后的 200s 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 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 2吸收量在 mol.m -2s-1范围内,在300s 时 CO2 达到 2.2mol.m -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mol CO 2.m-2s-1。 (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 100s 以后,叶片的 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 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