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中介效应研究摘要:运用 1997-2008年的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中介变量,对生产者服务进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进口;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技术进步;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10-04 一、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近年来,中国外贸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
2、高,而制造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与此同时,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落后,大量依靠进口,生产者服务进口对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不容小觑。 扩大生产者服务进口,增加生产者服务部门的外部专业化,即生产者服务在协调与之有较强关联性的生产过程中的外部积聚效应,有助于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对制造业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rancois,1990)1。同时,生产者服务开放程度的提高是促使各部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且生产者服务贸易开放是解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尚涛、陶蕴芳,2009)2
3、。生产者服务进口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制度效应,从而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技术溢出效应 生产者服务贸易可以产生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传递速度,使参加贸易各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提高。这种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通过生产者服务业 FDI产生技术外溢。主要有产业前后关联、竞争与示范两种形式。服务业跨国公司通过前向、后向联系与当地产品生产商或销售商发生联系,使得内资生产者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水平、知识水平等得到提高。Amiti and Konings (2005)3
4、证实了中间投入服务部门(即生产者服务部门)的自由化对国内下游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东道国市场竞争,内资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可以降低国内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制造业的投入成本。 二是通过跨境服务贸易产生技术外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等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者服务进口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提高整个经济部门的生产率。一方面进口的生产者服务通常是许多制造业部门中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中间投入要素,有利于提高进口国下游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在消费进口的生产者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和学习其技术,从而促进服务进口国人力资本的积累(程
5、大中,2006),提高技术水平。技术转让和自然人移动等形式也会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4。 (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包含资本、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能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5。金融、管理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等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者服务进口是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中间投入和产业前后关联,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弥补某些生产者服务行业的空白和改造、提升传统的生产服务产业,促进东道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降低服务成本,间接促进制造业发展。 (三)制度效应 制
6、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制度作用是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和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钟昌标等(2006)对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是重要而且有效率的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生产者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这本身就是经济制度变迁的途径。在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通过产业间或前后产业关联而进行的交流过程中,容易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对国内企业管理制度的变迁提供了很好的模仿和借鉴平台,从而推动国内企业的快速制度变迁,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 生产者服务贸易经济效应的发挥,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7、基础设施、开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方法选取和数据说明 (一)方法选取 Baron(1986)7认为,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它主要代表一种内部机制,通过这种内部机制自变量对因变量起作用。 假设变量已经中心化,可以用图 1所示的路径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 c是 X对 Y的总效应,ab 是经过中介变量 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e1、e2、e3 是误差项。当用通常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时,效应之间有如下关系: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可以用 c-c=ab来衡量;在其他情形下,中介效应用 ab来衡量,中介效应和总效应之比为ab/(c+ab)8。温忠麟等(2004)9提出了一个
8、实用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如图 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引入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两个中介变量,根据图 1的检验方法,逐步分析,其中 X为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M为中介变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Y 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1. 解释变量(X)。根据联合国国际收支统计(BOP),生产者服务贸易主要包括通讯、计算机和信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务服务六个部门,其他商务服务包括咨询、广告和宣传等。选取X1=LnFINA,X2=LnCOMP,X3=LnROYA,X4=LnCONS,X5=LnADVI,X6=LnCOMM,X7=LnASS,X8
9、=LnFDI,分别表示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和宣传、通讯、保险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 2. 被解释变量(Y)。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用可比净出口指数(NTB),即一国某一个产品或产业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来反映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MANU 表示制造业总体可比净出口指数。 3. 中介变量(M)。技术进步(M1)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Y=AK?琢 L?茁来估计。其中 Y为制造业国有和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L 为国有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年末就业人数,资本存量(K)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Kt=It+(1-t)Kt-1。估计和,然后由 TFPt=计算 1997-2
10、008年中国每年制造业 TFP。 #p#分页标题#e#制造业结构(M2)。本文用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来表示制造业结构升级,用 TENO表示。技术密集型行业包括10:烟草制造、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信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仪表仪器文化办公用品制造 13类。 数据均来自 1998-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中国统计年鉴,时间序列为 1997-2008年。 三、中介效应检验 假定技术进步和制造业结构升级是生产者服务贸易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11、的中介变量,则可以根据以上中介检验回归模型逐步分析,得到如表 1所示的中介检验结果。 表 1的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促进作用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即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中介变量。 金融、咨询、广告和宣传、通讯服务进口增加 1个百分点,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 0.0683、0.0713、0.079 和 0.373,且技术进步起着部分中介效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0867、0.7085、0.5696 和 0.6986,这说明技术进步能够解释金融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作用的 8.
12、67%、70.85%、56.96%和 69.86%。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保险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增加 1个百分点,会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0.102、0.1980、0.3103、0.1573,且技术进步在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保险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起着完全中介效用,说明技术进步能够完全解释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作用。 表 2的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DI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的,即制造业结构升级不是生产者服务进口和生产者服务业 F
13、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中介变量。 生产者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生产者服务业 FDI的影响最为明显(总效应为 0.31)。技术进步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中介变量,除金融服务进口外,中介效应都较大。一方面说明中国通过学习、模仿和创新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制度环境良好,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存量已突破门槛效应从而发挥促进作用;制造业结构升级不是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中介变量,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加工贸易
14、,自主创新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四、政策建议 1. 扩大生产者服务业的开放度,吸引生产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以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减少各种管制,扩大对内开放,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2. 增加科研和教育投入。国家应不断增加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学校的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专业化人才;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干中学增加其知识水平和技能。 3. 加快自主创新。对于引进技术要在模仿、学习和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增加自有知识
15、产权。鼓励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参考文献: 1Francois, J. F.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0, 23, 109-124. 2尚涛,陶蕴芳.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09,(5). 3Amiti M, Konings J.
16、Trade Liberalization,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ivityC. vol. CEPR DPS 5104, 2005:1-45. 4程大中.服务消费偏好、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之谜破解:Pugno模型拓展及基于中国的数值模拟J.世界经济,2006,(10). 5Francois, J. F.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
17、0, 23, pp. 109-124. 6钟昌标. 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计量经济研究,2006,(11). 7Baron, R1 M1,Kenny,D1 A1,The moderator 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 1173-1182. 8MacK
18、innon D P, Warsi G, Dwyer J H. A simulation study of mediated effect measure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995,(1):41-62. 9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 10王岳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关华 责任校对:武占江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Import and Interna
19、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u Huihuang, Ren Huili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 of import of producer services adv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s
20、ing the data of 1997-2008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port and FDI of producer services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oreover, technological advance is the mediating variab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分页标题#e#Key words: impor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advance; industrial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