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学习理论教学目的:1、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理解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2、掌握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了解模仿、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了解马斯洛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的促进;4、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5、明确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并给予帮助。教学重点: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内涵;2、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模仿、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难点: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时数:5 课时教学内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的基本假设人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经历和环境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观察事物间的关系(即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学习。学习包含了行为的变化。如果刺激和反应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学习最容易发生。许多物种,包括人,学习的方式有相似性。从他们的试验中,行为主义学家们对老鼠和鸽子了解了很多,他们认为许多物种的学习过程是相似的。二、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实验巴甫洛夫的实验表明,如果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那么中性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并能够引发某种反应,而这种反应与无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反应相似。(二)消退、泛化和分化消退 当呈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却不见条件反应时,我们就说消退过程
3、发生了。泛化 通常,一旦条件反应被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条件化了,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情境也能诱发条件反应,即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这就是泛化。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泛化是人将已有的反应传递到新的情境中去的主要手段。分化 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分化。三、操作性条件作用(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含义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或有机体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一种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某次反应后接下来又受到一次强化刺激(强化物) ,那么这种行为就很有可能再次出现。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二)强化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发
4、生改变的过程。强化物就是任何能激发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出现的诱因。强化物分为两大类: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二级强化物通过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它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强化有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之分。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的刺激物出现,我们称这一事件为积极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物的解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消极强化。怎样有效地使用强化?1、把希望的行为具体化。2、确定对学生真正具有强化作用的强化物。3、注意结果的及时性、持续性。4、向学生表明什么是期望的行为。5、当一种期望的行为很少或是不出现时,使用培养程序。(三)惩罚惩罚是在
5、反应之后施加惩罚物,以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的概率。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和惩罚的区别名称 描述今后其操作行为出现的概率案例积极强化 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愉快刺激。概率增加 当某个学生用草体写作业时得到表扬,那么他在写别的作业时也会用草体。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 无意的(人不能控制行为)情绪的生理的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顺序 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行为发生在刺激(后果)之前学习的发生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例子 刘园上课给同学写信被老师看到,教师没收她的信后当堂宣读,刘园的许多隐私被同学知道。此后,每当这个老师上课时,刘园就感到很尴尬。当学生保持课堂安静时,受到表扬
6、,以后学生还能保持安静。消极强化 操作行为出现后,撤掉不愉快的刺激。概率增加 当学生提早完成了论文而不再担忧,那他就可能一有机会就提早完成作业。呈现惩罚 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不愉快的刺激。概率降低 当某生在课堂上冲口而出一个“愚蠢”的问题而被其他学生嘲笑的话,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不会再提问。消除惩罚 操作行为出现后,撤掉不愉快的刺激。概率降低 当某生由于运动品质不佳而被球队停赛一周的话,那么他在以后的球赛中品质不佳的表现就会减少。在使用惩罚时,我们应注意:1、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罚及其原因。2、立即惩罚和连续惩罚。3、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和强化其它的期望行为结合起来。4、不要公开惩罚。5
7、、确保惩罚的强度和方式是合适的。教学内容: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为主第二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一、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学习作为一种内部过程,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引起行为的改变。行为要指向特定的目的。行为最终会成为一种自我调整的结果。强化和惩罚对学习和行为只有间接作用。二、模仿(一)模仿影响学生行为的机制1、观察学习效应。当观察者学习榜样,表现出新行为时,观察学习效应就发生了。2、反应助长效应。当观察者在看到自己先前已学会的某种行为在榜样身上表现出来时受到了强化,观察者就会比原来更多地表现出这种行为,这就是反应助长效应。3、反应抑制
8、效应。4、反应抑制解除效应。(二)有效榜样的特征1、能力 2、威望和权力3、 “性别恰当”行为 4、与学习者自身情形相关或相似的行为 (三)帮助学生学习榜样在社会认知论者看来,学生想成功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有四个必要的条件:1、注意;2、保持;3、自我重复;4、动机;三、自我效能感(一)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行为的影响1、活动选择 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下,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自认为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回避那些自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2、努力和毅力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上付出的努力程度,遇到困难时坚持时间长度。3、学习和成就 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有充分信心,取得
9、的成绩会更好些。(二)影响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几个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来自他人的信息。4、来自情绪和生理的信息。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一)强调教育的目标为人格的健全发展,或自我实现。(二)主张让学生接受自由、灵活的教育。(三)倡导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有帮助的任其自然”的方法。(四)主张教师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帮助者”的作用。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一)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二)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三)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四)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三、如何促进学习(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
10、中的中心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上,罗杰斯为教师提出的一般建议是:、提出学生真正需要的问题。、提供资料。、订立契约。、鼓励学生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二)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三)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四)从做中学教学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为主,辅以讨论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兴起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主要源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两位研究者都强调只有当先前的概念与新
11、信息不一致、个体经历了不平衡的过程时,认知变化才能发生。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还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二者都主张用混合学习能力分组的方式来促进概念改变。当代建构主义观点主要来源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诸如合作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以及发现学习等课堂教学方法都是以该理论为基础的。维果斯基的理论中有四个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1、社会学习;2、最近发展区;3、认知学徒;4、中介性学习。尽管这些不同取向的现代建构主义观点在研究视角、使用术语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以下主题上却有着一些共同的观点。1、知识观知识相对论2、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二、促进有效的知识建构1、提供实验的机会2、进行真实活动3、促进对话4、创造学习者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