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霖铃 教学反思 【教 学目 标】 (1) 了解 柳永 其人 及其 婉 约词作 风格 特点 ; (2) 通过 反复 诵读 ,感 知 作品内 容和 思想 感情 (3) 掌握 借景 抒情 、情 景 交融和 虚实 结合 的写 法 【重点 与难 点】 重点 感知 作品内 容, 把握 词的 抒情 基调。 难 点掌 握情 景交融 、虚 实相 生的 写作 特点。 【教学 方法 】 以学 生活 动 为主, 点拨 启发 ,引 导讨 论,朗 读背 诵, 检查 落实 【教学 课时 】一 课时 。 教学过 程 一、导 入新 课 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 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 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 想一想,以前学过哪
2、些 描写别情 的诗?( 学生 回忆 ,教师提 示) 如李白的 赠 汪伦“ 桃花潭水 深千尺 ,不及汪 伦送我情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孟郊的游子 吟等等。透过诗行, 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 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 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 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 者, 唯别 而已 ”(江淹) 中包 含的至 理 。 今 天我 们来 学 习柳永 的爱 情词 , 一起 走 近词人 的心 灵世 界 , 去 感受情 弦的 脉动 。 【课前 预习 】简 介柳 永 【互动 设 计 1】 学生 介绍 “我所 知道 的柳 永” 。见 学案 柳永 ( 约 980- 约 1053 年)
3、 ,原名 三变 ,字 耆卿 ,福 建崇安 人。 柳 永大 约在 公 元 1 0 1 7 年 , 宋 真宗 天禧 元年 时 到京城 赶考 。 以自 己的 才 华他有 充分 的信 心金 榜 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 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 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 轻一笑,填词道:“富 贵岂由 人, 时会 高志 须酬 。 ” 等 了 5 年, 第 二次 开 科又没 有考 上, 这回 他忍 不住要 发牢 骚了 , 便 写 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且恁
4、偎 红倚 翠, 风流 事, 平生畅 。青 春都 一饷 。忍 把浮名 ,换 了浅 斟低 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 ,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 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 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 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 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 仁宗说:“且去浅斟低 唱, 何要 浮名? ” 又 把他 给勾掉 了 。 这 次打 击实 在 太大 , 柳 永就 更深 地扎 到 市民堆 里去 写他 的歌 词, 并且不 无解 嘲地 说: “我 是奉旨 填词 。” 之后柳 永流 落于 汴京 、苏 州、杭 州等 地, 每到 一地 都流连 于秦 楼楚 馆, 为歌 伎填词 作曲 。 最后 , 他在
5、饱受 世态 炎 凉, “ 怪胆 狂情 ” 逐 渐消 退时 , 才 改名 柳永 , 至 景 佑元年 (1034 年)54 岁 时方才 考取 进士 ,官 屯田 员外 郎 ,世 称柳 屯田 、柳 郎中。 柳永 终客 死襄 阳, 家无 余财, 群伎 合金 葬之 南门 外。 教师补 充并 提示 学生 采用 圈点勾 画法 画出 重要 内容 师简介 背景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 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 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 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 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 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 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大家 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 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 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 ,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
6、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 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 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 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类就反映了他 当时的 这种 复杂 的心 情。 二、整 体感 知: 【互动 设 计 2】 朗读 指导 ,学生 听课 文录 音, 注意 句子的 节奏 A . 读 时要 注意 重音 、节 奏 ,语速 要慢 些, 读出 感情 。脑中 要有 画面 。 寒 蝉凄 切 要 拖音( “切” 字为 韵脚, 韵 脚一 般 要读得 鲜明 ;尾 音读 长更 能读出 词的 凄切 情感) 念 去去 要稍 重、 稍 停,拖 音( 领起 字) ;也 可以一 字一 顿, 表示 悲痛 气塞。 来源: 学 优高考 网 今 宵酒 醒
7、何 处? 杨柳 岸 晓风残 月 “ 何处 ” 要 读 出疑问 语气 , “ 杨柳 岸晓 风 残月” 应一 景一 顿, 声断气 不断 。 B. 要 有节 奏, 诗句 中要 有 短暂的 停顿 。 寒蝉/ 凄 切, 对长 亭/ 晚, 骤 雨/ 初歇 。 更/ 那堪/冷落/ 清 秋节 。 便/ 纵有/千种/ 风 情。 【注】 此处 在电 子白 板上 当场划 分词 的节 奏, 直观 性强。 【互动 设 计 3】 自渎 诗歌 ,感知 内容 ,回 答问 题 1. 本词 的基 调是 什么 ?( 感受是 什么 ) 凄凉、 伤感 、悲 凉、 忧伤 、痛苦 2. 本词 写的 是什 么内 容? 离别 3. 本词 按什
8、 么顺 序来 写的 ? 时间 顺序 4. 那么 离别 可以 分为 几个 阶段? 离别 前、 离别时 、离 别后 离别前 : 勾勒 环境 离别时 : 描写 情态 离别后 : 刻画 心理 【注】此处由学生回答, 老师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书 写, 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 ,增强师生互动性和记 忆效果 。 三、【 合作 探 究 】 来源: 学优高 考网 互动设 计 4 鉴赏 词 (一) 我们 刚才 提到, 这 首词写 的是 作者 与他 心爱 的人依 依惜 别的 痛苦 心情 。 词又 分为 上片 和下 片。 思考: 上片 和下 片各 写了 什么? 哪一 个是 实写 ,哪 一个是 虚写 ? 交流后明确:这首词描写
9、 了作者要离开京城汴京( 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 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 心情。上片主要是写临别 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实写 )。下片主要是写想象中 的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 景(虚 写) 。 (二 ) 提 问: 这首 词的 重 要特点 是情 景交 融 、 虚 实 相济 。 词 中哪 些是 景语 , 哪些是 情语? 哪 些是 情景 和说? 词中 哪些 是实 写? 哪 些是虚 写? (生 讨论 ) 1上 片 (1) “寒蝉 凄切 ,对 长亭 晚 ,骤雨 初歇 。” 师: 起首 三句 写什 么内 容?是 情? 是景 ? 明确: 写别 时景。 点明 了 季节 ( 秋季) 、 时 间 (晚 上) 、 地 点 (
10、 长亭) 和天 气( 大雨 后) 。 勾 勒了 一个 情人离 别的 典型 环境 。 来源: 学优高 考网 提到 秋季 会有 怎样 的感 觉?( 萧瑟 )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 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 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 凄切:词人所见所闻, 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 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 构是一、二、一,极 顿挫 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 达了这 种凄 凉的 感觉 。 起首 句已 给全 诗定 下了 基调: “凄 切” 。 (2) “都门 畅饮 无绪 ,留 恋 处兰舟 催发 。” 师 : 这 写什 么? (写 情 ) 极写 饯别时 的心 情 , 委 婉曲折 , 欲饮 无绪 , 欲 留 不能 ,
11、 依 依不 舍 , 难舍 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 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 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 。正在难舍难分之际, 船家催 促出 发, 此时 此刻 ,离别 的痛 苦达 到顶 点。 “留 恋处 、 兰 舟催 发 ” 。 这 七个 字以 精炼 之笔 刻 画了典 型环 境与 典型 心理 : 一 边是 留恋 情浓 , 一 边是兰 舟催 发, 这样 的矛 盾冲突 何其 尖锐 。 (3) “执 手 相看 泪眼 ,竟 无 语凝噎 。” 来源: 学优高 考网 gkstk 师: 这 句写 情态。 语言 通 俗而感 情深 挚, 形象 逼真 , 如在 目前。 大家 看这 幅 画面, 幻灯 7 , 发 挥自
12、 己的想 象, 说说 “执 手相 看泪眼 ,竟 无语 凝噎 ”是 一种怎 么样 的情 景。 两手紧紧拉在一起, 两眼被酸楚的泪水模糊, 便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 一一倾吐,只好无言以 对,泪 眼相 看。 这两 句用 白描的 手法 ,把 彼此 的眷 恋之情 、又 无可 奈何 之心 写的非 常深 刻. (4) “念去 去, 千里 烟波 , 暮霭沉 沉楚 天阔 。” 请同 学们 想象 这几 句所 勾勒的 是怎 么样 的画 面? 作者站在江边,放目 远眺,面前所见:有千里 的烟波,表明烟波的浩淼 ,去程的遥远;有沉沉 的暮霭,表明暮霭的浓厚 ,天地的苍茫;还有楚天 的辽远无边。 作者用 如此广阔辽远的空
13、间, 以及如此浓密深重的雾霭 ,是否是衬托词人前途的 广阔无量?(不是,表现 的是离情之深之痛和自 己前途 的渺 茫。 ) 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 的感觉?(压抑、苦闷) 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 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 ,愁思也越来越深。“念 去去”几句便是他的内心 独白,“念”字用得特 别好, 表明 是设 想别 后的 道路遥 远。 这几 句写 景, 又写情 。 师总结 :上 片主 要是 写临 别时难 分难 舍的 情景 (实 写)。 【注】 上片 的实 景和 虚景 列出, 情感 也列 出。 作用 :条理 清晰 ,便 于理 解和 记忆。 2下 片: 下片 主要 是写 想 象中的
14、别后 的孤 寂凄 清的 情景( 虚写 )。 同学们 自己 鉴赏 下片 ,说 出你喜 欢下 片中 的哪 一句 ,为什 么? (1) “多情 自古 伤离 别, 更 那堪冷 落清 秋节 ” 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 可悲。“伤别离”点明这 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一句,又推 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 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 以忍受!江淹在别赋 中说:“黯然消魂者惟 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 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 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 更那 堪”衬托自己的离 情比古 人更 深。 “清秋节”一词,照 应前面哪句?(起首一句 “寒蝉凄切”。前后照应 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 氛围。 比起 首三 句的 以景
15、 寓情更 为明 显、 深刻 。) (2) “今宵酒醒 何处? 杨 柳岸 、晓风残 月。” “今宵” 三句蝉联 上句而来 ,后来 竟成为苏 轼相与争 胜 的对象 。那 么它 究竟 好在 什么地 方? 词中 有画, 景中 含情 。 词中有 什么画? ( 一舟 临岸, 词人酒 醒梦回 ,只 见习习 的晨风 吹拂萧 萧的 柳树, 弯残 月高 挂 在杨柳 的梢 头。 ) 景中含 什么情? ( 画面 是出现 在词人 “酒醒 ”之 后,他 借酒消 愁,但 举杯 消愁愁 更愁, 帐饮 时 已经无 绪 , 更 何况 酒醒 之 后? 词 人此 时, 昨天 晚上 “ 执手相 看泪 眼 ” 的 图景 依 然鲜明 的留
16、 在心 上 , 而 现在却 是前 路是 前路 茫茫 ,离所 爱之 人越 来越 远, 可以想 见他 的心 情。 感受 画面 色调 。 (a 古 人有折 柳送 行的 习惯 。“ 昔我往 矣, 杨柳 依依 ”, 折柳送 行, 取其 依依 之 态。 另 外, “柳 ” ” 留” 谐音, 折柳 赠人 有挽 留之 意。 所 以古 代文 人写 离别 之情, 往往 要写 到杨 柳 。 b 清秋 的晓 风是 凉的 ,恰 合别后 心境 的凄 凉。c 残 月 清冷的 形象 暗合 凄清 冷落 之感。 词人 寓情 于景 , 借景传 情, 以风 之凉 ,月 之残透 露离 情别 绪。) 来源: 学优高 考网 gkstk 结
17、合全诗旨趣。这首词 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两句烘染本意,将词人的 立意渲染为 幅深秋羁旅 图。“杨柳岸”、“晓风 ”、“残月”三个典型 意象组 合在 一起 ,引 起读 者无尽 的想 象和 遐思 。这 两句诗 暗含 旨趣 ,画 面生 动。 整个 画面 的基 调如 何? ( 整个画 面充 满了 凄清 的气 氛。) “念 去去, 千里 烟波, 暮霭沉 沉楚 天阔 ” 与 “ 今 宵酒醒 何处? 杨 柳岸、 晓风 残月” 同样 是写 景, 写 离愁, 这两 副画 面有 什么 不同? 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 ,一片苍茫,有千里的烟 波,有沉沉的暮霭,还有 楚天
18、的辽远无 边。后者 就好象 是工 笔小 画, 无比 清丽, 有柳 、风 、月 ,点 出离别 的冷 落、 凄清 。 (3) “此 去经 年, 应是 良辰 好景虚 设。 便纵 有千 种风 情,更 与何 人说 ?” “此去经年”四句,构 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 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 语。这一去经年累月, 就算遇 到美 好的 日子 、美 好的景 物, 也形 同虚 设。 即使有 前般 情意 ,又 能跟 谁诉说 ! 这首 词以 问句 做结 ,以 虚景、 虚情 收束 全篇 ,更 留有无 穷意 味。 【注】 此处 下片 的内 容可 以列出 主旨 句, 点出 虚景 和实景 。便 于学 生当 场分 清。 3小
19、结: (1) 我们再 回头 看整 首词 , 情语在 写情 , 景 语也 并非 只写景 , 每 句中 都包 含无 限情思 。 正 所谓 “一 切景语 皆情 语” 。诵 读时 注意体 会词 融情 入景 的特 点。 (2) 再就是 虚实 相济 。哪 些 实写? 别时 情景 。 哪些虚 写? 别后 想象 。 【当场 检测 】对 比阅 读 1 通过 以上 的学 习, 相 信 每位同 学已 经对 全词 有了 初步的 了解 。 接 下来, 教 师就必 须引 导学 生回 忆 刚学过 的另 一首 词, 即苏 轼的 念奴 娇 赤壁 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20、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 雪。 江山 如画 ,一 时多少 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 生华 发。 人生 如梦 ,一樽 还酹 江月 。 同时引 用南 宋俞 文豹 吹 剑录 中 “柳 郎中 词只 合 十七八 女郎 , 执 红牙 板, 歌 杨 柳岸 晓风 残月 。 学士 ( 苏东 坡) 词须 关东 大汉, 铜琵 琶, 铁绰 板, 唱 大 江东 去 。 ” 体会 词学两 大宗 豪放 派、 婉约派 的特 点。 明确: 豪放 派 纵 横捭 阖,气 魄宏 大, 豪放 不羁 。 婉约派 缠绵 悱恻 ,婉 丽多姿 ,音 调谐
21、 婉。 2引 导学 生总 结出 简单 诗 歌鉴赏 的初 步办 法: 文题 相连 细品 味, 走 马观花 抓关 键, 多方 联系 明真情 。 【课后 作业 】 1、背 诵本 词 2、赏 析柳 永的 蝶 恋花 伫倚危 楼 风细 细。 望极 春愁, 黯黯 生 天际 。草 色烟光 残照 里。 无言 谁会 凭阑意 。 拟把 疏狂 图 一醉 。对 酒当歌 ,强 乐 还无 味。 衣带渐 宽 终不 悔。 为伊 消得人 憔悴 。 注解:伫倚危楼:伫, 长时间。危楼,高楼。 黯黯:阴沉、愁闷,心神 沮丧的样子。此句说远 望天边伤春惜别的愁绪凄 然涌上心头。疏狂:狂 放散漫,即也想放纵一回 。强乐:勉强寻欢作 乐。
22、 衣带 渐宽: 指人 逐 渐消瘦 。 古 诗 : “ 相 去日已 远, 衣带 日以 缓。 ” 这首 诗歌 讲了 什么 内 容,表 达出 作者 什么 情感 ? 明确:这是一首怀之作。 作者把流落异 乡的落魄感 受与怀念情人的缠绵结合 起来,上片登高望远, “愁生天际”,把无形的 愁写得形象而具体。“无 言谁会凭阑意”表现出一 种相思,万般愁怨而无 法诉说的情态。下片写想 放纵一下自己,喝个一醉 方休。然而对酒当歌仍然 难解愁。苦中作乐,更 觉无味。尽管这般苦闷有 伤身体,可是“衣带渐宽 ”“人憔悴”,都不算什 么,绝不后悔。后两句 是全词 的高 潮, 是真 情所 在。 附:板 书设 计 雨 霖
23、铃 柳永 基调: 凄凉 、伤 感、 悲凉 、忧伤 、痛 苦 内容: 离别 (中 心句 ) 顺序: 时间 离别前 : 勾勒 环境 点明 时间、 地点 、天 气 渲染 气 氛: 凄清 萧瑟 烘 托心 情:痛 苦失 落 离别时 : 描写 情态 留恋 难舍 情真 意切 离别后 : 刻画 心理 前途 茫茫 ,相 见无 期 写作特 色: 情景 交融 虚 实结合 教学反 思: 本节课 ,我 按照 教学 目标 ,通过 教学 环节 ,让 学生 感受到 雨 霖铃 的 音乐 美、语 言美 、特 色美 。 在诵读 指导 上 , 我 指出 韵 脚要读 得鲜 明 , 尾 音读 长 能抒情 , 注意 拖音 、 词 句 中短
24、暂 的停 顿 , 从 重音、 节奏、 语速 、感 情方 面读 雨霖 铃 ,部 分学 生能 较好地 读出 这首 词婉 约哀 怨的情 感。 在对雨霖铃内容理解 方面,我运用朗读 、讲解 、问答、想象、讨论探究 等方法,让学生紧扣意 象,能 品尝 到词 中离 愁别 恨之情 , 在教学 方法 上采 用对 比阅 读的方 法, 学生 进一步 掌 握了 雨霖 铃 细 腻含 蓄 、 缠绵 哀怨 的婉 约风格 。 交互式 电子 白板 应用 于课 堂教学 可以 利用 交互 式电 子白板 创造 情境 化的 学习 。 而传统教学媒体却只能将 教师局限于多媒体讲台面 前面对讲台上的电脑屏 幕,操作手中的鼠标进 行教学
25、。离 不开 三尺 讲坛 ,更谈 不上 走到 学生 群体 当中, 与学 生进 行教 学互 动。 老师可以自如地和学生面 对面地交流运用教学语 言、教学体态等多种方式 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 演绎精彩课堂。学生也 不 用再充当“录音机”和“ 录像机”的角色。教师可 以运用电子白板的打印 功能现场将笔记或板书内 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学 生不用担心因为记笔记而 无法跟着教学的进度进 行思考。在电子白板的支 持下。教师在课堂上和学 生的互动更多了信息技 术和课堂教学实现了无 缝链接 。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高 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增强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主要 水平,有主要复习和记 忆效果 的保 持, 满足 不同 风格的 学习 者。 教师 在白 板的支 持下 能够 更好 地挂 历课堂 , 提 高教 学效 率。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丰富的 资源和各种媒体实现的无 缝链接,为学习者创设真 实而全面的教学情境, 可 以提 供生 动、 直观 、形 象的感 知情 境, 以黑板 、 文字 印刷 技术 为 平台的 传统 教学 环境 只依 照语言 文字 进行 描述 , 缺 乏影像 表现 的具 体形 象。 课堂的交互主要通过交谈 的方式,交互式的教学系 统是封闭的,不具有开放 性。多媒体投影仪则将 老师束 缚在 计算 机鼠 标的 操作上 ,师 生互 动受 到了 极大的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