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考试物理试题温馨提示:理科综合共 300 分,考试用时 150。物理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 I 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 8 题,每题 6 分,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 N178获得反冲核 O178发现了质子 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
2、光子说 C.玻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氧原子能级理论 D.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如图所示,OO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 是关于 OO轴等距离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时出后相交于 OO以方的 P 点,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在同种玻璃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 B 光B.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 光侧移量大 C.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若 B 光能引起光电效应,A 光一定也能 D.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在空气中只能有到种光时,一定是 A 光3.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 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
3、别位于 x=-0.2cm 和 x=1.2m 处,两列波的速度大小均为 v=0.4m/s,两波放的振辐均为 A=2cm。图示为 t=0 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该时刻平衡位置位于 x=0.2m 和 x=0.8cm 的 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另有一质点 M,平衡位置处于 x=0.5m 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均为 y 轴正方向B. t=o 时刻质点 P、Q 均沿 y 轴芷方向运动 C. t=0.755 时刻,质点 P、Q 都运动到 x=0.5m 处 D. t=1s 时刻,质点 M 的位移为-4cm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L1、L2、L3 为三只“6V
4、,3W”的灯泡,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 ab 端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三只灯泡均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 :2 B副线圈两端输出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 C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 D电压表的示数为 18V 5.如图所示,一绝缘细线 0a 下端系一轻质带正电的小球 a (重力不计),地面上固定一定光滑的绝缘 1/4圆弧管道 AB,圆心与 a 球位置重合,一质量为 m、 带负电的小球 b 由 A 点静止释放,小球 a 由于受到绝缘细线的拉力而静止,其中细线 Oa 水平,Oa 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当小球 b 沿圆弧管道运动到以球正下方
5、B 点时对管道壁恰好无压力,在此过程中 (a、b 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 A.b 球所受的库仑力大小为 2mg B.b 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C. 悬线 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水平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6.航天器关闭动力系统后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A、B 分别是轨迹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一位于地球表面近。若航天器所受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是A.航天器运动到 A 点时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航天器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
6、中万有引力做负功 C.航天器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D.航天器在 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 B 点的加速度7.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水球足够!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 4 个水球,财可以判断的是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 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C.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 D.子弹在毎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8.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区域 ABCD 处场强为 E 的中匀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正方形的某一条边平行,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小球由 AC
7、 边的中点,以垂直于该边的水平初速度 0进入该正方形区域,当小球再次运动到该正方形区域的边缘时,具有的动能可能为 A. qEL3120 B. EL320C. D. q1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 4 题,共 72 分。9.(18 分)(1 )如图,轻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 A、B 两物块,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初始时,A 紧靠墙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被锁定。已知 A、B 的质量分别为 m1=2kg、 m2=1kg,初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 4.5J,现解除对弹簧的缩定,则从解除锁定到离开墙壁的过程中,弹簧对 B的冲量的大小为 I= Ns,此后弹簧的
8、最大弹性势能为 Ep= J(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交流电源、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大小合适的铁质重锤B.体积较大的木质重锤C.刻度尺D.游标卡尺E.秒表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 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 O (速度为零)的距离分别为 hA、hB、hC,重锤质量质表示用 m 表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 T, 从打下 O 点到打下 B 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 pE ,动能的增加量 kE 。在实验过程中,下
9、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释放重锤前,使重锤尽量远离打点计时器B.做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锤C.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 v,可测量该点到 O 点的距离 h,再根据公式 ghv2计算。D. 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下某点时重锤的速度 v,可测量该点到 O 点的距离 t,再根据公式 v=gt 计算。某同学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后,测量它们到起始点 O 的距离 h,并计算出打相应计时点时重锤的速度v,通过描绘 v2-h 图像去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实验中重锤所受阻力不可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合理的 v2-h 图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3)某同学设计了如
10、图所示的电路测电路电动势能 E 及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 E (不计内阻),待测电阻 R1,定值电阻 R2,电流表 A (里程为 0.6A,内阻不计),电阻箱 R ( 0-99.99 ),单刀单掷开关 S1,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先测电阻 R1 的阻值(R1 只有几欧姆),请将小明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 :闭合 S1, 将 S2 切换到 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 r1 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I,将 S2 切换到 b,调节电阻箱,使 ,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 r2,则电阻 R1 的表达式为 R1= 。高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R1=2.0,继续测电源电动势 E,该同学的做法是:闭
11、合 S1,将 S2 切换到 b,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I,由此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中所示的 I1图线,则电源电动势 E= V,电阻 R2= 。若实际电流表 A 的内阻不可忽略,则 R2 的测量值 (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10. (16 分)质量为 m1=1200kg 的汽车 A 以速度 1=21 m/s 沿平直公路行驶吋,驾驶员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质量 m2 =800kg 的汽车 B 以速度 2=l5m/s 迎面驶来,两车立即同时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运动,但两车仍在开始刹车后猛烈地相撞,相撞后结合在一起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设两车与路面间动摩擦因数
12、为=0.3,取 2/10smg,忽略碰撞过程中路面摩擦力的冲量,求:(1)两车碰撞后刚结合在一起时的速度大小(2)设两车相撞时间(从接触到一起滑行)t0=0.2s,则 A 车受到的水平平均冲力是其自身重量的几倍(3)两车一起滑行的距离11.(18 分)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 L=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o37角,下端连接 R=1的电阻,质量为 m=1kg、阻值 r=1的匀质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距离导轨最下端为 L1=1m,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0.9,整个装置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上为正)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13、,已知在 0-10s 内,全属棒 cd 保持静止,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2/10smg(1)求 0-1.Os 内电阻及上产生的热量 (2)求每 t=1.1s 时刻,金属棒 cd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3)1.2S 后,对金属棒 cd 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使金属棒 d 沿斜面向上做加速度大小 a=2m/s2的匀加速运动,请写出拉力 F 随时间 t(从施加 F 时开始计时)变化的关系式12.(20 分)如图甲所示,在 xoy 平面内加有空间分布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在 t=0 时刻,质量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粒子自坐标原点 O 处,以 v0=2m/s 的速度沿 x 轴正向水平射出。已知电场强度 E20、磁感应强度 qmB20,不计粒子重力。求:(1)t=1s 末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1s2s 内,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3)画出 04s 内粒子的运动轨迹示意图(要求:体现粒子的运动特点);(4)(2n-1)s2ns(n=1,2,3,)内粒子运动至最高点的位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