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627003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项限时练 1 论述类文本阅读(用时:20 分钟 满分:1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题共 3 小题,9 分)美处于不断的创造之中,时时呈现出恒新恒异的形态。那么,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的创造性,源自对客观现实具有的新鲜感。王羲之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这个“新”字非常重要,它是创造性的关键。天底下固然没有绝对是新的事物,但也绝对没有两件是重复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在时时进行新的创造。美的创造更是如此。人们能否对各种审美现象产生新鲜感,直接关系到美的创造的成败。因此,如果要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就得对现实、人生、自然和艺术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日日新、时时新的

2、意蕴。但是,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创造有所不同,它涉及人类精神世界中独特的高峰体验,还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和人类心理的各种功能,因此,每一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神奇的人生体验。南京的中山陵,一眼望去,气象雄伟,不能不说这是美。这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是由石级一层层积累而成的。一层一层的石级,向上积累,到了顶上,配上两旁的白墙和孙中山这个人物伟大的历史意义,以及观赏者对这一意义的理解程度等,于是,本来是一些平凡的石级、白墙、青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组合成了崭新的中山陵的形象。旅游中,一个具备了相应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只要进入状态,用心观照,类似的审美创造是不难实现的。实际上,中

3、山陵这样的人文景观,其审美潜能是很大的。人们面对这样的人文景观,不但有愉悦的视觉享受,而且还会萌生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有了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发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审美创造的殿堂,美的形象才能真正被创造出来。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也是如此。比如,夏天的晚上,仰望天空,群星灿烂,很美。这个美又是怎样创造的?首先,要有2星球群的存在,才能构成满天星斗;其次,要有黑夜的环境,才能使星球的光照射出来;再次,要有文化历史所积累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这些星球的美才富有更多的意蕴;最后,观赏星空的人,各自所具备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会使他们在观赏同一个星空时,品味出不同的

4、美。而且,即便是同样的星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相同的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如杜甫,星空对他,有时是“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有时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有时又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些,都随着杜甫的生活经历和心情而变化。因此,星空的美,不仅涉及物质存在的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审美主体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可见,美的创造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累积。总之,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积的突创。其基本含义在于: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形成的时空复合结构;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

5、它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摘编自蒋孔阳美学原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审美对象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那么就能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B中山陵的美,是石级、白墙、青瓦等物质材料,人类的文化,观赏者的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C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让人们产生了愉悦的审美享受,萌生了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时,美就慢慢产生了。D观赏同一个星空,不同的人会品味到相同的美,也会因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不同而品味到不同的美。答案 B解析 A 项“就能”过于绝对,保持新鲜感是美的创造的关键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美的创造需要多种因素的层层积累。C

6、 项“慢慢产生”错,据最后一段可知,美是突然创造出来的。D 项“不同的人会品味到相同的美”错,不同的人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不同,品味到的一定是不同的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美”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概述了美的创造的特点及其基本含义。B第二段先以一个问句引出了本段的内容,启人深思;然后重点阐述了新鲜感对美的创造的重要性。C文中以杜甫为例阐述了同一个人面对同一景象会因时间、地点等因素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美的道理。3D文章把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性创造作对比,把人文景观的审美创造和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作对比,体现了两者的不同。答案 D

7、解析 “把人文景观的审美创造和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作对比,体现了两者的不同”错,原文说“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也是如此” ,意即两者是相同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客观现实具有新鲜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关键,也是一个人能否创造美的关键。B有相应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看到类似中山陵的人文景观就可能获得美的体验。C星空的美的形成,由各种因素和条件积累而成,如星球群、审美主体的相关因素等。D既然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那么人们有时不要固定的实体也能创造美。答案 D解析 “有时不要固定的实体也能创造美”错,从中山陵、星空等美的创造来看,固定的实体是形成美的基

8、础,是前提条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题共 3 小题,9 分)一个人一生要追求些什么?我认为有三点:必要、需要和重要。 “必要”就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像生活条件是必要的,非吃饭不可,但是光吃饭不够。人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人生的需要是发展潜能,即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 “知”就是求知。古人读书,书不多,五本就够了,即诗 书 礼 乐 易 。诗代表文学, 书代表历史, 礼代表社会规范, 乐代表艺术修养, 易代表哲学。当时,如果把这五本书都读好的话,就是全方位的学习。所以, “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情”就是情感。人的情感要调节,意即“情绪智商

9、” 。我们如果处在穷困的境况中,怎么才能快乐呢?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有很多方法,譬如欣赏音乐或通过休闲生活接触大自然等,在这一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微妙而又美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互动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如果你培养好的情绪智商,就会慢慢想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就像易经中的“损卦” 。很多人听到“损”字,就觉得是损失。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卦辞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 ,为什么呢?就是“损己利人”这四个字,与我们平常想的“损人利己”倒过来。一般人如果做事损人利己,肯定人缘不好,大家都讨厌。如果是损己利

10、人,做任何事都考虑到别人的要求,自己吃亏无所谓,这样的人谁不喜欢?我以前读论语 ,常常觉得自卑,打开论语一看,里面好像只有两种人:君子和小人。仔细看孔子的描写,发现自己就是小人。因为君子所了解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则专注于利益。想想看,我们从小一路走来,真的很像小人,没什么长进。是不是这样呢?也不尽然。君子跟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就是小孩子,身体长大了,但是心态还是小孩的阶段,4只顾自己,只替自己着想,所以小人就是没有立志的人。君子就是立志的人。所以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立志者,有志向,让自己每天提升、改善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要把“君子”看成正在进行的状态,君子就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是

11、已经做到的君子,真要做到君子的境界很难,没多少人能做到。“意”就是意志。何谓意志呢?当你做一个选择的时候,请问你是被动还是主动?通常我们做选择都会有几分被动,几分主动,而被动成分居多,所以要慢慢修炼。如何修炼?慢慢增加主动的成分。本来是我不太愿意做的,被要求做,慢慢变成是“我觉得我也能够做” ,到最后变成“我愿意做” 。所以我们平常要练习把自己的责任都当作是自己愿意做的,心情就不同了。上班的时候很开心,工作的时候很认真,学习的时候也很快乐。如此一来,作为部属,上司对你很满意;作为学生,老师对你也很满意。快乐人生的秘诀无它,关键就在“化被动为主动” ,古今中外都相同。不能做到这一步,什么快乐都是

12、假的。(摘编自傅佩荣人生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 ,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一生的追求分为必要、需要和重要,例如衣食、住房、私家车等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之物。B古 人 读 书 不 提 倡 多 , 只 需 要 把 诗 书 礼 乐 易 五 本 书 全 方 位 地 研 究 透 就 行 了 。C处在穷困境地的人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接触大自然等休闲生活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获得快乐。D每个人都要好好修炼意志,因为我们每做一个选择,总是被动的成分比主动的成分多。答案 C解析 A 项就文章看,私家车非作者所说的“必要”之物。B 项“古人读书不提倡多”无中生有, “把五本书全方位

13、地研究透”曲解文意。D 项“每做一个选择”错,原文的意思是人在学习、工作时,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选择被动去做的时候多。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人生的需要出发,分别从“知” “情” “意”三个角度逐层展开,阐述了人应该怎样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B人 生 的 追 求 虽 然 可 以 分 为 必 要 、 需 要 和 重 要 三 类 , 但 本 文 只 是 重 点 阐 述 了 “需 要 ”这 一 类 。C作者举自己读论语的例子,阐明我们做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就行了,不必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D文章通过对人在知、情、意三方面发展潜能的分析,得出人生快乐秘诀的关键

14、是“化被动为主动” 。5答案 C解析 “不必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错。原文第四段说的是“真要做到君子的境界很难” ,是指难以达到,并非没有必要。此处曲解文意。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如果把诗 书 礼 乐 易这五本书读好了,他们就可以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了。B一个人如果以“吃亏是福”为人生信条,不计较自己吃不吃亏,多考虑到别人的要求,他定会招人喜欢。C工作学习时,多一分主动,往往多一分快乐。因为主动,就少了抱怨,多了认真,好了效果,来了赞誉。D即使是亿万富豪,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能主动担当自己的责任,否则,工作不一定开心,生活也不一定愉快。答案 A解析 “古人如果,他们就可以”判断太绝对了,原文只是说“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