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625942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客观性试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小学教育学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夏朝 B秦代 C汉代 D宋代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4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5“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

2、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7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8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师素质现代化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10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 A田径 B乒乓球 C武术 D游泳11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 A主要手段 B辅助手段 C中心手段 D内在手段12学生王明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

3、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明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2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14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15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学校教育 B社会

4、教育 C闲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业余教育2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4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的需要。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C个人意志D社会政治经济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5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A教科书 B参考书 C练习册 D课程计划 E教学大纲-教师小学教育学试题 2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

5、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3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6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

6、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9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10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1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7、,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二、填空题1教育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2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的人,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4.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 .5根据一节课主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 课和综合课。6智育是传授

8、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培养能力的教育。7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4_法。小学教育学试题(3)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2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A1957 年 B1958 年 C1966 年 D1964 年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

9、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5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7学科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_教学的原则。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_较高。A信

10、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10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11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苏格拉底51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_中。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1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是基础,_是关键。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二、填空题1现代教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_ 和 _。 2师生在人格上是_的关系。3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4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批

11、评惩罚、评比和_等方式。小学教育学试题(4)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2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5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

12、受教育者、教育影响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6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8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 过程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以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 10我国教育家_在师说中说:“师者,所

13、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 B荀子 C杨雄 D韩愈11“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 A生存权利 B受教育权利 C受尊重权利 D安全权利12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_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13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B以智育为主C以教学为主 D以活动为主14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_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15“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

14、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7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2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A儿童 B国家 C家庭 D社会 E企业3“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4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A新授课 B讲授课 C巩固课 D练习课 E演示课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 E批改作业1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

15、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是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想来,并且发展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了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答案要点】(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

16、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个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也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

17、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8小学教育学试题(5)一、单项选择题1终身教育是 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 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3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A10 年 B6 年 C9 年 D12 年4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

18、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5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6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尼德兰 B夸美纽斯 C斯图谟 D福禄培尔7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

19、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11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指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91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1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14.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

20、是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社会因素 D家庭因素1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16.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二、多项选择题1.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应试升学观 D教育质量观 E精英教育观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材的研究4反映家庭

21、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小学教育学试题(6)一、单项选择题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2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3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 A个性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10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好,不偏科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

22、性 D个别差异性5“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6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9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23、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1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二、多项选择题1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2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

24、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11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4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5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小学教育学

25、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就是 A教育 B教学 C管理 D科研 2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3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4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 功能。A直接性 B间接性 C循环性 D超美育5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A系统性

26、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A50 人以内 B3040 人 C1525 人 D10 人以下小学教育学试题(8)12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经济制度 2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3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 A6、711 岁 B7、8

27、11 岁 C911 岁 D1011 岁 4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5形成小学生审美能力认识基础的是 A感受美的能力 B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 D审美观点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上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A教学大纲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7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8遵循“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这一程序的教学模式是A传递接受式 B引

28、导发现式 C自学辅导式 D示范模仿式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评定 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二、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 2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_。3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称为_。 4教师是社会的专职教育者,教师的根本职能就是_。5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突出地揭示了教师劳13动的_性特点。620 世纪初,美国

29、实用主义教育家_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贬低和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7_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8我国小学目前进行教学的基本形式是_,即平时所说的上课,或叫班级上课。9_是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10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_,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形式。11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叫_,它解决的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12编写教案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提出教学目标和_。13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有德这一方面的“认

30、识”、“情感”、“意志”和“_”四个基本成分。小学教育学试题(9)单项选择题1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至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_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A教 B学 C教学 D教育内容 3_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A教育内容 B教育活动 C教育实践 D教育要素。4班级授课制首行于_的欧洲。 A15 世纪 B16 世纪 C17 世纪 D18 世纪 5人口的阶级构成对教育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_上。 A。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B受教育权的分配c科学文化素质 D职业素质 6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_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147个体身心发展的_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8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教育万能论 B儿童中心说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一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