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崀山丹霞地貌 - 概念 崀山丹霞地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水类自然景观中,有好几种景观类型。第一类是花岗岩地貌。泰山、华山、衡山、黄山、三清山、猫儿山、越城岭是代表,具有“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景观特点。第二类是岩溶山水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漓江山水、云南石林是代表,具有“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造型丰富,区内溶洞遍布,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千姿万态”的景观特点。第四类是石英砂岩地貌,具有“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盛”的景观特点,我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地武陵源是代表。第三类即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丹崖碧水,精巧玲珑,色如渥丹,
2、灿若明霞”的景观特点,是我国地洼学创始人陈国达院士二十世纪 30 年代以广东丹霞山地名命名的最先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普遍意义的一种红层地貌类型,在中国已有 80 多年的研究历史,自成体系,全球领先,被称为中国地质界的“国粹”。在中国已发现 780 处,四川乐山大佛和福建武夷山都是丹霞地貌的代表;全世界亦有广泛分布,如加拿大 5 处,英国 7 处,澳大利亚 69 处,美国191 处,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1992 年 3 月,陈国达院士考察完崀山后,高度赞誉崀山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并深情地说“如果我先发现崀山,就不会把这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
3、貌,而会将它命名为崀山地貌。”随即赋诗一首“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学术界将丹霞地貌定义为: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并受断裂切割的厚层陆相红层,以流水侵蚀为主,并在风化、溶蚀、重力崩塌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塑造成以各种赤壁丹崖为特征,群峰耸峙,峡谷深切,山水组合亲密,风景优美独特的一种地貌景观。 崀山丹霞地貌 - 地理位置崀山丹霞地貌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包括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 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并命名的重要景点有 500 余处,总面积 108 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
4、山水自然风景区。 崀山的丹霞地貌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 崀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又尤以崀山为中国丹霞地貌风景区中丰度和品位极具代表性和优美的景区,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图为崀山风景。 崀山丹霞地貌 - 成因 崀山丹霞地貌人类产生已有 300 万年,人类文明史才 6000 年,地球的年龄约 46 亿年。地球演化分为 5代,即 4634 亿年前的太古代,345.7 亿年前的元古代,5.72.3 亿年前的古生代,2.3 亿6700
5、万年前的中生代,6700 万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每个代又划分为若干纪,如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纪,代表地球 1.37 亿6700 万年前的演化史,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纪,也是恐龙最繁殖的一纪,俗称恐龙时代,更是地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白垩纪海面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后,地球大陆的形状与今天非常相似。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细分为代表 67002300 万年前的古近纪和 2300250 万年前的新近纪,第四纪则代表地球 250 万年前至今的演化史。 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上升运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崀山经历了海侵海退造山运动侵蚀剥削的地质演
6、变过程。4 亿年前的古生代,崀山地区受海水侵入,是一片汪洋,后华力西造山运动将崀山地区抬出水面,成为陆地,此后历经数十次地壳运动,崀山地区时沉时浮,时隐时现。2 亿年前,剧烈的印支造山运动再次将崀山地区从水底托起。在 1.37 亿6700 万年前的白垩纪,受燕山造山运动影响,局部地壳差异升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形成了资源新宁盆地,崀山处于这个断陷山间盆地中心。上升区和断陷区的差异运动是这种红层堆积的基础。流水挟带大量的泥沙石块在盆地低洼处沉积下来,形成厚厚的白垩纪红层。我们常见崀山的狭小岩石横切面上密麻的厚积着数十数百种不同类型的石头,就说明印证了这点。崀山红层厚达 2320 米,表明崀山构造盆
7、地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垂直升降幅度很强烈。6700600 万年前,崀山成为内陆湖。新近纪晚期以来,亚洲板块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断裂活动加剧,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性抬升,崀山由西南从东北形成依次降低的 800m600m400m 三级剥蚀夷平面,代表本地区地壳曾发生过至少三次间歇性抬升。这些内陆湖的红层湖底隆升抬起,同时受流水下切侵蚀,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片红色山群,尤其是距今 250 万年的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整体上升,改变着东亚热带季风暖湿气流的环流路径,崀山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隆起的红层在流水侵蚀,植物根劈,球状风化及重力作用下从而形成现有的红色砂砾岩结构的丹霞地貌
8、景观。且崀山的丹霞地貌至今仍然在以每万年 0.665 米的速度缓慢地构造抬升,并据此可推算出八角寨主峰的生长年龄约 748 万年。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崩塌、风化、岩溶及低等植物。崀山地处温暖湿润多雨的中亚热带,雨量充沛,丰富的地面径流对岩石表层产生强烈冲刷作用后形成一系列的流水地貌,如一线天、巷谷、天生桥等。崩塌作用形成的有将军石、蜡烛峰、骆驼峰、辣椒峰等。风化作用形成各种洞穴、岩槽。岩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及丹霞喀斯特地貌。生长在岩石表面的藻类、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对丹霞地貌的颜色、发育等方面均有影响。主要是这些低等植物生长在岩石表面上,对岩石表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减低、减弱
9、了岩石表面的流水作用和风化作用。同时,藻类多为黑色,地衣多为白色或浅灰色,苔、藓春夏多为绿色,秋冬多为黄褐色,使岩壁的颜色更为丰富多彩。 崀山丹霞地貌 - 特征 崀山丹霞地貌1 、类型齐全,品质高贵,发育完整。丹霞地貌共有石崖、石门、石寨、石墙、石柱、石梁、石峰、一线天、天生桥、单面山、峰丛、峰林、峡谷、岩槽、崩积岩块、天然壁画,造型地貌,穿洞、扁平洞、额状洞、蜂窝状洞、溶洞、水蚀洞穴、竖状洞穴、堆积洞穴、崩塌洞穴等 26 种结构和类型,崀山丹霞发育一应俱全。崀山丹霞地貌结构与特征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在国际上十分罕见。一线天是丹霞地貌中难得发育的景观,而在崀山就发现了 10余处,天下第一巷西侧不到
10、 150 米的范围内就有与之平行的遇仙巷、马蹄巷、清风巷 3 条石巷。丹霞地貌形成天生桥十分难得,而在崀山就发现了 5 座。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十分清楚,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地质遗迹均发育良好,保存完整,特别是代表丹霞壮年早期的密集型簇群式峰丛-峰林鹤立国际同类地貌,一枝独秀,无与伦比。2、奇特的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崀山丹霞地质的紫红色砂砾岩胶结物,普遍含有碳酸钙和石灰岩砾石,岩溶作用显著,形成了以溶蚀漏斗、溶蚀洼地、溶洞为标志的丹霞喀斯特。或者在上部的白垩纪红层砾岩发育成丹霞,下部石灰岩发育成喀斯特,如崀山飞濂洞可溶性喀斯特和白面寨五柱岩溶洞非溶性喀斯特现象及白面寨的狗头石等丹霞喀斯
11、特石柱,极具国际对比价值,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 3、丰富多样的生物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崀山是华南、华中、滇黔桂等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和中亚热带含华南植物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植被亚地带。整个景区四季常青,常年碧绿,动植物区系复杂,植物起源古老,物种丰富,新种密布,是大量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大自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有约占全世界 30 万种 0.47%的野生维管束植物 1421 种,大型真菌 150 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 21 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有 52 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3 种,其中 I 级即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 3 种,有 9
12、个植被型,71 个植物群系,植被覆盖率 85%。有约占全世界 45000 多种 0.46%的脊椎动物 209 种,其中哺乳动物 25 种,鸟类 94 种,爬行类 35 种,两栖类 18 种,鱼类 37 种,昆虫 816 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 18 种,列入 IUCN名录的 2 种,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 8 种。特有种新宁毛莨和崀山唇柱苣苔是在 20 多年前发现的新种,这 2 个种仅分布在崀山范围内,且只生长在丹霞山体的石壁上,其它生境条件下无分布,是一种典型的生境狭窄特有现象。崀山被子植物中存在白垩纪和第三纪残留成份,是记录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与昆虫等动物发生协同进化关系的特殊生境地区,
13、对理解被子植物基部类群的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崀山景区的漏斗、洼地都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生态系统,如万景槽中的蝙蝠群、漏斗中的茂密森林,这种现象世所罕有,极具个性。崀山丹霞地貌 - 景点介绍 崀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风景区中丰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之一。资新盆地是全国丹霞地貌风景区在地质历史上升降差异运动幅度最大、最强烈的红盆之一。辣椒峰、骆驼峰、“鲸鱼闹海”、“亚洲第一桥”、“将军石”“天下第一巷”构成了崀山雄奇、峻美的景观。 辣椒峰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辣椒峰景区,是崀风景名胜区的“六绝”景观之一,辣椒峰由一块巨石构成,高 180 米,上
14、大下小,石顶园,周长 100 米,石脚周长约 40 米,呈赤红色、多棱柱形,倒立于平地,站在脚下仰望只见多棱柱巨石高耸入云,犹如擎天大柱,雄奇、陵峰、远观就像硕大无比的红辣椒,秀美神奇;该峰四周都是绝壁深壑,辣椒峰鹤立鸡群,就好似大自然对爱吃辣椒的湖南人的一种恩赐。 骆驼峰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的辣椒峰景区,是崀山“六绝”景观之一,由一座石峰组成,石峰三面陡崖,峰顶高 187.8 米,长 273 米,有两处凹陷。远望凹陷恰到好处地将石峰分成驼头、驼峰和驼尾,陡崖凹槽和起仗勾勒出骆驼肌肤与四肢。从北面望去,驼头园深伟岸,尾秃而低垂,远近青山衬托,就像行走在沙漠绿洲的一匹大骆驼
15、。 鲸鱼闹海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角寨景区内,是八角寨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有“崀山风光,丹霞之魂”美称;该景点为崀风景区的至高点,站在寨顶远眺,方园 40 多平方公里的单斜式石林如五彩霞云,每逢雨后清晨,云雾铺壑,飞云走雾,时而云雾飞舞,时而祥云安然,石峰露出峰尖在云雾中跳跃,景观奇特无比,故名“鲸鱼闹海”。站在寨顶朝阳斜射,还可见神秘的佛光,有如身临海市蜃楼。景点北面秀峰参差,植被繁茂,尤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景色之佳,迷人欲醉,更加衬托出“鲸鱼闹海”的美丽场景。 亚洲第一桥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天生桥景区内。在群山环抱的峡谷中,一块丹霞巨石
16、崩塌构成单孔石桥腾空而起,跨度长 64 米,拱高 20 米,桥面宽 14 米,厚 5 米,内拱部分结构整齐,无凸凹,桥呈赤红色,气势磅礴,巧夺天工,国内外专家多次考察后认为这座天生桥无任何支撑点,独立自然而成,而且从跨度、桥面、厚度来说,目前在亚洲国家的大自然中尚未发现比这更长、更宽、更厚的天生桥,因此将此桥命名为“亚洲第一桥”。是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 将军石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扶夷江景区,是扶夷岸边一座独特的丹霞石柱,高程 399.5 米,石柱净高 75 米,除顶略小外,上下等粗,周长 40 米,随着角度的变换兀立一位“将军”迎面而来,只见他头戴方巾,身披铠甲,
17、手持玉带,美须飘飘,俨然是汉寿亭候、美髯公关云长再世。将军石头顶青天,脚踏大地,昂首挺胸,虎虎生威,不禁使人联想到将军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将军石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标志,属“六绝”景观之一。 天下第一巷坐落在崀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天一巷景区,是崀山风景区的“六绝”景观之一,是游客游览崀山的首选景点。“天一巷”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丹霞地貌创始人、中南工大一级教授、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先生考察崀山后题写的。天一巷由两座石峰崖石并立而成,崖石垂直地面,远处看不出任何痕迹,登上陡崖 20 米处有一处平台,为“天一巷”入口,天一巷为两石峰陡崖夹缝形成,东北走向,全长 238.8 米,天一巷
18、两边石壁高 80-120 米,最宽处 0.8 米,窄处 0.33 米,平均宽 0.5 米,巷道弯曲,人处其中不见来处,亦望不见尽头,唯见头顶一线青天,两边斧削绝壁,睛日上午 10 点左右,阳光直射巷底,满巷生辉,其妙无比。 崀山在历史上就是风景优美、文化发达、寺观林立的风水宝地。汉、瑶、苗、壮民族杂居,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有出土的 10 万年前的猕猴头骨化石,4500 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历代农民起义的古战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北宋周敦颐在城西扶夷江岸的石壁上题写:“万古堤防”。明代哲学家、著名诗人陈永猷游览崀山后,发出“扶夷胜景天成就,摄杖归来入梦频”之叹。当代诗人艾青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
19、宁执教,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绝句。 崀山丹霞地貌区,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险秀,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为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崀山丹霞地貌 - 世界自然遗产标准 崀山丹霞地貌截止 2009 年 6 月的西班牙第 33 届世界遗产大会,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西班牙和意大利列第三,共有 38 处,其中文化遗产 25 处,文化景观 2 处,武夷山、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双重遗产 4 处,自然遗产 7 处,即武陵源、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云南三江并流,云南石林为代表的南方喀斯特地貌,江西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是世界上现有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20、的自然要素顶级品牌,是全人类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资源价值、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一旦列入成功,不仅可获得联合国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助,更可世代远离人类战火浩劫。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凡提名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如三清山就是地球 10 亿年来扬子古板块和华夏古板块对接带地质构造演化的突出例证。 2 、突出的代表某一生态系统及生物群落的演化演替过程。如瑞士少女峰遗产地独特的植物演替现象。 3、具有罕见的自然美。如代表自然美学法则最高境界的“人间仙境”四川九寨沟。 4、具有突出保护价
21、值的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1 崀山丹霞地貌 - 崀山丹霞遗产价值 1、崀山具有突出的地球科学价值。新生代以来,崀山地区的流水沿节理裂隙不断地垂直下切,溯源侵蚀和侧蚀,加上重力的崩塌,风霜雨势的风化剥蚀,多彩多姿的丹霞景观例证了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球状风化、生物风化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构造节理等内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过程,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态规模达到同类地貌的极限。崀山地貌的构造运动在同类地貌中是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例证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等地球演化变迁历史。崀山红层沉积反映了中国区域地壳较晚拼合成为大规模稳定地块的特定演化过程,是中国大陆地壳较晚走向
22、成熟的标志。崀山发育大量丹霞喀斯特形态,如洞穴、地下河、漏斗、洼地和大量洞穴碳酸钙沉积景观,这说明本区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经历了特殊的机械侵蚀和喀斯特溶蚀的双重作用,是典型地质过程的又一例证。综上所述,崀山丹霞地貌是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变迁的岩石地貌标志体,是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具有重要的地球科学意义,足以代表东亚南部白垩纪时期及第三纪至今的地球演化历史,符合申报的 “地球演化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标准。 2、崀山具有突出的生态研究价值。在丹霞地貌发育的同时,丹霞植被群落也经历着一系列的演变。特殊的丹霞地貌不仅赋予了崀山特有的生物物种、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而且赋予
23、了崀山特殊的地貌生态效应,即沟谷效应和山顶效应。丹霞沟谷效应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这种山顶效应过程还引起山顶与山麓生物特征的显著差异。最为典型的是在同一个丹霞山体上,崖壁上出现地衣类简单生态系统,苔藓和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藤本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山顶山脊存在比较旱生的原始的原生性很强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山谷则存在典型的一般特性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山顶、崖壁崩塌面和崖下崩积堆进行着从苔藓地衣-高级群落的原生演替系列。次生演替过程出现在沟谷和山麓缓
24、坡,在沟谷和山麓缓坡以森林植被和沼生植被为主,进行着先锋林过渡林基本林成熟林的次生演替系列。在小尺度范围内存在有从地衣、苔藓到草本、藤本、灌木、枫香等常绿落叶阔叶林、再到樟树等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演替阶段的复杂生态演替过程。丹霞地貌区孤立峰顶、中间坡地和山麓低地孕育了不同发育演化阶段的植被,代表丹霞植物群落原生和次生演替发展的生态过程,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使崀山形成完整的原生演替过程和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植被的“生态孤岛”现象及新宁毛茛和崀山唇柱苣苔生物环境狭窄特有现象最为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阶段最为突出的地区。成熟的地带性顶极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突出代表了亚热带湿润环境下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
25、程,最终形成最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崀山突出而完整的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湿润环境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具有突出的生态演替的普遍价值。符合申报的 “生态系统与演变的突出例证”标准。 3、崀山具有罕见的自然美学价值。崀山丹霞地貌是世界丹霞地貌风景区中最具品位和最典型的景区。景区丹霞石峰石寨约 300 余座,形成大面积丹霞峰林地貌景观,规模宏大,类型丰富,组合完美,姿态独特,形象逼真,一物多景,一景多姿,步移景异,变幻万千,跌宕起伏,动感强烈,个体景观生动活泼,整体景观磅礴大气,造型、色彩和气质达到最佳组合境界。雄伟壮观的八角寨,奇特绝伦的天下
26、第一巷,险峻隽美的峰丛峰林,气势如虹的亚洲丹霞第一桥,幽雅深邃的石巷迷谷,清澈碧透的扶夷江水,栩栩如生的将军石、军舰石、狗头石、象鼻石、令箭石、啄木鸟石、辣椒峰、骆驼群峰,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身心俱醉。云缭雾绕的梦幻与缥缈,茂林修竹的幽深与清静,赤壁丹崖的热情与奔放,造型地貌的精巧与神奇,山水田园的秀雅与恬淡,丹崖碧水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翠竹骄阳完美组合的多姿多彩多维立体景观深层展示出崀山丹霞动态与静态水乳交融的独特绝妙的自然地理现象,使得崀山丹霞从容而又高贵地展现出一种无法复制的引人入胜的意境美,构成世界丹霞地貌中生态环境最优美、山水林景观搭配最协调的美仑美奂的自然画卷,无可替代的呈现出震撼人心的
27、自然美,具有突出的自然景观美学观赏价值。符合申报的 “具有罕见自然美”标准。 google 提供的广告 附图上传图片 丹霞山捆绑申遗成功相关知识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 3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于 8 月 1 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 40 个。据悉,“中国丹霞”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等 6 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6 个申报点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丹霞地貌 | 喀斯特地貌 | 贵州赤水 |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
28、|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 崀山丹霞地貌 | 广东丹霞山 | 江西龙虎山| 浙江江郎山 | 龟峰 | 贵州赤水风景名胜区 | 三爿石 | 十八曲 | 塔山 | 牛鼻峰 | 须女湖 | 仙居寺 | 丹霞长廊 | 赤水大瀑布 | 四洞沟 | 五柱峰 | 红石野谷 | 中国侏罗纪公园 | 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 大同古镇 | 丙安古镇 | 红军长征遗址 | 天台山 | 仙水岩景区 | 亚洲第一桥 | 将军石 | 天下第一巷 | 水上丹霞 | 江郎山景区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和主要类型 作者: hny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38 更新时间:2010-7-10崀山丹霞地貌
29、具有无可争辩的美学价值和突出的科研价值。本部分对崀山丹霞地貌发育因素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地层岩性、构造运动、外 动力机制、演化 过程与阶段进行了介绍,并直观对崀山丹霞地貌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崀山的大地构造位置从中国大地构造位置来看,崀山位于中国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地带,湘中地体西南、雪峰山缝合带东侧。资新盆地及周边地层崀山及周边地层除志留系中、上统,侏罗系和第三系缺失外,自下元古界板溪群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崀山所在的资源- 新宁断陷盆地,南北长 47km、东西宽 3-9km。资源及新宁县境内大致受了三个变动时期的影响,既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地槽发展时期、晚古生代的准地台发展时期及中、新生代
30、的陆缘活动带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构造运动对本区的地层发育和变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崀山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下白垩统栏垅组(K 1l)紫红色粗碎屑岩系是形成崀山丹霞的物质基础,沿北北东向至南北向延伸,为一套陆相紫红色磨拉石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前白垩系不同时代地层及不同期花岗岩之上,总厚度 2002320m。其岩性为紫红色厚层巨厚层砾岩、砂砾岩,夹含砾砂岩及少量含砾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大小混杂,棱角状次棱角状。属山麓洪积、冲洪积相,交错层相当发育。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岩层中普遍含有石灰岩砾石和钙质胶结物,因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丹霞喀斯特奇妙景观。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矿物学分
31、析崀山地表出露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砂砾岩成分复杂,主要有花岗质碎屑、灰岩碎屑、变质岩碎屑、硅质碎屑等;胶结物主要有铁质、泥质和钙质。这些砂砾的成分与本区内外出露的老地层和岩体的岩性完全相同,说明这些时代较老的地质体为区内白垩系地层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岩物质。形成崀山丹霞地貌的砂砾岩有多种类型,主要类型如下:含白云母长石砂岩、泥晶或结晶灰岩、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板岩及微晶硅质角砾岩。地层岩性及其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a.岩性坚硬,富含钙质、硅质,厚层和巨厚层状,是形成丹霞地貌的岩性基础;b. 岩层产状平缓,流水沿节理裂隙下渗并不断地侵蚀与溶蚀,使节理扩大,逐步形成御荷节理,使初
32、切开的岩体多面临空,促成崖壁的崩塌。坡面即以崩落的形式后退,山顶则少受侵蚀,御荷落下的山体堆积在山脚下,因此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c.该岩层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好,使得地表径流少,坡面不受流水侵蚀,是坡面保持绝壁的原因。崀山丹霞地貌的分布格局受北北东向大断裂控制崀山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公田宁乡新宁资源大断裂(带) 交接复合部位,该断裂长达 400 多公里,走向 NE2030,倾向 NW115,倾角 300450。控制了白垩纪沉积,致使红层盆地呈不对称的箕状盆地,一般东南侧陡、西北侧缓,这条区域性大断裂(带) 不仅控制了崀山红色岩系的分布范围和规模;也决定了崀山红层的
33、物质来源、岩层组构特征及丹霞地貌总体分布规模;同时,伴随着断裂发育的节理,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条件。蜡烛峰往南至八角寨的南北向沟谷为断层位置,西部为尖顶、圆顶的柱状峰林,东部为斜顶的单面峰林。其所以如此,是断层造成两侧岩层产状不同。崀山的白垩系红色砂砾岩产状呈单斜地层产出,倾向以南东为主,局部倾向东,产状一般较平缓。这是由于在白垩纪以后,本区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抬升,本区西北部抬升速度相对较大,南东抬升速度相对较慢,经过风化剥蚀,形成现今之地貌,表现为平缓的单斜山。新构造运动对崀山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崀山位于、级地貌阶梯过渡带的湘中低山丘陵区与南岭山地由南向北倾斜的斜面上跷端。经过喜马
34、拉雅运动及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掀斜式升降运动、形成逐级向北倾斜降低的 3 级夷平面,即 800700m(,中新世晚期) 、600500m( ,上新世-早更新世)及 400300m(,中更新世) 。只有地壳把岩层抬升到侵蚀基准面的高度才可能形成丹霞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作用是控制崀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关键,这是内力对丹霞地貌形成的作用。受青藏高原现今仍在上升的影响,现今地壳仍继续上升、五柱洞河床继续下切,已形成的河谷堆积阶地,其二元结构面高出现代河床 8m,并形成回春型深切曲流。流水对丹霞地貌的改造流水作用是崀山丹霞地貌形成的最活跃、最基本的主导外力作用。作为一种外在的营力,由流水引起的河谷下切、
35、侧向侵蚀、溯源侵蚀、化学溶蚀造就了丹霞地貌中的千姿百态的单体和群体形态。流水沿节理裂隙侵蚀,使之不断加深加宽,雕塑出形态各异的丹霞景观;对丹霞山体的冲蚀与侧蚀作用,是塑造丹霞峰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动力;流水的侵蚀掏空坡脚的物质,加快重力崩塌作用的进程。流水对红层中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促进水动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重力作用塑景重力作用参与流水的侵蚀作用共同塑景。红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把地层岩石切割成各种规模不一的岩块,当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着造景岩层层面或节理裂隙侵蚀,并伴有生物风化(如“根劈”) 时,使得节理不断张开扩大,岩块重心不断向临空面移动,逐渐失去依托,而发生崩塌。此外,软硬相间岩层由于差
36、异侵蚀风化被掏空、凹进,也易引起重力崩塌。崩落的岩块有的能组合成特殊形态,既惊险,又美观,成为丹霞地貌罕见的景致,如八角寨景区的“ 人字奇石” 。风化作用对丹霞的影响球状风化:由于白垩系砂砾岩中发育有四组节理,把岩块切割成棱峰突出,大小不一的山体和柱峰,由于棱角突出,岩性又多为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抗风化的能力比石英砂岩差,棱角处最易被风化,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棱角逐渐消失,变成弧形、球形,因而山体和柱峰被圆化,顶部也同样被圆化。生物风化作用:指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
37、岩石分解破坏。此外,植物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这种酸分解岩石的能力也很强,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丹霞地貌发展旋回崀山丹霞地貌受地质时代、形成环境及地层岩性特征的制约,有着其自己独特的发育过程,可为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青年期:由于新构造运动,盆地抬升,引起先期的断裂活化,形成网格状构造。流水沿着先期已形成的断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下切,形成狭窄深沟和“一线天”式的巷谷。壮年期:构造运动渐趋宁静,气候转向温湿,陡壁的顶部棱角逐渐被剥蚀、山体浑圆化,近河谷地带形成密集型峰林,远离河谷地带发育丹霞峰丛。崀山丹霞地貌属于典型的壮年期代表。老年期: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崖壁进一步后退,山体
38、缩小。形成以河谷平原、孤峰残石、低缓谷坡、矮小浑圆残丘、准平原化为特征的老年期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的主要类型崀山以壮年期的紧密窄谷式丹霞峰丛峰林地貌最为典型,老年期地貌沿扶夷江两岸分布。根据构造和形态特征,崀山丹霞地貌可分为正地貌、负地貌两类,再根据其具体形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景观类型。崀山丹霞的主要正地貌形态分类类型 描 述丹霞崖壁 即坡度60, 高度10 m 的陡崖丹霞方山 山顶平缓,四壁陡立,呈城堡状的山块丹霞单面山 山顶缓倾斜,有 13 个陡崖坡丹霞石峰 由陡崖坡围限的锥状山块,有尖顶、平顶和圆顶等差别丹霞石墙 长度大于 2 倍宽度、高度大于宽度的墙状山块;低缓者可称石梁丹霞石柱 方形
39、或圆形孤立石柱,高度大于直径;低矮者(小于直径)可称石墩丹霞孤峰 散布于河谷平原和丘岗之上的风化、蚀余山峰;低矮者可称孤丘或孤石崩积堆和崩积巨石 陡崖下崩落堆积体和巨石块;石块大小不同,单块巨石大可至上百立米峰丛、峰林 山峰的集群,其基座未被切割为峰丛、其基座已被切割的为峰林崀山丹霞的主要负地貌形态分类类型 描 述线谷和巷谷 沿构造断裂发育的谷壁基本平行的深谷。谷深/谷宽10,谷宽1 m,仅容 1 人通过或人不能通过的称为线谷;谷宽 1 m10 m 左右的则称为巷谷峡谷 谷深大于谷宽,谷底宽度10 m 的山谷,两侧谷壁较陡峻,谷壁呈“V”型,谷底平坦围谷 由弧形或平直崖壁围限构成向一侧开口的谷
40、地深切曲流 河道蜿蜒曲折,曲率1.5 ,河谷呈峡谷状,两侧崖壁陡峭的河流丹霞沟谷宽谷 谷底宽度一般在数十米百余米,两侧多为峰丛、峰林,有较大的河流流过垂直沟槽 垂直流水沿崖壁长期冲蚀而成的沟槽顺层凹槽 崖壁顺软岩层风化形成的浅槽,顺层可连续或不连续,槽深槽高,一般不可通行顺层岩槽 崖壁顺软岩层快速风化或水流侵蚀形成的深槽,深度槽高,顺层连续分布,一般可通行凹槽岩槽 额状岩槽 岩槽进一步加深加高,形成的开口较高、顶面较缓倾斜的岩槽大型单体洞穴 洞口宽度一般10m ,且单独存在的洞穴壁龛式洞群 洞穴集群分布,单个洞穴洞口宽度一般为数米,洞穴形态各异蜂窝状洞穴 大小均匀、密集相连的微型洞穴群,状似蜂
41、巢。单穴直径在 30cm 以下崩积叠置洞穴 崖麓的巨大崩积岩块相互堆叠形成的洞穴丹霞洞穴丹霞喀斯特洞穴 红层含钙质砾岩因溶蚀、潜蚀、崩塌而形成的洞穴丹霞穿洞 贯穿山体的洞穴石拱和天生桥 洞高大于洞顶的岩层厚度的拱形穿洞壶穴 在基岩河床上,水流携带卵石或粗碎屑作旋转运动,磨蚀河床而形成的近圆形凹穴丹霞喀斯特微地貌和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复合地貌丹霞喀斯特微地貌:崀山构成丹霞地貌的紫红色砂砾岩胶结物普遍含 CaC03 以及含灰岩砾石较多,岩溶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喀斯特微地貌。以崀山的五柱洞为典型代表,是发育在丹霞红层中的溶蚀侵蚀兼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穿洞。丹霞与喀斯特复合地貌:上部白垩系红层砾岩发育
42、丹霞地貌,下部石灰岩则常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是崀山丹霞地貌类型发育的一大特色。崀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简介 作者: hny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8 更新时间:2010-7-10相传舜帝南巡至崀山,惊奇此间美景,流连忘返,曰:“山之良者”,乃赐“崀”字。崀山是崛起中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辖八角寨、辣椒峰、天一巷、夫夷江、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总面积 108 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典型、最优美的丹霞地貌之一,被丹霞地貌创始人陈国达院士誉为“国之瑰宝,丹霞之魂”。崀 山 风 景 名 胜 区 以 壮 年 期 丹 霞 峰 丛 峰 林 地 貌 为 典 型 特 色 ,
43、地 貌 类 型 多 样 , 集 高 、 陡 、 深 、 长 于 一 体 , 会雄 、 奇 、 险 、 幽 、 秀 于 一 身 。 有 雄 伟 壮 观 的 方 山 台 寨 , 拔 地 而 起 的 石 柱 石 墙 , 陡 峭 险 峻 的 赤 壁 丹 崖 , 狭 窄 曲折 的 石 巷 石 槽 , 形 态 逼 真 的 象 形 景 观 , 同 时 兼 有 岩 溶 地 貌 景 观 , 如 溶 洞 、 地 下 河 等 。 崀 山 属 亚 热 带 湿 润季 风 气 候 区 , 四 季 分 明 , 年 平 均 气 温 17 , 年 平 均 日 照 1382 小 时 ,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350 毫
44、米 上 下 , 植被 茂 盛 , 气 候 宜 人 , 生 态 环 境 优 越 。气势恢宏八角寨 八角寨景区简介八角寨景区位于崀山风景名胜区南部,因主峰斜伸八个翘角而得名。景区总面积 7.17 平方公里。八角寨主峰鹤立鸡群,属典型的丹霞方山,海拔 818 米,为崀山风景名胜区最高点和最佳观景台。三面绝壁,仅东南面有曲径可及。登临山顶俯瞰,群峰耸立,沟谷纵横,形态丰富,气象万千。晴时,蓝天、白云、绿树、丹崖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天然画卷;雾时,峰峦隐没云海,若隐若现,似千条鲸鱼闹海。山顶有始建于北宋古庙云台寺,供奉有当地抗金名将杨再兴塑像,香火千年不断。八角寨景区以高大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
45、地貌景观为特点,被国内外学者誉为“壮年期丹霞峰丛峰林地貌的杰出代表”和 “中国丹霞地貌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景区内有“鲸鱼闹海” 、 “群螺观天”、 “神斧降龙”、“龙头神香”、 “仙人下棋 ”、 “天门中开”等胜景,丹霞地貌研究专家和命名人陈国达院士赞誉为 “丹霞之魂,国之瑰宝”。惟妙惟肖辣椒峰 辣椒峰景区简介辣椒峰景区是崀山丹霞象形景观密集区,是密集丹霞峰丛的杰出代表,完美地展示了崀山丹霞发育演化机制和过程,以及非同寻常的丹霞自然美。景区面积 9.62 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辣椒峰、骆驼峰、林家寨、鹅公寨、 蜡烛峰、一线天、龙口朝阳等。骆驼峰是一座三面陡峻的丹霞石峰象形景观,峰顶高约
46、 188 米,长约 273 米。从北面望去,骆驼头圆峰耸尾秃,高低错落有致,结构清晰分明,形态栩栩如生。骆驼峰旁边的蜡烛峰,高 199 米,周长约 400 米,形似一支红色蜡烛。在其东侧陡崖脚下有一条巨大的倾斜状岩石裂缝,长约 100 米、深约 50 米,宽约 0.4-1.8 米,形似一条巨龙向东方张开倾斜 60 度的巨口,朝阳射入,熠熠生辉。登临骆驼峰顶,放眼远望,起伏绵延的丹霞峰丛、错落有致的丹霞峰顶、俊俏精工的丹霞峰体、绝险粗犷的丹霞赤壁,繁简互补、刚柔相济。灵动的丹霞峰峦、古朴的民居村宅、传统的农耕活动、怡静的田园风光巧妙结合,辉映成趣,衬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碧水悠悠夫
47、夷江 夫夷江景区简介夫夷江发源于广西猫儿山,是崀山的母亲河。江水清澈见底,平缓如镜,水面宽约 100 米,窄处 70 多米,两岸奇峰异石,岩柳连绵,芳草争妍。主要景点有将军石、无影州、长堤柳岸、崀虎啸天、玉石巷、团鱼石、军舰石、啄木鸟石、婆婆岩、笔架山、万古堤防、莲潭映月等。面积 24.93 平方公里。浑然天成的将军石屹立于夫夷江东岸低缓平坦的山坡,它是丹霞地貌发育到晚年期的丹霞石柱,净高 75 米,周长 40 余米,远观酷似一位身披战袍,仰天长啸、虎虎生威的将军,宛如夫夷江的守护神。栩栩如生的啄木鸟石高达 90 米,好像一啄木鸟正在啄洞除虫。气势恢宏的军舰石,横亘东西,翘首夷江。泛舟碧水,情
48、歌互答,青山绿树,田畴似锦。飘游在一江碧水之中,蜿蜒于奇峰异石之间;水光山色溶为一体,游人与鱼鸟共乐,清风习习,碧波漾漾,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鬼斧神工天一巷 天一巷景区简介“巷谷和线谷发育且规模宏大”是此景区的最大特色。在不到 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育有大小“一线天”九条,主要有天一巷、遇仙巷、马蹄巷、遇仙桥、仙人桥、百丈崖、月光岩等,面积达 6.50 平方公里。“天下第一巷”, 是典型的丹霞巷谷,长 238.8 米,两侧石壁高 80120 余米,最宽处 0.8 米,最窄处仅0.33 米,两旁绝壁对峙,笔直如刀劈斧削,抬头唯见一线青天;至身谷中,恍若时间隧道里的过客,体验着险与美的魅力。
49、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学一级教授、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先生亲笔题名为“天下第一巷”。另外还有纵横交错的马蹄巷、遇仙巷、翠竹巷等,巷窄境幽,两旁翠竹依依,令人留连忘返;循揽月梯拾级而上,顿生可上九天揽月之感;来到七层楼藏天洞,站在望江楼、楼外楼,无尽美景奔入眼底,使人由衷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亦幻亦仙紫霞峒 紫霞峒景区简介峒,非岩洞,而是四周山石围拱,一方有壑口出入的盆型谷地。紫霞峒就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峡谷,因周围有红褐色的赤壁丹崖,夕阳斜照,反射出万道霞光,紫气腾升而得名。紫霞峒景区包括紫霞宫、万景槽、紫微峰、红华赤壁、乌云寨、刘华轩墓、紫霞轩、将军墓、象鼻石、红瓦山等大小二十多个景点,面积 3.80 平方公里。峒内环境优美,植被繁茂,山石奇特,峰回路转,以峒幽林深,溪涧瀑布、象形山石、宗教寺庙为特色。长达 700 米的红瓦山丹霞大赤壁,平均高度 100 米以上,崖壁赤红如火,粗犷雄壮,洞穴密布,景象万千。紫霞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曾为湘西南佛教圣地,暮鼓晨钟,香烟袅袅。古往今来烧香求签者络绎不绝,相传有求必应,为天下七十二佛教胜地之一。登上观景台,凭栏远眺,千山走蛇,万壑云奔的